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在五里湖中的重金属富集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健 王慧 +2 位作者 朱宏宇 贡小清 虞锐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6,共5页
通过对2003年2~3月采自五里湖水域代表样点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及用于对照的水样、底泥中重金属的测试,初步得出了Zn、Cu、Pb、As和Cd在这3类样本中的浓度范围。虽然水样中各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但... 通过对2003年2~3月采自五里湖水域代表样点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及用于对照的水样、底泥中重金属的测试,初步得出了Zn、Cu、Pb、As和Cd在这3类样本中的浓度范围。虽然水样中各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但底泥和背角无齿蚌的结果显示出Pb,特别是Zn、As的污染比较明显。背角无齿蚌作为生物指示物观察和评价该水域Zn、Cu、As、Pb、Cd的污染状况是可行的。结果反映该水域已不适用于渔业生产。作为食用贝类,其Pb、Cd,特别是Zn、As的残留有可能带来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五里湖 重金属富集 渔业水质标准 2003年 生物指示物 浓度范围 污染状况 渔业生产 毒性影响 Zn Pb As 水域 Cd 水样 底泥 Cu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不同体重河蚌(Anodonta woodiana)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葛长字 秦耿 彭小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7,共6页
在静水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Anodonta woodiana)在3个氨氮水平下的耗氧率。结果显示: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耗氧率(O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耗氧率和体重间呈... 在静水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Anodonta woodiana)在3个氨氮水平下的耗氧率。结果显示: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耗氧率(O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耗氧率和体重间呈负相幂函数关系;在实验体重和氨氮浓度(n)范围内,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均具有主效应,氨氮浓度和体重、耗氧率的自然对数y(以lnOr表示)可以表述为y=3.5968±0.24+0.0119±0.00n-1.0237±0.15lnw。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产生增益效应,即随氨氮浓度升高,耗氧率增加,而随体重的增加,耗氧率下降。本试验中,氨氮未对河蚌产生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Anodonta woodiana) 氨氮浓度 软组织干重 耗氧率
下载PDF
pH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5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文春根 张丽红 +3 位作者 胡宝庆 饶玉才 陈绍萍 王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在pH值为6.0、6.5、6.8、7.5、8.0、8.5条件下,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过氧化氢酶(CA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肝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蚌体内SOD、CA... 在pH值为6.0、6.5、6.8、7.5、8.0、8.5条件下,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过氧化氢酶(CA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肝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蚌体内SOD、CAT、ACP和AKP活性在pH8.5时均低于对照组;而当pH高于对照组(pH6.8)时,MDA含量随pH升高而逐渐上升。当pH低于对照组时,MDA含量随着pH降低也逐渐上升;除ACP活性在pH6.5时略有上升外;SOD、CAT、ACP和AKP活性在pH6.0时均低于对照。SOD活性仅在pH7.5时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仅在pH8.5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ACP活性在pH8.0和8.5时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AKP活性在pH6.0时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pH8.5和pH7.5与对照组之间均为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在pH6.0和pH8.5时与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PH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彦平 戈贤平 杨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4,共7页
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 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l-a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3.4%;背角无齿蚌对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受到处理时间、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TN、NO_3~–-N和NO_2~–-N呈现升高的趋势,而能够显著降低NH_4^+-N、TP和PO_4^(3–)的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0.9%、55.6%和52.9%。响应面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配比分别为27个/m^3和22.63 d、25个/m^3和23.69 d时,对TP和PO_4^(3–)的去除率可进一步提升至68.9%和58.1%。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有潜力用于养殖池塘底泥富营养化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底泥 营养盐 净化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太湖五里湖重金属污染的主动监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修报 苏彦平 +1 位作者 刘洪波 杨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7-863,共7页
将人工繁育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移殖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进行为期9个月的主动监测研究.每3个月回收一次蚌样,应用电感耦... 将人工繁育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移殖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进行为期9个月的主动监测研究.每3个月回收一次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15种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泉基地对照组和五里湖移殖组的蚌样对重金属均产生了明显的生物积累.培养3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而前者Mn、Fe、Zn和Ba含量显著低于后者;培养6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Al和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培养9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Pb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然而,南泉基地对照组和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重金属(Cr、Cu、As、Cd和Pb)含量均低于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培养3、6和9个月的南泉基地对照组及五里湖移殖组蚌样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分别为1.8、1.8,2.4、2.1和8.3、16.8,均值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0218、0.0289,0.0337、0.0218和0.0560、0.0732,属于正常背景水平,并且两水体蚌样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和均值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差异,提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均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主动监测 重金属 生物积累 太湖五里湖
