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for Seven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ern Weihe Loess Plateau, China
1
作者 Ouk Sereyrorth Baowen Yan +2 位作者 Khem Chunpanha Porn Lybun Pich Linvolak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20年第4期358-380,共23页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of precipitation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plann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s, and drought and flood control. Droughts and floods o...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of precipitation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plann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s, and drought and flood control. Droughts and floods occurred in northern Weihe Loess Plateau, affecting growing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e area.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2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81 to 2012,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analysis of three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5%, 50%, and 95%, an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rainfall excess and water shortage during seven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at 5%, 10%, and 20% frequencies, respectively. Pearson type III curve wa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annual rainfall and rainfall amount following seven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crop in 29 stations of Northern Weihe loess plateau. As a result of our study,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of Northern Weihe loess plateau. The highest amount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Baoji area and the lowest precipitation covered by the northwest area of Northern Weihe loess plateau. Moreover, the amount of rainfall of seven growth stages indicates that excessive rainfall occurs not only in the first stage (sowing to tillering) and seventh stage (flowering to ripening) but also in second stage (tillering to wintering). In the seventh stage, a large amount of excessive rainfall occurred in Changwu, Bin, Qianyang, Fengxiang, Baojiqu, and Baojixian. Moreover, water shortage is distributed in the third stage (from wintering to greening), the fourth stage (from greening to jointing), the fifth stage (from jointing to heading), and the sixth stage (from heading to flowering). Furthermore, the worst water shortages occurred in Hancheng, Heyang, Chengcheng, Pucheng, Dali, Tongchuan, and Fuping in the fourth stage (greening to jointing stage). Even though we study the crop water requirement under extreme rainfall conditions, the amount of rainwater still supply inadequate in some parts of the winter wheat growth stage.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main clues for the next step to study the irrigation water needs of winter wheat crops and to reduce agricultural risks in 29 counties i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and oth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nual PRECIPITATION SEVEN growth stages winter wheat Crop Rainfall Excess Water SHORTAGE NORTHERN Weihe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低温对冬小麦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连艺佳 刘瑞 +7 位作者 王嘉杰 徐文伊 晏迪 王婷 洪越 王晔 段留生 李润枝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为明确低温对冬小麦萌发期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方法】以‘航麦247’和‘济麦2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萌发期全程及不同萌发时间段分别进行22℃、16℃、10℃及4℃处理,测定... 【目的】为明确低温对冬小麦萌发期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方法】以‘航麦247’和‘济麦2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萌发期全程及不同萌发时间段分别进行22℃、16℃、10℃及4℃处理,测定其相关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均显著下降;苗长、根长、初生根数及单株干质量均显著下降;α-淀粉酶活力下降、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冬小麦种子在萌发0~24 h阶段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均大于其他萌发阶段。从品种来看,‘航麦247’在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的表现均优于‘济麦22’。【结论】低温胁迫显著减缓了冬小麦萌发及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为0~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低温 萌发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融合主被动遥感影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科谦 程钢 +4 位作者 吴微 宋向阳 张子谦 姚顺 吴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作物分布信息,探索使用主动遥感影像(Sentinel-1A)和被动遥感影像(Sentinel-2)提取冬小麦空间分布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冬小麦的物候特征,合成冬小麦全生育期的Sentinel-1A影像;并依据各类地物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作物分布信息,探索使用主动遥感影像(Sentinel-1A)和被动遥感影像(Sentinel-2)提取冬小麦空间分布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冬小麦的物候特征,合成冬小麦全生育期的Sentinel-1A影像;并依据各类地物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时序曲线合成一期高质量的冬小麦越冬后Sentinel-2影像。其次,设计Sentinel-1A影像、Sentinl-2影像和融合Sentinel-1A与Sentinl-2主被动遥感影像3种分类方案,然后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冬小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基于全生育期Sentinel-1A影像的冬小麦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为83.15%和86.44%,提取结果中存在较多的“椒盐”噪声;基于冬小麦越冬后Sentinl-2影像的冬小麦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为87.98%和84.75%,提取精度较使用全生育期Sentinel-1A影像有所提高,但分类结果受“异物同谱”的影响,产生许多错分;融合主被动遥感影像的冬小麦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为96.57%和95.48%,相较于仅使用单一数据源,冬小麦分类精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面积 GEE Sentinel影像 生育期 随机森林 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小气候特征
