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被引量:1
1
作者 白莉娜 王元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TC) intensity change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TC data from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2001 to 2006.First,the...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TC) intensity change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TC data from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2001 to 2006.First,the influence of wind shear between different vertical levels and averages in different horizontal areas are compa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wind shear between 200 and 850 hPa averaged within a 200-800 km annulus on TC intensity change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alculated vertical wind shear.High-latitude and intense TCs tend to be less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VWS than low-latitude and weak TCs.TCs experience time lags between the imposition of the shear and the weakening in TC intensity.A vertical shear of 8-9 m/s(9-10 m/s) would weaken TC intensity within 60 h(48 h).A vertical shear greater than 10 m/s would weaken TC intensity within 6 h.Finally,a statistical TC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 is developed by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which produces skillful intensity forecasts when potential predictors includ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vertical wind shear.Analysis of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urther confirms the obtained statis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statistical analysis environmental vertical wind shear TC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
下载PDF
Revisiting the response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to vertical wind shear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2
作者 Xiuji Liang Qingqing L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1年第3期42-48,共7页
不同方向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但对热带气旋无维强度变化的影响却差异较小.研究发现不同方向垂直风切变对无维强度变化的影响的细微差异与热带气旋周围的高层西风槽,倒槽,低层季风槽等天气系统配置有关.这... 不同方向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但对热带气旋无维强度变化的影响却差异较小.研究发现不同方向垂直风切变对无维强度变化的影响的细微差异与热带气旋周围的高层西风槽,倒槽,低层季风槽等天气系统配置有关.这一结果表明,在研究不同方向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时,除了下垫面热力作用外,还应考虑与切变相关的天气尺度系统的热,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变化 垂直风切变方向 大尺度形式
下载PDF
基于风廓线雷达产品的冰雹过程分析
3
作者 李源 杨哲 +2 位作者 徐文隆 吕林静 陈胜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冷空气入侵、风场切变情况及低空急流强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垂直速度可以指示降水的发生、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情况;强降水发生前有较强风垂直切变,降水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值整体大于0.2 s^(-1),风垂直切变的增强会引起垂直速度和地面大风的增大;若以大于15 dBZ和小于10 dBZ为降水的起止标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其他产品可以更清晰地指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廓线 雷达产品 低空急流 垂直速度 风垂直切变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下载PDF
重力波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夜间山地暴雨中的作用初探
4
作者 汪科均 李国平 +1 位作者 谢家旭 刘海文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利用GPM卫星降水、FY-4A卫星云图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的一次夜间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云水含量的振荡形式及位温场的波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动对中尺度天... 利用GPM卫星降水、FY-4A卫星云图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的一次夜间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云水含量的振荡形式及位温场的波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动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2)风垂直切变指数、热力螺旋度与水汽螺旋度变化的波动趋势存在于波动发生发展期间,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重力波特征。(3)风垂直切变指数大值区、热力螺旋度和水汽螺旋度极值中心皆与降水量大值区有良好对应关系。(4)地形扰动、切变不稳定、非地转平衡协同作用下可能形成重力波,并对此次暴雨产生增强作用。理查逊数小值区、非线性平衡方程的非零值区分别对雨带位置、移动方向具有指示作用。理查逊数的诊断表明,垂直切变不稳定在中尺度波动被激发之前形成;而垂直切变不稳定随波动增强而减弱,表明波动部分能量来自不稳定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山地暴雨 理查逊数 风垂直切变指数 螺旋度
下载PDF
