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on Phosphorus Uptake and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Yu CHI Shu-yun +2 位作者 NING Tang-yuan TIAN Shen-zhong LI Zeng-j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The water content and nutrient in soil are two main determine factors to crop yield and quality, managements of which in field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high yiel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 The water content and nutrient in soil are two main determine factors to crop yield and quality, managements of which in field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high yiel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uptake, forms, and use efficiency of phosphorus (P) in wheat under four levels of irrigation (W0, W1, W2, and W3) and three levels of P application (P0, P1, and P2) through two growth seasons of wheat (2008-2010).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low level of soil P concentration and the eultivar was Jimai 2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irrigation not only improved the activity of phosphatase in soil, but also increased P accumulation in wheat, similar results was found in the grain of wheat, the content of total 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eanwhile, the mainly existence forms of P in grain were the lecithoid-P and labile organic-P. On the other hand, in comparison to the irrigation, the dry matter and grain P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ostponing P application of whea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application rates within the range of 0-180 kg P2O5 ha-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 and irrig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P〈0.01) affected on the P accumulation, grain total P, grain phospholipid P, and P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therefore, the P applications and irrigation improved grain P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ostponing P application of winter wheat, and W2P2 treatment (180 kg P2O5 ha-1 combination with 120 mm irrigation) had a high P accumulation and P use efficiency, it was an optimum level for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irrigation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coupling effect irrigation phosphorus
下载PDF
不同水氮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2
作者 唐锐 韩宜秀 +5 位作者 易树生 郑伟 南小红 罗鸿 温晓荣 翟丙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44-1955,共12页
【目的】探明喷灌条件下水氮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土壤养分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方法】采用喷灌施肥技术,在陕西扶风进行了小麦田间区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4个灌... 【目的】探明喷灌条件下水氮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土壤养分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方法】采用喷灌施肥技术,在陕西扶风进行了小麦田间区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4个灌溉水平:30、60、90、120 mm,记为W1、W2、W3、W4;副区为4个施氮(N)水平:150.0、187.5、225.0、262.5 kg/hm^(2),记为N1、N2、N3、N4,共16个水肥组合。小麦收获期,采集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采集小麦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并调查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小麦产量随灌溉、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W3N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053 kg/hm^(2),较W1N1处理增产1973 kg/hm^(2);拟合曲面最高产量达8848 kg/hm^(2),此时灌溉量为98 mm,施氮量为212 kg/hm^(2)。提高灌溉量有利于小麦干物质与氮素积累,W3灌溉下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和平均氮素积累量均最高,分别达20306 kg/hm^(2)和221 kg/hm^(2),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均在W3N2处理达最高值,分别为21252、237 kg/hm^(2)。过量施氮不利于小麦氮素利用,N4处理下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效率分别较N1处理降低34.5%~40.4%、2.5%~6.9%。各处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处于15.1~21.6 kg/(hm^(2)·mm),施氮量控制在217~228 kg/hm^(2)时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W3灌溉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最优,W4灌溉造成土壤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同步下降。路径分析表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水氮投入、土壤养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总效应值分别为0.716、0.642、0.522、0.400,以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的效应值最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产量构成要素以直接路径调控小麦产量,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555、0.400;水氮投入、土壤养分主要以间接路径调控小麦产量,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554、0.544。【结论】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对小麦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强,灌溉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的间接影响最强,二者是实现小麦增产的重要因素。过量灌溉、施氮反而降低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土壤理化指标。在关中地区采用喷灌方法条件下,冬小麦灌溉80~100 mm、施氮210~230 kg/hm^(2)时可以协同小麦高产与水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喷灌施肥 水氮耦合效应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孙宏勇 张永强 +3 位作者 张喜英 毛学森 裴东 高丽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拔节期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充分灌水处理生物产量较高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低;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消耗有明显的不同最...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拔节期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充分灌水处理生物产量较高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低;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消耗有明显的不同最大相差143.3mm;以棵间蒸发形式消耗的无效耗水也有明显的差异,最多相差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水分胁迫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灌浆速率 拔节期
