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phas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pplicability for the Study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 in 5×5 Rod Bundles with Spacer Grids 被引量:1
1
作者 TIAN Ruifeng MAO Xiaohui +1 位作者 GAO Puzhen HUANG Yanp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38-744,共7页
Spacer gr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 fuel assembly in that the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ctor core.But so far,the numerical studi... Spacer gr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 fuel assembly in that the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ctor core.But so far,the numerical studies are performed without regarding dimple and spring of spacer grids,just considering mixing vane.Moreover,these studies use k-ε turbulence model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other turbulence models upon the different spacer grids flow.A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3-D single-phase flow in AFA-2G 5×5 rod bundles with spacer grids based on numerical method.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turbulence models,k-ε model and k-ω model,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ts of spacer grid on the fluid flow is also predicted.By using second-order upwind scheme,hybrid grids technique,and improved SIMPLEC algorithm,the Reynolds averaged mass conservation and momentum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re solved,and the pressure and velocity field of flow are obtain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agreement is satisfactor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influences of the spring,dimple and mixing vane,an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ε model and k-ω model.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k-ω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rod bundle flow with spacer grids;the spring and dimpl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ressure loss in the spacer grid channel.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hannel with spring and dimple is 1.5 times the coefficient of the channel with the vane.These results are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 simulation ability of spacer grids flow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ability of spaces g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 bundles spacer grids turbulence model SIMPLEC algorithm
下载PDF
Thermal-hydraul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ubchannel with square and triangle fuel rod arrangements using the entropy generation approach 被引量:1
2
作者 S.Talebi M.M.Valoujerd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95-101,共7页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entropy generation in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flows through a subchannel,arranged in square and triangle arrays. Entropy generation is due to contribution of both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entropy generation in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flows through a subchannel,arranged in square and triangle arrays. Entropy generation is due to contribution of both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Our main objective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ey parameters such as spacer grid, fuel rod power distribution,Reynolds number Re, dimensionless heat power ω, lengthto-fuel-diameter ratio λ, and pitch-to-diameter ratio ξ on subchannel entropy generation. The analysis explicitly shows the contribution of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to the total entropy generation. An analytical formulation is introduced to total entropy generation for situations with uniform and sinusoidal rod power distribu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power distribution affects entropy generation.A smoother power profile leads to less entropy generation.The entropy generation of square rod array bundles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of triangular rod arrays, and spacer grids generate more ent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产生 子信道 燃料棒 三角形 正方形 性能分析 热工水力 生成方法
