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ffloading Scheme Leveraging on Neighboring Node Resources for Edge Computing over Fiber-Wireless (FiWi) Access Networks 被引量:3
1
作者 Wei Chang Yihong Hu +2 位作者 Guochu Shou Yaqiong Liu Zhigang Guo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11期107-119,共13页
The computation resources at a single node in Edge Computing(EC)are commonly limited,which cannot execute large scale computation tasks.To face the challenge,an Offloading scheme leveraging on NEighboring node Resourc... The computation resources at a single node in Edge Computing(EC)are commonly limited,which cannot execute large scale computation tasks.To face the challenge,an Offloading scheme leveraging on NEighboring node Resources(ONER)for EC over Fiber-Wireless(FiWi)access network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n the ONER scheme,the FiWi network connects edge computing nodes with fiber and converges wireless and fiber connections seamlessly,so that it can support the offloading transmission with low delay and wide bandwidth.Based on the ONER scheme supported by FiWi networks,computation tasks can be offloaded to edge computing nodes in a wider range of area without increasing wireless hops(e.g.,just one wireless hop),which achieves low delay.Additionally,an efficient Comput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CRS)algorithm based on the ONER scheme is also proposed to make offloading deci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offloading requests can be satisfied and the average completion time of computation task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ONER scheme and the CRS algorithm.Therefore,the ONER scheme and the CRS algorithm can schedule computation resources at neighboring edge computing nodes for offload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large scale computation ta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GE COMPUTING OFFLOADING fiber-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delay
下载PDF
Wireless Infrared Pyrometer with Fiber Optic: Construction and Processing Algorithms
2
作者 Igor Ya. Orlov Igor A. Nikiforov Alexander V. Afanasjev 《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4年第2期25-33,共9页
In this paper, developed wireless portable infrared pyrometer with dual channel fiber optic is described. The pyrometer measures surface temperature in wide infrared spectral range of 2 - 25 um. A data processing algo... In this paper, developed wireless portable infrared pyrometer with dual channel fiber optic is described. The pyrometer measures surface temperature in wide infrared spectral range of 2 - 25 um. A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synchronous detection provi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Radiometer INFRARED PYROMETER INFRARED fiber Optic Synchronous Detection Metho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Reference Oscillation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S
下载PDF
利用电光FM调制抑制零级中心频带——实现超高频Radio over Fiber通信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广 黄旭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6-1969,共4页
提出了一种有效抑制零级中心频带方案,并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给出了基于该方案的单工Radioover Fiber(RoF)通信系统.通过光通信系统软件Optisystem5.0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光源发送功率为5dBm,途中无光放大,24GHz的超高频微波信号在色散... 提出了一种有效抑制零级中心频带方案,并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给出了基于该方案的单工Radioover Fiber(RoF)通信系统.通过光通信系统软件Optisystem5.0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光源发送功率为5dBm,途中无光放大,24GHz的超高频微波信号在色散系数为20ps/nm/km、衰减系数为0.25dB/km的单模光纤中传输,系统码元传输速率可达5Gbit/s、传输距离15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频率调制 零级中心频带 RADIO over fiber 光纤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网络 超高频(UHF)无线通信
下载PDF
通过光电相位调制和光纤光栅滤波实现Radio over Fiber传输系统设计
4
作者 李广 黄旭光 杨旭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0,共4页
提出并模拟证明了基于电光相位调制(PM)和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实现受抑光载波的双边带(DSBOCS,Double-Sideband with Optical Carrier Suppression)的双向Radio over Fiber(RoF)传输系统网络设计方案.激光光源置于中心站,载有信息的光... 提出并模拟证明了基于电光相位调制(PM)和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实现受抑光载波的双边带(DSBOCS,Double-Sideband with Optical Carrier Suppression)的双向Radio over Fiber(RoF)传输系统网络设计方案.激光光源置于中心站,载有信息的光信号通过光纤到达基站后经FBG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是被接收的下行信号,另一路作为上行信号调制后返回中心站.通过FBG,其下行信号不但实现了受抑光载波的双边带———使通信带宽加倍,上行信号作为光源通过电光强度调制,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上载.仿真结果表明,光源发射功率为3 dBm,无光放大,在色散系数为20 ps/(nm.km),衰减系数为0.25 dB/km的单模光纤中传输,超高频RF信号的频率可达24 GHz,系统码元传输速率可达2.5 Gbit/s、传输距离50 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相位调制 FBG 受抑光载波的双边带 光学毫米波 ROF 光纤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网络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Technology
