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 Multiple Streamtube Mode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2
1
作者 Habtamu Beri Yingxue Yao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1年第3期262-270,共9页
The present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modeling of unsteady flow analysi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VAWT). Double multiple streamtube (DSMT) model was applied for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straight bladed fixed... The present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modeling of unsteady flow analysi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VAWT). Double multiple streamtube (DSMT) model was applied for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straight bladed fixed pitch VAWT using NACA0018 airfoil at low wind speed. A moving mesh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around the same VAWT model with NACA0018 airfoil modified to be flexible at 150 from the main blade axis of the turbine at the trailing edge located about 70 % of the blade chord length using fluent solving 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rokes equ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DMST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FD simulation with airfoil modified has shown better performance at low tip speed ratios for the modeled turb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ACTUATOR DISK MOMENTUM Model STREAM tube VAWT CFD
下载PDF
Study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ntrol of Winding Process of Thin Wall Spiral Tube
2
作者 ZHENG Jing MA Guang +3 位作者 WANG Yi LI Yin'e JIA Zhihua LI Jin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27-232,共6页
Being aimed at the inside wall wrinkling and sinking phenomenon of palladium-yttrium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ydrogen, extrac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and purification and separ... Being aimed at the inside wall wrinkling and sinking phenomenon of palladium-yttrium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ydrogen, extrac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and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of hydrogen in the wind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above phenomena,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winding process of above tube, using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zed the max. tensile stress and max. compression stress and their locations, thereby provides a theory base for the control of working forming course of thin wall spiral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Y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win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Piezoelectric Power Harvesting via Acoustic-Pressure Driven by Low-Speed Wind-Force with Resonating-Tube and Wind-Collector
3
作者 Seiichi Deguchi Hiroya Taguchi +7 位作者 Hajime Arimura Noriyuki Kobayashi Norifumi Isu Kentaro Takagi Tsuyoshi Inoue Takashi Nozoe Seigo Saito Takahiko Sano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8年第11期53-64,共12页
Wind-driven power harvestings attract attentions since their target wind speeds are quite low less than the so-called cut-in wind speed, which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round 3 m/s. The extant power harvestings driv... Wind-driven power harvestings attract attentions since their target wind speeds are quite low less than the so-called cut-in wind speed, which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round 3 m/s. The extant power harvestings driven by wind-induced-air-column-resonations (i.e. acoustic-pressures) are still lacking simplicity, scale flexibility and solid strategie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refore, the piezoelectric power harvesters via acoustic-pressures driven by low-speedwind-forces with resonating-tubes and wind-collectors were invented so as to complement all the lacks. The wind-collector as well as the resonating-tube contributed to upraise the power harvesting density. The champion power harvesting density of 19.5 nW/dm2 could be