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eding of New Winter Wheat Variety Nongda No.399
1
作者 李和平 李积铭 +3 位作者 杨宗利 张玉兰 翟兰菊 张晓庆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3期561-562,565,共2页
The winter wheat variety Nongda No. 399 was developed by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ebei Jincheng Seed Corporation Lt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high-res... The winter wheat variety Nongda No. 399 was developed by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ebei Jincheng Seed Corporation Lt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high-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tion. The variety is 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 in the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Hebe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VARIETY Nongda No.399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The Red Edg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Treatments 被引量:16
2
作者 ZHAO Chun-Jiang, HUANG Wen-Jiang, WANG Ji-hua, YANG Min-hua and XUE Xu-zhang( National Engineering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 Beijing 100089 , P. R .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45-751,共7页
The dynamics of red edge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heat canopy was studied. The red edge position moved to the longer wavelength from erecting stage to heading stage, and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wavel... The dynamics of red edge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heat canopy was studied. The red edge position moved to the longer wavelength from erecting stage to heading stage, and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wavelength direction from grain-filling stage to maturity stage. The leaf total nitrogen content (LT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d edge amplitude (d λ red) and NIR platform amplitude (d λNIRP)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mproved as growth stage extend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TChl)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d λ red from erecting stage to the elongation stage,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d λ red from heading stage to milky maturity stage. TChl is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d λNIRP.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d λ red and d λNIRP,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mproved as growth stage extend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d λ red and d λNIRP can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s of winter wheat growth state, and guide the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decision making. The λNIRF is suitable for derivation of LTN, the d λ red for TChl, and the d λ red or d λNIRP for L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SPECTRUM Red edge parameters (REP) VARIETY FERTILIZER WATER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oot System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Winter Wheat 被引量:1
3
作者 YAN Su-hong, YANG Zhao-sheng, WAN Jun-juan, LI Tie-zhuang, WANG Hai-feng(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yang 455112, P.R.China Seed Manager Station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2, P. R . China Anyang Soil Fertilization Station,Anyang 455000, P.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50-855,共6页
Root growth traits for different wheat types varied during the growth cycle. The root system of 93 Zhong 6, which is a dwarf, big-ear variety, reached its highest density at anthesis, while the root density of Zhoumai... Root growth traits for different wheat types varied during the growth cycle. The root system of 93 Zhong 6, which is a dwarf, big-ear variety, reached its highest density at anthesis, while the root density of Zhoumai 13, a medium-type variety, demonsrated its highest value during the node elongation stage and decreased rapidly at later growth stages, which resulted in lower yield. The root density of Zhongyu 6 and 98 Zhong 18, high yield potential, multiple ears varieties, did not show observable variation in their root systems during their growth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varieties Root system Growth traits
下载PDF
Response to climate warming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bred across different era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4