5
作者 Yong Zha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58-66,共9页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techno- log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providing wireless broad-band servic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Optical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 is o...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techno- log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providing wireless broad-band servic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Optical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ies of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system.The virtues and shortcomings of some ways of optical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 are discussed.Then optical millimeter-wave signal transmission perfor- mance is described.Finally,an overview of the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system is give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technology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especially for modulators for optical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 and radio-over-fib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IMETER-WAVE MODULATOR RADIO-OVER-fib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面向FTTR的低成本半双工模式收发机方案及关键技术
6
作者 李佳 夏翼飞 +4 位作者 赵婉青 杨钰叶 马帅哲 冉念权 李丹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了降低光纤到房间系统中光网络单元的数量和成本,提出了半双工模式收发机方案。该方案通过模式切换开关连通不同电路组件,实现通信系统的收发功能。同时,将该收发机与Wi Fi无线收发系统配合使用,形成了“光纤-无线”半双工收发系统架... 为了降低光纤到房间系统中光网络单元的数量和成本,提出了半双工模式收发机方案。该方案通过模式切换开关连通不同电路组件,实现通信系统的收发功能。同时,将该收发机与Wi Fi无线收发系统配合使用,形成了“光纤-无线”半双工收发系统架构,实现光信号和射频信号在光纤到房间系统中的传输。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式切换开关与收发机协同工作顺畅,在数据传输速率为5 Gb/s时,接收端信号眼图清晰,验证了半双工模式收发机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到房间 光通信 无线系统 半双工 射频光纤传输
下载PDF
超100 Gbit/s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进展(特邀)
7
作者 高爽 张教 朱敏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光纤通信与大容量高频无线通信深度融合是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核心技术底座,对于构建“沉浸式通信、泛在连接、通信人工智能(AI)一体化”等6G典型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优化光纤无线融合传输系统架构和提升频谱效率的主流... 光纤通信与大容量高频无线通信深度融合是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核心技术底座,对于构建“沉浸式通信、泛在连接、通信人工智能(AI)一体化”等6G典型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优化光纤无线融合传输系统架构和提升频谱效率的主流技术及其实现方案,对研发团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部分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面向新一代沉浸式通信的大容量需求,借助商用数字相干光模块(DCO),提出了一种“光纤-无线-光纤”一体融合传输系统新型架构,率先完成了光子太赫兹100/200/400 GbE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最高实现了2×240.558 Gbit/s的线路速率;其次,面向覆盖范围广和灵活部署的应用场景,将数字副载波复用(DSCM)技术引入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系统,文章设计并搭建出同时支持最多32路固定宽带接入和32路W波段毫米波无线接入的点对多点(P2MP)100 Gbit/s相干无源光网络(PON),能够灵活调整速率且便于后续迭代升级;最后,面向通信AI一体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似然感知的矢量量化(VQ)变分自编码器(VAE),基于AI技术对光纤无线融合通信系统进行端到端优化,在无需太赫兹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成功演示了净速率为366.4 Gbit/s的双偏振(DP)2×2多输入多输出(MIMO)太赫兹信号6.5 m无线传输和20 km标准单模光纤(SSMF)传输。上述技术在未来6G典型场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文章还从大容量、长距离、集成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对超100 Gbit/s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无线融合传输 数字副载波复用 无源光网络 端到端智能星座整形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的轨道区段状态无线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熊志金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11期16-18,共3页
轨道区段状态检测失效可能导致较严重的铁路交通事故,针对现有轨道区段状态检测设备存在电磁信号的干扰、数据传输速度慢、轨道分路不良等缺陷,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不受电磁信号干扰等特点,利用光纤光栅技术、超声波技术、NB-IoT无线物... 轨道区段状态检测失效可能导致较严重的铁路交通事故,针对现有轨道区段状态检测设备存在电磁信号的干扰、数据传输速度慢、轨道分路不良等缺陷,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不受电磁信号干扰等特点,利用光纤光栅技术、超声波技术、NB-IoT无线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具有远程监控和自动检测轨道区段状态的测系统。实际测试证明,所设计的检测系统能够实现轨道区段占用、钢轨温度、钢轨断裂等状态检测,满足对断轨进行实时检测的要求,大大地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轨道区段 状态检测 无线网络
下载PDF
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的连续制备及其可视化液体传感应用
9
