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4043 Al alloy using a cold metal transfer method 被引量:5
1
作者 Zhi-qiang Liu Pei-lei Zhang +2 位作者 Shao-wei Li Di Wu Zhi-shui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83-791,共9页
Cold metal transfer plus pulse(C+P)arc was applied in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4043 Al alloy parts.Parameters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the parts were investigated.Th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parts wer... Cold metal transfer plus pulse(C+P)arc was applied in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4043 Al alloy parts.Parameters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the parts were investigated.Th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part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elding at a speed of 8 mm/s and a wire feeding speed of 4.0 m/min was suitable to manufacture thin-walled parts,and the reciprocating scanning method could be adopted to manufacture thick-walled parts.The thin-walled parts of the C+P mode had fewer pores than those of the cold metal transfer(CMT)mode.The thin-and thick-walled parts of the C+P mode showed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s of 172 and 178 MPa,respectively.Hardness decreased at the interface and in the coarse dendrite and increased in the refined grai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luminum alloy cold metal transfer microstructure layer deposi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cold metal transfer mode on the reaction layer of wire and arc additive-manufactured Ti-6Al-4V/Al-6.25Cu dissimilar alloys 被引量:4
2
作者 Yinbao Tian Junqi Shen +2 位作者 Shengsun Hu Jian Gou Yan Cu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5期35-45,共11页
Components of Ti and Al dissimilar alloys were obtained by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two cold metal transfer(CMT)modes.Direct current CMT(DC-CMT)mode was used for Ti alloy deposition,and DC-CMT or CMT ... Components of Ti and Al dissimilar alloys were obtained by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two cold metal transfer(CMT)modes.Direct current CMT(DC-CMT)mode was used for Ti alloy deposition,and DC-CMT or CMT plus pulse(CMT+P)mode was used for the Al alloy deposition.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first Al alloy layer,little an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 alloy were melted using DC-CMT and CMT+P mode,respectively.TiAl_(3)formed in the reaction layer when DC-CMT mode was used,while TiAl_(3),TiAl,and Ti3Al formed in the reaction layer when CMT+P mode was used.Compared to using DC-CMT mode,more cracks occurred when using CMT+P.The nanohardness of the reaction layer was between that of the Al and Ti alloys,irrespective of the CMT modes.The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s of the samples using DC-CMT and CMT+P mode were 108 MPa and 24 MPa,respectively.DC-CMT mode was more suitable for the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Ti/Al dissimilar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 dissimilar alloys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Reaction layer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处理与数值仿真辅助的电弧增材成形研究
3
