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of aluminium alloy with underwater and in-air wire-feed laser deposi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Ning Guo Qi Cheng +5 位作者 Yunlong Fu Yang Gao Hao Chen Shuai Zhang Xin Zhang Jinlong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70-677,共8页
This study carried out the underwater and in-air wire-feed laser deposition of an aluminium alloy with a thin-walled tubular structure. For both the underwater and in-air deposition layers, both were well-formed and i... This study carried out the underwater and in-air wire-feed laser deposition of an aluminium alloy with a thin-walled tubular structure. For both the underwater and in-air deposition layers, both were well-formed and incomplete fusion, cracks, or other defects did not exist.Compared with the single-track deposition layer in air, the oxidation degree of the underwater single-track deposition layer was slightly higher.In both the underwater and in-air deposition layers, columnar dendrites nucleated close to the fusion line and grew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cooling rate in the fusion region(FR), while equiaxed grains formed in the deposited region(DR). As the environment changed from air to water, the width of DR and height of FR decreased, but the deposition angle and height of DR increased. The grain size and ratio of the high-angle boundaries also decreased due to the large cooling rate and low peak temperature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Besides, the existence of a water environment benefitted the reduction of magnesium element burning loss in the DR. The microhardness values of the underwater deposition layer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in-air layer, owing to the fine grains and high magnesium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feed laser deposition MICROSTRUCTURE magnesium element burn loss MICROHARDNESS
下载PDF
Alterative wire-feed system based on arc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2
作者 傅强 薛松柏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2年第2期38-42,共5页
Waveform control method was commonly adopted to reduce the spatter of CO2 arc welding and improve the weld formation. It certainly would reduce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of arc due to the adoption of segmented const... Waveform control method was commonly adopted to reduce the spatter of CO2 arc welding and improve the weld formation. It certainly would reduce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of arc due to the adoption of segmented constant current control which especially led to arc" blowout with the abrupt change oat" arc" length or downward welding. Therefore alterative wire-feed system based on arc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wa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arc" length in this paper. Double closed-loop and double fuzzy P1 regulation were adopted in this system. Fuzzy control of induced voltage was adopted in the inner-loop which improved the stability and fast response of wire-feed system. Fuzz)" control of arc"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was used in the outer-loop whose output .served as the input of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inner-loop induced voltage. This method could remain arc" length and weld penetration unchan, ged on the basils of reducing spatter and improving formation and it was proved by downward welding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CO2 are welding waveform control aherative wire-feed system
