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olt-Winters及长短期记忆的云资源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新飞 谢晓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306-5311,共6页
云资源的预测分析对于响应资源请求并及时做出决策非常重要,针对容器云资源的过度调配、供应不足的资源管理问题以及云资源预测精度低、数据波动性等问题,为使云资源的预测能够为工作负载的需求提前响应并做出合理分配,提出了一种基于Ho... 云资源的预测分析对于响应资源请求并及时做出决策非常重要,针对容器云资源的过度调配、供应不足的资源管理问题以及云资源预测精度低、数据波动性等问题,为使云资源的预测能够为工作负载的需求提前响应并做出合理分配,提出了一种基于Holt-Winters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HW-LSTM)的云资源组合预测模型,并以预测残差的变异系数赋权。对亚马逊CPU数据集的预测实验表明,提出的组合模型比Holt-Winters、LSTM及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预测性能及稳定性更好,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平均绝对比例误差(mean absolute scaled error,MASE)、方差D(n)优化范围分别为0.065~1.026、0.023~0.269、0.001~0.007、0.004~0.039和0.079~4.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资源预测 Holt-winters 长短期神经网络(LSTM)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基于L波段探空观测的FY-4A云顶温度产品评估及其在冬季降水相态判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渊明 孙静 +1 位作者 漆梁波 张燕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利用2019—2021年冬季上海宝山站L波段探空资料对FY-4A云顶温度(CTT)产品进行评估,分析发现,FY-4A的云顶温度产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单层云的云顶温度,对双层云或多层云的云顶温度则普遍高估(平均高估幅度超过14℃);当探空观测到的云顶高度... 利用2019—2021年冬季上海宝山站L波段探空资料对FY-4A云顶温度(CTT)产品进行评估,分析发现,FY-4A的云顶温度产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单层云的云顶温度,对双层云或多层云的云顶温度则普遍高估(平均高估幅度超过14℃);当探空观测到的云顶高度不超过6 km或云顶温度不低于-20℃时,FY-4A云顶温度产品误差较小,平均偏差约为3℃。根据2021—2022年冬季长三角地区地面站观测的降水现象统计云顶温度与降水相态的关系,并对典型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顶温度低是出现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绝大部分降雪出现在云顶温度低于-12℃的情况下。FY-4A的云顶温度产品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尚可,可以辅助预报员判识雨雪落区,在雨雪转换过程的预报服务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秒级探空 FY-4A 云顶温度产品 降水相态 冬季
下载PDF
基于地基云雷达资料的淮南地区冬季云宏观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海飞 乐满 +2 位作者 杨飞跃 王健 张文煜 《干旱气象》 2017年第6期1011-1014,1035,共5页
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 km,其中0.5 km和2.0 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 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 km,其中0.5 km和2.0 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36~11.3 km,其中5.0 km和5.5 km处云顶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9.25%和10.0%。云层厚度为0.1~8.3 km,73.4%的云层厚度在2.0 km范围内。(2)低云、中云、高云分别占全部云系的44.0%、29.4%和26.6%,平均厚度分别为2.4 km、0.8 km和0.6 km。(3)该地区冬季总云量较少,为13.7%~21.8%。单层云出现频率占总云量的45.2%~77.8%,多层云出现频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 云雷达 冬季云 宏观特征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德 周文鳞 杨霏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4-956,共13页
为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依据光、温和水界限指标,采用"3En"法则确定云参数,建立日照、气温和降水对小麦生长影响的云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几何平均法,确定不... 为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依据光、温和水界限指标,采用"3En"法则确定云参数,建立日照、气温和降水对小麦生长影响的云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几何平均法,确定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利用1954—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各县(区)冬小麦单产和1995—2013年观测地段产量因素等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可用左半云,气温和降水适宜度可用梯形云来表达。计算的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与宿州市各县(区)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观测地段的冬小麦气候产量、千粒重、每穗籽粒数和乳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 0(P<0.01)、0.756 1(P<0.01)、0.670 7(P<0.01)和0.464 3(P<0.05)。返青—拔节期、抽穗—乳熟期2个时期的气候适宜度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籽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 9(P<0.05)、0.710 7(P<0.01)和0.736 1(P<0.01)、0.744 2(P<0.01),拔节—抽穗期气候适宜度与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649 8(P<0.01)。1954—2013年宿州市日照与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5和0.008的速度降低,气温适宜度以每10年0.028的速率升高。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价宿州冬小麦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及制定相应策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云模型 “3En”法则 气候适宜度 气候产量 观测产量 气候因子 生育期 宿州