作者 刘美红 洪恩航 +1 位作者 黎振华 滕宝仁 《电子科技》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为解决Fronius CMT TPS3200焊接电源提供的焊接模式(CMT或CMT+Pulse)与增材策略(单向或往复路径)的选择问题,在相同线能量密度条件下,基于不同模式的单道单层优质焊道成形,探索了单道多层的层宽、层高变化规律,并结合图像处理与数值仿... 为解决Fronius CMT TPS3200焊接电源提供的焊接模式(CMT或CMT+Pulse)与增材策略(单向或往复路径)的选择问题,在相同线能量密度条件下,基于不同模式的单道单层优质焊道成形,探索了单道多层的层宽、层高变化规律,并结合图像处理与数值仿真评价单道10层的增材试验。研究发现,针对焊道成形,CMT+Pulse模式与CMT模式分别从第4层和第3层开始趋于稳定。为优选扫描策略,通过顶层焊道成形和数值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往复路径优于单向路径。在往复路径下,CMT模式的焊道成形均优于CMT+Pulse模式。研究结果表明,CMT模式率先达到散热稳定条件,结合优选往复路径,在焊道成形方面具有优势,为后续电弧增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扫描策略 焊接模式 图像处理 数值仿真 粗糙度 斜率 单道多层成形
下载PDF
应用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变层厚分层切片算法
4
作者 刘帅旗 刘仁培 +2 位作者 李忠民 杜心伟 沈泳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126,I0009,I0010,共9页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对失效模具进行修复时,会在边缘部位出现缺肉、凹陷、过堆积等成形不良的问题,从而导致熔覆层各处厚度不一、起伏较大,对实际的增材制造结果造成精度上的较大误差.为了减少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对失效模具进行修复时,会在边缘部位出现缺肉、凹陷、过堆积等成形不良的问题,从而导致熔覆层各处厚度不一、起伏较大,对实际的增材制造结果造成精度上的较大误差.为了减少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变层厚分层切片算法,主要包括模型前处理、焊接参数的确定、对模型实际切片厚度的修正,并完成最终的增材制造过程.变层厚分层切片算法通过调节熔覆过程中的搭接率从而实现对成形件层厚变化的精准把握,提高成形精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缺肉、凹陷、过堆积等缺陷.通过选取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变层厚分层切片以及对应的路径规划,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最后,采用变层厚分层切片算法对棱台结构模型进行处理,并进行熔覆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填充路径可以对当前分层面实现完全填充,实际的熔覆高度和平面尺寸与理论计算值相差较小,在热积累较小的时候,成形精度可以达到工业要求.创新点:(1)相对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中传统的等厚分层切片算法,提出了变层厚分层切片算法,能够实现在特定的焊接工艺参数下模型的计算层厚和实际熔覆层厚的相对误差保证在较小范围内.(2)解决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因分层不合理导致的凹陷、过堆积等缺陷,提高了模型的成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变层厚分层切片 成形缺陷 模具修复
下载PDF
TC4钛合金电弧增材制造叠层组织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雷 于治水 +2 位作者 张培磊 庄乔乔 聂云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3,130,共8页
采用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造了TC4钛合金薄壁墙构件,并对其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受其热输入、多次热循环及冷却速度的影响,在其构件中产生了从高温保留下来的贯穿数个堆积层的原始β柱状晶晶界、水平层... 采用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造了TC4钛合金薄壁墙构件,并对其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受其热输入、多次热循环及冷却速度的影响,在其构件中产生了从高温保留下来的贯穿数个堆积层的原始β柱状晶晶界、水平层带条纹、马氏体组织和网篮组织等.显微硬度显示,中下部区域硬度相对较高,平均硬度为336HV 0.1,上部显微硬度有明显降低,平均硬度为323.3HV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钛合金
下载PDF
薄壁中空环形件的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薛丁琪 阮鹏祥 +3 位作者 程诗文 张种种 耿海滨 韩绍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8,I0002,I0003,共9页
基于冷金属过渡技术,研究了全封闭薄壁中空环形件的电弧增材制造工艺.首先在单层单道熔敷层圆弧形截面轮廓的基础上推导了单道多层熔敷层的叠加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可根据薄壁结构尺寸获取合理工艺参数的等体积电弧增材模型,最后通过试... 基于冷金属过渡技术,研究了全封闭薄壁中空环形件的电弧增材制造工艺.首先在单层单道熔敷层圆弧形截面轮廓的基础上推导了单道多层熔敷层的叠加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可根据薄壁结构尺寸获取合理工艺参数的等体积电弧增材模型,最后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建立了工艺参数(送丝速度、电弧移动速度)与成形件尺寸之间的关系,在优化的增材工艺下成形出了外观质量良好的薄壁中空环形工件,并将成形件扫描得到的实际轮廓与理论轮廓进行对比,验证了叠加模型和等体积增材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冷金属过渡 单道多层叠加模型 等体积增材模型 中空环形件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传感的铝合金电弧增材沉积层形貌动态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军 马琛 魏正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81-1489,共9页