下载PDF
The alternate wire-feed control in the automatic CO_2 arc welding
3
作者 卢亚静 胡绳荪 +1 位作者 易小林 单平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In the automatic CO_2 arc welding, the alteration 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welding torch and the workpiece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welding parameters such as welding current and voltage, with the result... In the automatic CO_2 arc welding, the alteration 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welding torch and the workpiece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welding parameters such as welding current and voltage,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weld are not steady.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alteration, a method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The method is that the alternate wire-feed control is used for compensating the welding curren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 static numerical model for alternate wire-feed control i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odel-based regulation of the wire feed rate can compensate the welding current and ensure the appearance of weld. When the alteration of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orch and the workpiece is greater, not only is the wire feed rate regulated, but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ource is adjusted to ensure the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w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arc welding wire extension wire feed rate
下载PDF
A novel Ti cored wire developed for wire-feed arc deposition of TiB/Ti composite coating
4
作者 Yang Bao Lujun Huang +5 位作者 Shan Jiang Rui Zhang Qi An Caiwei Zhang Lin Geng Xinxin M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4期145-160,共16页
A novel Ti cored wire containing Ti B2,Al60 V40 and Ti6 Al4 V mixed powders was developed for wirefeed arc deposition of Ti B/Ti composite coating,to enhance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i alloy.Results showed... A novel Ti cored wire containing Ti B2,Al60 V40 and Ti6 Al4 V mixed powders was developed for wirefeed arc deposition of Ti B/Ti composite coating,to enhance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i alloy.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experiencing several chemical reactions,the wire was melted in the arc zone and turned into nonuniform droplets composed of Ti-Al-V-B melt and undecomposed Ti B2 particles.With the increase of welding current,the detachment time of droplet shortened while the transfer frequency accelerated,accompanied by the improvement in coating surface quality.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 B whiskers in coating was governed by welding current.A uniform distribution could be achieved as welding current was sufficient at the expense of elevated dilution ratio,while increasing wire feeding speed could compensate the dilution loss of Ti B whisker to some extent.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Ti B_(2)particl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coating was discussed in detail.The optimum coating possessed uniform microstructure,relatively low dilution ratio,and high hardness(639.1 HV_(0.5))as compared with Ti6 Al4 V substrate(326 HV_(0.5)).Indentation morphology analysis verified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was ascribed to the load-sharing strengthening of Ti B whiskers.This study provides a high-efficiency fabrication method for the ever-developing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TMCs)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flux cored wire TiB/Ti composite coating wire-feed arc deposi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Hardness
