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dominated sorting cultur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al operation of Wind-Solar-Hydro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Guanjun Liu Hui Qin +2 位作者 Rui Tian Lingyun Tang Jie Li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19年第4期368-374,共7页
Due to the intermittency and instability of Wind-Solar energy and easy compensation of hydropower, this study proposes a Wind-Solar-Hydro power optimal scheduling model. This model is aimed at maximizing the total sys... Due to the intermittency and instability of Wind-Solar energy and easy compensation of hydropower, this study proposes a Wind-Solar-Hydro power optimal scheduling model. This model is aimed at maximizing the total system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minimum ten-day joint output. To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multi-objective model, a new algorithm named non-dominated sorting cultur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NSCDE) is proposed. The feasibility of NSCDE was verified through several well-known benchmark problems. It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Jinping Wind-Solar-Hydro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SCDE can provide decision makers a series of optimized scheduling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Solar-Hydro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Scheduling strateg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ULTURE algorithm
下载PDF
Frequency Control of Power System with Solar and Wind Power Stations by Using Frequency Band Control and Deadband Control of HVDC Interconnection Line
2
作者 Kimiko Tada Takamasa Sato +5 位作者 Atsushi Umemura Rion Takahashi Junji Tamura Yoshiharu Matsumura Tsukasa Taguchi Akira Yamad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8年第9期48-63,共16页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serious and renewable energy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s their solutions. However,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the renewable energy has a demerit that the outpu...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serious and renewable energy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s their solutions. However,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the renewable energy has a demerit that the output becomes unstable because of intermitt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variations of wind speed or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Frequency fluctuations due to the installation of large scale wind farm (WF) and photovoltaics (PV) into the power system is a major concer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control methods using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interconnection line to suppress the frequency fluctuations due to large scale of WF and PV.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se two control method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ne proposed method is a frequency control using a notch filter, and the other is using a deadb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i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analyses, which is performed on a multi-machine power syste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system Frequency CONTROL pv power GENERATION wind power GENERATION Notch Filter Deadband
下载PDF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tand-Alone Hybrid Power System : a Case Study for a Household in Urumqi,China
3
作者 李冲 郑源 +1 位作者 朱大胜 宋晨光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5年第5期792-799,共8页