作者 Zhaoyang JIANG Shibo FANG +8 位作者 Dong WU Xin LIU Huarong ZHAO Jie GUO Xinru ZHANG Yongchao ZHU Xuan LI Yingjie WU Dingrong W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855-3867,共13页
By the 2000s,the winter wheat regio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had undergone six major variety renewals.It is crucial to know how th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bred across different era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especia... By the 2000s,the winter wheat regio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had undergone six major variety renewals.It is crucial to know how th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bred across different era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especially climate warming.From 2017 to 2022,we conducted a two-factor,two-level field experiment at Gucheng and Raoyang,with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1℃existing between the two sites.The experiment used ten winter wheat varieties bred from the 1960s to the 2000s and included both fertilization and n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eparate the effects of warming and fertilizatio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inter wheat varieties,thereby reveal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sponses to warming.All th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across different eras had higher yields in warmer environments.By separating the effects of warming and fertilization,the rate of yield increase decreased with the breeding eras of varieties due to the impact of warming alone.However,it still increased with the eras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rming and fertilization.For varieties from the 1980s and 2000s,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er fertility and warmer climate adaptability.Warming has a yield gain effect,significantly amplifying the yield increase under fertilization for the middle and late varieties.Therefore,the average yield increase for varieties from the 2000s reached 67%in warmer environments.Warming has increased the averag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It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days below zero degrees Celsius,shortening the overwintering stage and thereby shorten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However,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al days(>0℃days)maintained a consistent level.Warm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tillers,increases leaf area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and reduces the ratio of sterile spikelets.The varieties from the 2000s had the lowest ratio of sterile spikelets and the highest harvest index(HI)in warmer environments,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This study reveals the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the warming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across different eras,which have a specific reference for winter wheat breeding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winter wheat varieties BREEDING FERTILIZATION RESPONSE
原文传递
高产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耀辉 王伟 +2 位作者 汪石俊 宋建荣 郭丹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2019—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4 cm,穗长8.0 cm,每穗粒数40.96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6.31 g,有效穗数570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天选79号 选育
下载PDF
旱地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选育报告
6
作者 刘自成 杨虓 +3 位作者 孟建军 施万喜 张成 李丹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甘陕宁毗邻地区寒旱气候频发,又是冬小麦适种区,亟须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以陇育5号为母本、太1390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4点(次)... 甘陕宁毗邻地区寒旱气候频发,又是冬小麦适种区,亟须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以陇育5号为母本、太1390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170.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2.20%。2019—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300.3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6.30%。该品种冬性,生育期274 d,株高97.5 cm。穗型近纺锤形,长直芒、白壳,红粒、角质。穗数528.00万穗/h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35.15 g。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0),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感,但严重度和普遍率比较低,具有慢条锈特性。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48.9 g/kg、湿面筋(14%湿基)347 g/kg,吸水率587 mL/kg,容重823 g/L,面团稳定时间2.0 min。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庆阳、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山塬旱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陇育12号 抗旱抗寒 慢病性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7