原文传递
激光旁轴送气结构设计与分析
5
作者 徐超 东岳峰 +3 位作者 熊杰 蒙思羽 李素丽 杨来侠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目的通过了解激光增材技术,设计一种送丝送气一体化机构,并建立相应模型。方法通过对不同送丝送气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出3种方案,并通过流体模型分析保护气体氩气的流动情况,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装位置。第1种方案是采用送丝机构与送... 目的通过了解激光增材技术,设计一种送丝送气一体化机构,并建立相应模型。方法通过对不同送丝送气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出3种方案,并通过流体模型分析保护气体氩气的流动情况,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装位置。第1种方案是采用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对冲的两轴送丝送气设计方案;第2种方案是采用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同路的设计方案;第3种方案是选择两路送气机构与送丝机成夹角对冲的设计方案。结果在第1种方案中,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的对冲会导致气流紊乱,产生气体流动扩散现象,可以明显看到有一个保护气体比较密集的区域。在第2种方案中,当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同路时,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防氧化效果不够好的情况。在第3种方案中,两路送气机构与送丝机成夹角对冲可以有效控制氩气的流动,提高氩气的利用率,在这里进行丝材的激光熔覆将会起到最大的防氧化保护作用。结论通过对不同送丝送气机构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三路送气方案的保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送丝送气一体化设计 带传动送丝机构 流体模拟 氩气
下载PDF
基于工程应用的CW-GMAW熔滴过渡形态表征
6
作者 孙咸 《焊接》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综述了涉及工程应用的冷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Cold wire gas metal arc welding,CW-GMAW)熔滴过渡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大电流、强规范、富氩混合气体保护下,CW-GMAW工艺的熔滴过渡形态呈喷射过渡;当电流较小、电弧电压较低时,可能为滴... 综述了涉及工程应用的冷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Cold wire gas metal arc welding,CW-GMAW)熔滴过渡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大电流、强规范、富氩混合气体保护下,CW-GMAW工艺的熔滴过渡形态呈喷射过渡;当电流较小、电弧电压较低时,可能为滴状过渡,甚至在弧压很低时,呈现短路过渡形态。该工艺电弧发生偏向冷丝的位移,弧长变短甚至发生短路,与冷丝送进速率比增高及冷丝在电弧中产生大量金属蒸气时弧柱电阻下降有关。在具有富氩混合保护气体的相同工艺参数下,CWGMAW转变电流比GMAW降低了4%~7%。焊接工艺参数对CW-GMAW和GMAW工艺熔滴过渡形态的影响规律大致相近,但前者因涉及冷丝送进速率比和电极焊丝送进速度,以及它们的匹配等,使焊接电流的影响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滴过渡 冷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转变电流 冷丝送进速率比 金属蒸气产生
下载PDF
送丝角度与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成形的影响
7
作者 杨鑫 韩红彪 +1 位作者 闫晨宵 王锐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56,I0005,I0006,共9页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旁轴送丝的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的成形都有一定影响,且送丝方式大于送丝角度对沉积层尺寸和形状的影响;随着送丝角度的增大,3种送丝方式的基板熔深都逐渐减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逐渐减小,层高逐渐增大,而侧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层高和表面粗糙度则变化较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呈对称的圆弧形,侧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不对称,最高点偏向焊丝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 沉积 送丝方式 送丝角度 单道沉积层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形中扁平椭圆截面挤压宽度模型的分析与实验
8
作者 张德海 黄子帆 +1 位作者 李俊美 丁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目的在熔融沉积成形工艺中,挤压宽度是一个被忽视的核心参数,它不仅直接影响层高、进料速率、扫描速率等工艺参数,还间接影响打印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和构建时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挤压宽度。方法首先在3D打印挤出原... 目的在熔融沉积成形工艺中,挤压宽度是一个被忽视的核心参数,它不仅直接影响层高、进料速率、扫描速率等工艺参数,还间接影响打印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和构建时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挤压宽度。方法首先在3D打印挤出原理、黏弹性理论和聚合物流变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扁平椭圆截面模型。然后将该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扁平椭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误差的来源。