下载PDF
水氮运筹对干旱年型冬小麦旗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交互效应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天财 冯伟 +4 位作者 赵会杰 王化岑 王永华 夏国军 马冬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3-45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 ,探讨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冬小麦叶片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干旱年型条件下灌水和氮肥增产效应均显著 ,但灌水增产潜力更大 .灌水两次 (拔节和孕穗水 ) ,产量较高 ;灌水 3次 (拔节、孕穗和灌浆水 ... 在大田条件下 ,探讨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冬小麦叶片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干旱年型条件下灌水和氮肥增产效应均显著 ,但灌水增产潜力更大 .灌水两次 (拔节和孕穗水 ) ,产量较高 ;灌水 3次 (拔节、孕穗和灌浆水 )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氮肥全部底施产量下降 .水分胁迫影响肥效发挥 ,降低产量 ,但可通过增加施氮量得到弥补 .只有水氮合理搭配 ,才能有效协调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年型 水氮运筹 生理性状 交互效应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田耗水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连佳 薛丽华 +1 位作者 孙乾坤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0-1059,共10页
为给滴灌超高产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采用水、氮两因素三水平的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1 125、2 250和2 700m3·hm-2三个水平,分别用W_1、W_2和W_3表示;施氮量设0、180和270kg·hm^(-2)三个水平,分别用N_0、N_1和N_2表示),... 为给滴灌超高产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采用水、氮两因素三水平的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1 125、2 250和2 700m3·hm-2三个水平,分别用W_1、W_2和W_3表示;施氮量设0、180和270kg·hm^(-2)三个水平,分别用N_0、N_1和N_2表示),研究了9个水氮处理对麦田0~140cm土层耗水量、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和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滴灌量直接提高了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了小麦对60~140cm土层储水的消耗量,增加了麦田总耗水量;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提高了小麦产量;而仅在N_2条件下,滴灌量显著影响产量,W_2和W_3的产量均显著高于W_1,但W_2和W_3间差异不显著;加大滴灌量或施氮量均增加孕穗至成熟期间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花前营养器官储存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增加花后物质生产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和产量,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适宜水氮组合较单灌水或单施氮处理增产更显著,并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以W_2N_2、W_3N_2组合产量较高(9 051.9、9 189.6kg·hm^(-2))。综合产量和成本,春季总滴灌量2 250 m^3·hm^(-2)(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各750m3·hm-2)、总施氮量270kg·hm^(-2)(拔节期90kg·hm^(-2)、孕穗期180kg·hm^(-2))的水氮组合为北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田水氮运筹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水氮耦合 超高产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慧 黄振江 +3 位作者 王冀川 潘雪娇 张迪 徐雅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6,共13页
【目的】研究南疆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特征,为揭示滴灌冬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开展水氮裂区设计试验,滴施纯氮为主区,设N_1(138 kg/hm^2)、N_2(207 kg/hm^2)、N_3(276 kg/hm^2)和N_0(对照,不... 【目的】研究南疆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特征,为揭示滴灌冬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开展水氮裂区设计试验,滴施纯氮为主区,设N_1(138 kg/hm^2)、N_2(207 kg/hm^2)、N_3(276 kg/hm^2)和N_0(对照,不施氮肥)4个水平;滴水量为副区,在统一冬灌900 m^3/hm^2的基础上,起身期以后设W_1(1 800 m^3/hm^2)、W_2(3 150 m^3/hm^2)、W_3(4 500 m^3/hm^2)3个滴灌水平,共12个处理。【结果】(1)适当增加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其中N_3W_2、N_3W_3、N_2W_2和N_2W_3处理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开花前是氮素积累量的主要时期,其平均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78.28%,拔节-扬花期是氮素吸收速率高峰期,并以N_3W_2、N_2W_3和N_2W_2处理最高,分别达6.38、5.81和5.01 kg/(hm^2·d)。(3)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及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鞘>颖壳+穗轴;N_3W_2和N_2W_3处理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58.34和147.49 kg/hm^2;N_3W_2、N_2W_2和N_2W_3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15.73%、15.41%和14.18%及1 475.94、1 256.97和1 217.78 kg/hm^2。(4)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氮耦合效应,N_3W_2、N_2W_3和N_2W_2处理的产量较高,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结论】207~276 kg/hm^2的施氮量和3 150~4 500 m^3/hm^2的春季滴水量是该地区较合适的水氮供应范围,当施氮量为275.08 kg/hm^2和滴水量为4 457.89 m^3/hm^2包括冬灌900 m^3/hm^2时,产量可达最大为8 558.7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耦合 滴灌 氮素吸收与运转 产量
下载PDF
农田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水氮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4 位作者 李世清 田霄鸿 王朝辉 郑险峰 杜建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50-1454,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杨凌红油土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改善,从而使补充灌水的效果相应减小,氮肥的作用更加突出;无覆盖条件下,水氮交互效应均为负值,而秸秆覆盖时水氮有正的交互作用....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杨凌红油土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改善,从而使补充灌水的效果相应减小,氮肥的作用更加突出;无覆盖条件下,水氮交互效应均为负值,而秸秆覆盖时水氮有正的交互作用.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更应重视养分的投入.无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取得高产的基础是良好的土壤底墒和充足的氮肥.秸秆覆盖使小麦达到最高产量所需要的灌水量降低,灌水时期后延.不论有无秸秆覆盖,拔节期灌水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秸秆覆盖 冬小麦 水氮效应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涛 周广胜 +1 位作者 谭凯炎 周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979-5986,共8页