4
作者 朱保美 杨以健 +1 位作者 张继波 李密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5期62-71,共10页
利用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鲁西北平原冬小麦主产区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简称农田站)和齐河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简称齐河站)观测资料,分析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小气候特征,对比研究两站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各层气... 利用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鲁西北平原冬小麦主产区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简称农田站)和齐河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简称齐河站)观测资料,分析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小气候特征,对比研究两站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各层气温、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风速、5~20 cm地温日变化均呈单峰分布,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相反。白天麦田中温度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降低,夜间温度则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增加。相对湿度在不同生育阶段均是30 cm层最高,最大值出现在生长后期的夜间时段和生长中期的白天时段。各层地温生长后期最高,土壤深度越深,日变化越小。农田站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均低于齐河站,日平均相对湿度均高于齐河站。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在生长后期最强。各层风速在冬小麦生长初期变化趋势一致,60 cm风速在冬小麦生长中后期受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生长中后期不同天气状况下,不同层次的农田气温、相对湿度、5~10 cm地温均有明显的日变化,晴天最明显,多云次之,阴天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北平原 冬小麦 不同生育阶段 农田小气候
下载PDF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冬小麦生育阶段分类识别研究
5
作者 姚建斌 刘建华 +1 位作者 张英娜 李元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冬小麦生育阶段及生育期田间环境要素的精准识别是农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实现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精准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冬小麦生育阶段分类识别模型。首先,采集田间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其次,构建... 冬小麦生育阶段及生育期田间环境要素的精准识别是农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实现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精准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冬小麦生育阶段分类识别模型。首先,采集田间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其次,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冬小麦、土壤及杂草的图像分割模型,利用该模型从田间图像中准确提取出冬小麦样本,并对冬小麦样本进行前景及后景标注;最后,基于VGG16提取的图像特征以及区域生成网络模型,构建了生成候选框的改进Faster R-CNN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对候选框的分类训练和回归训练实现了对冬小麦3个主要生育阶段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构建的图像分割模型对小麦、杂草及土壤的分割准确率分别为90.91%、22.87%、65.15%,查准率分别为93.45%、17.21%、60.58%,召回率分别为95.02%、18.43%、58.32%;构建的改进Faster R-CNN模型对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6.00%,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阶段识别 深度特征学习 深度可分离卷积 区域生成网络模型
下载PDF
近30年黄淮海平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模拟 被引量:36
6
作者 徐建文 居辉 +2 位作者 梅旭荣 刘勤 杨建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158,共9页
为了探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需水关键生育阶段干旱对产量的潜在影响,该文基于黄淮海平原6个农业亚区典型站点的1981—2009年气象数据及田间观测资料,使用作物模型DSSAT模拟探讨了近30 a冬小麦关键生育阶段潜在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 为了探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需水关键生育阶段干旱对产量的潜在影响,该文基于黄淮海平原6个农业亚区典型站点的1981—2009年气象数据及田间观测资料,使用作物模型DSSAT模拟探讨了近30 a冬小麦关键生育阶段潜在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典型站点干旱减产的概率分布以及典型丰水和缺水年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DSSAT模型的区域模拟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模拟的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2.5%和12.4%),调试的区域品种3H能够代表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品种进行区域模拟。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需水关键生育阶段潜在干旱减产率在1980s均呈现出明显减轻的趋势。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潜在干旱减产率由南向北逐渐加重,黄淮海农作区天津(Ⅰ区)、石家庄(Ⅱ区)和莘县(Ⅲ区)的减产率超过了40%,临沂(Ⅳ区)、商丘(Ⅴ区)与寿县(Ⅵ区)分别为38%、27%和13%,干旱减产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各地气候因素的差异所导致。另外,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同一水平的干旱减产率,在拔节—抽穗期发生的概率要远大于灌浆期的概率,北部地区冬小麦在拔节—抽穗期同一水平的潜在干旱减产率要明显高于南部地区,而在灌浆期的概率差别不明显。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抗旱管理与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模型 冬小麦 生育阶段 产量 DSSAT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水平对产量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35