In order to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Urumqi,China,a stand-alone hybrid wind / PV / battery power system was studied for this region. An accurate structure and model of the standalone hybrid wind / PV / bat... In order to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Urumqi,China,a stand-alone hybrid wind / PV / battery power system was studied for this region. An accurate structure and model of the standalone hybrid wind / PV / battery power system for a household in that region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wind speed,solar radiation,ambient temperature,and load data,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hybrid system is determined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GA). As a result,the optimal hybrid system for a household consists of one wind turbine,21. 407 6 m^2 of PV arrays,and 20. 958 kW ·h of battery bank capacity. The system has a loss of power supply probability( LPSP) of 0. 019 9 and the minimum total annualized cost is $ 35 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pv/battery power system genetic algorithm(GA) URUMQI
下载PDF
An Index Assessing the Energetic Complementarity in Time between More than Two Energy Resources 被引量:1
4
作者 Elizando M. Borba Renato M. Brito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7年第9期505-514,共10页
Energy complementarity can be a tool for managers to prioritize investments in new power generation ventures. An index for 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should allow comparison of complementarities at different sites. Th... Energy complementarity can be a tool for managers to prioritize investments in new power generation ventures. An index for 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should allow comparison of complementarities at different sit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omplementarity index, allowing the comparison two energy resources and also allowing the comparison of more than two energy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index still allows the use of hourly or daily series and not only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s. Finally, this article also presents a map for the state of Rio Grande do Sul, the southernmost state of Brazil, indicating the energetic complementarity in time between hydropower, wind energy and PV solar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Complementarity ENERGETIC Complementarity in TIME Complementarity INDEX Hybrid systems pv Solar ENERGY HYDRO ENERGY wind power
下载PDF
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联合预测与预调度框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林 裴铭 +3 位作者 李卓 宋旭日 罗雅迪 汤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3-3836,共14页
随着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风电-光伏功率的联合预测和协调调度是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为此,从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相关性分析出发,对风电-光伏功率时空耦合、风电光伏联合预测建模、风电光伏联... 随着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风电-光伏功率的联合预测和协调调度是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为此,从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相关性分析出发,对风电-光伏功率时空耦合、风电光伏联合预测建模、风电光伏联合预测模型参数优化、考虑风电-光伏联合预测的电力系统预调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研究揭示风电-光伏功率在时间-空间上的交互影响机理,提出面向多时间尺度的风电-光伏功率时间互补性分析方法,建立风电-光伏发电空间相关性量化模型,构建基于多阶图卷积神经网络风电-光伏发电时空耦合模型;基于此,研究提出了融合异构图神经网络的风电-光伏联合预测方法,建立了风电-光伏联合预测模型参数优化模型,构建了新能源有功功率预测误差矢量评价体系,为风电-光伏联合发电系统的协调调度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撑;在风电-光伏联合发电预测的基础上,采用风电、光伏发电时间互补、空间互济的思路探讨了风电-光伏联合的电力系统预调度策略和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风电-光伏的协调调度策略进行了剖析,建立了电网-区域-集群-场站空间递阶的风电-光伏联合发电系统分层调度框架。最后,展望了未来风电-光伏联合预测与预调度方面应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光伏联合预测 时空相关性 异构图神经网络 风电-光伏协调调度 电力系统预调度
下载PDF
多重不确定性下水风光多能互补长期优化调度方法
6
作者 曹辉 牟长兴 +3 位作者 杨钰琪 徐杨 张政 程春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共9页
