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绿肥对田间养分固持和减排的影响
1
作者 李海露 唐友云 +2 位作者 李微艳 董春华 孙玉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866,共8页
【目的】探究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不同绿肥品种混播对稻田氮磷钾养分固持减排效果,为有效降低冬闲期稻田中养分的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和肥田萝卜等常见... 【目的】探究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不同绿肥品种混播对稻田氮磷钾养分固持减排效果,为有效降低冬闲期稻田中养分的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和肥田萝卜等常见绿肥单播或混播8个绿肥处理,以自然生草为对照处理,监测双季稻区冬闲期间水体氮磷钾养分流失量,测定绿肥总生物量和植株体中总碳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中养分含量。【结果】冬闲期种植绿肥的处理中稻田氮磷钾养分固持和减排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处理,种植绿肥处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总钾流失量较对照处理降幅分别为27.7%~47.6%、14.3%~65.5%和9.8%~93.6%,其中种植黑麦草的处理中总氮磷钾流失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种植绿肥处理的植株总生物量较对照处理增加46.9%~378.7%,植株体中总碳、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67.9%~377.1%、55.4%~2613.6%、68.0%~557.8%和100.0%~664.5%,其中种植紫云英的处理中总碳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对照处理,冬闲期种植绿肥处理中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缓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21.3%~29.8%、1.6%~5.7%和1.3%~8.2%,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2.3%~17.0%和3.7%~30.1%。【结论】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种植绿肥对田间养分固持减排效果显著,其中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紫云英∶黑麦草=4∶6)处理对降低水体总磷钾流失量、提高植株体中总碳磷钾固持量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区 冬闲期 绿肥混播 田间养分 固持减排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壤单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叶照春 黄兴成 +5 位作者 冉海燕 陈仕红 兰献敏 何秀龙 杨叶华 李渝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8-1376,共9页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依托一项连续24年长期施肥试验,采用田间调查法,对不平衡施肥[氮磷肥(NP)、磷钾肥(PK)、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不施肥(CK...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依托一项连续24年长期施肥试验,采用田间调查法,对不平衡施肥[氮磷肥(NP)、磷钾肥(PK)、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不施肥(CK)模式下黄壤单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春季杂草密度、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均发生变化。M处理下土壤养分均较高,杂草群落总密度1208.44株·m^(-2)、总生物量1071.24 g·m^(-2),均为最高,与CK处理相比,春季杂草总密度增加37.74%、总生物量增加179.58%,说明单施有机肥可提升土壤养分,促进春季杂草生长。不同处理对杂草群落影响存在差异:M处理下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等未发生;长期施用无机化肥处理早熟禾(Poa annua)发生密度(0~4.89株·m^(-2))较低;缺磷处理下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发生密度(36.00株·m^(-2))最低。同时,缺氮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降低,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缺磷则反之。研究表明,全氮、碱解氮和全磷是影响杂草密度的关键因子,生产上可通过合理施肥控制田间杂草发生,稳定土壤肥力及物种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发挥出最大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壤 单季稻 冬闲田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双季稻区冬种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朱波 胡跃高 +3 位作者 曾昭海 肖小平 杨光立 黄凤球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74-2077,共4页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为:248.8mg·kg-1、256.7mg·kg-1和238.9mg·kg-1均显著高于冬闲田的218.3mg·kg-1(P<0.05),增幅为9.43%~17.59%;冬季种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土壤微生物量碳比冬闲田提高了0.63%,没有显著性差异。4种覆盖作物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为:紫云英,100.3mg·kg-1、黑麦草,153.8mg·kg-1、马铃薯,99.9mg·kg-1和油菜,86.2mg·kg-1,均显著高于冬闲田,73.5mg·kg-1(P<0.05)。对比冬闲田,各个覆盖作物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说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土壤微生物量 冬季覆盖作物 冬闲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61
4