procured at 2.3 m/s of an artificial wind and the optimal resonating-tube and wind-collector. Power harvesting proofs from the natural wind with low mean speeds down to about 0.6 m/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The cut-in wind speed of the prototype piezoelectric power harvester was found to be quite low as about 0.4 m/s, signifying its ubiquity. Finally, a multi-bundle pendant-type piezoelectric power harvester was specifically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professing the solid and multiple strategie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Low wind Speed Resonating tube wind COLLECTOR POWER HARVESTING Practical Demonstration
下载PDF
Wind Tunnel Validation of Double Multiple Streamtube Model for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4
作者 Palanisamy Mohan Kumar Sudhakar Rao Rashmitha +1 位作者 Narasimalu Srikanth Teik-Cheng Lim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17年第12期412-424,共13页
The performance and annual energy output have to be predicted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from a wind turbine. Mathematically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arrieus type lift based turbines are challenging due t... The performance and annual energy output have to be predicted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from a wind turbine. Mathematically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arrieus type lift based turbines are challenging due to the inconsistent angle of attack, blade wake interaction and local induced velocities giving rise to complex flow physics. A reliable and validat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optimize the various design parameters prior to manufacture.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widely employed aerodynamic models based on their prediction accuracy, limitations, and computational requirements. Double multiple stream tube model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predictions are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through the wind tunnel test of three-bladed H-Darrieus rotor in terms of torque and power coefficient. The possible sources for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value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concluded with potential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Model wind TURBINE DOUBLE MULTIPLE STREAM tube Xfoil ANALYTICAL
下载PDF
基于PDNN的含风电互联电网负荷频率Tube-RMPC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虹 杨杨 +2 位作者 王迎丽 袁琳 姜德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7-146,共10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为应对新能源随机性和波动性给互联系统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LFC)带来的不确定问题,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运行,建立了含风电机组的LFC多胞模型,以减少模型参数不确定对控制...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为应对新能源随机性和波动性给互联系统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LFC)带来的不确定问题,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运行,建立了含风电机组的LFC多胞模型,以减少模型参数不确定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原对偶神经网络(Primal-Dual Neural Network,PDNN)的Tube鲁棒模型预测控制(Tube-Robu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ube-RMPC)策略。将标称模型预测控制器与辅助反馈控制器结合,通过PDNN实时求解标称模型预测控制器以保证为LFC系统产生最优状态轨迹。设计辅助反馈控制器抵消外部干扰,使实际系统的状态维持在以标称轨迹为中心的Tube内。最后,对含风电的三区域负荷频率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Tube-RMPC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精度,还能增强系统鲁棒性,提高实时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不确定性 负荷频率控制 tube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原对偶神经网络
下载PDF
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风振特性研究
6