充分利用有限的灌溉水资源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是华北地区冬小麦稳产高产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基于环境效应科学地进行灌溉管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冬小麦的灌溉管理制度,即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管理制度以及冬小麦... 充分利用有限的灌溉水资源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是华北地区冬小麦稳产高产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基于环境效应科学地进行灌溉管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冬小麦的灌溉管理制度,即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管理制度以及冬小麦关键灌溉期的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科学灌溉拟重点关注的研究任务:(1)冬小麦生长发育需水时间与需水量的控制机制研究;(2)冬小麦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与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研究;(3)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的冬小麦脆弱性诊断与适应性管理,以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安全生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华北 灌溉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冗余 被引量:14
9
作者 侯慧芝 黄高宝 +1 位作者 郭清毅 王利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07-1411,共5页
采用管栽试验通过人为去除根系的方法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2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根系的冬小麦的前期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对照相比,其根冠比及其它根系指标均有所下降,且根... 采用管栽试验通过人为去除根系的方法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2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根系的冬小麦的前期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对照相比,其根冠比及其它根系指标均有所下降,且根系去除程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生长后期小麦根系出现了超补偿效应;成熟期,去除1/4根系和去除1/2根系处理的冬小麦无论是主茎还是分蘖的穗长、穗质量、穗粒数、粒质量等均比对照增加;但前者主茎各项指标的增幅较大,而后者分蘖的各项指标增幅较大。初步确定冬小麦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至少有1/4的根系是冗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灌区 冬小麦 根系 生长冗余 超补偿效应
下载PDF
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增产效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邢素丽 杜金钟 +3 位作者 刘孟朝 贾良良 刘学彤 赵士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为了明确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等的影响,该文以传统施肥技术为对照,设置6.67 hm^2大尺度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定量分析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 为了明确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等的影响,该文以传统施肥技术为对照,设置6.67 hm^2大尺度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定量分析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氮磷用量和灌溉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具有增产、增收、节约成本、节肥、节水的良好应用效果。与传统施肥相比,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季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0.6%,增加效益43.77%,降低生产成本26.17%,减少氮磷化肥24.20%,节约灌溉用水57.45%。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夏玉米季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13.73%,增加效益13.73%,降低生产成本17.09%,减少氮、磷养分用量20.34%,节省灌溉用水36.94%。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季增产12.26%,增收效益37.39%,降低生产成本21.85%,减少氮磷化肥22.26%,节省灌溉用水46.51%,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精准自动施肥 冬小麦 夏玉米 增产效应
下载PDF
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杨晓琳 宋振伟 +3 位作者 王宏 石全红 陈阜 褚庆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6-362,共7页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60—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SIMETAW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7个亚区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适宜灌溉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各...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60—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SIMETAW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7个亚区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适宜灌溉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各主要气象因子时空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在1970—1999年间显著下降9.21-18.90mm.10a 1;冬小麦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52.4 mm;灌溉需要量在不同亚区间变化不同,其中在汾渭谷地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兼二熟区和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10.02-13.48 mm;生育期降水耦合度仅为0.40。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在空间上呈现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最高,分别为457.32 mm、335.33 mm;在海河低平原缺水水浇地二熟兼旱地一熟区最低,分别为363.24 mm和247.51 mm。50年来,黄淮海农作区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不显著下降,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显著下降;冬小麦需水量下降主要受太阳辐射、温度、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降水的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气象原因为太阳辐射量下降,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与冬小麦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平均湿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农作区 气候变化 冬小麦 气象因子 生育期需水量 灌溉需要量 降水耦合度
下载PDF