下载PDF
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特性研究
3
作者 金光远 王睿 +1 位作者 白镜湖 李伟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8-2326,共9页
开展堆芯流动单元内两相逆流行为的实验研究,能为不同形态反应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应急处理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3×3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携带行为、流动参数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携带... 开展堆芯流动单元内两相逆流行为的实验研究,能为不同形态反应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应急处理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3×3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携带行为、流动参数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携带周期由携带上行起始区域、完全上升环流区域和整体下行区域组成。实验工况根据Wallis判别式判断处于携带状态,根据Zapke和Alekseev判别式的预测结果则处于携带和不能携带的转换线上。当压差达到局部最大值时,高速摄影捕捉到上行起始点;当压差达到局部最小值时,高速摄影拍摄到下行起始点。当液相流速低于0.1 m/s时,整体周期长度并无明显变化;当液相折算速度在0.1~0.3 m/s范围内,整体周期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上行与下行的时间比值变化较小,液相折算速度高于0.3 m/s时该比值则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液相流速低于0.2 m/s时,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高于气相折算速度;当液相流速逐渐增加,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高于气相折算速度的量逐渐减小;当液相折算速度高于0.2 m/s,在高气相折算速度条件下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低于气相折算速度。发生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原因是在不同区域内气芯变化的携带力和液相重力的周期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环状流 流动不稳定性 逆流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鑫 王爽 +3 位作者 谭思超 乔守旭 田瑞峰 程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2-1749,共8页
棒束燃料组件是浮动堆的燃料形式之一,浮动堆在运行期间受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导致系统流量、压降等热工参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棒束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棒束通道传热问题,开展了摇摆运动工... 棒束燃料组件是浮动堆的燃料形式之一,浮动堆在运行期间受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导致系统流量、压降等热工参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棒束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棒束通道传热问题,开展了摇摆运动工况下棒束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会增强系统平均换热性能,使得平均换热系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功率越高,相对波动幅度越小;对于子通道局部换热特性,其受二次流影响较大,以通道中央为轴,摇摆运动会增强靠近摇摆轴一侧子通道内局部换热性能,降低远离摇摆轴一侧;功率越大,子通道局部换热系数波动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棒束通道 自然循环 子通道 换热特性
下载PDF
不溶性腐蚀产物在棒束通道内沉积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陈诺 马俊 +4 位作者 张吉 王明军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在压水堆运行期间,高压过冷态的冷却剂对燃料棒、堆内构件等部件进行冲刷,以及受管道流体加速腐蚀等效应的影响,堆内会产生不溶性的腐蚀产物,其在堆芯通道内的迁移、沉积会对压水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压水堆堆... 在压水堆运行期间,高压过冷态的冷却剂对燃料棒、堆内构件等部件进行冲刷,以及受管道流体加速腐蚀等效应的影响,堆内会产生不溶性的腐蚀产物,其在堆芯通道内的迁移、沉积会对压水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压水堆堆芯燃料棒束通道内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单相流体标准k-ε模型和颗粒离散相模型,构建了粒状腐蚀产物流动沉积数学物理模型,结合颗粒流动-沉积特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展了不溶性粒状腐蚀产物在5×5带格架棒束通道中流动沉积研究,获得了粒状腐蚀产物在棒束通道内的沉积特性:流体中颗粒浓度在经过格架后明显减少;进口截面处的颗粒浓度在固体壁面较高,出口截面处的颗粒浓度则分布得更均匀;入口处棒束表面及壁面的颗粒沉积呈现为大面积附着沉积,格架表面、其余棒束表面和壁面的颗粒沉积呈现为点状附着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5×5棒束通道 格架 颗粒沉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列管式反应器管束间流体流动与沸腾传热研究
6
作者 叶格廷 叶光华 +1 位作者 束忠明 周兴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9-1315,共7页
采用RPI壁面沸腾模型与PBM模型对列管式反应器管束间流动沸腾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引入场协同理论分析分布板的强化传热机理,研究开孔大小与开孔形状对棒束通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分布板对棒束通道内沸腾过程起到强化传... 采用RPI壁面沸腾模型与PBM模型对列管式反应器管束间流动沸腾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引入场协同理论分析分布板的强化传热机理,研究开孔大小与开孔形状对棒束通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分布板对棒束通道内沸腾过程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同时具有破碎气泡的能力,然而气相会在板上积聚形成气膜,出现传热恶化的现象;减小环隙宽度可强化分布板破碎气泡的能力,提高棒束通道内的温度与速度的场协同性;环隙与圆孔的组合开孔方式虽然会弱化分布板强化传热的能力,但能缓解板前传热恶化与板后气相死区等问题,降低分布板的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棒束通道 流动沸腾 分布板
下载PDF
绕丝棒束组件过渡流摩擦阻力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虹锐 薛秀丽 +2 位作者 周志伟 曾泽华 罗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5-1832,共8页