作者 高翔 郭宏超 +1 位作者 郭品彰 梁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随着风电资源优势区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的重心开始向风资源条件相对恶劣的低风速地区转移,分布式、大功率、高塔筒和长叶片已经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该塔筒由矩形钢管混凝土束拼... 随着风电资源优势区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的重心开始向风资源条件相对恶劣的低风速地区转移,分布式、大功率、高塔筒和长叶片已经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该塔筒由矩形钢管混凝土束拼接而成,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和耗能能力强的优点。为研究该塔筒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选用Kaimal脉动风速功率谱,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风荷载时程曲线,对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计算了风振系数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结果表明:该新型塔筒在额定风速下位移塔顶位移最大值为911.84 mm,对应的水平位移角为1/154,符合规范要求。塔筒各构件的强度较好,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富余度。基于位移等效的阵风荷载因子法计算得到的风振系数值较低;在惯性风荷载法计算得到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基底剪力与结构随机振动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塔筒 矩形钢管混凝土束 风振响应 动力时程分析 等效静力风荷载
下载PDF
海上移动平台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安全评估
7
作者 王庆丰 洪旺 +1 位作者 诸俊楷 柏健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圆管支撑结构是海上移动式平台直升机甲板设计的重要部分,由于海上恶劣的风浪环境,使结构整体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现有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安全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圆管的静强度分析,缺乏风振响应分析,文中以海洋石油163平台直升机... 圆管支撑结构是海上移动式平台直升机甲板设计的重要部分,由于海上恶劣的风浪环境,使结构整体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现有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安全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圆管的静强度分析,缺乏风振响应分析,文中以海洋石油163平台直升机甲板为例,研究圆管支撑结构的静力和动力载荷输入,通过有限元强度分析和理论经验公式计算对比静力、风载荷作用下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受力情况,考虑风振涡激效应的准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安全评估方法,探究了风载荷对结构整体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支撑结构 风载荷 应力分析 强度评估 涡激振动
下载PDF
用于风电钢塔筒的加劲钢管压弯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张栋梁 李炜 +5 位作者 李天昊 王飞 周绪红 任为 曹昀琦 王宇航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薄壁圆钢管广泛应用于风电机组锥筒型钢塔筒中,其在径厚比较大时易出现局部失稳,进而导致塔筒承载能力下降。该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风电钢塔筒的纵向加劲钢圆钢管结构形式,并进行了6个试件的压弯加载试验,以研究加劲肋形式及径厚比大小... 薄壁圆钢管广泛应用于风电机组锥筒型钢塔筒中,其在径厚比较大时易出现局部失稳,进而导致塔筒承载能力下降。该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风电钢塔筒的纵向加劲钢圆钢管结构形式,并进行了6个试件的压弯加载试验,以研究加劲肋形式及径厚比大小对加劲圆钢管压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用钢量下,加劲肋有效改善了钢管的局部屈曲,改变了结构的破坏形态,增大了钢管的塑性发展程度,从而提升了钢管的承载力及延性,其中T型加劲肋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并将试验模型与有限元建模进行对照,互相验证了准确性。最后使用现有设计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评估,无加劲肋试件与各设计标准吻合良好,但现有计算方法低估了加劲试件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加劲肋 大径厚比 压弯荷载 局部屈曲 风电钢塔筒
下载PDF
迪拜罗塔纳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风荷载反演分析
9
作者 黄立敏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94-98,128,共6页
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荷载,风荷载的时变特性导致其难以准确预测。以迪拜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公寓SABAH ROTANA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表面风压场和平均风压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筒结构... 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荷载,风荷载的时变特性导致其难以准确预测。以迪拜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公寓SABAH ROTANA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表面风压场和平均风压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筒结构表面正风压整体上呈从建筑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大正风压出现在迎风面1/3建筑高度以上部分;核心筒结构表面负风压分布不均,最大负风压出现在1/3建筑高度附近;核心筒结构迎风面负风压明显大于侧风面,背风面和侧风面负风压变化较接近;最不利工况下核心筒结构迎风面存在较大的正风压,背风面存在较稳定的负风压,随着风向角的增加,平均风压系数峰值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 核心筒 风荷载 反演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机制砂UHPC的性能及其在风电塔筒管片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宋秋磊 骆静静 +2 位作者 李梦媛 田寅 曹鑫铖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0期58-63,共6页
为拓展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风电塔筒管片上的应用,开展了机制砂UHPC在风电塔筒管片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颗粒级配近似替代的原则下,采用连续级配的机制砂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UHPC,蒸汽养护48 h后,机制砂UHPC的抗压强度约172.6 M... 为拓展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风电塔筒管片上的应用,开展了机制砂UHPC在风电塔筒管片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颗粒级配近似替代的原则下,采用连续级配的机制砂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UHPC,蒸汽养护48 h后,机制砂UHPC的抗压强度约172.6 MPa,抗拉强度约9.99 MPa;采用机制砂UHPC制备风电塔筒管片,虽然其早期水化放热量较大(内部温度最高可达约80℃),但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可使机制砂UHPC塔筒管片表面无裂缝及其他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机制砂 颗粒级配 风电塔筒管片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纤维缠绕角度对复材缠绕管的轴向抗压性能影响分析