石津灌区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皓锐 伍靖伟 +2 位作者 黄介生 杨金忠 王少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对象,以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生育期为研究时段,基于Hydrus-1D和Modflow模型模拟分析了井渠结合灌溉模式下冬小麦的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作物、田间、分干、干渠和灌区尺度)。结果... 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对象,以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生育期为研究时段,基于Hydrus-1D和Modflow模型模拟分析了井渠结合灌溉模式下冬小麦的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作物、田间、分干、干渠和灌区尺度)。结果表明:①从作物尺度到灌区尺度,损失水量越来越多,使得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减少了9.49%和16.59%;②由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冬小麦生育期内渗漏补给地下水库的重复利用水量很小,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因为考虑了这一小部分重复利用水量,比传统的灌溉水分生产率有了小幅提升;③在多年时间尺度上,由于渗漏水量能够全部进入地下水库被重复利用,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随尺度增大而增大,而不同空间尺度的净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比冬小麦生育期时间尺度上提高3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率 尺度效应 井渠结合 冬小麦 石津灌区
下载PDF
南疆灌淤土区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金钰 马兴旺 +3 位作者 牛新湘 依明尼牙孜 巴吾东 杨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175-178,共4页
根据水肥耦合效应确定水肥管理方案是解决小麦生产中水肥管理联系不紧密、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方法。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南疆小麦主产区进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灌淤土上小麦水肥交互效应明显,灌水、氮肥、钾肥对小麦产... 根据水肥耦合效应确定水肥管理方案是解决小麦生产中水肥管理联系不紧密、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方法。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南疆小麦主产区进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灌淤土上小麦水肥交互效应明显,灌水、氮肥、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均是正效应,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负效应,但是灌水与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作用是协同效应,与钾肥的交互作用是拮抗效应。根据水肥交互效应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灌溉量、氮肥、磷肥、钾肥用量的阈值,并提出了冬小麦产量最高的水肥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淤土 水肥耦合效应 冬小麦
下载PDF
华北冬小麦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经廷 吕丽华 +5 位作者 董志强 张丽华 姚艳荣 申海平 姚海坡 贾秀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6-1755,共10页
为阐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稳产节灌制度,于2007—2016连续10年进行了大田定位试验,研究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水基础上,播前底墒、长期不同施氮及生育期降水等对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裂区设... 为阐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稳产节灌制度,于2007—2016连续10年进行了大田定位试验,研究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水基础上,播前底墒、长期不同施氮及生育期降水等对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春灌1次水(拔节期75mm,W1)和2次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75mm,W2)2个处理;施氮量为副区,设6个水平,分别为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kghm^-2(N300)。冬小麦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受播前底墒影响显著,播前2m土体贮水量越大开花期补灌增产率越小。施氮水平也显著影响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随着定位试验年限的增加,N0和N60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年下降,从第6年开始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基本丧失。在足墒播种和正常供氮(施氮量不低于120kghm^-2)条件下,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还受冬小麦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影响,尤其是拔节-开花期的有效降水量。开花期补灌增产率随生育期以及开花后的有效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拔节-开花期有效降水量大于25.3mm时,开花期补灌没有显著优化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收获指数等产量性状,最终增产不显著;此情景下,拔节期灌1次水(75mm左右),即可在维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降低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稳产与节水协同。本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在足墒播种、施氮量不低于120kghm^-2、拔节期灌水前提下,拔节-开花期有效降水量可作为开花期灌水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策略 水氮耦合 华北平原 高产稳产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兆江 段爱旺 +3 位作者 王景雷 高阳 王晓森 杨慎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就调亏灌溉(RDI)对作物根、冠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冬小麦设置5个水分调亏阶段,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程度,另设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为对照(CK)...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就调亏灌溉(RDI)对作物根、冠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冬小麦设置5个水分调亏阶段,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程度,另设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结果表明,RDI对植株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不同水分调亏阶段和不同水分调亏度而有所不同。在水分调亏期间冬小麦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但复水后根系具有"补偿生长效应"或"超补偿生长效应"。冬前适度水分调亏(调亏度55%FC~65%FC)对根系生长具有正效应;返青—拔节阶段不同程度水分调亏复水后均有"补偿生长效应"或"超补偿生长效应",而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随水分调亏度加重呈增强趋势。冬小麦水分调亏均增大根冠比(R/S),且随水分调亏度加重,R/S明显增大。因此,RDI可以作为冬小麦根冠生长调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调亏灌溉 根冠生长 根冠比 补偿生长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晓英 贺明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在高肥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氮组合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籽粒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灌水。相同施氮水平下,各灌水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单体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不灌水处... 