绕丝棒束组件低流速下摩擦阻力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现有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用于过渡流存在的问题、现有组件摩擦阻力实验在低流速时出现的不同摩擦阻力特性的分析讨论,以及对一个37棒组件低流速摩擦... 绕丝棒束组件低流速下摩擦阻力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现有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用于过渡流存在的问题、现有组件摩擦阻力实验在低流速时出现的不同摩擦阻力特性的分析讨论,以及对一个37棒组件低流速摩擦阻力的实验研究,提出了组件内流动的转捩特性和提高经验公式在低流速时计算准确性的有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绕丝棒束组件内流动转捩并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在部分子通道的局部先发生,随着流速的增加扩散到整个组件,只有当一定数量子通道都发生转捩时,棒束的平均摩擦阻力才会显著增加。绕丝棒束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尽可能使用小的层流向过渡流转捩的临界Re和插值指数,使公式尽早开始转捩,并平滑向过渡流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丝棒束 摩擦阻力 层流 过渡流 非能动余热排出
下载PDF
基于动量源与精细多孔介质的堆芯特征组件域CFD计算分析技术研究
8
作者 张历轩 陈广亮 +3 位作者 田兆斐 殷新立 钱浩 孙大彬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7,共13页
堆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确定堆芯薄弱环节、优化特征结构、提升安全及经济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典型压水堆燃料组件存在大量带交混翼片格架,导致存在网格数量激增、网格划分困难、求解难以收敛等问题。目... 堆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确定堆芯薄弱环节、优化特征结构、提升安全及经济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典型压水堆燃料组件存在大量带交混翼片格架,导致存在网格数量激增、网格划分困难、求解难以收敛等问题。目前基于流固作用机理所建立的动量源模型未考虑交混翼背流侧低压区对流体的影响,预测交混翼下游域轴流分布误差较大,此外在识别交混翼片固体域、添加动量源项时较为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化多孔介质和动量源的联合仿真方案来模拟5×5带交混翼片棒束通道冷却剂流动,该方案中的域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定位流体域中交混翼片所在位置,并基于格架前端及交混翼片迎流与背流侧的流固作用机理,建立多孔介质和动量源模型。该方案在格架域,采用精细化多孔介质模型,提高原格架固体所在流域局部阻力系数,相较于在格架域施加动量源项,其数值稳定性更好。而在交混翼域,对动量源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动量源模型考虑到了交混翼片背流侧低压区对流体的作用,其仿真交混翼下游的速度分布和传热更准确。该方案可以在网格生成的过程中无须考虑格架、交混翼片的几何特征,从而实现全结构化网格建模、CFD求解耗时短、对网格数量不敏感,鲁棒性较优。通过与实验及贴体网格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案仿真阻流、流动、交混、涡流、传热的有效性。同时仿真5×5棒束通道时可减少90%的网格数量和60%的计算耗时。此外,由于棒束通道交混翼在轴向和周向都是规则排列,因此本文开发的动量源方案通过调整坐标即可适用于更大流体域的燃料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交混翼 域识别 动量源 多孔介质
下载PDF
棒束结构气冷换热的湍流模型适用性评价
9
作者 刘宇浩 孙倩 +2 位作者 方浚麟 叶子申 孙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2-1741,共10页
高功率空间核电源采用棒束气冷堆具有质量轻等优势,其紧凑的栅格结构以及流动雷诺数(Re)较低的特点会影响堆芯的流动换热规律,采用CFD开展数值分析时需评价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在气体工质棒束结构流动换热实验的基础上,利用ANSYS Fluent... 高功率空间核电源采用棒束气冷堆具有质量轻等优势,其紧凑的栅格结构以及流动雷诺数(Re)较低的特点会影响堆芯的流动换热规律,采用CFD开展数值分析时需评价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在气体工质棒束结构流动换热实验的基础上,利用ANSYS Fluent建立了试验段的数值模型,针对入口Re在688~2 986之间的实验工况,选择4种湍流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对比了加热棒包壳温度实验测量值与计算值。结果表明,4种湍流模型计算的棒温整体上均低于实验值,其中转捩SST模型结果与实验值最接近,整体平均偏差为-2.0%,较好地反映了横流等特征,可用于Re在2 000左右的棒束气冷堆芯热工水力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堆 棒束结构 湍流模型 低雷诺数 流动换热 横流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特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鑫 齐超 +2 位作者 谭思超 乔守旭 田瑞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海洋条件下核热耦合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热工参数波动特性的影响,在机械摇摆台上设计并搭建了5×5棒束通道自然循环实验回路。基于单群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热工参数并计算实时核功率,实现了运动-热工-物理的耦合... 为研究海洋条件下核热耦合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热工参数波动特性的影响,在机械摇摆台上设计并搭建了5×5棒束通道自然循环实验回路。基于单群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热工参数并计算实时核功率,实现了运动-热工-物理的耦合。对棒束通道单相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的瞬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静态工况下,核热耦合使得系统功率发生小幅度波动,当温度反馈系数低于-5×10^(-4)℃^(-1)时,燃料温度反馈对功率的影响比冷却剂温度反馈更大。核热耦合对热工系统的时均参数无显著影响,增大燃料温度反馈系数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在摇摆运动工况下,摇摆幅度越小或摇摆周期越短,核热耦合引入的功率波动幅度就越小。此外,在摇摆运动启动的瞬态过程中,核热耦合使得系统重新建立稳定自然循环的时间大幅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核热耦合 棒束通道 自然循环 反应性反馈系数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3×3棒束腐蚀产物沉积生长特性研究
11
作者 王国莲 刘晓晶 何辉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58,共9页
典型海洋摇摆对压水堆堆芯的热工水力特性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一回路腐蚀产物的沉积生长规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数据交换方法,通过多尺度耦合建立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将摇摆条件下的冷却剂流动数学模型和腐蚀产物沉积生长模型加入模拟... 典型海洋摇摆对压水堆堆芯的热工水力特性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一回路腐蚀产物的沉积生长规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数据交换方法,通过多尺度耦合建立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将摇摆条件下的冷却剂流动数学模型和腐蚀产物沉积生长模型加入模拟中,对摇摆条件下3×3棒束上腐蚀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摆会导致冷却剂流速和棒外壁温发生周期性变化,流量脉动和温度波动会加剧摇摆切线方向上的剥蚀作用,削弱沉积过程。在轴向高度较低的通道截面上,靠近外围绝热壁面的棒表面上生长的多孔介质沉积层(Chalk River Unidentified Deposit,CRUD)最厚;在轴向高度较高的通道截面上,所有位置的棒上的CRUD分布规律趋于一致,并且在燃料棒周向的分布体现在极坐标系中呈现出趋近于椭圆形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条件 多尺度耦合 CRUD生长 3×3棒束通道 热工水力特性