风切变指数对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选取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岳俊 谯刚 +1 位作者 李文龙 汪志斌 《太阳能》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轻量化的柔性塔筒技术的运用,使得在较低风切变指数下提升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变得可行。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与风切变指数基本呈正比关系,风切变指数越大,轮毂高度越高,发电量越大,相应的投资成本也显著增加。探...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轻量化的柔性塔筒技术的运用,使得在较低风切变指数下提升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变得可行。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与风切变指数基本呈正比关系,风切变指数越大,轮毂高度越高,发电量越大,相应的投资成本也显著增加。探讨了风切变指数与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一种新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选取模型,综合考虑轮毂高度提升带来的发电收益增加和投资成本增加之间的关系,以财务净现值作为不同风切变指数下风电机组最佳轮毂高度选取的经济指标,探讨了不同风切变指数下最佳轮毂高度的选取结果,实现了风电场资源利用及收益的最大化。研究结果对风电场中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切变指数 风电机组 轮毂高度 财务净现值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地形条件下风随高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敏 孙杰 +1 位作者 杨宏青 袁业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为了揭示湖北省不同地形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利用黄冈龙感湖、大悟仙居顶和钟祥华山观70 m测风塔1年的完整测风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最小二乘法拟合等方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风速切变指数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以及不同风速... 为了揭示湖北省不同地形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利用黄冈龙感湖、大悟仙居顶和钟祥华山观70 m测风塔1年的完整测风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最小二乘法拟合等方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风速切变指数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以及不同风速段内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华山观处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最大,龙感湖次之,仙居顶处最小;且切变指数随高度的上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日变化曲线接近正弦波形;季节性差异明显;在大风情况下,风速的垂直切变指数与一般情况下相比,均出现显著减小。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地形和下垫面对风速的垂直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指数 垂直变化 α值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季风特征及其指数的建立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兵 何金海 +1 位作者 吴国雄 韩桂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基于大气对流活动和非绝热加热的分析 ,给出东亚夏季风区域变化特征 ,客观地确定东亚副热带季风及热带季风对流强度 ,并由此建立其与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内在联系 ,提出分别用所对应区域经向风垂直切变来构造季风指数。对比分析显示 ,上述... 基于大气对流活动和非绝热加热的分析 ,给出东亚夏季风区域变化特征 ,客观地确定东亚副热带季风及热带季风对流强度 ,并由此建立其与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内在联系 ,提出分别用所对应区域经向风垂直切变来构造季风指数。对比分析显示 ,上述季风指数在反映夏季环流和降水等方面效果显著 ,能很好地刻划东亚夏季风强度。同时指出 ,东亚副热带季风指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长江中下游降水密切相关 ,在空间场上表现出东亚 /太平洋型 (EAP型 )遥相关特征。高指数年副高偏南 ,长江中下游为涝 ;低指数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副热带 季风 对流指数 经向风垂直切变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一次强飑线的成因及维持和加强机制分析 被引量:73
8
作者 姚建群 戴建华 姚祖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6-753,T0003,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影响上海的一次较长生命史的强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强度以及移动和传播的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从华南沿海稳定地加强西伸,西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影响上海的一次较长生命史的强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强度以及移动和传播的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从华南沿海稳定地加强西伸,西风槽缓慢东移,导致华东地区850~500 hPa形成深厚西南急流,急流的加强促使低层锋生,配合K指数高能锋区的不稳定层结,大大增强了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地面锋生作用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抬升作用是主要的触发机制;较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雷暴内部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的正反馈作用是飑线系统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多个雷暴单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南侧的雷暴单体加强、移动方向发生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深对流指数 出流边界 风垂直切变 强对流天气 雷雨大风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下载PDF