下载PDF
广西南宁冬季层状暖云微物理特征的飞机观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新成 程鹏 +5 位作者 毕凯 王冀 韦增岸 黄梦宇 金华 张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2-932,共11页
利用运十二飞机在2012年冬季广西南宁地区开展的12架次层状暖云微物理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和观测结果表明,层状暖云垂直方向分层显著。存在逆温是典型宏观特征,降水云基本都为多层逆温,逆温位置主要出现在云顶附近。云滴平均浓度为652... 利用运十二飞机在2012年冬季广西南宁地区开展的12架次层状暖云微物理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和观测结果表明,层状暖云垂直方向分层显著。存在逆温是典型宏观特征,降水云基本都为多层逆温,逆温位置主要出现在云顶附近。云滴平均浓度为652±607个/cm3;无降水云比降水云云滴平均浓度略大,分别为678±348个/cm3和615±363个/cm3。平均液水含量为1.03±0.73 g/m3,其中降水云远大于无降水云,分别为1.3±0.9 g/m3和0.88±0.6 g/m3。平均有效直径为18.2±5.6μm,降水云略大于无降水云,分别为19.4±5.0μm和17.3±6.0μm。垂直分布上,云滴数浓度在接近地面的下层云中最大,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云底,且随高度一般呈现递减趋势。云滴谱分布显示在6.5μm出现次峰值。降水云中大云滴主要出现在接近地面的下层云中,而无降水云中几乎没有观测到大云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微物理特征 飞机探测 层状暖云 冬季 广西
下载PDF
基于改进水云模型和Radarsat-2数据的农田土壤含水量估算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贵军 岳继博 +3 位作者 李长春 冯海宽 杨浩 兰玉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6-153,共8页
为了直接将雷达遥感中"水云模型"进行反演应用,该研究将"水云模型"中植被参数改为雷达植被指数,利用全极化数据直接支持遥感反演土壤含水量,无需遥感反演植被参数输入。改进模型为利用雷达遥感结合"水云模型&q... 为了直接将雷达遥感中"水云模型"进行反演应用,该研究将"水云模型"中植被参数改为雷达植被指数,利用全极化数据直接支持遥感反演土壤含水量,无需遥感反演植被参数输入。改进模型为利用雷达遥感结合"水云模型"进行土壤含水量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方法。基于Radarsat-2全极化数据对冬小麦覆盖的农田土壤含水量进行估算,利用2014年在陕西杨凌区获取的4个生育期内Radarsat-2卫星数据及同步田间测量108组冬小麦农田土壤含水量地面测量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校正和精度验证。验证结果精度为:改进的雷达植被指数模型>原叶面积指数模型(实测叶面积指数验证)>原叶面积指数模型(光学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验证),且改进的雷达植被指数模型可以在多个生育期内对农田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植被 水云模型 RADARSAT-2 冬小麦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多源数据的晋南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正春 冯美臣 +2 位作者 徐立帅 荆耀栋 毕如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0期51-58,共8页
通过遥感数据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对农作物干旱、长势监测及估产有重要指导作用。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水云模型去除植被影响,建立土壤直接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反演闻喜县2018年3月19日冬小麦种植区... 通过遥感数据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对农作物干旱、长势监测及估产有重要指导作用。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水云模型去除植被影响,建立土壤直接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反演闻喜县2018年3月19日冬小麦种植区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协同Sentinel-1微波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能够去除植被影响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精度,VV极化决定系数R2提高0.0914,均方根误差RMSE减少0.0895%。闻喜县中部河谷平原以及东南和西北部的台地土壤处于轻度干旱状态,西南部丘陵和东部山地土壤处于中度干旱状态。反演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与地形起伏、灌溉条件和地力等级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地形起伏低、灌溉条件良好的农田土壤水分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春旱 水云模型 Sentinel数据 地力等级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主动预测的节点部署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自堂 陈鹏 李兆兴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143,共5页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自身的业务迁移至云计算系统。