同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料丝直径公差对挤压宽度的影响、扫描速率与进料速率的匹配范围和最大扫描速率。结果提出了挤压长丝截面的扁平椭圆模型,得到了理论挤压宽度的表达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截面模型的误差在6%以内,并研究了料丝直径公差对挤压宽度的影响、扫描速率与进料速率的匹配关系,以及PLA材料在不同层高下的最大扫描速率。结论为提高打印制件品质和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宽度 挤压长丝截面 最大扫描速率 扫描速率与进料速率比率 料丝直径与挤压宽度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GTAW送丝位置实时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少杰 李宏利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核电反应堆冷却剂管道(主管道)是连接反应堆压力壳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主要承压设备,被称为核电的“主动脉”.主管道焊接通常采用钨极氩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工艺,通过轨道小车进行全位置焊接.然而,受限于坡口的一致性以... 核电反应堆冷却剂管道(主管道)是连接反应堆压力壳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主要承压设备,被称为核电的“主动脉”.主管道焊接通常采用钨极氩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工艺,通过轨道小车进行全位置焊接.然而,受限于坡口的一致性以及设备的稳定性,焊丝与熔池之间的相对位置(简称为送丝位置)在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移,破坏了熔池稳定,进而对焊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此外,焊接过程中的高亮弧光以及高温也进一步加大了送丝位置传感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结构光视觉传感法,通过分析送丝位置对熔池形貌的影响机制,研究熔池形貌与结构光反射图样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一种能够有效判断主管道GTAW焊接过程中送丝位置的传感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光视觉传感技术能够利用熔池表面的镜面特性,将熔池表面的振动状态放大.当送丝位置位于熔池前端时,在熔池前端出现凹陷,并且反映为反射图样右端位置的点阵集中.当送丝位置位于熔池内部时,根据焊丝熔化状态又分为大电流和小电流两种情况:当电流较小时,焊丝在熔池与电弧热量的共同作用下熔化,使得熔池内部出现凹陷,并反映为反射图样中部的点阵集中;当电流较大时,焊丝在电弧热量的作用下熔化,滴入熔池并引起熔池振荡.因此,基于结构光视觉技术能够有效地获取焊丝与熔池的相对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视觉传感 钨极氩弧焊 送丝位置 反射图样
下载PDF
非等温包覆机头胶料流场挤出均匀性的研究
10
作者 焦冬梅 许晓培 +2 位作者 苑诗帅 吴程旺 秦健 《橡胶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292-299,共8页
对非等温包覆机头胶料流场挤出均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等温包覆机头胶料流场压力、温度和流动速度的模拟变化趋势与实际相似,模拟试验是分析包覆机头胶料流场的一种有效方法;确定了影响胶料包覆均匀性的包覆机头流道参数(进料口位... 对非等温包覆机头胶料流场挤出均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等温包覆机头胶料流场压力、温度和流动速度的模拟变化趋势与实际相似,模拟试验是分析包覆机头胶料流场的一种有效方法;确定了影响胶料包覆均匀性的包覆机头流道参数(进料口位置、进料口直径和芯线牵引速度)的相关变化规律,为包覆工艺及包覆机头流道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包覆过程中芯线牵引速度与进料口胶料流量匹配性的评价方法。该研究为包覆工艺及包覆机头流道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机头 胶料流场 非等温 挤出均匀性 进料口 芯线牵引速度 胶料流量
下载PDF
送粉/送丝激光增材修复Inconel 718高温合金V形槽
11
作者 姚喆赫 钱泓宇 +4 位作者 余沛坰 陈雅伦 张群莉 刘云峰 姚建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78,I0007,共9页
激光熔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关键部件的增材修复,其熔覆材料的输送主要采用送粉式或送丝式.为研究送粉式与送丝式激光修复对Inconel718高温合金修复质量的影响,结合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送粉与送丝方式对激光修复过程中V形槽温度... 激光熔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关键部件的增材修复,其熔覆材料的输送主要采用送粉式或送丝式.为研究送粉式与送丝式激光修复对Inconel718高温合金修复质量的影响,结合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送粉与送丝方式对激光修复过程中V形槽温度场、熔池轮廓、修复区宏观形貌与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送粉与送丝激光修复V形槽熔池的激光能量吸收与传递关系不同;相比于送丝式,送粉式激光修复过程中的V形槽底部能量集中,导致修复区熔深增大45.5%;送粉式修复过程中粉末以固态及半固态形式冲击进入熔池,修复区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同时送粉式修复区晶粒尺寸随修复深度减小逐渐增大,修复区中部区域晶粒取向差异明显.创新点:(1)揭示了送粉与送丝激光修复V形槽熔池的激光能量吸收与传递机制.(2)分析了送粉与送丝激光修复区微观组织及熔池凝固过程的热流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粉式 送丝式 激光增材修复 V形槽 温度场
下载PDF
电子束重熔对熔丝沉积钛合金表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迮颖 朱梦婷 +3 位作者 孙世豪 陶学伟 张保森 姚正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71,共8页