如何应对水风光多重不确定性及其导致的高维优化求解难题是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长期调度面临的关键挑战。为此,提出基于马尔科夫链和Copula函数的水风光联合场景生成方法,并通过同步回代缩减法进行场景削减,量化表征水风光多重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水风光多重不确定性及其导致的高维优化求解难题是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长期调度面临的关键挑战。为此,提出基于马尔科夫链和Copula函数的水风光联合场景生成方法,并通过同步回代缩减法进行场景削减,量化表征水风光多重不确定性;以此为输入,构建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长期两阶段随机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Benders分解算法和凸化线性化建模技术实现高维非线性优化问题的高效求解。最后以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长期调度方案对水风光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了多能互补综合效益。在样本外检验中,所提方法比传统方法的发电量增加了0.552亿kWh,弃水量减少了1.694亿m~3,表现得更具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多能互补 长期调度 两阶段随机优化 Benders分解
下载PDF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故障识别与测距方法
7
作者 刘婷 罗皓鹏 +2 位作者 王斌 吴凤娇 徐哲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5-2413,共9页
随着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使得多端柔性直流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 MMC-MTDC)故障特征愈加复杂,快速准确的故障识别与测距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风-光-储-蓄互补发... 随着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使得多端柔性直流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 MMC-MTDC)故障特征愈加复杂,快速准确的故障识别与测距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风-光-储-蓄互补发电站经柔性直流输电外送系统故障识别与测距方法。首先,搭建风-光-储-蓄互补发电站经柔直外送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eager能量算子能量熵的新方法,利用测量点正负极Teager能量算子能量熵的比值构建故障选极及区段识别判据。接着,针对已识别的故障线路,提出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与Teager能量算子(teager energy operator, TEO)相结合的故障测距方法。最后,利用PSCAD/EMTDC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故障所在线路,所提测距方法能在故障发生2 ms时间窗内实现故障测距,误差率不超过2.55%,并具有较高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风-光-储-蓄互补发电站 Teager能量算子能量熵 故障识别 故障测距
下载PDF
公路隧道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容量配置研究
8
作者 李金 林志 +3 位作者 于冲冲 尹恒 刘超铭 黄可心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4-130,共7页
为降低公路隧道的电力运营成本,探究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系统在公路隧道的应用前景,研究合适的容量配置求解方法。建立利用风、光、水和储能设备的互补发电系统为公路隧道提供电力资源。以特长公路隧道(总长7.1 km)为估算模型,采用改进... 为降低公路隧道的电力运营成本,探究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系统在公路隧道的应用前景,研究合适的容量配置求解方法。建立利用风、光、水和储能设备的互补发电系统为公路隧道提供电力资源。以特长公路隧道(总长7.1 km)为估算模型,采用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即离散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缺电负荷率(LPSP)和储能电池的状态为约束,对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最优容量配置进行求解。结果表明:1)对比标准粒子群算法,离散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总投入成本更少,寻优能力更强;2)对比该隧道1年的用电成本,前期投入将在5年内回本;3)在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设备全生命使用周期的20年内,该隧道可节省1 920.39万元电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公路隧道 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 离散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容量配置
下载PDF
基于阻尼系数灵敏度的风光电网动态交互分析与稳定提升方法
9
作者 李生虎 陈东 +2 位作者 叶剑桥 齐楠 徐志雄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0-161,共12页
风电、光伏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间动态交互,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于阻尼系数灵敏度,研究了风光并网电力系统动态交互过程与稳定提升方法。首先,基于线性化表达验证了风光机组对SG暂态响应存在影响。其次,建立电力... 风电、光伏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间动态交互,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于阻尼系数灵敏度,研究了风光并网电力系统动态交互过程与稳定提升方法。首先,基于线性化表达验证了风光机组对SG暂态响应存在影响。其次,建立电力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模型,分析风光机组与SG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新定义风光机组向SG提供阻尼系数,以量化风光并网对电网振荡的影响。然后,提出阻尼系数对风光出力灵敏度的解析表达,作为内点法梯度信息,调整风光出力以改善电网稳定性。最后,仿真验证表明,调节风电(光伏)出力可提高光伏(风电)场站相关危险模式的阻尼,改善电网稳定性。以灵敏度作为梯度信息,可提高优化算法的计算效率与准确性,优化前后功角平均振幅分别为25.1589°、18.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并网 低频振荡 阻尼转矩 传递函数 灵敏度
下载PDF
中国近海风光同场用海方式下海上光伏发电的开发潜力分析
10
作者 李蒲健 陈彬 +1 位作者 惠星 田伟辉 《太阳能》 2024年第11期5-15,共11页