作者 杨小锐 杨伟峰 +4 位作者 李克睿 李耀刚 张青红 王宏志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9-1057,共9页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兴起,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致发光纤维以其便携性、柔软性及可编织性,为可视化传感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其大多为双电极结构,制备工艺复杂,使其在成...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兴起,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致发光纤维以其便携性、柔软性及可编织性,为可视化传感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其大多为双电极结构,制备工艺复杂,使其在成本、器件均匀性、灵敏性及柔软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开发了一种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通过简单、可扩展和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实现了电致发光纤维的连续制备。且通过无线驱动的方式实现了电致发光,单电极纤维接受无线电场能量,通过接地线与大地、无线发射源形成闭合回路,从而消除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由导电层、介质层和发光层构成,发光波长为456 n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发光性能及柔软性。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可应用于溶液的可视化传感,其发光强度对于氯化钠浓度的识别度可达到0.001%(质量分数),具有出色的灵敏度,在汗液检测及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光纤维可进一步编织成发光织物,其透气性及力学方面均与普通的商用面料相媲美,并可实现不同浓度氯化钠的可视化传感。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无线驱动的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具有实现视觉显示和通信功能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纤维 可视化传感 连续制备 无线驱动
下载PDF
电机转子温度监测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思彤 黄俊斌 +1 位作者 顾宏灿 徐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51,共11页
随着高速电机的发展,转子的温度已成为电机设计和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舰船电机的强电磁工作环境、狭小的气隙、较大的旋转离心力是转子温度监测面临的难题。文中针对电机转子温度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电阻法、红外测温法、电子类传感器... 随着高速电机的发展,转子的温度已成为电机设计和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舰船电机的强电磁工作环境、狭小的气隙、较大的旋转离心力是转子温度监测面临的难题。文中针对电机转子温度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电阻法、红外测温法、电子类传感器测温法、半导体温敏元件法和光纤光栅测温法,阐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转子温度在线监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聚焦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转子温度监测 无线测温法 红外测温法 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法
下载PDF
供电461 W激光无线传能系统研制
11
作者 于方磊 邹朝冉 +2 位作者 孟祥翔 彭越 张金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179,共10页
为了满足特定场景下激光无线传能的大功率应用需求,提升系统接收效率,研制了一套方形均匀光斑照明、高接收占空比的大功率激光无线传能系统。发射端采用两台高功率808 nm半导体激光器,实现1700 W激光输出并耦合进入方芯光纤,利用方芯光... 为了满足特定场景下激光无线传能的大功率应用需求,提升系统接收效率,研制了一套方形均匀光斑照明、高接收占空比的大功率激光无线传能系统。发射端采用两台高功率808 nm半导体激光器,实现1700 W激光输出并耦合进入方芯光纤,利用方芯光纤对激光进行匀化,在其输出端面形成均匀光斑,设计了投影光学系统将方芯光纤出射端面放大并照射在形状匹配的420 mm×420 mm光电池板上;接收端将1020片GaAs光电池分别与聚焦透镜集成封装以提升光敏面占空比。经试验测试,当入射激光功率1700 W时,电子负载端接收电功率461 W,接收端整体光电转换效率27.1%。结果表明:该激光无线传能系统为特定环境下大功率负载无线供电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无线传能 方芯光纤 均匀光斑 光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 被引量:41
12
作者 罗尧治 沈雁彬 +1 位作者 童若飞 王小波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共5页
提出适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特点的健康监测及预警系统的组成内容。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大规模、大面积空间布局、静态应力和形变为主、材料性质以钢材为主的特点,从理论、硬件、软件三方面分别介绍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复杂荷载与复杂环境作... 提出适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特点的健康监测及预警系统的组成内容。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大规模、大面积空间布局、静态应力和形变为主、材料性质以钢材为主的特点,从理论、硬件、软件三方面分别介绍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复杂荷载与复杂环境作用下的灾变机理,以及建立相应的大跨度结构体系安全性评价标准。适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新型传感监测设备开发和故障预警集成软件系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钢结构 健康监测 无线传感 光纤光栅 预警系统
下载PDF
通信领域中的MEMS器件及发展动态 被引量:5
13
作者 谌贵辉 张万里 +1 位作者 彭斌 蒋洪川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4,共6页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在无线通信和光通信中的MEMS器件如MEMS电感、电容、开关、滤波器、光检测器等MEMS器件的原理、结构和发展概况,指出了MEMS器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 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 无线通信 光通信 滤波器 光检测器 电感 电容
下载PDF
新一代全矿井无线信息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86
14
作者 杨维 冯锡生 +1 位作者 程时昕 孙继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6-509,共4页
提出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全面突破传统矿井巷道中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构建集调度移动通信、机车的无线定位和导航、人员定位与追踪、无线可视多媒体监视、移动计算、矿井环境无线安全监测一体化的... 提出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全面突破传统矿井巷道中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构建集调度移动通信、机车的无线定位和导航、人员定位与追踪、无线可视多媒体监视、移动计算、矿井环境无线安全监测一体化的且功能较为完善的新一代全矿井无线信息系统,提炼出了其中所涉及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指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无线信息系统 网络 光纤
下载PDF