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社会日常的运行规律也伴随着大量用户涌入云计算系统,如每早8点集中地向云计算系统申请资源节点,这给系统带来了一种可预期的资源冲击。针对上...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自身的业务迁移至云计算系统。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社会日常的运行规律也伴随着大量用户涌入云计算系统,如每早8点集中地向云计算系统申请资源节点,这给系统带来了一种可预期的资源冲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预测模式的资源部署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预测模块中Holt-Winters季节指数平滑模型的算法周期长度来预测下一个时间周期的任务请求量,通过设计的主动预测算法判断是否应对当前的任务请求量做出响应并得出其具体数量、位置等参数指标,以实现对用户使用规律的主动应对。使用CloudSim进行仿真实验,系统地评判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F-HW模型在应对可预测的海量并发任务请求时可有效地提升单点及整体的响应速率,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预测 资源部署 Holt-winters模型 整体最优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载激光雷达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 被引量:9
9
作者 牛玉洁 李晓鹏 +7 位作者 张佳宝 马东豪 纪景纯 宣可凡 蒋一飞 汪春芬 邓皓东 刘建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无人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在农作物长势监测方面的潜力,探究机载Li DAR与多光谱遥感数据融合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效果,以无人机载Li DAR和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为研... 为了进一步挖掘无人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在农作物长势监测方面的潜力,探究机载Li DAR与多光谱遥感数据融合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效果,以无人机载Li DAR和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为研究手段,获取试验区冬小麦孕穗期的无人机载Li DAR点云和多光谱数据,从中提取并筛选合适的Li DAR点云结构参数和植被指数,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法(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通过融合Li DAR点云结构参数与植被指数以及单独使用植被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参数,分别与实测LAI构建了LAI反演模型。用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来评价模型时,结果显示融合Li DAR点云与多光谱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演冬小麦LAI。而且,无论是利用MLR还是PLSR法,融合Li DAR点云结构参数与植被指数的模型(MLR︰R^(2)=0.901,RMSE=0.480;PLSR︰R^(2)=0.909,RMSE=0.445(n=16))均优于仅使用植被指数的模型(MLR︰R^(2)=0.897,RMSE=0.492;PLSR︰R^(2)=0.892,RMSE=0.486(n=16))。因此,加入无人机载Li DAR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光谱数据在作物垂直方向上信息提取不足的缺陷,提高冬小麦LAI的反演精度,为冬小麦LAI反演提供了更优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冬小麦 LiDAR点云结构参数 植被指数 叶面积指数 反演模型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降雪系统大气水凝物输送特征及降雪微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香娥 何晖 +3 位作者 陈羿辰 高茜 王永庆 杨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7-519,共13页
北京冬季降雪云系存在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云水资源。出于人工增雪研究和充分开发云水资源的需要,文中对北京2019年11月29日发生的年度首场降雪进行了观测,对其资料做了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过程的宏观特征、水凝物输送及降... 北京冬季降雪云系存在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云水资源。出于人工增雪研究和充分开发云水资源的需要,文中对北京2019年11月29日发生的年度首场降雪进行了观测,对其资料做了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过程的宏观特征、水凝物输送及降雪的微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本次北京降雪的是稳定性层状冷云云系,水凝物主要从北京区域的西边界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而从东边界和北边界流出,具有西向和南向分量的湿气流是降雪云系水物质的输送通道。降雪云中的水凝物基本全为冰晶和雪,有少量的云水,整层云系都含有非常丰富的水汽并且贯穿整个降雪时段。在冰面过饱和环境中,水汽凝华(Prds)是雪的主要增长过程;其次是云冰增长成雪(Prci)和云冰聚合成雪(Prai)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冬季降雪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冈山冬季典型云海天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帅川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18期113-114,共2页