为了探究铝合金钨极惰性气体(TIG)焊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与沉积层形貌之间的映射关系及动态响应特性,采用减光片、滤光片和工业电荷耦合器(CCD)相机搭建堆积过程沉积层形貌图像实时采集系统,基于Halcon平台实现对沉积层特征... 为了探究铝合金钨极惰性气体(TIG)焊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与沉积层形貌之间的映射关系及动态响应特性,采用减光片、滤光片和工业电荷耦合器(CCD)相机搭建堆积过程沉积层形貌图像实时采集系统,基于Halcon平台实现对沉积层特征尺寸(层宽和层高)的提取.以成形速度、成形电流和送丝速度3个工艺参数分别作为系统输入量,进行沉积层特征尺寸阶跃响应辨识及动态特性分析.研究表明,沉积层特征尺寸对电弧电流的响应速度最快,成形速度次之,送丝速度最慢;沉积层特征尺寸对成形速度阶跃的增益系数最大,送丝速度次之,成形电流最小;沉积层特征尺寸变化对工艺参数响应存在一定时滞性.综合考虑沉积层特征尺寸的响应速度和增益系数,在动态控制中应选择成形速度作为沉积层特征尺寸的主要工艺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铝合金 沉积层特征尺寸 机器视觉 阶跃响应
下载PDF
热锻模曲面随形电弧增材再制造工艺
8
作者 秦训鹏 倪茂 +3 位作者 胡泽启 纪飞龙 熊晓晨 华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4,共10页
为解决现有再制造方法在热锻模具型腔曲面空间下多材料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于热锻模具的性能需求和型腔曲面结构特征,提出了电弧熔丝曲面随形增材再制造修复方法,规划了曲面增材路径,并开展了两层梯度材料的曲面随形电弧增材再制造... 为解决现有再制造方法在热锻模具型腔曲面空间下多材料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于热锻模具的性能需求和型腔曲面结构特征,提出了电弧熔丝曲面随形增材再制造修复方法,规划了曲面增材路径,并开展了两层梯度材料的曲面随形电弧增材再制造实验研究。梯度增材层分为过渡层(材料为RMD535)和强化层(材料为RMD545),过渡层位于中间位置,直接与模具基体接触,强化层位于表面,直接与锻件接触。对随形增材后增材层的表面形貌和梯度层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曲面随形增材再制造后的表面形貌质量良好,整体尺寸偏差在4 mm以内。增材再制造层的显微硬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梯度值在100 HV以内,不同曲率处的硬度值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小。梯度层组织从下至上呈现出贝氏体到马氏体的转变过程,碳化物逐渐增多,界面处主要元素相互扩散呈缓慢过渡趋势,整体梯度性能分布均匀一致,表面强化层的高温耐磨性更高,满足热锻模具修复再制造的梯度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随形 电弧增材再制造 热锻模具 梯度性能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单道单层工艺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金田 王杏华 +2 位作者 王涛 马晓蕾 杨海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132-24137,共6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围绕船用高强钢电弧增材制造(WAAM)的单道单层工艺特性开展研究,通过考察不同配比的保护气成分、送丝速度、焊接速度三种工艺参数下单道单层的工艺特性,结合不同工艺条件下单道单层的熔宽、余高、过渡角、截面...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围绕船用高强钢电弧增材制造(WAAM)的单道单层工艺特性开展研究,通过考察不同配比的保护气成分、送丝速度、焊接速度三种工艺参数下单道单层的工艺特性,结合不同工艺条件下单道单层的熔宽、余高、过渡角、截面面积等参数的测量,掌握了以上三种关键工艺参数对单道单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80%Ar+20%CO 2混合气体保护下单道单层截面轮廓的全周期余弦函数模型,其与实际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为后续单道多层、多道多层的电弧增材成形控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 电弧增材制造 单道单层 截面轮廓模型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规律、组织演变及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耿汝伟 杜军 魏正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7,共7页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以其在大型构件成形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介绍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史,从"控形控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沉积层形貌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成形...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以其在大型构件成形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介绍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史,从"控形控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沉积层形貌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成形件的显微组织演变机制,介绍了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是未来研究趋势之一,总结了控制应力和变形常用的方法以及电弧增材制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沉积层形貌 显微组织 残余应力
下载PDF
Tandem-GMAW电弧增材制造基层成型宽度研究及热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俊彪 赵昀 +1 位作者 陈树君 迟杏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0-916,共7页