7
作者 徐建文 梅旭荣 +3 位作者 居辉 李迎春 刘勤 杨建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5-1492,共8页
研究黄淮海地区不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对于识别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和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基于DSSAT作物模型,参考各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量以及当地的灌溉习惯,制定模型输入的不同处理的灌溉量,模拟... 研究黄淮海地区不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对于识别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和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基于DSSAT作物模型,参考各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量以及当地的灌溉习惯,制定模型输入的不同处理的灌溉量,模拟分析近30年黄淮海灌溉冬麦区4个典型站点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水平下,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对变化规律,并且以典型处理为例,探讨2个关键生育阶段减产的累积概率。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期的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产量相对变化主要由水分胁迫引起单位面积粒数的相对变化引起。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拔节至抽穗期胁迫造成中等程度减产概率约为灌浆期胁迫的2倍(山东兖州点除外);在河北石家庄和天津点,轻度和重度减产主要由拔节至抽穗期胁迫引起,而在山东兖州和河南新乡点,拔节至抽穗期及灌浆期胁迫造成轻度减产概率差别不大,但灌浆期重度干旱导致一定概率的重度减产。因此,在黄淮海冬小麦灌区偏南部,不但要加强拔节至抽穗期的灌溉措施,还应该注重灌浆期的干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灌溉 产量 DSSAT作物模型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43
8
作者 赵娟 黄文江 +1 位作者 张耀鸿 景元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46-2552,共7页
针对当前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过程中,在不同生育时期采用相同的植被指数进行反演存在叶面积指数反演精度较低的问题。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对冬小麦覆盖度响应程度不同的六种宽带和四种窄带共10种植被指数,分析比较了在冬小麦... 针对当前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过程中,在不同生育时期采用相同的植被指数进行反演存在叶面积指数反演精度较低的问题。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对冬小麦覆盖度响应程度不同的六种宽带和四种窄带共10种植被指数,分析比较了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选用当前广泛使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冬小麦的LAI和在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的植被指数反演冬小麦LAI的结果差异。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使用NDVI反演小麦LAI得到的LAI反演值和真实值之间的R2=0.558 5,RMSE=0.320 9。改进的比值植被指数(mSR)适合于反演冬小麦生长前期(拔节期之前)的LAI,得到的LAI反演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728 7,均方根误差RMSE=0.297 1;比值植被指数(SR)适于反演冬小麦生长中期(拔节到抽穗前),得到的LAI反演值和真实值之间的R2=0.654 6,RMSE=0.306 1;NDVI适于反演冬小麦生长后期(抽穗到成熟期)的LAI,得到的LAI反演值和真实值之间的R2=0.679 4,均方根误差RMSE=0.316 4。研究表明: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根据地表作物覆盖度的变化和反射率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植被指数建立冬小麦LAI的反演模型获得的反演精度均高于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使用NDVI获得的反演结果。说明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选择不同的植被指数构建LAI的分段反演模型可以改善冬小麦LAI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时期 植被指数 叶面积指数 反演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渍水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晓丽 汤永禄 +2 位作者 李朝苏 吴春 黄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渍害是南方稻茬小麦高产障碍因子之一。2011—2013年以小麦品种‘川麦104’和‘内麦836’为材料,设置对照(CK)和不同时期渍水处理(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渍水时间均为35 d),测定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绿素荧... 渍害是南方稻茬小麦高产障碍因子之一。2011—2013年以小麦品种‘川麦104’和‘内麦836’为材料,设置对照(CK)和不同时期渍水处理(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渍水时间均为35 d),测定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籽粒灌浆参数,以明确不同生育期渍水对小麦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花后0~25 d,两品种的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0、ΦPSⅡ、q P和NPQ)变化不大;到花后35 d,SPAD值、Fv/Fm、Fv/F0和ΦPSⅡ急剧下降,NPQ明显上升。渍水处理对花后15 d和25 d的SPAD值和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影响;花后35 d,分蘖期渍水和灌浆期渍水的SPAD、Fv/Fm、Fv/F0、ΦPSⅡ和q P显著高于对照,NPQ则显著低于对照。分蘖期渍水和灌浆期渍水对粒重及籽粒灌浆进程影响较小,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显著提高了灌浆速率、缩短了灌浆持续时间,粒重较低。粒重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粒重和SPAD值均与灌浆速率无相关性,但与灌浆持续时间(有效灌浆期和活跃灌浆期)、尤其灌浆中后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呈显著正相关。‘川麦104’在灌浆期均表现出较高SPAD值、Fv/Fm、Fv/F0、ΦPSⅡ和q P。结果表明,分蘖期渍水和灌浆期渍水对旗叶花后光合能力及灌浆进程影响较小,在四川稻茬小麦栽培管理中,应重视拔节期和孕穗期渍害的排除,以保证花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较长籽粒灌浆时间,从而保证较高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渍水 SPAD 叶绿素荧光 灌浆特性 粒重
下载PDF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 被引量:165
10
作者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82,共6页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期20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模拟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气候适宜度 河南 冬小麦 生育期 模糊数学方法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3
11
作者 姚宁 宋利兵 +3 位作者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79-2389,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生长阶段 物候期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恢复生长后植株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12