下载PDF
利用ND1、ITS1序列研究三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分类学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颖 陈修报 +1 位作者 杨健 刘洪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4,共6页
利用ND1、ITS1序列差异对采自太湖、在形态上被认为是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的三种个体进行鉴定,并与从NCBI中下载到的同属不同种褶纹冠蚌的ND1、ITS1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 利用ND1、ITS1序列差异对采自太湖、在形态上被认为是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的三种个体进行鉴定,并与从NCBI中下载到的同属不同种褶纹冠蚌的ND1、ITS1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树。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有背角无齿蚌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ND1为0—0.0082,ITS1为0.002—0.087,远小于同褶纹冠蚌的遗传距离0.892—0.905和1.1295—1.1307,支持将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归为同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1 ITS1 背角无齿蚌 圆背角无齿蚌 椭圆背角无齿蚌 物种鉴定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细胞的分类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彦海 胡宝庆 文春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F0003,共5页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中存在许多颗粒,无颗粒细胞的特征是细胞质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颗粒.根据颗粒细胞的体积和胞质内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将其分为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占4.28%和59.28%).根据无颗粒细胞的大小和核质比的不同将其分为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分别占27.74%与8.70%).4种类型的血细胞对Wrights染料有不同的亲和性,大颗粒细胞表现为嗜酸性,小颗粒细胞与透明细胞均呈现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淋巴样细胞表现为嗜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血细胞 形态特征 分类
下载PDF
Responses of Filtration Rate of Freshwater Mussel Anodonta woodiana to Ambient Ammonia Concentration
8
作者 葛长字 秦耿 彭小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By using one static water system,the filtration rates of one kind of freshwater mussel Anodonta woodiana with different body weight(accounted by dry weight of soft tissue)were studied under semi-field conditions.Durin... By using one static water system,the filtration rates of one kind of freshwater mussel Anodonta woodiana with different body weight(accounted by dry weight of soft tissue)were studied under semi-field conditions.During the experiments,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 concentration were kept relative invariable and there were four ambient ammonia concentration levels.The ambient water ammonia concentration was obtained by the excretion of the freshwater mussel and the accession o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field experiment Ammonia concentration Dry weight of soft tissue Anodonta woodiana Filtration rate
下载PDF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中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质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中奎 邱小常 +2 位作者 张修峰 刘正文 唐雅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0-1615,共6页
滤水速率的快慢是决定滤食性河蚌对水质改善与否的关键,但受蚌龄大小、食物多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蚌组、成年蚌组和无蚌对照组,在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后的清水态和未修复的富营养化水... 滤水速率的快慢是决定滤食性河蚌对水质改善与否的关键,但受蚌龄大小、食物多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蚌组、成年蚌组和无蚌对照组,在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后的清水态和未修复的富营养化水体同时进行中型系统原位实验,测定了各处理组水层中氮、磷、总悬浮物(TSS)浓度和浮游藻类生物量(用叶绿素a(Chl.a)浓度表示)的季节变化,以研究蚌龄、食物和季节变化对背角无齿蚌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背角无齿蚌提高了清水态水体总磷(TP)和铵态氮浓度,但对总氮(TN)、TSS和浮游藻类Chl.a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其不能有效改善清水态水体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中,背角无齿蚌虽对水中TN浓度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TP浓度、浮游藻类Chl.a浓度和TSS浓度;表明背角无齿蚌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且富营养化水体中幼龄蚌的滤水速率显著高于成年蚌;幼龄蚌的滤水速率春季最大(0.132±0.018 L/(g·h)),夏季最小.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前期,可通过放养本地滤食性河蚌,如背角无齿蚌,以改善水质,春季放养幼龄蚌更佳,为接下来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而在生态修复后期的清水态水体中,单独的河蚌对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本研究可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河蚌 底栖动物 滤水速率 营养盐代谢 水质改善 背角无齿蚌 惠州西湖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浅水系统底栖和浮游藻类竞争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喻晓 张修峰 刘正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浅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双壳类可通过滤食控制浮游藻类,从而改变底栖藻类与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结果。论文通过比较放养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蚌处理组)与不放养背角无齿蚌... 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浅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双壳类可通过滤食控制浮游藻类,从而改变底栖藻类与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结果。论文通过比较放养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蚌处理组)与不放养背角无齿蚌(对照组)系统中底栖藻类、浮游藻类的生物量和优势种等的变化,研究了滤食性双壳类对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可显著降低浮游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沉积物表面光照条件,从而显著提高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背角无齿蚌也改变了浮游藻类的优势种,使优势种由蓝藻转变成硅藻。因此,滤食性双壳类有利于促进浅水生态系统从混水态向清水态转变,本研究结果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底栖藻类 浮游藻类 竞争