文章通过分析2019年2次井冈山冬季云海的天气特征,同时结合井冈山茨坪气象站气象要素特点,分析井冈山冬季出现云海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典型的冬季云海都属于高空槽前型。江西受500hPa槽前的影响,700hPa中层受西南急流... 文章通过分析2019年2次井冈山冬季云海的天气特征,同时结合井冈山茨坪气象站气象要素特点,分析井冈山冬季出现云海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典型的冬季云海都属于高空槽前型。江西受500hPa槽前的影响,700hPa中层受西南急流的影响,其次850hPa、925hPa在赣粤交界存在明显的横切切变线,地面则主要是高压的控制,为偏北气流;云海出现的有利因素是850hPa以下的大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时候;当黄洋界景区出现云海时,都为茨坪观测站能见度开始转好时,当茨坪观测站能见度下降时即为云海开始消失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 冬季云海 天气特征
下载PDF
小海坨山冬奥赛场气象观测试验及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炬 程志刚 +1 位作者 张京江 窦有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8-1188,共11页
2017年1-3月,在北京延庆小海坨冬奥赛场周边开展了复杂地形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建立了由7个自动气象站、17个便携温湿度观测仪(HOBO)和2个综合观测站组成的观测网,开展了为期7 d的GPS探空加密观测。基于加密观测资料,对比了不同海拔高度... 2017年1-3月,在北京延庆小海坨冬奥赛场周边开展了复杂地形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建立了由7个自动气象站、17个便携温湿度观测仪(HOBO)和2个综合观测站组成的观测网,开展了为期7 d的GPS探空加密观测。基于加密观测资料,对比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地面观测站获取的温度廓线与探空观测的温度廓线之间的差异,捕捉到了对冬奥赛事有重要影响的半山腰云,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有半山腰云的时段,地面风向日变化特征明显,半山腰云主要出现在海拔1100~1700 m高度,在探空观测上表现为饱和水汽层。一般而言,半山腰云的云顶对应于逆温层底,云顶上方有逆温层覆盖,夜间,受下坡风和向下谷风影响,云层下方多为西北风或偏西风,云层内全天多为弱偏东风或东南风。在半山腰云顶及逆温层顶之上,有明显的偏西风或西北风。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的逆温层以及大范围偏东风水汽输送可能是半山腰云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坨山 冬奥会 半山腰云 自动气象站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崇礼冬奥核心区树冠覆盖率估算
13
作者 谢栋博 雷雅凯 +3 位作者 张宇超 刘清旺 符利勇 陈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34,共11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归一化点云分类信息、归一化点云首次回波和冠层高度模型3种算法估算冬奥核心区森林树冠覆盖率的优劣性,探讨样地树冠覆盖率、激光点云密度和冠层高度模型(CHM)栅格分辨率对估算精度的影响,探索最优树冠覆盖率估算...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归一化点云分类信息、归一化点云首次回波和冠层高度模型3种算法估算冬奥核心区森林树冠覆盖率的优劣性,探讨样地树冠覆盖率、激光点云密度和冠层高度模型(CHM)栅格分辨率对估算精度的影响,探索最优树冠覆盖率估算方法,为准确掌握冬奥核心区树冠覆盖率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管理。【方法】利用冬奥核心区67块样地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单木检尺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树冠覆盖率实测值和估算值,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比较基于归一化点云分类信息、归一化点云首次回波和冠层高度模型3种算法的树冠覆盖率估算精度,分析样地树冠覆盖率、激光点云密度与树冠覆盖率估算误差的关联性,以及冠层高度模型栅格分辨率对树冠覆盖率估算方法稳定性的影响。【结果】1)基于归一化点云分类信息算法的树冠覆盖率估算精度最高(R^(2)=0.790 1,RMSE=0.124 3),估算误差最低,平均高估1.17%,其次为基于冠层高度模型算法(R^(2)=0.763 8,RMSE=0.134 9),基于归一化点云首次回波算法的树冠覆盖率估算精度最低(R^(2)=0.758 2,RMSE=0.149 1);2)树冠覆盖率与估算误差间无明显相关性,3种算法在树冠覆盖率小于0.4的样地中普遍出现低估现象,在树冠覆盖率0.4~0.8的样地中高估与低估现象相近,在树冠覆盖率大于0.8的样地中普遍出现高估现象;激光点云密度与估算误差间也无相关性,激光点云密度增大并未提高树冠覆盖率估算精度;3)基于冠层高度模型算法稳定性最高,10种栅格分辨率估算的树冠覆盖率无明显差异,R^(2)介于0.755 1~0.762 2之间,RMSE介于0.150 7~0.153 9之间;适用于冬奥核心区树冠覆盖率估算的最佳冠层高度模型栅格分辨率为0.8 m×0.8 m。【结论】通过对冬奥核心区67块样地进行树冠覆盖率估算,体现出基于归一化点云分类信息、归一化点云首次回波和冠层高度模型3种算法的适宜性,基于归一化点云分类信息算法的树冠覆盖率估算精度最高;结合样地树冠覆盖率、激光点云密度和冠层高度模型栅格分辨率综合分析3种算法的优劣性,可为大范围森林树冠覆盖率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树冠覆盖率 冬奥 归一化点云 首次回波 冠层高度模型
下载PDF
创新与共融:数字化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云端传播”的技术赋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淑萍 吕佳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95-106,共12页