目的通过表面重熔处理解决沉积钛合金固有组织引起的表面磨损不均及摩擦不稳定的难题,以拓宽沉积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方法采用电子束重熔工艺对熔丝沉积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 目的通过表面重熔处理解决沉积钛合金固有组织引起的表面磨损不均及摩擦不稳定的难题,以拓宽沉积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方法采用电子束重熔工艺对熔丝沉积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重熔前后钛合金表层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变化,运用纳米压痕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重熔层的表面纳米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并采用三维光学轮廓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特征。结果经电子束重熔处理后,熔丝沉积钛合金沉积方向表面组织由不均匀的α+β组成的网篮组织及魏氏组织转变为均匀分布的细针状马氏体(α’)。重熔处理试样表面纳米硬度均匀,且得到明显提升,达3.8 GPa,相较于未重熔试样提高了15%以上,表现出较高的硬弹性。重熔层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和较优的耐磨性,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45,磨损率为3.59×10^(-13)mm^(3)/(N·m),相较于未重熔试样,分别降低了19.6%和22.1%,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及粘着磨损为主。结论电子束重熔工艺能够有效改善熔丝沉积钛合金沉积方向的表面组织均匀性,可获得优异的表面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重熔 熔丝沉积 钛合金 组织均匀性 耐磨性
下载PDF
数字化喂线球化站的设计
13
作者 廖志金 李仕林 +1 位作者 朱福生 汪志刚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9-1372,共4页
数字化喂线球化站是在传统喂线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手段,集喂线平台、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环保系统、铁液转运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作业平台。采用数字化喂线球化站试生产QT450-10球铁铸件,经过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精准调控后,... 数字化喂线球化站是在传统喂线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手段,集喂线平台、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环保系统、铁液转运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作业平台。采用数字化喂线球化站试生产QT450-10球铁铸件,经过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精准调控后,球化后的铁液液相线共晶点CE更为合理,铁液冶金质量指标均满足要求。数字化喂线球化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能实现原有球化工艺的基础上,充分提升了喂线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让球铁生产企业的球化处理实现自动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喂线球化站 球铁铸件 智能化 包芯线 喂线机
下载PDF
FDM 3D打印机自动衔接送丝装置设计
14
作者 关兆基 安芬菊 +2 位作者 王伟柯 张建威 黄业冠 《机电工程技术》 2023年第8期97-100,共4页
FDM 3D打印机用尽一卷耗材后,需要人工更换新的耗材,为了使3D打印机供料与换料系统自动化,达到新旧耗材自动精确衔接的目的,采用锥齿轮组控制同轴向上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机械传动方法,设计出了一种自动衔接送丝装置。通过传感器识别耗材... FDM 3D打印机用尽一卷耗材后,需要人工更换新的耗材,为了使3D打印机供料与换料系统自动化,达到新旧耗材自动精确衔接的目的,采用锥齿轮组控制同轴向上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机械传动方法,设计出了一种自动衔接送丝装置。通过传感器识别耗材用尽与否来改变编码电机的转动方向,实现新旧耗材衔接,并保持下位机与3D打印机实时通信,结合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保证自动衔接送丝装置的运行动作与FDM 3D打印机的动作同步,辅助打印机执行打印任务。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装置能够取代人工值守更换耗材,提高3D打印机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3D打印机因材料耗尽而影响到打印模型质量的问题,较大程度地提高了FDM 3D打印机的打印质量和打印效率,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M 3D打印 送丝装置 自动衔接 实时通信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匹配分析法的全自动焊接技术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郗祥远 龚海洋 +1 位作者 吴晓超 马磊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5期98-103,共6页
国内长输管道的快速建设推动了全自动焊接技术的发展。全自动焊接设备与参数的稳定性对焊层尺寸、焊接合格率影响较大,是全自动焊接技术的管理重点。对全自动焊接参数与焊层厚度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焊接参数的匹配性是影响焊层厚... 国内长输管道的快速建设推动了全自动焊接技术的发展。全自动焊接设备与参数的稳定性对焊层尺寸、焊接合格率影响较大,是全自动焊接技术的管理重点。对全自动焊接参数与焊层厚度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焊接参数的匹配性是影响焊层厚度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焊接速度与送丝速度两个参数的相对变化情况对熔池内熔化金属量具有较大影响,会导致焊接厚度的变化。通过匹配焊接线能量与单位长度焊接面积,单位焊接体积能量更为稳定,焊丝金属在熔池内与母材金属能够良好熔合,从而保证焊缝质量合格。焊接参数的平稳性有利于焊层厚度更为均匀,实现薄层多道焊。全自动焊接标准化管理为全面开展长输管道全自动焊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管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焊接 标准化管理 焊接速度 送丝速度 焊层厚度
下载PDF
生物质炭化设备输料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16
作者 兰珊 郭占斌 任浩浩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6期18-22,共5页