作者 张树兰 LarsLovdahl 同延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渗,提高上层土壤含水量,而且促进水分向下运输。在覆盖第二年小麦产量较常规种植显著增加,同时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快增加的趋势。夏季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将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水分状况,短期内填闲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填闲作物 冬小麦 水分利用利率 产量 田间管理措施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棉花饲用黑麦复种方式及水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3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翟兰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76,共11页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用黑麦 冬闲田 复种 产量 效率
下载PDF
冬闲期耕作方式对连作花生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妍 刘兆新 +6 位作者 何美娟 刘婷如 杨坚群 甄晓宇 栗鑫鑫 李向东 杨东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大田连作条件下种植大花生品种"山花108",以冬闲期免耕晾晒土地后整地种植(冬闲免耕露地,MGLD)为对照,设置冬闲免耕覆膜(冬闲期免耕晾晒土地后整地覆膜种植, MGFM)、冬闲翻耕露地(冬闲期翻耕晾晒土地后整地种植,FGLD)、冬闲... 大田连作条件下种植大花生品种"山花108",以冬闲期免耕晾晒土地后整地种植(冬闲免耕露地,MGLD)为对照,设置冬闲免耕覆膜(冬闲期免耕晾晒土地后整地覆膜种植, MGFM)、冬闲翻耕露地(冬闲期翻耕晾晒土地后整地种植,FGLD)、冬闲翻耕覆膜(冬闲期翻耕晾晒土地后整地覆膜种植,FGFM)、冬闲压青露地(前茬花生收获后常规种植冬小麦,于花生种植前粉碎还田后整地种植, YQLD)、冬闲压青覆膜(前茬花生收获后常规种植冬小麦,于花生种植前粉碎还田后整地覆膜种植, YQFM)5种处理,探究对连作花生叶片衰老、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冬闲翻耕与压青处理均可提高植株功能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同时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进而增加荚果产量。YQFM、FGFM、MGFM处理的荚果产量较YQLD、FGLD、MGLD处理分别增加5.11%、6.77%、3.70%;与MGFM处理相比, YQFM、FGFM处理分别增产14.83%、8.30%;与MGLD处理相比, YQLD、FGLD处理分别增产13.30%、5.18%,并且增产幅度由高到低依次是YQFM、YQLD、FGFM、FGLD、MGFM处理。冬闲压青覆膜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花生 冬闲期耕作方式 衰老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1 位作者 辛良杰 谈明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8-257,共10页
为揭示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借助河北省沧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理论模型与多层二项logit模型。结果表明:1)案例区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现象已较为普遍,2000年以来冬小麦退耕面积占耕地总面... 为揭示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借助河北省沧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理论模型与多层二项logit模型。结果表明:1)案例区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现象已较为普遍,2000年以来冬小麦退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28.18%;2)地块、农户和村庄3个层次在解释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方面均发挥显著作用,其解释程度分别为52.1%、17.5%和30.4%;3)地块层次的土地质量、灌溉水源和地块面积在1%或5%水平下显著影响农户冬小麦退耕决策,且土地质量低下、灌溉水源稳定性较差、面积较小的地块更有可能退耕冬小麦;4)农户层次的平均务工收入、地均务农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农机设备和地块破碎度在5%或10%的水平发挥显著影响,且地均务农劳动力数量少、平均务工收入和地块破碎度高、农业决策者受教育程度高且不具备农机设备的农户退耕冬小麦的概率更高;5)村庄层次灌溉用电单价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灌溉用电单价越高时,农户越有可能发生冬小麦退耕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背景下推行土地休耕制度须精准,应以严格的冬小麦种植摸底调查监测为前提,还应结合农村集体新型产业发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推进制度落实;同时,应加强地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稳定与适度发展地表水灌溉的小麦面积,为实现土地休耕与口粮安全"双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作物 土地休耕 多层次模型 冬小麦 华北平原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春华 曾希柏 +1 位作者 文石林 高菊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0-1157,共8页
利用始于1982年的红壤双季稻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2012年采用田间调查法研究了在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群落... 利用始于1982年的红壤双季稻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2012年采用田间调查法研究了在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改变了优势杂草种类,增加了杂草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处理的杂草种类数量最多,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处理的最少。施肥处理中,M处理的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118 6、0.732 3和0.629 7;其杂草总密度最低,为297.0株?0.25m?2。NPK处理的杂草总生物量最低,为58.0 g?0.25m?2。