作者 陈禹兴 付连双 +1 位作者 王晓楠 李卓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6,共7页
为研究不同冬麦品种植株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的差异,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封冻期3个温度(负积温分别为120、240和480℃)和恢复生长后4个温度(未经低温胁迫、-3、-6和-9℃)处理,比较低温胁迫恢复... 为研究不同冬麦品种植株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的差异,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封冻期3个温度(负积温分别为120、240和480℃)和恢复生长后4个温度(未经低温胁迫、-3、-6和-9℃)处理,比较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品种间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不同品种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恢复生长后的植株质膜稳定性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恢复生长的冬小麦对低温有一个适应过程,-3℃低温胁迫下,抗寒性有所增强;在-6℃低温胁迫下,细胞膜也有所恢复;进一步的低温,则导致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返青期 低温处理 相对电导率 丙二醛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北方冬麦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44
13
作者 姬兴杰 朱业玉 +2 位作者 刘晓迎 熊淑萍 王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576-581,共6页
利用北方冬麦区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5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因素和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2005年,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日较... 利用北方冬麦区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5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因素和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2005年,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日较差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气温呈明显增加,以冬春季增加最为明显,最低气温的增幅较大;从总体上看,冬小麦播种期和返青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以0.46d/a和0.27d/a的趋势显著提前;在空间分布上,播种期和返青期的变化趋势差异不显著,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显著,特别是抽穗期表现出随纬度增加提前趋势变小的特点。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均表现为与日照时数和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除成熟期与5月降水总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从整体上看,最低气温升高是北方冬麦区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北方冬麦区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其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冬麦区的农作物生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冬麦区 气候变化 冬小麦生育期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孟兆江 孙景生 +4 位作者 刘祖贵 王晓森 王景雷 高阳 段爱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0-1135,共6页
为给冬小麦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指标与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在防雨棚条件下,采用子、母盆栽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RDI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速率(Pn)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模拟,以探寻... 为给冬小麦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指标与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在防雨棚条件下,采用子、母盆栽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RDI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速率(Pn)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模拟,以探寻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时期)和调节亏水度。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水分调亏对Pn无显著影响;拔节至抽穗期轻度水分调亏的Pn未受显著影响,复水后补偿效应显著;中、重度调亏的Pn受到显著抑制,复水后虽有补偿效应,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抽穗至灌浆期轻度水分调亏对Pn无显著影响,中、重度水分调亏的Pn受到强烈抑制,复水后补偿效应较弱,补偿时间也有限。据此认为,冬小麦RDI的适宜阶段为拔节期以前,适宜的调亏度为50%~65%FC(Field capacity,FC);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灌浆期也可轻度调亏,调亏度为60%~65%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调亏灌溉 生育阶段 光合速率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对保水剂与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3 位作者 吴普特 黄占斌 何方 杨先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8-894,共7页
为探明保水剂和氮肥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60 kg.hm 2)与氮肥[0、225 kg(N).hm 2、450 kg(N).hm 2]单施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 为探明保水剂和氮肥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60 kg.hm 2)与氮肥[0、225 kg(N).hm 2、450 kg(N).hm 2]单施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保水剂和氮肥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含水量及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以单施450kg(N).hm 2氮肥、单施保水剂及保水剂与450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不施保水剂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施用保水剂时,氮肥用量过高,干物质积累有所降低。拔节—收获期,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且到生育后期效果更明显。在播种—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且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处理增加幅度更大。而灌浆—收获期,高氮[450 kg(N).hm 2]和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3.8%和57.8%。