11
作者 彭旭 杨森 +4 位作者 邹毅 周龙华 黄奕森 黄旖珩 谢攀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对海洋环境下新型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构件的研究和应用中,不同纤维缠绕角对复材缠绕管轴向压缩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为此在实验室中分别对纤维缠绕角为45°、60°和80°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管开展了轴向压缩试验,分析了三... 在对海洋环境下新型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构件的研究和应用中,不同纤维缠绕角对复材缠绕管轴向压缩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为此在实验室中分别对纤维缠绕角为45°、60°和80°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管开展了轴向压缩试验,分析了三种不同纤维缠绕角度对其轴向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一种实用新型简易的试验装置,能够精确测量复材管的轴向受压性能:随着纤维缠绕角的变小,复材管的轴向压缩弹性模量从9.64 GPa提高到13.07 GPa,泊松比从0.13提高到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缠绕管 缠绕角度 抗压性能
下载PDF
以水压试验分析纤维缠绕角度对GFRP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周龙华 邹毅 +4 位作者 杨森 彭旭 黄奕森 黄旖珩 谢攀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基于海洋环境中长期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易发生开裂和锈蚀的特点,工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对桥梁墩柱进行加固处理。实践表明FRP纤维缠绕角度的大小对其能起到的加固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更好地探究纤维缠绕... 基于海洋环境中长期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易发生开裂和锈蚀的特点,工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对桥梁墩柱进行加固处理。实践表明FRP纤维缠绕角度的大小对其能起到的加固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更好地探究纤维缠绕角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对45°、60°和80°三组不同缠绕角度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圆管进行水压加载试验,通过收集应力-应变数据计算不同角度下GFRP圆管的环向弹性模量。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缠绕角度的增大,GFRP管的环向弹性模量由8.85 GPa提高到38.16 GPa,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的加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试验 纤维缠绕角 GFRP管
下载PDF
小角度缠绕复合材料护岸管桩抗弯性能试验与设计
13
作者 张恒 方海 +2 位作者 王肖淳 夏国龙 徐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护岸管桩。该护岸管桩由纤维缠绕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制成。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到试件的破坏模式以及荷载-位移关系,以此分析缠绕角度±55°、±15°以及是否浇筑混凝土对护岸管桩抗弯...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护岸管桩。该护岸管桩由纤维缠绕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制成。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到试件的破坏模式以及荷载-位移关系,以此分析缠绕角度±55°、±15°以及是否浇筑混凝土对护岸管桩抗弯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缠绕角度由55°减小为15°与浇筑混凝土都能极大提高复合材料护岸管桩的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合材料护岸管桩嵌固端深度计算公式推导,并给出护岸管桩的设计流程以及应用建议。这为之后复合材料护岸管桩应用于护岸工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岸管桩 复合材料缠绕管 四点弯曲试验 嵌固端深度 设计流程
下载PDF
低温风洞管翅式换热器上水室排空残留水层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14
作者 宋增志 刁永发 +3 位作者 戴家傲 何倩 茅文焯 陈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管内热风与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对两种换热器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扁管换热器干燥速率更快,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干燥速率更快,换热器干燥时间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而缩短,入口风速10.56 m/s相比2.78 m/s,干燥时间节约50.75%。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干燥速率经验关系式,其拟合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小于6.1%,对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热风干燥速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铝扁管换热器 热风干燥 干燥速率 含湿量 经验关系式
下载PDF
筒承式风机基础设计分析
15
作者 常显勇 李辉 +1 位作者 石继兵 杨富程 《特种结构》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山区复杂地形风电场工程,在保证边坡稳定和风机运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为减少开挖工程量,实现对环境的最少破坏,提出了筒承式这一新型风机基础结构形式。本文研究了筒承式风机基础概念设计与受力特点,基于CFD技术精细化分析了筒承式风机... 山区复杂地形风电场工程,在保证边坡稳定和风机运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为减少开挖工程量,实现对环境的最少破坏,提出了筒承式这一新型风机基础结构形式。本文研究了筒承式风机基础概念设计与受力特点,基于CFD技术精细化分析了筒承式风机基础上侧边坡高差影响,研究了筒承式风机基础主要控制标准及荷载,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结构承载力分析,提出了施工期间按基础强度分段施工的方法。按照强度折减系数法等方法研究基础与岩土地基协同作用与变形。经对比分析,筒承式风机基础和风机平台综合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基础 筒承式 筒壁 有限元分析 地基基础共同作用
下载PDF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无人机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16
作者 张勇鑫 王继昌 赵亮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9期38-40,44,共4页