2006年超级台风“桑美”强度与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智华 陈联寿 +1 位作者 王玉清 高志球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0-763,共14页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非静力数值模式WRF模式对2006年超级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评估了Makin的粗糙度长度公式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参数后,使得模拟的台风强度变化与实况最佳路径资...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非静力数值模式WRF模式对2006年超级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评估了Makin的粗糙度长度公式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参数后,使得模拟的台风强度变化与实况最佳路径资料的强度变化更一致,对超级台风Saomei强度预报有改进;但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不大。通过QuikSCAT、雷达和TRMM非常规资料的验证,进一步表明模拟的台风Saomei的结构与实况很接近,可以再现台风内核区域的部分"双眼墙"和"Annular"结构。其次,通过对台风Saomei边界层过程模拟的改进,表明在平均风速大于40m/s时边界层各物理量明显改善,使得模式最大强度比传统的简单外推插值方案有显著改进,特别是在台风最强阶段,当台风Saomei眼墙区域的海表面拖曳系数C_d的相对变小,使得其眼墙区域的平均切向风速、径向风速、垂直风速、温度距平、涡旋动能和绝对角动量等物理量均有增强。表明台风Saomei眼墙区域(20—40 km)各物理量的贡献对其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模式海温和大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可能影响,讨论了台风Saomei在其增强和消弱阶段中,大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其强度变化的负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边界层 强度变化 Saomei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改进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军平 吴立广 赵海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1-599,共9页
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GPI,Genesis Potential Index)是热带气旋生成可能性大小的空间分布函数,利用大尺度环境场可以应用于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预报,并且可以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但是目前的GPI基本都是针对全球热带... 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GPI,Genesis Potential Index)是热带气旋生成可能性大小的空间分布函数,利用大尺度环境场可以应用于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预报,并且可以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但是目前的GPI基本都是针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构建的,没有考虑到热带气旋不同活动地区及其内部的差异。本研究考虑到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特点,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南海(5~25°N,100~120°E)和西北太平洋(5~40°N,120~180°E)的热带气旋GPI。改进后的GPI对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生成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不仅能很好地模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空间分布的气候特征(相似系数为0.67),而且能够较好地模拟热带气旋生成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潜在生成指数 海温 垂直切变
下载PDF
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登陆台风强度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徐明 余锦华 +1 位作者 赖安伟 彭菊香 《暴雨灾害》 200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为了了解环境风垂直切变在登陆台风强度突变下所起的作用,利用1990—2004年登陆中国的111个台风的强度、登陆位置以及NCEP/NCAR每日4次等压面风场等资料,分析了风速垂直切变对台风登陆过程中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海盆中相比,环... 为了了解环境风垂直切变在登陆台风强度突变下所起的作用,利用1990—2004年登陆中国的111个台风的强度、登陆位置以及NCEP/NCAR每日4次等压面风场等资料,分析了风速垂直切变对台风登陆过程中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海盆中相比,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登陆台风强度的线性相关性减小,滞后的时间长度减短;环境风垂直切变与滞后6~18 h的台风强度有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与滞后6 h的台风强度相关最佳,相关系数为0.215;对于显著增强的登陆台风,其所处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不太大,平均在9 m.s-1以下,反之当环境风垂直切变在9 m.s-1以上时,登陆台风的强度也有可能显著减弱;与在华南登陆的台风相比,在华东登陆的台风其减弱型样本相对更多,其强度受风速垂直切变影响衰减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垂直切变 登陆台风 台风强度变化
下载PDF
计及风剪效应的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倾角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立军 米玉霞 +3 位作者 赵昕辉 马东辰 张松 王旱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角进行优化计算。提出采用方差评价叶片受力不均的衡量方法。结果表明:风轮运行一周过程中,风剪效应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法向力载荷上。对于该1. 5 MW风力机,最优叶片倾角为-7°。经过倾角优化后,一周内表征受力不均匀的最大方差由1. 53降到0. 96,方差平均值由0. 66降到0. 52,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风剪效应 叶片载荷 倾角优化 方差
下载PDF
黔西南州一次分裂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晓燕 付琼 +1 位作者 岑启林 张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3-431,共9页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发生在地面加热强烈,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小槽发展东移,高空有急流的背景下。小槽触发的对流云团在向东南移的过程中,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发展成为超级单体。强风暴在傍晚18:36左右分裂成左移风暴和右移风暴,左移风暴发展强烈,伴随着一个中反气旋,核区直径最小达3km,旋转速度绝对值之和一度达到60m·s^(-1),中反气旋维持了至少40多分钟,风暴是沿着平均风(西北风)左侧向东东南方向移动,是较为少见而又很强的反气旋旋转超级单体风暴,此风暴产生了40mm的大冰雹;右移风暴伴随着一个弱中气旋,弱中气旋维持了3个体扫左右的时间,是沿平均风右侧向南移的右移风暴,此风暴产生了20mm的冰雹。雷达回波显示风暴从回波低层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梯度,弱回波区和有界弱回波,前后入流缺口,勾状回波、强中反气旋和弱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特征,维持了3~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本文还分析了风暴最强盛阶段强中反气旋的结构,强中反气旋在低层为反气旋式辐合,中层为纯粹的反气旋旋转,中反气旋强烈发展时,旋转速度对核直径缩小至3km,垂直延伸4.8km,旋转的强度同时向低层和中高层延伸,显示出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特征。文章探讨了VIL值在本次的冰雹预报中的应用,VIL大值在本例中对大冰雹有很好的指示性,同时由于VIL大值维持较长时间,是判断超级单体出现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左移超级单体风暴 强中反气旋 VIL值