而最终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以60 kg.hm 2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氮肥用量适宜时,施用保水剂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氮肥 冬小麦 生育阶段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陕西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景毅刚 范建忠 高茂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9-396,共8页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陕西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了陕西省1949-2008年气温和1986-2008年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陕西冬小麦主产区播种期温度升高,1998年之后的10年在10-12月阶段年平均有效积温相比其前10年增加108~821℃,稳定通过...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陕西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了陕西省1949-2008年气温和1986-2008年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陕西冬小麦主产区播种期温度升高,1998年之后的10年在10-12月阶段年平均有效积温相比其前10年增加108~821℃,稳定通过0℃终日年平均推后0.1~0.6d。20世纪90年代相比80年代,陕北南部冬小麦越冬起始日期平均推后4d左右,关中平均推后8d左右,其中关中西部推后最明显。小麦返青期提前,1998年之后的10年平均越冬天数相比其前10年缩短3~14d;进入春季,冬小麦生育期也普遍提前,提前幅度随生育进程趋于减小。因此,为适应气候变化,冬小麦种植可向北、向高原地区扩展,播种期可适当推后,优选适宜冬小麦品种,调整品种布局和栽培模式,旱作区推广旱作小麦品种和节水技术,保障小麦丰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气候变暖 冬小麦 生育期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2 位作者 庞静 陈浩 魏文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0-353,共4页
连续 2a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 ,分蘖期冬小麦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提高 ,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尽管小麦经济产量与分蘖前期 (播后 45~ 5 6d)和盛期 (播后 85d)植株钼含量均有良好正相关 ,但分蘖前期单株干物重处理间没... 连续 2a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 ,分蘖期冬小麦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提高 ,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尽管小麦经济产量与分蘖前期 (播后 45~ 5 6d)和盛期 (播后 85d)植株钼含量均有良好正相关 ,但分蘖前期单株干物重处理间没有差异 ,分蘖盛期单株干物重则随植株钼含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 ,冬小麦分蘖期以前是钼营养的临界期 ,而分蘖盛期则为最大效率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吸收 积累 盆栽 分蘖期 正相关 临界期 示波极谱法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有限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0
18
作者 王俊儒 李生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施 N与不施 N(底肥 )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有限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小麦苗期、拔节期、灌浆期进行水分亏缺胁迫处理 ,对其经济学产量、生物学产量、每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施 N与不施 N(底肥 )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有限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小麦苗期、拔节期、灌浆期进行水分亏缺胁迫处理 ,对其经济学产量、生物学产量、每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苗期和灌浆期为水分亏缺不敏感期 ,拔节期为亏缺敏感期。在施底肥条件下拔节期水分亏缺使每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减少 ,或低于对照水平。从补偿角度看 ,苗期是生物学产量的水分有效补偿期 ;拔节期为生物学产量的水分高效补偿期 ,是经济学产量的有效补偿期 ,受苗期和灌浆期水分丰缺状况影响 ,拔节期补水对 3种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 ;在有底肥条件下 ,灌浆期补水对籽粒产量无补偿效果 ,却使千粒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时期 水分有限亏缺 产量 构成因素
下载PDF
GF-1影像遥感监测指标与冬小麦长势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单捷 孙玲 +4 位作者 王志明 卢必慧 王晶晶 邱琳 黄晓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3-1333,共11页
为了分析高分一号卫星(GF-1)影像在冬小麦长势监测中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建湖县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植被指数作为遥感监测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法探讨遥感监测指标与地面实测冬小麦长势参数的关系,并以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 2)作为... 为了分析高分一号卫星(GF-1)影像在冬小麦长势监测中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建湖县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植被指数作为遥感监测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法探讨遥感监测指标与地面实测冬小麦长势参数的关系,并以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 2)作为反演精度的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叶面积指数(LAI)、密度和生物量的反演精度较高,其中LAI的反演精度在拔节期最高[监测指标:红蓝色归一化植被指数(RBNDVI),R 2:0.6894],密度的反演精度在拔节期最高[监测指标: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R 2:0.5438],生物量的反演精度在孕穗期最高[监测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R 2:0.4486],说明GF-1影像适合在拔节期进行冬小麦LAI、密度的监测,在孕穗期进行生物量监测。土壤含水量、株高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反演精度较差,最佳回归模型的R 2皆低于0.3600,说明所选的12个遥感监测指标不适合反演这3个长势参数。除乳熟期外,其他4个生育期中都是LAI的反演精度最高,可见GF-1影像的遥感监测指标与LAI的相关性最好,反演精度最高。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进行冬小麦长势监测时,不同的生育期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指标,同时GF-1影像则更适合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冬小麦的长势监测。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GF-1影像在农情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长势 GF-1影像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8
20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3-507,共5页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3...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3、0.005和0.006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2的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适宜度 生育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