针对现代无人机巡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检测自身安全状态的安全预警系统需求,本文基于皮托管测速原理的风速检测传感器对实时数据进行测量,使用STM32单片机在各旋翼附近一定范围内进行采集,并根据二分法原理,将其与理论数据进行自动对比... 针对现代无人机巡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检测自身安全状态的安全预警系统需求,本文基于皮托管测速原理的风速检测传感器对实时数据进行测量,使用STM32单片机在各旋翼附近一定范围内进行采集,并根据二分法原理,将其与理论数据进行自动对比计算。同时,将实时安全状态信息作为是否初始化蜂鸣器驱动电路的判断依据,从而实现对操作员的报警提示。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完成巡航作业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预警,而且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安全预警 皮托管 STM32单片机 风速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发射力学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
17
作者 李永康 赵亚鹏 李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导弹发射时某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的刚强度进行评估分析。将筒壁螺旋层螺旋角、环向层与螺旋层厚度比以及筒壁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对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前的复合材料发... 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导弹发射时某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的刚强度进行评估分析。将筒壁螺旋层螺旋角、环向层与螺旋层厚度比以及筒壁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对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前的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安全裕度低,不满足设计要求;优化的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最大位移降低了57.8%,安全裕度提高到0.27,满足了筒体设计要求,且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重量比优化前轻6.8%。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发射筒筒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筒 玻璃纤维缠绕 结构强度 Hashin失效准则
下载PDF
一种高速SRG功率变换器及其CCM风电控制
18
作者 孙冠群 宋春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5,共7页
提出一种无主开关管的新型开关磁阻发电机(SRG)功率变换器拓扑,在高速运行和连续导通模式(CCM)下分析其励磁和发电两阶段工作过程,并与通过开关角控制的经典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励磁和发电工作过程基本相同。进一... 提出一种无主开关管的新型开关磁阻发电机(SRG)功率变换器拓扑,在高速运行和连续导通模式(CCM)下分析其励磁和发电两阶段工作过程,并与通过开关角控制的经典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励磁和发电工作过程基本相同。进一步通过仿真和实验,获得新型功率变换器在高速CCM时的相电压、相电流等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并获得转速、励磁电压、发电电压、功率四者的约束关系,从而优化输出功率时可采用调节励磁电压和发电电压的方式,相比于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两者的发电输出能力相当。最后,以变速风电应用为例,给出控制策略,无需转子位置检测和风速检测,基速以上无桨距角调节,证实了所提新型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在高速CCM运行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开关磁阻发电机 功率变换器 无开关管 连续导通模式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双喉道Ludwieg管风洞启动过程及其有效运行时间延长
19
作者 李创创 李志远 +1 位作者 张振辉 吴杰 《气体物理》 2024年第1期58-69,共12页
Ludwieg管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是,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长期受快开阀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来流扰动模态。双喉道气动布局可有效消除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上游部件的扰动来... Ludwieg管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是,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长期受快开阀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来流扰动模态。双喉道气动布局可有效消除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上游部件的扰动来源,但是会导致风洞有效运行时间大幅缩短。针对该问题,通过非定常数值模拟对双喉道气动布局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的启动特性进行研究,然后对第1喷管扩张段与稳定段进行了融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扩张角与稳定段组合对风洞启动时间以及流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减小扩张角组合设计能够使双喉道气动布局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的有效运行时间提升近20%,并且对下游实验段内的静态流场品质几乎无影响,有效提高了风洞的实验能力。同时,相较于较大的扩张角组合,较小的扩张角设计能够减少约10%的总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风洞 Ludwieg管风洞 双喉道布局 风洞启动特性 有效运行时间
下载PDF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风电塔筒焊缝探伤中的工艺分析
20
作者 张永红 《模具制造》 2024年第11期276-278,共3页
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风电塔筒质量重要性越发凸显。将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到风电塔筒焊缝探伤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高风电塔筒施工质量。为此,聚焦于新型TOFD超声波检测技术,结合试验验证TOFD在风电塔筒焊缝检测中... 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风电塔筒质量重要性越发凸显。将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到风电塔筒焊缝探伤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高风电塔筒施工质量。为此,聚焦于新型TOFD超声波检测技术,结合试验验证TOFD在风电塔筒焊缝检测中的安全可靠性,根据试验结果,讨论此种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检测技术 TOFD 风电塔筒 焊缝探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