下载PDF
铅铋堆燃料组件子通道计算方法优化
12
作者 王言 卢嘉鸣 +2 位作者 姚嘉晔 洪钢 张尧立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124,共8页
针对铅铋堆开展燃料组件子通道分析,对于铅铋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修改和优化COBRA子通道程序,使其适用于铅铋反应堆,并验证其性能。修改包括调整物性参数、流换热模型、摩擦阻力模型以及湍流交混模型。然后将修改后... 针对铅铋堆开展燃料组件子通道分析,对于铅铋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修改和优化COBRA子通道程序,使其适用于铅铋反应堆,并验证其性能。修改包括调整物性参数、流换热模型、摩擦阻力模型以及湍流交混模型。然后将修改后的程序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针对宽参数质量流量条件,提出了一种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子通道优化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子通道程序在实验工况下与实验结果和FLUENT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分析质量流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发现神经网络可以提高计算精度。通过改进和神经网络优化子通道分析程序适用于宽参数质量流量工况下的铅铋堆子通道分析,可为铅铋堆的堆芯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堆 子通道分析 带绕丝燃料组件 神经网络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棒束子通道空泡份额及相界面浓度分布特性实验研究
13
作者 任佳星 王若好 +4 位作者 王方东 乔守旭 谭思超 田瑞峰 高璞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43,共11页
棒束通道相态分布特性对反应堆内传热传质及流动阻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5×5棒束通道空气水两相流开展实验研究,采用四头电导探针测量了子通道内部的空泡份额、相界面浓度、气泡直径、气泡速度等相界面参数的局部分布。结果表明,... 棒束通道相态分布特性对反应堆内传热传质及流动阻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5×5棒束通道空气水两相流开展实验研究,采用四头电导探针测量了子通道内部的空泡份额、相界面浓度、气泡直径、气泡速度等相界面参数的局部分布。结果表明,气泡受横向作用力的影响,在子通道内会形成两种典型分布,随液相流速升高和气相流速降低,轴峰分布逐渐转变为壁峰分布;不同类型子通道空泡分布不均匀,中心子通道受壁面影响较小,气泡数量最多,边通道和角通道几乎被液相占据;本实验工况下,现有的空泡份额和相界面浓度计算关系式预测性能良好,平均最小误差分别为±18.2%与±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子通道 两相流 电导探针 相态分布 相界面浓度
下载PDF
浮头管束双头拉杆常规设计技术探讨
14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9,共10页
针对双头拉杆浮头管束开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研发了这一创新结构案例中组合式连接结构设计校核的3种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胀焊组合管接头拉脱力的当量计算方法及其许用拉脱力的加权等效计算方法。技... 针对双头拉杆浮头管束开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研发了这一创新结构案例中组合式连接结构设计校核的3种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胀焊组合管接头拉脱力的当量计算方法及其许用拉脱力的加权等效计算方法。技术应用于强度焊接与管孔内开一条环槽的强度胀接组合管接头结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将组合管接头的焊接长度转换为胀接长度,其当量拉脱力计算结果保守可靠,为5.7 MPa;将组合管接头的焊缝许用拉脱力与强度胀接许用拉脱力通过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等效许用拉脱力为7.4 MPa,更接近工程实际;但是也需考虑其受力趋势是正向拉脱还是反向拉脱,或者是否位于正向拉脱与反向拉脱的过渡区域,作适当修正。同时,还提出了拉杆与管板之间螺纹加焊接的组合连接结构型式,以及校核其组合强度的分类分步法。计算分析表明,浮头管束的双头拉杆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头拉杆 拉脱力 管束 换热器
下载PDF
Turbulent vortex trains in narrow square arrayed rod bundles of a dual-cooled nuclear reactor
15
作者 KIM Taehwan KIM Kyung Min +3 位作者 BAE Ji-Yeul SHIN Chang Hwan IN Wang-Kee CHO Hyung He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143-2149,共7页
The dual-cooled nuclear reactor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for improving the designs of current/future nuclear reactors.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reactor via experiments is es... The dual-cooled nuclear reactor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for improving the designs of current/future nuclear reactors.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reactor via experiments is essential for commercializing the dual-cooled nuclear reactor. In this paper, the turbulent flow in square arrayed six-rod bundles in the form of magnified copies of the dual-cooled and current OPR-1000 nuclear reactor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ot-wire anemometry and smoke-wire generation methods. Vortex trains which do not exist in an ordinary reactor subchannel are presented in the subchannel of the dual-cooled reactor. The vortices are induced by a span-wise velocity gradient. This flow pulsation phenomenon increases the inter-channel mixing of the subchannel. To understand the periodic feature of the pulsation, axial/cross velocities are measured and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are obtained by a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nalysis. The peak frequency that represents the quasi-periodic pulsation of the flow i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xial velocity while the wavelength of the pulsation remains constant within a tested range of the Reynolds number (9000 51000). The vortex trains are highly synchronized with each other, 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visu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cooled nuclear reactor vortex train flow pulsation turbulent mixing rod bundles