2024年4月,国家主管部门下发首个国家级海上光伏发电用海政策,明确了支持核电温排水区、盐田盐池、围海养殖区、海上风光同场4类光伏发电用海方式。基于近海风光同场这一用海方式,首先分析了海上光伏发电的成本与经济性,然后在对近海风... 2024年4月,国家主管部门下发首个国家级海上光伏发电用海政策,明确了支持核电温排水区、盐田盐池、围海养殖区、海上风光同场4类光伏发电用海方式。基于近海风光同场这一用海方式,首先分析了海上光伏发电的成本与经济性,然后在对近海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在近海已建风电场同场开发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和开发潜力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近海海上光伏发电因具有紧邻电力负荷中心、建设周期短、经济性好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2)中国近海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从年数据和日数据来看,二者均具有较好的互补性,特别是风电可以在电力系统晚高峰时段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3)在风光同场的实际工程开发建设时,应综合考虑风电机组塔筒阴影遮挡和风电机组倒塔距离的双重影响。4)经过估算,以江苏省、山东省海域为例,与已建海上风电场同场建设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时,可用于海上光伏发电建设的面积约占该海上风电场外缘边线包络海域面积的45%~48%;浙江省以北海域近海,与已建海上风电场同场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的潜在可开发总装机容量约为11520万kW,开发潜力巨大。开展风光同场研究有利于海洋空间多维度利用,拓展海上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新路径,并可有效解决中国中东部地区光伏用地稀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光伏发电 风光同场 海上风电场 桩基固定式 开发潜力 系统设计 成本与经济性
下载PDF
水电高占比下风电接入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11
作者 刘志坚 戴钊仕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随着绿色清洁高效能源基地的构建,以水电为主体的水风互补成为我国西南能源开发的重要特征。为研究在典型水电系统中接入风电对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影响,首先,针对水风互补系统以转矩分析法分析了风电接入对系统频率和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并... 随着绿色清洁高效能源基地的构建,以水电为主体的水风互补成为我国西南能源开发的重要特征。为研究在典型水电系统中接入风电对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影响,首先,针对水风互补系统以转矩分析法分析了风电接入对系统频率和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和Prony分析验证了风速与风电渗透率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的接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传统水电系统的超低频振荡,而风电接入互联送端系统会导致区域等值惯量的下降,进而使系统区域间低频振荡风险加剧。其次,考虑风电的接入会诱发区域间低频振荡,在风电系统中引入风电的附加综合虚拟惯性与阻尼控制。算例与Prony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最后,在区域间大规模风电接入场景下,利用改进的鲸鱼算法对风电的附加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参数的整定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频率以及功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大电网仿真建模 水风出力互补 电力系统稳定 风电附加控制
下载PDF
考虑避振条件的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运行经济性评估
12
作者 陈帝伊 张猛 +3 位作者 刘泳 赵鹏翀 赵子文 何梦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5,共13页
为更加全面、准确评估水电机组在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中的经济性表现,本文将水电机组寿命损耗成本纳入机组运行成本,建立以机组运行成本最小、发电量最大、功率负荷偏差最小为目标的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经济性评估模型,充分考虑水电机组... 为更加全面、准确评估水电机组在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中的经济性表现,本文将水电机组寿命损耗成本纳入机组运行成本,建立以机组运行成本最小、发电量最大、功率负荷偏差最小为目标的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经济性评估模型,充分考虑水电机组运行策略的区别,对比机组避振与不避振运行时的系统经济性特征与机组运行特点。基于NSGA-Ⅱ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以国内某清洁能源基地为例分析了风光典型出力场景下系统运行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水电机组不避振运行,采用避振运行方式的水风光互补系统虽然发电量和功率与负荷偏差均值分别降低了0.09%(0.02 GWh)和2.10%(1.89 MW),但运行成本均值下降了0.24%(1.71万元)。综合来看,在发电量未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虽然功率与负荷偏差方面不避振运行方式表现较为优越,但由于机组疲劳损耗导致的运行成本显著增加、机组安全问题突出,其综合经济性表现不如避振运行方式。该研究对于优化水风光互补系统中水电机组的运行方式,提高互补发电系统整体经济效益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经济性评估 避振运行 非支配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时序运行模拟的水火风光储互补系统电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梦妍 王筱 +3 位作者 董闯 王社亮 周恒 高洁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3,共13页
系统时序运行模拟是水火风光储互补系统电源规模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对于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8760逐小时运行模拟,按照小时尺度构建的模型规模很大,直接求解困难。本文提出按时间尺度逐层分解、递进优化的高效求解算法,精确模拟系... 系统时序运行模拟是水火风光储互补系统电源规模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对于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8760逐小时运行模拟,按照小时尺度构建的模型规模很大,直接求解困难。本文提出按时间尺度逐层分解、递进优化的高效求解算法,精确模拟系统全年逐小时调度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双层规划模型对由风电、光伏、水电、火电、抽水蓄能、梯级水电站混合式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等电源组成的并网多能互补系统的电源容量进行优化配置。将模型应用在青海省电网系统中,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和基于水电站的可逆机组容量进行优化,得到电源最佳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 容量配置 时序运行模拟 双层优化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下载PDF