NPM处理的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杂草总密度和杂草总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539.7株?0.25m?2和109.5 g?0.25m?2;其优势杂草日本看麦娘的密度为428.0株?0.25m?2,相对密度为79.3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优势杂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春季杂草总干物质量与土壤碱解氮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3),与土壤p H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7),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8*)。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磷素是导致田间春季杂草群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土壤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 H,能有效调控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双季稻 冬闲田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黄土台塬阶地区冬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思明 史俊通 杨春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52-57,共6页
冬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是依据黄土台塬阶地区的降雨特点,于先一年秋耕整地后,按一定距离开沟起垄,垄上覆盖地膜,次年沟内种植农作物的高产高效节水耕作措施。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耕作技术具有显著的聚水,保墒和增温效应,可使农... 冬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是依据黄土台塬阶地区的降雨特点,于先一年秋耕整地后,按一定距离开沟起垄,垄上覆盖地膜,次年沟内种植农作物的高产高效节水耕作措施。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耕作技术具有显著的聚水,保墒和增温效应,可使农田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改善,降雨利用率提高,抗旱能力增强,从而使农作物生长健壮,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较裸地不覆盖可增产粮食30%以上,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地 聚水保墒 耕作技术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宁南山区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冬小麦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立国 袁汉民 +5 位作者 蔡进军 ALLEND.Mc Hugh 潘占兵 马璠 张源润 李生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研究宁南山区冬小麦农田休闲期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保护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不同时期多个保护性农业试验土壤水分数据比较分析。[结果](1)在干旱的情况下,免耕... [目的]研究宁南山区冬小麦农田休闲期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保护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不同时期多个保护性农业试验土壤水分数据比较分析。[结果](1)在干旱的情况下,免耕留茬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表层(0—20cm)含水量。(2)在免耕的情况下,随着秸秆留茬高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呈现增加趋势。(3)在降雨量较大且降雨量具有连续性的情况下,常规耕作处理在土壤表层保蓄了较多的土壤水分(0—20cm),免耕秸秆覆盖处理能够增加土壤20—80cm土壤水分含量。(4)冬小麦休闲期种植豆科作物,降低了土壤水分,其降低幅度与降雨量以及种植密度有关,种植密度越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越大。[结论]免耕+留茬耕作措施能够提高冬小麦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作物降低了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农业 冬小麦农田休闲期 土壤水分 覆盖作物 绿肥 宁南山区
下载PDF
不同覆盖作物对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雯 张雄 任董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118-120,共3页
[目的]筛选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适宜覆盖作物。[方法]在马铃薯收获后设置裸地(T1)、紫花苜蓿(T2)、草木樨(T3)、冬小麦(T4)、黑麦草(T5) 5种覆盖处理,翌年返青后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结果]... [目的]筛选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适宜覆盖作物。[方法]在马铃薯收获后设置裸地(T1)、紫花苜蓿(T2)、草木樨(T3)、冬小麦(T4)、黑麦草(T5) 5种覆盖处理,翌年返青后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结果]紫花苜蓿覆盖下的土壤TOC、DOC、DON、TN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而土壤C/N低于其他处理;其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马铃薯冬闲田土壤防风蚀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马铃薯冬闲田 碳氮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华北典型区域农田耗水与节水灌溉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4-1464,共11页