原文传递
压水堆燃料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蕊 干富军 +3 位作者 左巧林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9-1585,共7页
使用Fluent14.5两流体模型中的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壁面沸腾模型,对堆芯燃料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道内的流场、温度场以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分析了定位格架和搅混翼的存在对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 使用Fluent14.5两流体模型中的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壁面沸腾模型,对堆芯燃料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道内的流场、温度场以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分析了定位格架和搅混翼的存在对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格架的存在会造成很大的压降,而搅混翼会对流场、温度场和空泡份额分布产生显著影响;RPI壁面沸腾模型的模拟结果与Bartolemei试验数据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沸腾 燃料棒束 定位格架
下载PDF
CFD方法在棒束定位格架热工水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畏葓 张虹 +1 位作者 朱力 熊万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38,共5页
利用UG、CFX程序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AFA-2G组件5×5棒束定位格架进行了几何建模和通道内单相水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包括特定流速下流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流速下的阻力特性分析等。将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 利用UG、CFX程序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AFA-2G组件5×5棒束定位格架进行了几何建模和通道内单相水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包括特定流速下流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流速下的阻力特性分析等。将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结构简化、恰当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求解算法,CFX程序能较好地模拟棒束定位格架通道内的单相水三维流场,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方法 棒束定位格架 热工水力 性能分析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有界域轴向流动棒束流致振动附加质量力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莉 王建立 +1 位作者 孙成海 沈孟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1-435,共5页
基于Chen有界城静止流体中棒束流致振动数学模型,给出了有界域轴向流动中棒束流致振动的过程中附加质量力的具体表达式,并分析了棒束几何参数对流体力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棒束 有界轴向流动 流致振动 附加质量力 堆芯
下载PDF
带格架四棒束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斯琪 顾汉洋 +1 位作者 李虹波 杨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棒束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是超临界水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针对四棒束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传热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特别分析了定位格架对棒束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计算所得到... 棒束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是超临界水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针对四棒束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传热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特别分析了定位格架对棒束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棒束壁面温度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定位格架的存在影响下游流体的速度分布,显著提高格架下游的传热特性,交混系数有大幅上升,使得加热棒周向壁面温度分布更加平均,最高温度出现位置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棒束 数值模拟 定位格架
下载PDF
7棒束紧密栅元流体流动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斯琪 赵冬建 +2 位作者 于意奇 顾汉洋 程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199-205,共7页
紧密栅元内的流体流动传热研究对高转化比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CFD方法对7棒束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流体流动传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7棒束紧密栅元内氟利昂流体传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了定... 紧密栅元内的流体流动传热研究对高转化比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CFD方法对7棒束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流体流动传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7棒束紧密栅元内氟利昂流体传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了定位格架对棒束内流体传热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所得的非加热棒的壁面温度和实验吻合良好,定位格架的存在对其下游流体流动、棒束最高温度分布及交混系数有明显的影响,棒束某些位置因流动滞止导致温度大幅上升,在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栅元 棒束 定位格架 交混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