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系统联合调度问题两层优化建模方法研究
14
作者 熊芳金 邓欢 +3 位作者 魏博文 何中政 郭海盟 胡雅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1,共8页
为解决水火风光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联合优化复杂问题,提出了一种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系统联合调度问题两层优化建模和求解方法,上层以余荷均方差和期望均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水风光清洁能源打捆进行联合优化,下层以成本经济指标最小为目标函... 为解决水火风光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联合优化复杂问题,提出了一种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系统联合调度问题两层优化建模和求解方法,上层以余荷均方差和期望均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水风光清洁能源打捆进行联合优化,下层以成本经济指标最小为目标函数对火电适配余荷进行优化。以江西省典型春秋季、夏季和冬季江西省的电网负荷以及风电、光电的出力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采用研究团队提出的DPSA-POA和智能算法混合优化方法进行模型求解,验证了本文所提两层优化建模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并发现了风光可弃情境相比风光完全消纳情景虽然在火电出力上有所提高,但在整体运行费用上有所降低。在以春秋季江西省的电网负荷和风电、光电的出力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火电出力总和提升了5.79%,多能互补系统整体运行费用减少了4.97%;在以夏季江西省的电网负荷和风电、光电的出力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火电出力总和提升了0.32%,多能互补系统整体运行费用减少了1.95%;在以冬季江西省的电网负荷和风电、光电的出力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火电出力总和提升了10.70%,多能互补系统整体运行费用减少了6.78%。该方法为求解水火风光多能互补联合优化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系统 两层模型 优化求解 风光完全消纳 风光可弃
下载PDF
不同风光水配比下多类型电源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颖 郭春义 迟永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051-5062,I0003,共13页
风光水打捆经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风光水配比不同会影响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文章首先建立风光水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和状态空... 风光水打捆经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风光水配比不同会影响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文章首先建立风光水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然后提出综合考虑稳态运行约束条件和小信号稳定性约束条件的系统功率传输能力计算方法及流程,掌握不同功率水平下系统稳定运行区域及边界的变化特征,最终得到不同水电出力下的直流外送系统功率传输范围、特定传输功率下所允许的水电出力最小值、风光配比与小信号稳定性的定量关系。通过该方法定量评估风光水配比不同时直流外送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从而优化选取风光水配比。结果表明,水电出力较小时,系统传输功率上限受小信号稳定性制约,下限受电压偏移约束制约;水电出力较大时,系统传输功率上限受LCC-HVDC安全运行约束制约,下限受逆变侧电压偏移、系统潮流约束制约;在功率运行点不变时,风光配比平衡工况系统更加稳定。最后,通过PSCAD/EMTDC下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上述功率传输能力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水打捆直流外送系统 功率传输能力 稳态运行约束条件 小信号稳定性约束条件 风光水配比
下载PDF
大规模水能富集电网短期多目标嵌套多能互补运行方式研究
16
作者 章雅雯 马光文 +2 位作者 朱燕梅 黄炜斌 姚铧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4,共7页
在“双碳”的背景下,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内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能源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不同断面输送电任务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区分内外层,逐层递进优化并尽可能消纳风光清洁能源... 在“双碳”的背景下,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内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能源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不同断面输送电任务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区分内外层,逐层递进优化并尽可能消纳风光清洁能源,且兼顾全网源荷匹配程度的多目标嵌套多能互补模型,两层均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MILP)进行求解。内层立足于断面角度,以通道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将水风光打捆进行互补优化,使其出力最大化,尽可能占满通道。外层立足于全网角度,以源荷匹配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全网水风光电源联合调节后的剩余负荷波动最小来表达源荷匹配目标,使剩余负荷平稳。本文以西南某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为研究对象,包含304座水电站,12个断面,选取夏秋丰水期和冬春枯水期风光峰谷差最大日、风光平均发电日共4个典型日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电网丰水期平均通道利用率约为80%,枯水期平均通道利用率约为40%,丰枯期内全网剩余负荷波动率均小于5%。得出以下结论:在夏秋丰水期,水风光系统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电能,在冬春枯水期,水风光系统出力过程更为稳定。在风光出力平稳时期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电能,同时使得电网运行更为稳定。本次研究成果对大规模水能富集地区电网多能互补优化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水能富集电网 水风光互补系统 多断面跨流域补偿 分层嵌套 短期调度
下载PDF