下载PDF
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强度变化与降水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 高帆 +2 位作者 尹承美 胡鹏 褚颖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利用新一代GPM 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产品以及NCEP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海(陆)-气界面热通量和风场等资料,对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强度变化和降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9年8月4日14:00至9日02:00,显著减弱的环境... 利用新一代GPM 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产品以及NCEP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海(陆)-气界面热通量和风场等资料,对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强度变化和降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9年8月4日14:00至9日02:00,显著减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SST为29.6~30.4℃的海域为“利奇马”提供的感热和大量潜热以及“利奇马”环流东侧极为强盛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向其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使“利奇马”强度呈显著增强的趋势。2019年8月9日08:00至13日08:00,随着“利奇马”逐渐靠近陆地并登陆,显著增强的垂直风切变、“利奇马”从海洋(陆地)获得的潜热显著减小并且同时失去感热、“利奇马”环流东侧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显著减弱、对流层中低层干冷空气侵入“利奇马”环流以及“利奇马”登陆后受到陆面摩擦,使“利奇马”强度显著减弱。②当“利奇马”处于中等强度以上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时(垂直风切变≥5 m/s),无论其移动缓慢(移速<5 m/s),还是移动快速(移速≥5 m/s),垂直风切变对其内(距台风中心100 km半径范围)、外雨带(距台风中心100~300 km半径范围)上的降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利奇马”内、外雨带上的强降水均位于顺垂直风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当“利奇马”处于较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时(垂直风切变<5 m/s),无论其移动缓慢,还是移动快速,内雨带上的降水分布由垂直风切变和“利奇马”移动共同决定,强降水分别出现在顺垂直风切变方向及其左侧以及移动的前方,而外雨带上的降水分布由垂直风切变起主导作用,即强降水位于顺垂直风切变方向。总的来看,与“利奇马”移动速度和方向相比,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利奇马”内、外雨带上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影响要重要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超强台风“利奇马” 强度变化 降水结构 SST 海(陆)气热通量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下大冰雹天气浅析
15
作者 贾晓霞 徐卫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6期61-62,共2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逐3 h资料和太原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7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南部的强对流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CAPE值 SI指数 垂直风切变 冰雹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诗琪 李英 陈联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674,共9页
使用NOAA海表温度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JTWC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对1984—2013年3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区域(100°E^180°,0~60°N)内热带气旋(TC)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风垂直切变(VWS)、海表温度(SST)、最大风速半径(RMW... 使用NOAA海表温度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JTWC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对1984—2013年3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区域(100°E^180°,0~60°N)内热带气旋(TC)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风垂直切变(VWS)、海表温度(SST)、最大风速半径(RMW)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尤其关注TC强度突变。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TC样本中35.2%强度稳定,52.8%强度变化缓慢,仅12.0%强度突变,约92.7%的迅速加强TC样本发生在其台风及以上强度等级;(2)2000年以来,TC强度稳定样本减少,强度迅速变化样本增多。5月和9—10月是TC强度突变的高频期;(3)超过12 m/s的环境VWS下TC迅速加强较少,且只有台风及以上强度TC才能在大于12 m/s的VWS下迅速加强;(4)TC加强和迅速加强主要在28.5~30.0℃的SST洋面上发生,在较低SST下仍迅速加强的TC强度等级较高;(5)TC样本的RMW多小于100 km,其中强度突变TC RMW峰值区在20~40 km;(6)加强TC的RMW的24 h变化一般减小,减弱TC的RMW则增大;其中强度突变TC尤其明显,超强台风发生迅速加强时,RMW减小的比率达84.6%,但仍有15.4%比率的RMW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变化 海表温度 风垂直切变 最大风速半径
下载PDF