本文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围绕华北典型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开展的节水灌溉研究。在位于华北中北部的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定点试验结果显示,从1980年到2017年,在充分灌溉条件... 本文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围绕华北典型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开展的节水灌溉研究。在位于华北中北部的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定点试验结果显示,从1980年到2017年,在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增加55.7%、夏玉米产量增加59.7%。冬小麦生育期耗水(ET)从400 mm增加到465 mm;玉米耗水年平均稳定在375 mm左右;年耗水量从777.0 mm增加到834.4 mm;满足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耗水条件下,年灌溉需水量平均300 mm,必须减少灌溉用水和田间耗水,才能解决区域地下水超采问题。研究发现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1次灌溉可显著促进作物营养生长和根系生长,利于后期土壤水分高效利用,在维持作物稳产基础上,比充分灌溉年节水165.2 mm。研究发现进一步利用小定额灌溉技术,通过增加灌水频率、缩减次灌水量,可增加有限水对作物的有效性,实现作物根系、土壤水分和养分在空间上的耦合,进一步提升有限灌溉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只考虑维持播种时良好土壤水分条件、生育期不进行灌溉的最小灌溉模式,与充分灌溉模式相比,产量减少28%,但可节约灌溉水69%,田间耗水减少4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年耗水量维持在560 mm左右。相对于减熟制节约灌溉水措施,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季最小灌溉模式总产量高于两年3作5.5%~12.0%,年耗水量低于两年3作10%~13%,可显著消减减熟制带来的休闲期土壤蒸发损失。因此,实施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节水灌溉,如最小灌溉、关键期灌溉,可大幅度降低灌水量和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同时又能维持一定的生产能力,是华北实施地下水限采措施下应优先考虑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最小灌溉制度 关键期灌溉制度 休闲期蒸发 根系吸水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 华北平原
下载PDF
不同覆盖作物对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物理性质及防风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雯 张雄 任董董 《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7-70,共4页
针对陕北沙区马铃薯收获后大面积土壤裸露,农田土壤风蚀日益严重的问题,本试验开展裸地(T1)、紫花苜蓿(T2)、草木樨(T3)、冬小麦(T4)、黑麦草(T5)等五种覆盖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以及防风蚀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覆盖下的土... 针对陕北沙区马铃薯收获后大面积土壤裸露,农田土壤风蚀日益严重的问题,本试验开展裸地(T1)、紫花苜蓿(T2)、草木樨(T3)、冬小麦(T4)、黑麦草(T5)等五种覆盖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以及防风蚀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覆盖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均优于其他处理,其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最高(91. 58%、14. 84%、46. 18%),而土壤容重、土壤硬度最低(1. 43 g·cm-3、1.18 MPa);其土壤风蚀量分别较T1、T3、T4、T5处理低96. 39%、58. 37%、87. 04%、73. 69%。本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为有助于改善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物理性质、增强防风蚀能力的适宜覆盖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马铃薯冬闲田 土壤物理性质 风蚀量
下载PDF
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与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云生 何吉祥 +4 位作者 蒋业林 王芬 郑露 王佳佳 奚业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7期53-55,64,共4页
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 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hm2,增加利润2744元/hm2。在水稻稳产增产的背景下,实现化肥减量457kg/hm2,农药减少使用10.74kg/hm2,水稻和小龙虾合计投入产出比1︰2.66。该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可引导安徽沿江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小龙虾 连作 共作
下载PDF
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秋播小黑麦引种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彦培 薛世明 +9 位作者 蔡明 张博琰 段佳鑫 侯洁琼 徐驰 匡崇义 吴梦霞 高月娥 袁福锦 张美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9-2040,共12页
为挖掘迪庆藏族自治州冬春季饲草供给来源和探究适宜与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的饲草种植模式,本研究在香格里拉小中甸地区开展了11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3个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秋播引种试验。主要通过株高... 为挖掘迪庆藏族自治州冬春季饲草供给来源和探究适宜与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的饲草种植模式,本研究在香格里拉小中甸地区开展了11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3个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秋播引种试验。主要通过株高、产量、抗逆性和营养品质来评价供试小黑麦的生产表现。结果表明:1)供试小黑麦和黑麦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麦品种均存在倒伏现象,小黑麦均未发生倒伏。鲜草产量较高的有小黑麦中饲1048、C6、优能和冀饲3号,鲜草产量分别为28.0、27.3、26.9和26.0 t·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2)不同供试饲草品种营养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C35、优能、冀饲2号、C10、C16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在7.03%以上;小黑麦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显著高于黑麦品种(P<0.05)。3)通过饲草产量、抗逆性和全株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初步得出适合在迪庆高寒地区秋播种植的小黑麦品种有冀饲2号、优能、冀饲3号、甘农2号和中饲1048,可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秋播小黑麦可有效利用冬闲田,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种植模式转变成“二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为当地牦牛养殖的饲草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优质饲草来源,缓解了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草畜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迪庆 高海拔地区 营养品质 轮作 秋播 冬闲田