生物质经热解炭化后,可产出生物炭、燃气及焦油等经济产物,为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率,在已有连续式热解炭化设备基础上,提出以四线螺旋输料系统为主,密封进料、冷却出炭为辅的物料传输系统,提高设备输送平稳性及物料滞留时间控制的精准... 生物质经热解炭化后,可产出生物炭、燃气及焦油等经济产物,为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率,在已有连续式热解炭化设备基础上,提出以四线螺旋输料系统为主,密封进料、冷却出炭为辅的物料传输系统,提高设备输送平稳性及物料滞留时间控制的精准性,并进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炭化 输料系统 四线螺旋 验证试验
下载PDF
激光熔覆同路送丝光路结构设计及分析
17
作者 李素丽 马恺悦 +2 位作者 冯高磊 熊杰 李连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164,共6页
根据同路送丝激光熔覆技术的特点,分别对环形光束方案、一分三光束方案和一分四光束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设计方案优劣,并对光路汇聚效果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抛物面镜面和平面镜面时,环形光束方案和一分三光束方案对光束的... 根据同路送丝激光熔覆技术的特点,分别对环形光束方案、一分三光束方案和一分四光束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设计方案优劣,并对光路汇聚效果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抛物面镜面和平面镜面时,环形光束方案和一分三光束方案对光束的汇聚效果均强于一分四光束方案;对于焦点位置的能量,采用抛物面镜面强于平面镜方案。一分四光束方案由于对激光束的汇聚效果较差且结构复杂,不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环形光束方案对激光束的汇聚效果和焦点能量与一分三光束方案相差不大;但一分三光束方案可在避免光丝干涉的同时使送丝路径布局更加合理,稳定送丝过程。综上,一分三抛物面方案为同路送丝激光熔覆头光路设计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同路送丝 光路设计 汇聚效果
下载PDF
TA2纯钛激光同轴送丝增材制造组织和性能研究
18
作者 符成学 雷小伟 +3 位作者 吕逸帆 尹艳超 张文豪 崔永杰 《钛工业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探讨了单向平行、蛇形往复和蛇形正交3种不同路径下利用激光同轴送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TA2纯钛试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可以实现TA2纯钛激光同轴送丝增材制造的良好成形,试件表面呈银白色,其横、... 探讨了单向平行、蛇形往复和蛇形正交3种不同路径下利用激光同轴送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TA2纯钛试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可以实现TA2纯钛激光同轴送丝增材制造的良好成形,试件表面呈银白色,其横、纵向力学性能均可达到GB/T 3621-2022对TA2纯钛板材的要求;3种路径下制造过程的热输入和散热条件类似,焊缝微观组织均为锯齿状α相。不同增材路径下的焊道熔合形貌不同,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其中单向平行和蛇形往复路径试件的各向异性较强,蛇形正交路径试件的各向同性较强;单向平行路径试件的纵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最高,蛇形正交路径试件的横向断后伸长率较高,塑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纯钛 激光增材制造 同轴送丝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O_(2)气保镀铜焊丝送丝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世慧 杨平 杨涛 《金属制品》 CAS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对ER50-6 CO_(2)气保镀铜焊丝的线径、松弛直径、翘距、抗拉强度、铜层厚度、铜层质量、铜层结合力和退镀后的焊丝基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O_(2)气保镀铜焊丝送丝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焊丝基体表面活化后的微观状态,表面纹理清晰一致... 对ER50-6 CO_(2)气保镀铜焊丝的线径、松弛直径、翘距、抗拉强度、铜层厚度、铜层质量、铜层结合力和退镀后的焊丝基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O_(2)气保镀铜焊丝送丝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焊丝基体表面活化后的微观状态,表面纹理清晰一致、分布均匀,无杂质的镀铜焊丝送丝性能良好。为生产企业提高产品性能,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50-6 气保焊丝 送丝性能 活化 抗拉强度 铜层质量
下载PDF
进给电流对FeCuCo基结合剂金刚石绳锯性能影响
20
作者 刘志环 于盛睿 +3 位作者 廖才超 娄晶 陈浚阳 翟振鑫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FeCuCo基结合剂为原料和优化的制作工艺,以金刚石参数设计理论为依据,根据被切割石材的基本特征,制作出金刚石绳锯并进行石材矿山切割实验,研究绳锯进给电流I对FeCuCo基结合剂金刚石绳锯锯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进给电... 采用FeCuCo基结合剂为原料和优化的制作工艺,以金刚石参数设计理论为依据,根据被切割石材的基本特征,制作出金刚石绳锯并进行石材矿山切割实验,研究绳锯进给电流I对FeCuCo基结合剂金刚石绳锯锯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进给电流时,随着锯切的进行和串珠直径的逐渐消耗,绳锯锯切效率逐渐提高,而工具理论寿命逐渐降低;随着进给电流的增加,绳锯串珠表面单颗金刚石平均切削厚度h c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表面完整态金刚石出刃高度平均值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进给电流越大,串珠表面金刚石出刃高度越大;随着进给电流的提高,岩屑D50粒度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且明显远大于单颗金刚石平均切削厚度h c值,这是由于金刚石颗粒的切削机理属于有裂纹扩展的“体积破碎”方式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Co 金刚石绳锯 进给电流 切削厚度 出刃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