作者 虎梦霞 王万军 +5 位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张勃 黄瑾 孙振宇 李玲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80-584,共5页
为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基因类型及其数量,为该品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撑。2022年对小麦遗传群体(铭贤169/陇鉴9828)的F1、F2单株及其双亲材料的幼苗分别接种CYR34、CYR32及新菌系ZS的单孢菌系,进行抗条锈性遗传... 为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基因类型及其数量,为该品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撑。2022年对小麦遗传群体(铭贤169/陇鉴9828)的F1、F2单株及其双亲材料的幼苗分别接种CYR34、CYR32及新菌系ZS的单孢菌系,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陇鉴9828苗期对条锈菌CYR34、CYR32表现中抗,对条锈菌新菌系ZS表现高抗,铭贤169表现高度感病。分别接种条锈菌CYR34、CYR32后,F1代表现感病,F2代单株抗感表现分离,符合1R:3S的分离比值;接种条锈菌新菌系ZS后,F1代表现抗病,F2代植株抗感表现分离,符合3R:1S的分离比值。说明陇鉴9828对条锈菌CYR34、CYR32的苗期抗条锈性均由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对条锈菌新菌系ZS的苗期抗病性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可对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在生产和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陇鉴9828 条锈病 遗传分析 苗期
下载PDF
适宜北京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筛选
8
作者 梅丽 孟范玉 +6 位作者 周吉红 王俊英 罗军 冯万红 高飞 王燕 张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500.0~9667.5和7666.5~9834.0 kg·hm^(-2...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500.0~9667.5和7666.5~9834.0 kg·hm^(-2)。这2个品种株高适中,分别为70.3~75.5和72.4~77.4 cm;抗寒性较好,越冬死苗率分别为0.5%~2.0%、1.8%~2.2%,死茎率分别为4.0%~4.7%、4.0%~10.0%;越冬和返青期单株干物重较高,今后可在京郊大面积种植。华麦18在密云、中麦886在房山的产量表现与农大3486、中麦1062差异不显著,这2个品种株高适宜,分别为72.1和75.3 cm;抗寒性较好,死苗率分别为3.0%和1.2%,死茎率分别为4.0%和8.5%,今后可多点示范种植,明确其丰产、稳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群体 抗寒性 产量
下载PDF
2009—2018年新疆南疆审定小麦品种特性及推广情况分析
9
作者 范贵强 方辉 +8 位作者 丁银灯 赛都拉·玉苏甫 高永红 黄天荣 周琰 张叶亭 张洋军 尚亚伟 刘梅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通过明确新疆南疆冬小麦产区21世纪以来审定品种的品种特性,可为区域内品种审定及引进提供参考。对2009—2018年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的产量、部分农艺性状、抗病性及推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 通过明确新疆南疆冬小麦产区21世纪以来审定品种的品种特性,可为区域内品种审定及引进提供参考。对2009—2018年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的产量、部分农艺性状、抗病性及推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审定的小麦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水平集中在450~500 kg/667 m^(2),审定品种较对照增产幅度显著增加。农艺性状方面,暂无较对照新冬20号早熟的特早熟品种,株高、千粒质量较新冬20号增加,穗粒数、容重较对照新冬20号减少。6个品种在审定后得以推广,2个品种年度播种面积超过6万hm^(2),1个品种年播种面积达到6.67万hm^(2)。现有引进审定品种推广度低,故需要结合区域需求引进品种,并增加引进品种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贡献。现有品种审定流程已基本完备,但品质指标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农艺性状 推广
下载PDF
陇东优质抗旱抗寒冬小麦品种对比筛选试验
10
作者 张永华 周俊科 +1 位作者 刘涛 于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为了筛选出优质抗旱抗寒冬小麦品种,对引进的17个抗旱抗寒优质冬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全面的有兰大211、中麦175、兰天134、兰天34、兰天36、天选57、长航1号、普冰151、兰航选122等9个品种,共同特点是抗寒、抗旱... 为了筛选出优质抗旱抗寒冬小麦品种,对引进的17个抗旱抗寒优质冬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全面的有兰大211、中麦175、兰天134、兰天34、兰天36、天选57、长航1号、普冰151、兰航选122等9个品种,共同特点是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群体结构合理,籽粒成熟饱满度好、千粒质量较高、品种优良,在条锈病中度偏重发生年份产量仍较为可观,可在适宜区扩大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抗寒 冬小麦 品种对比 初报 陇东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耐低氮品种筛选与评价
11
作者 曾天云 付凯勇 +2 位作者 李俊华 李春艳 李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目的】探索建立新疆冬小麦氮素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在生产上筛选推荐耐低氮品种,为新疆冬小麦耐低氮品种选育提供方法和材料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度分别对新疆成功培育的21份冬小麦品种应用“饿氮法”进行耐低氮种质筛选,并应用... 【目的】探索建立新疆冬小麦氮素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在生产上筛选推荐耐低氮品种,为新疆冬小麦耐低氮品种选育提供方法和材料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度分别对新疆成功培育的21份冬小麦品种应用“饿氮法”进行耐低氮种质筛选,并应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冬小麦品种耐低氮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两年度连续测试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和正常施氮的对比下,株高、蛋白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蛋白含量敏感度为最高;主成分分析提出3个主要成分,平均贡献率依次为39.63%、19.22%、18.21%,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7.06%。【结论】低氮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与相关性状有较大影响,并根据冬小麦种质资源间耐氮程度的不同,结合以上分析方法,能准确评估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耐低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主成分分析 耐低氮品种 筛选评价
下载PDF
基于GYT双标图对北部冬麦区国审小麦品种的回溯分析
12