风垂直切变对飓风波尼(1998)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阳 张大林 沈新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960,共12页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一侧9—12km高度上通风作用强烈,在破坏波尼暖心的同时,也导致了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对波尼核心的入侵,与低层通风路径相比,中层通风对波尼的破坏作用更甚,鉴于在分析时间段内,波尼所经海域平均海温变化不大,可以认为风的垂直切变主导了波尼强度变化;对波尼强度突变现象的分析发现,强度突变源于通风破坏作用的积累,当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侵入热带气旋中心的程度超过某一阈值时,气旋强度会突然减弱;其结果显示风的垂直切变造成的动力和热力效应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都十分重要,而后者更为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垂直切变的动力和热力影响 1波非对称结构 结构和强度变化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2001—2014年热带气旋结构变化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统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乾 张庆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720,共8页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风切变,强度减小的TC主要伴随西风切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TC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水汽异常;而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增强增大"("缩小减弱")的TC伴随着正(负)水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结构变化 环境垂直风切变 水汽场
下载PDF
利用风廓线雷达对广东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类暴雨过程低空风场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芯玉 廖菲 胡东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暴雨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2014年发生在广东前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的暴雨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各层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暴雨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2014年发生在广东前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的暴雨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各层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东前汛期,86%的暴雨过程都会有短时强降水的出现;(2)2 km高度以下最大风速呈正态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10~21 m/s之间,60%以上的强降水发生前3小时低空急流便已经存在,且随着强降水的临近,低空急流的比例逐渐增大,超过80%的过程强降水出现时有低空急流相配合;(3)暴雨发生前低空急流强度基本维持,最低高度逐渐降低。强降水出现时次,低空急流表现出逐渐加强的特征,最低高度也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低空急流指数I增大;(4)地面到不同等压面的垂直风切变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强降水发生时地面到925 hPa垂直风切变相较于暴雨发生前有所增大,而地面到850 hPa及700 hPa垂直风切变在强降水发生时则表现出下降的特征;(5)选取暴雨发生前各类物理量的中值作为暴雨发生的阈值,则低空急流强度在13.5 m/s左右,最低高度为1 km左右,低空急流指数I为6×10^-3s^-1左右,地面到925hPa、850 hPa以及700 hPa之间的垂直风切变分别在7.3×10^-3s^-1、6×10^-3s^-1以及4×10^-3s^-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短时强降水 阈值选取 低空急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四川地区风能资源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城语 蔡宏珂 +1 位作者 刘京 潘子豪 《自然科学》 2020年第6期587-602,共16页
使用四川省1979~2018年逐小时风速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四川省10 m和100 m处平均风速的水平分布特征,季节平均的风速分布特征,并且选取平均风速大值区为代表研究平均风速大值区的小时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月平均风速的变化趋... 使用四川省1979~2018年逐小时风速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四川省10 m和100 m处平均风速的水平分布特征,季节平均的风速分布特征,并且选取平均风速大值区为代表研究平均风速大值区的小时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月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以及年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通过计算风功率密度,分析风功率密度的分布特征,选取风功率密度大值区为代表的研究其月变化特征和年变化特征从而得出适合风能利用的年月以及地区。并研究了风的无量纲幂指函数。结果表明:(1) 年平均风速在四川省表现出西南至东北的空问分布特征,这和四川省季节平均的风速水平分布是一致的。且春天的平均风速高于其他季节。(2) 通过分析风速大值区平均风速可知,最大值均出现在8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0~12时。三地月平均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5~6月,月平均风速成最大值出现在10~12月。(3) 四川省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呈东西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川省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也呈现出东北–西南型的空间分布特征。(4) 选取丹巴和德昌两个风功率密度大值区研究风功率密度大值区月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德昌和丹巴两地的月平均风功率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10月左右,前半年即1~6月相比于后半年即7~12月的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值较小。(5) 四川省平均风速的无量纲幂指函数a在低风速下较不平定,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随着风速的增大,幂指数a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并趋于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平均风速 季节平均风速 风速大值区的变化 风功率密度 无量纲幂指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