下载PDF
油菜用地养地的作物优势及其在冬闲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曼利 戴志刚 +5 位作者 顾炽明 胡文诗 李银水 秦璐 鲁明星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9-1147,共9页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油菜生长过程可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培肥土壤地力,具有用地养地的特征优势。同时,因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作为先锋作物改良障碍土壤。然而,近年来由...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油菜生长过程可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培肥土壤地力,具有用地养地的特征优势。同时,因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作为先锋作物改良障碍土壤。然而,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不足、种植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增加,冬季光温水土自然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油菜作为冬季种植的油料作物,不与粮争地,是开发利用冬闲田最有潜力的作物。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不仅可以提升油料产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养地优势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品质、增加种植收益,对维护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助力粮油兼丰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油菜生产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冬闲田油菜轮作的生产发展需要,综述了油菜用地养地(油用或肥用)的作物优势,旨在为因地制宜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助力油料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用地养地 冬闲田 稻油轮作 绿肥作物 先锋作物
下载PDF
冬小麦–夏休闲体系作物产量和土壤磷形态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24
17
作者 金欣 姚珊 +3 位作者 Batbayar Javkhlan 贾丽洁 张树兰 杨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0-1671,共12页
【目的】研究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变化,有助于选择和优化特定作物体系下不同肥料管理措施,提高磷资源效率。【方法】基于20年土冬小麦/夏休闲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利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并分析... 【目的】研究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变化,有助于选择和优化特定作物体系下不同肥料管理措施,提高磷资源效率。【方法】基于20年土冬小麦/夏休闲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利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并分析其与小麦磷吸收量、土壤磷表现平衡之间的关系。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氮钾化肥配施(NK)、磷钾化肥配施(PK)、氮磷化肥配施(NP)、氮磷钾化肥配施(NPK)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结果】旱作条件下,20年长期NP、NPK和MNPK处理较CK、N、NK、PK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年平均增产在205~265 kg/hm2之间,以MNPK增幅最高。NP、NPK和MNPK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和秸秆吸磷量。PK、NP、NPK、MNPK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树脂磷(Resin-P)、碳酸氢钠提取无机磷(NaHCO_3-Pi)、氢氧化钠提取无机磷(NaOH-Pi)、浓盐酸提取无机磷(C.HCl-Pi)和残余磷(Residual-P)含量,显著降低了碳酸氢钠提取有机磷(NaHCO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有机磷(NaOH-Po)含量。PK、NP、NPK与CK相比,对稀盐酸提取无机磷(D.HCl-Pi)、浓盐酸提取有机磷(C. HCl-Po)含量影响不大,而MNPK显著提高了D. HCl-Pi和C. HCl-Po含量。N、NK处理较CK显著增加了Residual-P和C. HCl-Po,显著降低了NaHCO3-Po和NaOH-Po,对Resin-P、NaHCO_3-Pi、NaOH-Pi、C.HCl-Pi和D.HCl-Pi含量没有影响。与试验初始时相比,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和有机肥主要增加了土壤中可利用态无机磷的比例,降低了残余态磷和有机磷的比例。土壤中Resin-P、NaHCO_3-Pi和C. HCl-Pi与小麦磷吸收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磷素盈余显著增加了D. HCl-Pi、Resin-P和NaHCO_3-Pi的含量。【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NP、NPK和MNPK三种平衡施肥措施都不仅有利于作物增产,而且有利于保持高比例的土壤有效磷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蝼土 无机磷组分 有机磷组分 冬小麦-夏休闲
下载PDF
南方农区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栽培管理技术及其利用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健桦 何宏斌 +2 位作者 彭雪 辛国荣 张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0-1175,共6页