电弧增材制造网格壁板以逐层堆积的方式直接在基板上沉积网格结构,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在网格壁板的成型过程中,基层的成型和整体的热过程决定了上层是否能成功完成成型.本文针对不同板厚作为基板的基层成型不规律问题,... 电弧增材制造网格壁板以逐层堆积的方式直接在基板上沉积网格结构,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在网格壁板的成型过程中,基层的成型和整体的热过程决定了上层是否能成功完成成型.本文针对不同板厚作为基板的基层成型不规律问题,利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试验得到其成型熔宽及余高数据,根据得到的数据建立有限元填充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方式研究基板厚度、预热温度、距边缘距离等关键参数对电弧增材制造网格壁板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板厚度的增加,基层成型宽度明显减小;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在80℃温度以内宽度增加不明显,当预热温度超过120℃,基层成型宽度出现明显的增加;在边缘距离大于20 mm时,边缘距离对成型宽度基本没有影响;边缘距离小于20 mm时,随着边缘距离的减小,成型宽度逐渐加大,在边缘距离为10 mm时整个边缘基板的温度达到500°,基板塌陷倾向明显.最后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应用热力学理论构建基层成型数学模型,结合统计学最小二乘法,辅助确定热源参数后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可以进行不同工艺参数及板厚的热过程研究,这种创新性结合热力学解析解、统计学方法和简单实测解,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弧增材基层热过程分析时间,提升成型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热过程分析 基层宽度 热过程解析解
下载PDF
单道多层电弧增材制造成形控制理论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金田 王杏华 王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67,I0003,I0004,共7页
文中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围绕船用高强钢的电弧增材制造(WAAM)开展研究.分析不同比例的保护气体对单道单层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道单层的润湿铺展能力随着保护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并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80%Ar+20%CO2混... 文中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围绕船用高强钢的电弧增材制造(WAAM)开展研究.分析不同比例的保护气体对单道单层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道单层的润湿铺展能力随着保护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并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80%Ar+20%CO2混合气体保护下单道单层截面轮廓的全周期余弦函数模型.依据单道多层电弧增材的成形特点,利用面积关系并根据几何形貌建立了单道多层抬升量h的预测模型,抬升量h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50%.通过建立抬升量预测模型,为单道多层的电弧增材成形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 电弧增材制造 单道单层 单道多层
下载PDF
TIG丝材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薄壁件层宽层高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笑宇 李言 +1 位作者 杨明顺 赵鹏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34-137,141,共5页
基于TIG电弧增材铝合金多层单道薄壁件成形过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焊道宽度、层高与主要工艺参数(焊接线能量、送丝速度、层间温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焊道层高与层宽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相差较小,焊道宽度的最... 基于TIG电弧增材铝合金多层单道薄壁件成形过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焊道宽度、层高与主要工艺参数(焊接线能量、送丝速度、层间温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焊道层高与层宽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相差较小,焊道宽度的最大误差为3.25%,层高的最大误差为4.76%,均在合理范围内,预测精度较高。在成形过程中,影响焊道宽度的主要因素有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且影响程度存在交叉;影响层高的主要因素为送丝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工艺参数 预测方程 层高层宽预测
下载PDF
基于曲面分层的大型螺旋桨GMA增材制造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鑫磊 韩庆璘 张广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24,I0003,I0004,共7页
为了实现曲面复杂零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增材制造,开发了高适应性的曲面分层算法.采用从空间角加权法向方向平移三角网格控制点的策略,生成与初始分层曲面等距的曲面簇,与模型求交运算,从而获得了每层曲面切片轮廓.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体... 为了实现曲面复杂零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增材制造,开发了高适应性的曲面分层算法.采用从空间角加权法向方向平移三角网格控制点的策略,生成与初始分层曲面等距的曲面簇,与模型求交运算,从而获得了每层曲面切片轮廓.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体素化和曲面积分思想的曲面等距路径规划算法,获得了分层曲面上的等距轮廓偏置路径,保证了零件曲面轮廓的成形精度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采用六轴机器人与旋倾变位机作为运动机构,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gas metal arc,GMA)增材制造方法,在一个外径为0.2 m的圆柱金属管上,实际堆敷了直径1 m的扭转棱形螺旋桨.经过扫描检测和模型比对,得到桨叶的成形尺寸标准偏差为1.1 mm,最大偏差在3.0 mm以下.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曲面零件如螺旋桨的增材制造,曲面分层算法可以提高成形的效率和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螺旋桨 曲面分层 曲面轮廓偏置路径