作者 张笑晴 许乃银 +5 位作者 孙晶 刘素娟 梁晨 刘林斌 徐剑文 许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状组合(GYT,genotype by yield×trait)双标图方法对2003-2023年期间北部冬麦区47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47个国审小麦品种可划分为4个特征显著的品种类型。其中,Ⅰ型品种综合表现优秀,在产量与早熟性、抗病性、抗寒性、千粒重和容重等性状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品质指数组合上表现优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主要包括京麦179、京农16和津麦3118等8个品种。Ⅱ型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在产量与品质指数、穗数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抗病指数、抗寒指数组合上表现稍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应注意生产安全,主要包括京麦202、京农19和轮选158等13个品种。Ⅲ型品种的产量与抗病和抗寒指数组合最好,但在其余性状组合上表现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可作为抗性亲本。Ⅳ型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可选择单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应用。根据各品种在GYT双标图ATA轴上的投影位置,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京麦179、京农16、津麦3118、京麦189、京麦202、京花12号、京农19、轮选158和中麦623等品种。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其他作物和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审定 品种分类 多性状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北部冬麦区
下载PDF
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13
作者 王建伟 李东晓 +2 位作者 王千一 张明哲 李瑞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为了研究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类型的产量与氮素利用、转运和积累的差异,在2021—2022年,2022—2023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29,26个供试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小麦分成高产型、... 为了研究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类型的产量与氮素利用、转运和积累的差异,在2021—2022年,2022—2023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29,26个供试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小麦分成高产型、中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4种类型。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的茎、叶、穗和籽粒(成熟期)进行氮含量测定,分析氮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21—2023年高产型、中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品种(系)间的平均产量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型品种的公顷穗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在开花期,各器官的氮积累量和分配率大小表现为茎鞘>叶片>穗;在成熟期,各器官的氮积累量大小表现为籽粒>茎鞘>穗>叶片。不同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以高产型品种(系)较高,且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于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开花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通过不同品种的氮素吸收转运规律及分配特点进行水肥管理,或者选育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积累量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产量方程的构建
14
作者 谢晓丽 孙振宇 +3 位作者 黄瑾 张勃 李培玲 金社林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65-968,共4页
小麦条锈病一直以来都是小麦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病在甘肃陇南地区发病程度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防控指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接种诱发后,... 小麦条锈病一直以来都是小麦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病在甘肃陇南地区发病程度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防控指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接种诱发后,通过田间喷施20%三唑酮乳油135 g/hm^(2)兑水450 kg防控1~2次,并造成一定的病情梯度,实地调查田间病情并测产,得到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的小麦条锈病最终病情(x)与平均折合产量(y产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_(产量)=-8.5714x^(2)-488.57x+7512(R^(2)=0.9872)。同时通过理论折合产量计算出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使用20%三唑酮乳油防控1次时,产量损失率为20.13%~29.71%,挽回产量损失4.79~14.37个百分点。防控2次时产量损失率为7.35%~12.14%,挽回产量损失为22.36~27.15个百分点。得到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采用20%三唑酮乳油防控1次和防控2次后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6.82%~18.00%、25.45%~2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冬小麦 品种 天选57号 产量回归方程 产量损失率 植保贡献率
下载PDF
小麦耐盐种质筛选及栽培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云姬 姜丽秋 +5 位作者 吴昊 朱一鸣 宋志强 张网定 朱广龙 周桂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小麦耐盐种质筛选及配套栽培调控技术研究是小麦耐盐品种选育、盐碱地小麦减损稳产的前提。本文简介了小麦耐盐种质筛选流程、耐盐性评价指标与方法,重点总结了山东、河北、新疆和江苏4省的耐盐小麦品种(系)概况以及抗盐相关栽培调控技... 小麦耐盐种质筛选及配套栽培调控技术研究是小麦耐盐品种选育、盐碱地小麦减损稳产的前提。本文简介了小麦耐盐种质筛选流程、耐盐性评价指标与方法,重点总结了山东、河北、新疆和江苏4省的耐盐小麦品种(系)概况以及抗盐相关栽培调控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存在筛选方法不统一、盐碱地实地筛选研究缺乏和栽培调控技术不系统等问题,建议统一室内筛选方法、利用室外盐池和盐碱地开展耐盐种质筛选及配套抗盐栽培调控技术研发,并基于多组学技术从遗传学和生理学角度系统探究小麦耐盐种质的耐盐机理以及栽培调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盐品种(系) 耐盐筛选 调控技术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陇麦671的选育及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根深 王亚翠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47-551,共5页