东盟区域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17
作者 邓振辰 夏婷 +1 位作者 陈长 李彦杰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8期74-78,88,共6页
东盟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异,电力市场空间大,区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我国开展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运用GIS方法,对东盟区域的光伏、风电、水电等主要可再生能源资源品种进行初步评估,并进行开发经济性分... 东盟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异,电力市场空间大,区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我国开展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运用GIS方法,对东盟区域的光伏、风电、水电等主要可再生能源资源品种进行初步评估,并进行开发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东盟水能资源丰富,区域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70 GW,已开发装机约48 GW,开发利用率约28%;东盟绝大部分地区光伏发电量在1350 kW·h/kWp以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大于1750 kW·h/m^(2),区域光伏发电的技术可开发量超过9900 GW,已开发装机约23 GW;东盟大部分区域风速在7 m/s以下,风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国家主要在中南半岛中南部及马来群岛沿海地带,陆上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1000 GW,已开发装机约2.3 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水力发电 多能互补 双碳目标 东盟
下载PDF
含碳捕集-电转气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韧俐 李江南 +2 位作者 周保荣 赵文猛 刘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18,共10页
碳捕集、电转气装置能够利用系统富裕新能源捕集火电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生成燃气,形成碳资源循环利用链.为降低系统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含碳捕集-电转气(CC-P2G)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并设计其优化运... 碳捕集、电转气装置能够利用系统富裕新能源捕集火电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生成燃气,形成碳资源循环利用链.为降低系统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含碳捕集-电转气(CC-P2G)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并设计其优化运行模型.重点讨论该架构电能流和碳流的运行特性;考虑配额制下碳排放交易收益,以一体化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各类设备运行特性,提出其优化运行模型.算例验证了CC-P2G系统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益方面的效用.结果表明,CC-P2G系统与碳排放配额交易等市场机制有效配合,能够在降低系统整体碳排放的同时提升运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 碳捕集和电转气系统 电能流 碳流 碳排放配额
下载PDF
计及风光出力相关性的风光水储互补系统优化调度
19
作者 惠振国 艾澜 +3 位作者 常鹏霞 石家康 朱甜 李超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2,共5页
由于风电、光电及水电出力均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其大规模投入电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目前多能互补系统研究的难点。对此,构建了以抽蓄电站为储能装置的风光水储互补系统,为充分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采用Frank-Copul... 由于风电、光电及水电出力均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其大规模投入电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目前多能互补系统研究的难点。对此,构建了以抽蓄电站为储能装置的风光水储互补系统,为充分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采用Frank-Copula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生成风光出力场景;在水电站丰平枯时期不同出力特性下综合考虑系统各约束,以互补系统出力波动性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引入抽水蓄能电站后,系统的波动性都有所降低,其中丰水期降低了12.65%,平水期降低了15.79%,枯水期降低了24.26%,这表明风光水储互补系统可以减少风电、光伏发电及水电的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水储互补系统 Frank-Copula 抽水蓄能电站 遗传算法 优化调度
下载PDF
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研究
20
作者 徐伟峰 徐长江 +1 位作者 刘攀 赵杨坤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短期功率预报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针对多能互补系统功率预报难以考虑不同能源间时空相关性和预报误差互补特性的问题,提出了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模型。采用WRF-新安江模型驱动气象水文要素预报... 短期功率预报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针对多能互补系统功率预报难以考虑不同能源间时空相关性和预报误差互补特性的问题,提出了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模型。采用WRF-新安江模型驱动气象水文要素预报,通过互信息方法识别功率预报的关键因子。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功率联合预报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雅砻江流域官地水风光互补系统。结果表明:①相较于独立预报模型,物理与数据双驱动的短期联合预报模型总功率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9.62%和8.31%;②由于预报误差存在互补特性,系统总功率预报误差小于各电站功率预报误差之和;③相对于单独预报模型,水风光预报误差互补率提高了10.96%。所提方法可为水风光系统协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系统 功率预报 联合预报 预报误差互补 官地水电站 雅砻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