下载PDF
电弧增材成形轨迹曲率对熔积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华峰 来五星 +1 位作者 张海鸥 王桂兰 《新技术新工艺》 2018年第8期46-49,共4页
在高效低成本电弧增材熔积成形过程中,熔积成形轨迹对熔积层形貌有重要影响。为了掌握成形轨迹对熔积层形貌的影响机理,借助于机器人MIG焊技术,以ER316L不锈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成形轨迹不同曲率半径对圆弧焊道焊宽及余高的影响。结果表... 在高效低成本电弧增材熔积成形过程中,熔积成形轨迹对熔积层形貌有重要影响。为了掌握成形轨迹对熔积层形貌的影响机理,借助于机器人MIG焊技术,以ER316L不锈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成形轨迹不同曲率半径对圆弧焊道焊宽及余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增材成形圆弧轨迹对电弧形态及熔滴过渡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磁偏吹效应;在成形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轨迹曲率的增加,焊宽逐渐变宽,余高整体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成形轨迹曲率 磁偏吹 熔积层 焊宽 余高
下载PDF
间隙填充电弧增材制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军 邢彦锋 曹菊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6,共7页
针对单层多道增材制造,提出一种新的搭接模型——间隙填充模型。研究间隙填充模型对多道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体中心间距和接触角对成形件表面质量有重大影响。通过计算平均高度、总熔宽、方差和极差定量比较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 针对单层多道增材制造,提出一种新的搭接模型——间隙填充模型。研究间隙填充模型对多道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体中心间距和接触角对成形件表面质量有重大影响。通过计算平均高度、总熔宽、方差和极差定量比较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接模型的表面质量。结果表明:间隙填充模型沉积的多道焊缝表面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搭接模型,提升了表面质量,节约了材料和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多道 电弧增材制造 间隙填充模型 间隙填充体积 表面质量
下载PDF
基于逐层建模的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有限元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方杰 李璐菲 武少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传统的有限元仿真模式都是通过预先建立整体的几何模型,再结合单元生死技术来实现增材过程的仿真计算.由于这一模式需要预先设置好增材构件的整体尺寸及每层高度,因此不适用于需要在增材过程中优化调整工艺的复杂零件的仿真;更重要的是... 传统的有限元仿真模式都是通过预先建立整体的几何模型,再结合单元生死技术来实现增材过程的仿真计算.由于这一模式需要预先设置好增材构件的整体尺寸及每层高度,因此不适用于需要在增材过程中优化调整工艺的复杂零件的仿真;更重要的是,增材过程逐层累积的变形量会使得计算域偏离预设位置进而出现计算不收敛的问题.为了解决增材制造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逐层建模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逐层建模逐层计算的方式进行仿真计算,仿真过程与实际的增材过程一致,彻底解决了变形累积导致的计算不收敛问题的发生.首先,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采用整体建模和逐层建模两种方法建立了20层的电弧增材制造(WAAM)仿真模型,并分别进行了热力耦合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逐层建模法获得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结果与传统整体建模法的基本一致,初步证明了所提出的逐层建模法对模拟增材过程的可行性.其次,为了分析逐层建模法对增材过程的变形累积敏感性问题,设计了一个单边约束的WAAM试验,并采用上述两种建模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整体建模模型计算至第2层就因为变形过大而被系统终止计算,而逐层建模模型则成功地完成了计算,而且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对变形累积不敏感的独特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有限元方法 整体几何建模 逐层建模
下载PDF
基于视觉信息融合的熔丝成形制造路径在线识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树鹤 张昊宇 +3 位作者 许海鹰 洪宇翔 王力 都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7,共7页
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大型构件多层多道电弧焊接和航空制造领域重要构件电子束熔丝沉积增材制造过程中,迫切需要路径在线识别及实时自动导引技术。然而在熔丝制造过程中,相邻焊道之间的几何差异很小,传统的结构光焊缝识别技术无法适应。... 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大型构件多层多道电弧焊接和航空制造领域重要构件电子束熔丝沉积增材制造过程中,迫切需要路径在线识别及实时自动导引技术。然而在熔丝制造过程中,相邻焊道之间的几何差异很小,传统的结构光焊缝识别技术无法适应。为解决该问题,针对多层多道电弧焊和电子束熔丝沉积增材制造两种场景,分别设计基于双侧定向光影与结构光信息融合的视觉检测装置,并进行成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双侧定向光源单独点亮时获得的焊缝灰度图像作差时,焊道边界附近呈现明显的“高灰度-低灰度-高灰度”的过渡区域。时域融合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弧光、飞溅的干扰。提出的定向光影视觉信息与结构光传感信息实时融合处理方法,较之已有基于线结构光信息的焊道识别和自动跟踪系统在某些场合具有更强适应性,为保证成形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道电弧焊接 熔丝沉积增材制造 路径在线识别 视觉检测 信息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