欧美传感器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恩朋 杨占才 +1 位作者 李燕杰 陶春生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欧美先进传感器的应用现状是全球传感器发展的风向标。介绍了传感器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详细阐述了MEMS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分析了传感器的宏观技术特点,为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应... 欧美先进传感器的应用现状是全球传感器发展的风向标。介绍了传感器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详细阐述了MEMS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分析了传感器的宏观技术特点,为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光纤 传感器 无线 气体
下载PDF
典型应用场景的配电通信网络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倩倩 赵宏昊 +2 位作者 杜春潮 胡阳 陈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6,132,共7页
为解决不同应用场景的配网通信系统统一规划设计问题。基于配电业务模型分析了不同网络规模和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网络通信流量,结合目前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主要通信组网技术,基于流量分析方法,从网络可用性和资源利用率角度比较了不同通... 为解决不同应用场景的配网通信系统统一规划设计问题。基于配电业务模型分析了不同网络规模和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网络通信流量,结合目前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主要通信组网技术,基于流量分析方法,从网络可用性和资源利用率角度比较了不同通信方式对于配电网络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A、B类供电区域承载配电自动化业务,光纤通信技术和无线专网技术适应性较好,在光缆无法铺设区域,无线专网技术应为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流量 配电通信网络 适应性 光纤 无线专网
下载PDF
带有上行数据帧聚合的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节能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大鹏 吴光锴 王汝言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0-696,共7页
光无线融合接入网存在光网络单元利用率低,数据传输过程中控制开销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带有上行数据帧聚合的节能机制,建立M/G/1模型分析数据帧在无线域节点及光域节点的队列时延,结合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最大容忍时延,推导各优先级... 光无线融合接入网存在光网络单元利用率低,数据传输过程中控制开销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带有上行数据帧聚合的节能机制,建立M/G/1模型分析数据帧在无线域节点及光域节点的队列时延,结合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最大容忍时延,推导各优先级聚合帧在不同网络状态下的最佳长度,进而根据所得到的最佳帧长对光域节点进行休眠调度,在保障业务时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节点休眠时间长度,提高网络能量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有效降低整个网络能耗的同时能够保证业务的时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 帧聚合 节能 节点休眠
下载PDF
光纤—无线接入网络中的下行数据分配算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燕 代仕芳 常相茂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84,共5页
光纤-无线接入网络通过光网络单元将无线子网和光纤子网融为一体,是目前广泛部署的一种接入设施。在接入网络运行期间,如何节约其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维护成本成为研究热点。为此,针对光纤-无线接入网络中下行数据流的传输,研究能量有效的... 光纤-无线接入网络通过光网络单元将无线子网和光纤子网融为一体,是目前广泛部署的一种接入设施。在接入网络运行期间,如何节约其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维护成本成为研究热点。为此,针对光纤-无线接入网络中下行数据流的传输,研究能量有效的下行数据分配问题,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最少数目的光网络单元承载下行数据流以节约能耗。在证明该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规划松弛的启发式下行数据分配算法,并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该算法的性能下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传输性能和能耗节约方面均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无线接入网络 下行数据分配 光网络单元 无线终端 能量消耗 数据传输
下载PDF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坤 殷杰 李建强 《中兴通讯技术》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光载无线(RoF)系统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超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重要解决方案,前人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了基于全光矢量调制技术的光载无线(RoF)系统,使信号的频谱效率进一步提高;基于毫...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光载无线(RoF)系统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超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重要解决方案,前人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了基于全光矢量调制技术的光载无线(RoF)系统,使信号的频谱效率进一步提高;基于毫米波相移键控调制的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大大简化基站的结构和光纤的铺设;多业务混合传送的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同时承载有线和多个无线信号的业务。文章还展示了一种基于RoF的高清视频传输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载无线系统 超宽带无线通信 光纤通信 微波光子 光无线覆盖
下载PDF
基于光纤以太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混合通信方案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冲 焦邵华 王志彬 《低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系统混合通信方案。该方案在配网调度主站层借用已有的光纤通道,采用光纤以太网技术;在配网馈线层通信中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给出了两个层次的通信方案设计,并指出了在调度主站层通信中应以千兆光纤冗余... 提出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系统混合通信方案。该方案在配网调度主站层借用已有的光纤通道,采用光纤以太网技术;在配网馈线层通信中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给出了两个层次的通信方案设计,并指出了在调度主站层通信中应以千兆光纤冗余环网为主。给出了WSN接入光纤以太网的技术方法初步设想。该混合通信方案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系统 光纤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