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近年来形成的冬闲田生产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缓解南方农区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 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近年来形成的冬闲田生产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缓解南方农区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群落,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抑制农田杂草数量及其种子库,从而促进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南方地区意大利黑麦草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臻成熟。本文从黑麦草品种的选择、播种方法、水肥管理、刈割利用,以及对土壤和后作水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意大利黑麦草在南方冬闲田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及黑麦草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黑麦草 冬闲田 栽培管理技术 后作水稻 利用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对旱作雨养农田N2O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杰 刘平静 +4 位作者 孙本华 高明霞 张树兰 杨学云 冯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14,122,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N2O的排放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雨养农田化肥合理施用以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8年,以始于1990年的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冬小麦...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N2O的排放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雨养农田化肥合理施用以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8年,以始于1990年的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冬小麦/夏休闲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对其中6个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氮肥(N)、(3)氮肥与钾肥配施(NK)、(4)磷肥与钾肥配施(PK)、(5)氮肥与磷肥配施(NP)、(6)氮肥、磷肥与钾肥配施(NPK))进行研究,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样品理化性质、N2O排放特征以及小麦产量,并就N2O排放总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冗余(RDA)分析。【结果】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有差异,其中NP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氮(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土壤pH显著下降。2016-2017和2017-2018年不同处理的土壤N2O排放总量分别为0.48~1.31和0.41~1.18 kg/hm^2,其中施氮处理(NK、NP和NPK)的土壤N2O排放总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N2O排放总量平均值表现为NPK>NP>NK>N>PK>CK。所有施氮处理中,NPK处理的N2O排放系数平均值最高,达0.5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6-2017和2017-2018年,所有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均较高。6个处理中,N处理的土壤N2O排放强度平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NK和NPK处理次之,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NP和PK处理均较低,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总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由大到小表现为TN>NO3--N>SOC>NH4^+-N>MBN>MBC。【结论】对于土娄土区雨养农田而言,长期氮、磷肥配施(NP)或者氮、磷、钾肥配施(NPK)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以及N2O排放总量,是研究区较好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冬小麦/夏休闲体系 N2O排放系数
下载PDF
湘南冬闲田稻—稻—绿肥(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海军 秦道珠 +2 位作者 黄平娜 刘淑军 黄晶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2:008~2009年,在湘南双季稻区冬闲田采取稻—稻—绿肥(饲草)轮作方式,研究养分归还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冬作物平均干物质量依次为:紫云英>小黑麦>油菜,分别为7 091.8、2 887.7、843.1 kg/hm2;N、P、K养... 2:008~2009年,在湘南双季稻区冬闲田采取稻—稻—绿肥(饲草)轮作方式,研究养分归还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冬作物平均干物质量依次为:紫云英>小黑麦>油菜,分别为7 091.8、2 887.7、843.1 kg/hm2;N、P、K养分归还量紫云英区为51.9、5.4、24.0 kg/hm2,小黑麦区为32.9、5.7、45.0 kg/hm2,油菜区为54.3、6.0、42.8 kg/hm2;2008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47.6%、45.2%;2009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20.9%、73.4%,差异显著。绿肥区之间稻谷产量紫云英区最高,小黑麦区其次,油菜区最低。年均经济效益稻-稻-紫云英为2 575.8元/667m2,比对照提高285.4%;稻—稻—黑麦为1 732.3元/667m2,比对照提高159.6%;稻-稻-油菜为1 424.7元/667m2,比对照提高111.7%。3种种植模式比较,经济效益以稻—稻—紫云英>稻—稻—小黑麦>稻—稻—油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利用 冬作物产量 双季稻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