作为百年奥运史上首个“云上奥运”,北京冬奥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创新对未来的奥运会传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推动北京冬奥会完成其“云端传播”:一是改变了传统的赛事转播方式,重构了奥运传播的时空场域;二是强化了奥运会内容... 作为百年奥运史上首个“云上奥运”,北京冬奥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创新对未来的奥运会传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推动北京冬奥会完成其“云端传播”:一是改变了传统的赛事转播方式,重构了奥运传播的时空场域;二是强化了奥运会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水平,以大数据、云协同再造生产流程;三是推动用户能够作为主体的“参与者”通过数字互动建立起以趣缘为连接的赛博圈层。数字技术重构了北京冬奥会的传播场景与叙事方式,传递了共通的冬奥情感与集体记忆,这一数字技术实践将为今后的体育赛事传播带来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北京冬奥 云端传播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效果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静 潘雨红 《工程管理学报》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夏热冬冷地区是非集中采暖地区,其节能改造工作多样复杂,为更科学地对改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梳理了该地区228个节能改造项目的改造措施以及影响因素,构建其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综合计算指... 夏热冬冷地区是非集中采暖地区,其节能改造工作多样复杂,为更科学地对改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梳理了该地区228个节能改造项目的改造措施以及影响因素,构建其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综合计算指标权重,考虑传统研究方法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局限,利用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特征,建立基于云模型的数学评价糢型,结合重庆市典型案例,对其改造效果、改造措施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为夏热冬冷地区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 节能改造 云模型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议题海外传播效果与国家形象塑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苓钰 卢明江 蔡斐然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0-97,共8页
概述2022北京冬奥会相关国际报道中呈现的议题传播规律及不同情感趋向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分析北京冬奥会话题海外传播特征:传播热点集中、区域性强,负向情绪信息周期性递减;体育报道存在“政治化”解读,拼接式报道偏颇呈现事实... 概述2022北京冬奥会相关国际报道中呈现的议题传播规律及不同情感趋向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分析北京冬奥会话题海外传播特征:传播热点集中、区域性强,负向情绪信息周期性递减;体育报道存在“政治化”解读,拼接式报道偏颇呈现事实;“云传播”和社交媒体带来积极影响。提出应当以官方回应直面谣言,发挥社交媒体关键意见领袖结构洞功能,发展社交机器人、借力算法提升二次创作的传播效能,以个体叙事、日常叙事淡化意识形态框架,加强内容建设,由点及面建构多主体、多视角、多模态的联动传播矩阵,消解体育泛政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国家形象 海外传播 云传播 社交媒体
下载PDF
基于飞机探测的云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17
作者 许丽人 蔡军 +1 位作者 孙海洋 张志标 《测绘科学与工程》 2020年第3期68-73,共6页
基于飞机探测资料开展云系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研究,深入认知云降水机理,建立不同天气背景条件下云系特征结构模型,对于科学制定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冬季福建漳洲飞机探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冬季云... 基于飞机探测资料开展云系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研究,深入认知云降水机理,建立不同天气背景条件下云系特征结构模型,对于科学制定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冬季福建漳洲飞机探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冬季云系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云系的变化特征和微物理参数的时空分布规律。个例分析表明,冬季在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的共同作用下,冷暖空气对峙产生稳定层结下的锋面云系,云系分布特征从低到高分别为碎雨云、层积层、高积云。低云、中云和高云的平均云底高分别为1285m、3197m和4596m;云中的云粒子谱型分布满足KhrgianMazin谱,相关系数平均达到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云系 飞机探测 宏微观特征 云粒子谱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北方冬季火箭增雪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巴特尔 严宏志 +1 位作者 潘建华 纪家伦 《内蒙古气象》 2009年第5期40-41,共2页
利用播云温度窗和层状冷云概念模型,结合冬季系统云系降水特点,对冬季播云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冬季火箭增雪策略,并指出了我国中高纬度北方深冬或高海拔地区冬季,总体缺乏作业条件,靠播"核"的人工增雪作业很难收到效果;... 利用播云温度窗和层状冷云概念模型,结合冬季系统云系降水特点,对冬季播云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冬季火箭增雪策略,并指出了我国中高纬度北方深冬或高海拔地区冬季,总体缺乏作业条件,靠播"核"的人工增雪作业很难收到效果;中高纬度北方初冬和冬末季节或冬季温度常年在0℃左右中低纬度地区,可以采用短射程火箭开展人工增雪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云温度窗 层状冷云模型 冬季火箭增雪
下载PDF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SNOW CLOUDS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SNOW PARTICLES IN WINTER IN XINJIANG
19