在高肥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氮组合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籽粒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灌水。相同施氮水平下,各灌水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单体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不灌水处理,但不同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灌水次数增加,不溶性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谷蛋白(低分子量谷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谷蛋白聚合指数(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量)降低,粉质仪参数(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也相应降低,表明灌水次数增加导致籽粒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是不溶性谷蛋白积累减少。施氮168 kg/hm2条件下,氮肥拔节期全量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不降低,而其籽粒品质显著优于分次施肥处理(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且与240 kg N/hm2分次施用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高产水平下,氮肥全量追施可作为兼顾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推荐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耦合 蛋白质组分 籽粒品质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地区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节水增产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强小嫚 张凯 +3 位作者 米兆荣 刘战东 王万宁 孙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1-502,共12页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秋深松+冬小麦3水(QS-3)、夏深松+冬小麦2水(XS-2)、夏深松+冬小麦3水(XS-3)、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与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储水量、总产出值、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QS-2、XS-2、XS-3处理均显著降低深松后第1年土壤耕层(0—40 cm)及深松后第2年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深松各处理均显著降低第1年土壤紧实度,对第2年土壤紧实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秋深松后第2年QS-2处理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平均土壤储水量较CK显著增加18.14%,QS-3处理次之,夏深松后第2年XS-2、XS-3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7%、25.6%;秋深松能显著提高当季冬小麦生长发育,QS-2、QS-3处理地上生物量分别较CK增加了19.29%、27.06%,第2年QS-2和QS-3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均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秋深松对第2年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效果减弱,夏深松第2年XS-2和XS-3处理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夏深松能显著促进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QS-2处理对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显著提高,第1年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较CK提高27.21%、23.51%,第2年分别提高19.54%、18.84%,夏深松显著提高第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XS-2处理分别提高18.50%、17.65%,XS-3处理分别提高19.57%、15.35%。【结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采用冬小麦播前秋深松耕作方式,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2次,有利于降低农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储水效果、显著提高深松周期内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建议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平水年和丰水年(夏玉米季降雨充沛),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采用秋深松+冬小麦灌2水耕作模式,实现高产与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灌水次数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节水增产效应 冬小麦 夏玉米
下载PDF
渗灌条件下覆盖对旱区冬小麦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玲玲 张松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3,共6页
3年研究表明 :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种植方式相比 ,旱区冬小麦地下渗灌与膜上穴播栽培技术体系相结合 ,能更好地发挥节水增产效应 ,提高水分利用率 ,小麦植株发育健壮 ,干物质积累增多 ,分蘖成穗增加 ,群体光合能力增强 ;更为显著的是 ,在... 3年研究表明 :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种植方式相比 ,旱区冬小麦地下渗灌与膜上穴播栽培技术体系相结合 ,能更好地发挥节水增产效应 ,提高水分利用率 ,小麦植株发育健壮 ,干物质积累增多 ,分蘖成穗增加 ,群体光合能力增强 ;更为显著的是 ,在产量三因素中 ,每公顷成穗增加了 93 .0万 ,穗粒数平均增加 1 .8粒 ,千粒重提高了 2 .1 g,每公顷增产 2 1 2 7.0kg,增产率为 47.58% ,净增产值 1 2 6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渗灌 覆盖 增产效应 旱区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凤新 冯绍元 黄冠华 《灌溉排水》 CSCD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以及对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含量等的影响,建立反映冬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灌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适宜的灌水定额。
关键词 喷灌 冬小麦 水肥耦合效应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薛丽华 赵连佳 孙诗仁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0期12-19,共8页
旨在明确水氮耦合对滴灌下超高产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量2775 m3/hm2(W1)、3900 m3/hm2(W2)、4350 m3/hm2(W3)水平与3种施氮量0 kg/hm2(N0)、180 kg/hm2(N1)、270 kg/hm2(N2)水平对‘新冬41号... 旨在明确水氮耦合对滴灌下超高产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量2775 m3/hm2(W1)、3900 m3/hm2(W2)、4350 m3/hm2(W3)水平与3种施氮量0 kg/hm2(N0)、180 kg/hm2(N1)、270 kg/hm2(N2)水平对‘新冬41号’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同时增加对花后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旗叶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提高比仅增加水或氮的作用更大,均以W2N2、W3N2处理花后旗叶叶绿素(分别较W1N0增加44.5%、41.2%)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W1N0增加20.8%、16.85%)、光合速率(分别较W1N0增加46.4%、5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W1N0增加31.9%、34.7%)和产量(分别较W1N0增加19.05%、20.86%)较高,W2N2、W3N2处理的旗叶光合性能大幅度提高是其产量较高的重要原因。综合水氮利用效率,W2N2(3900 m3/hm2、270 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产量近9000.0 kg/hm2的水氮高效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水氮耦合 超高产 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