为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旱、寒、多病”等问题,创制适应逆境环境的“抗旱节水、耐冻抗病、高产优质”兼容性的小麦品种,以平凉43号为母本、中41-42为父本杂交,经水旱交替胁迫、多点穿梭,选育出冬小麦品种陇麦671。在2018—2... 为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旱、寒、多病”等问题,创制适应逆境环境的“抗旱节水、耐冻抗病、高产优质”兼容性的小麦品种,以平凉43号为母本、中41-42为父本杂交,经水旱交替胁迫、多点穿梭,选育出冬小麦品种陇麦671。在2018—2020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该品种2 a 13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981.5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2.2%;在2020—2021年度进行的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6889.5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22.4%。陇麦671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节水、抗病耐冻、矮秆抗倒等优良特性,该品种株高85.2 cm,穗粒数33.4粒,千粒重33.0 g,容重789~802 g/L,抗旱指数0.975;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62.0 g/kg、赖氨酸(干基)3.6 g/kg、湿面筋(14%水分基)374.0 g/kg,沉淀值(14%水分基)44.0 mL。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地区旱塬地、川台地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陇麦671 水旱胁迫穿梭 选育 思考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矮秆基因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遗传解析
17
作者 李晓德 杨宇昕 +6 位作者 朱宸甲 李俣佳 陈树林 殷贵鸿 董纯豪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7,共7页
利用4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和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 利用4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和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在周8425B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52%、100.00%、42.01%和97.26%。在219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单独存在某一矮秆基因的类型,各矮秆基因均以组合形式存在,4个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共有7种,分别为Rht1+Rht2、Rht2+Rht8、Rht2+Rht24、Rht1+Rht2+Rht8、Rht1+Rht2+Rht24、Rht2+Rht8+Rht24和Rht1+Rht2+Rht8+Rht24,以Rht1+Rht2+Rht24组合分布频率最高,为53.42%;Rht2+Rht8组合分布频率最低,为0.46%。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8基因的降秆作用最强,Rht1基因最弱;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1+Rht2组合降秆作用最强,Rht1+Rht2+Rht8组合最弱。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2基因型小麦产量最高,株高为77.38 cm;Rht8基因型小麦产量最低,株高为76.71 cm。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2+Rht8组合产量最高,株高为78.21 cm;Rht1+Rht2组合产量最低,株高为75.85 cm。产量相关性状与4个矮秆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升株高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收获指数,实现产量增加。筛选出3份产量较高的小麦材料,分别是郑麦103、存麦13和中育1220,其株高分别为82.79 cm、78.71 cm和82.50 cm,矮秆基因组合均为Rht1+Rht2+Rht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株高 周8425B 衍生品种(系) 遗传解析 产量
下载PDF
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表现及利用
18
作者 辛娟 王峰 +2 位作者 虎芳芳 刘龙 雷小利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60-563,共4页
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以其优异的抗条锈性、较高的丰产性、良好的抗旱抗寒性、较好品质和较强适应能力,在宁夏南部山区得到广泛种植,其中兰天26号、兰天32号、兰天134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第4次更新换代主导品种,为区域粮食增产做出了... 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以其优异的抗条锈性、较高的丰产性、良好的抗旱抗寒性、较好品质和较强适应能力,在宁夏南部山区得到广泛种植,其中兰天26号、兰天32号、兰天134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第4次更新换代主导品种,为区域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在宁夏南部山区引种成功并得到大面积种植的13个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等性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宁南山区引进推广种植兰天系列冬小麦应重点关注品种的抗旱抗寒能力和丰产性,兼顾考虑品质,同时可将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作为抗锈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天系列 冬小麦 品种 宁夏 推广 利用
下载PDF
穴播栽培条件下北疆冬小麦品种筛选与评价
19
作者 李怀胜 孟玲 +2 位作者 王贺亚 王斌 徐向阳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北疆穴播栽培的冬小麦品种。本研究选取7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方面,新冬18号、新冬51号、新冬52号和垦冬杂42号的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 为筛选出适宜北疆穴播栽培的冬小麦品种。本研究选取7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方面,新冬18号、新冬51号、新冬52号和垦冬杂42号的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以新冬52号籽粒产量最高,为9556.04 kg/hm^(2),高出平均值21.89%。农艺性状方面,参试品种株高均在适宜范围内,即64.80~76.67 cm,新冬52号、新冬55号和垦冬杂42号的穗长表现较为突出。新冬18号、新冬52号、垦冬杂42号和新冬53号的穗下节间长度占整个植株的比例较大。品质综合评价较优异的品种有新冬18号、新冬22号和新冬53号。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考虑产量的前提下,新冬18号和新冬52号可作为北疆穴播冬小麦品种选择的优先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播栽培 冬小麦 品种筛选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4号选育报告
20
作者 何蔷薇 张援文 +3 位作者 宛亮 李忠英 周敏 赵小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20-622,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陇南地区小麦产量,降低小麦条锈病在小麦生产上带来的影响,选育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4号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 为进一步提高陇南地区小麦产量,降低小麦条锈病在小麦生产上带来的影响,选育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4号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500.2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7.77%;2021—2022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7133.6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3%。该品种生育期237 d,株高89 cm,穗长6.5 cm,穗粒数43粒,千粒重40 g,具有抗病性好、丰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武都24号 抗条锈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