作者 游来光 王守荣 +1 位作者 王鼎丰 迟玉明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0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snow clouds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snow crystals were observed by means of instrumented aircraft, weather radar, snow crystal observations etc. in Urumqi region during the winter of 1...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snow clouds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snow crystals were observed by means of instrumented aircraft, weather radar, snow crystal observations etc. in Urumqi region during the winter of 1982. The analysis of three cases show that about 70% of snow mass growth is produced in the lower layer below 2000 m under the cold front, a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ice crystals is as high as 60 L^(-1) and the supercooled water is absent in lower clouds. We may infer that the deposition of ice crystals and the aggregation of snow crystals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for the snow development.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snow band near the front alof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s a seeder cloud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SNOW cloudS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SNOW PARTICLES IN winter IN XINJIANG
原文传递
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El Ni?o and La Ni?a on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Their Simulation by CMIP5 Atmospheric Models 被引量:3
20
作者 Zhun GUO Tianjun ZHOU Bo WU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82-93,共12页
E1 Nifio-Southem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year-by-year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However, the effect of La Nifia events on the EAWM is not a mirror image of that... E1 Nifio-Southem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year-by-year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However, the effect of La Nifia events on the EAWM is not a mirror image of that of E1 Nifio events. Although the EAWM becomes generally weaker during El Nifio events and stronger during La Nifia winters, the enhance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eastern China and warm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long the East Asian coastline during E1 Nifio year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ese asymmetric effects are caused by the asymmetric longitudinal position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anticyclone during El Nifio events and the WNP cyclone during La Nifia events; specifically, the center of the WNP cyclone during La Nifia events is westward-shifted relat- ive to its El Nifio counterpart. This central-position shift results from the longitudinal shift of remote E1 Nifio and La Nifia anomalous heating, and asymmetry in the amplitude of lo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over the WNP. However, such asymmetric effects of ENSO on the EAWM are barely reproduced by the atmospheric models of Phase 5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although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anomalous circula- tions are reasonably reproduced. The major limitation of the CMIP5 models is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anomalous WNP anticyclone/cyclone, which leads to stronger EAWM rainfall responses. The overestimated latent heat flux an- omalies nea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northern WNP might be a key factor behind the overestimated anomalous cir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P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NSO asymmetriceffects cloud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