下载PDF
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 Heude)血清类免疫球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晓 张洪渊 +1 位作者 石安静 周翔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52-556,共5页
采用免疫消浊法 ,检测出健康椭圆背角无齿蚌血清中存在着 3种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分子 测定了手术创伤前后及不同pH值的水体中类免球蛋白的含量 ,发现 3种类免疫球蛋白分子在损伤后含量均有明显升高 ;环境pH值对类免疫球蛋白基本无影... 采用免疫消浊法 ,检测出健康椭圆背角无齿蚌血清中存在着 3种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分子 测定了手术创伤前后及不同pH值的水体中类免球蛋白的含量 ,发现 3种类免疫球蛋白分子在损伤后含量均有明显升高 ;环境pH值对类免疫球蛋白基本无影响 .运用硫酸铵沉淀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了类IgM蛋白 ,并分析了部分性质 .作者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免疫球蛋白 椭圆背角无齿蚌 血清 免疫因子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幼蚌对水体铜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凯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探究在不同浓度铜(Cu)暴露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Cu的吸收特征,选定对Cu吸收能力更强的幼蚌作为实验对象,依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梯度2.0、1.0、0.1、0.01和0.00... 为了探究在不同浓度铜(Cu)暴露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Cu的吸收特征,选定对Cu吸收能力更强的幼蚌作为实验对象,依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梯度2.0、1.0、0.1、0.01和0.005 mg·L^(-1),进行24 h Cu暴露实验及水体Cu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幼蚌Cu吸收效率迅速升高,最高值出现在2.0 mg·L^(-1)暴露组为(0.69±0.11)μg/(g·h);幼蚌Cu去除率总体呈现出降低趋势,其中0.005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高为84.8%,1.0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低为28.9%。综上所述,背角无齿蚌幼蚌具有较强的Cu吸收能力,表明其在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防控方面以及开发作为监测评价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的模式生物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吸收效率 去除率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Fe^(3+)和Cd^(2+)对其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薛士鹏 连云峰 +1 位作者 刘庆春 夏西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铁蛋白在参与铁稳态调控、细胞增殖、蛋白质翻译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讨Fe^(3+)和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分子毒理效应,克隆出AwFer1和AwFer2全基因序列,分析Fe^(3+)和Cd^(2+)对AwFer1和AwFer2表达... 铁蛋白在参与铁稳态调控、细胞增殖、蛋白质翻译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讨Fe^(3+)和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分子毒理效应,克隆出AwFer1和AwFer2全基因序列,分析Fe^(3+)和Cd^(2+)对AwFer1和AwFer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研究中AwFer1包含78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174个氨基酸编码的开放阅读框;AwFer2包含874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174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AwFer1和AwFer2具有高度保守的铁反应元件序列,5’非编码区共有序列上游存在一个CAGUGA茎环结构和2个凸起点,蛋白序列包括一个铁结合区域标签(59EEREHAEKFMKYQNKRGGR77)。与对照组相比,Fe^(3+)和Cd^(2+)处理组动物肝胰脏和鳃中AwFer1和AwFer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Fe^(3+)和Cd^(2+)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wFer1和AwFer2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其原因与维持机体内铁的稳态效应和免疫防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AwFer1 AwFer2 铁稳态 免疫防御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量化性状的两性差异及其与静水沉降的相关性
14
作者 蒋玉椒 付文博 +2 位作者 刘媚 秦纯 唐发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采用形态量化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重要性状的形态和体质量生物学指征及静水沉降速度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蚌的肥满度大于雄蚌,壳重指数则小于雄蚌;雌蚌的壳宽指数、长高比、宽高比均大于... 采用形态量化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重要性状的形态和体质量生物学指征及静水沉降速度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蚌的肥满度大于雄蚌,壳重指数则小于雄蚌;雌蚌的壳宽指数、长高比、宽高比均大于雄蚌,表明成熟的雌蚌体积大于雄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和壳高是决定雌、雄蚌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后端长对于雌蚌的体质量也具一定的决定作用.基于静水沉降速度与各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静水沉降速度仅与壳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贝壳纵长”作为控制变量时,静水沉降速度与体质量、软体重显著相关,当“前后比”或“宽高比”作为控制变量时,静水沉降速度均与软体重显著相关.因此,壳宽和壳高均为背角无齿蚌的主要选育指标,后端长可作为雌蚌的次要选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体质量 量化性状 两性差异 静水沉降
下载PDF
温度、pH对二种淡水贝类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彭建华 陈文祥 +2 位作者 栾建国 刘家寿 程郁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6,共5页
实验在3m×5m×05m的控温池中进行,以小球藻作投喂饵料,利用直径40cm、高度50cm的陶瓷桶测定了不同规格下5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和5个pH梯度(5、6、7、8、9)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滤水率,其结果显示①5g左右的三... 实验在3m×5m×05m的控温池中进行,以小球藻作投喂饵料,利用直径40cm、高度50cm的陶瓷桶测定了不同规格下5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和5个pH梯度(5、6、7、8、9)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滤水率,其结果显示①5g左右的三角帆蚌在pH值为7时滤水率最大(0935mlg·min);②平均湿重为(2974±225)g,(611±71)g,(232±54)g的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在20~30℃间较高,以30℃最大,达10884mlg·min。随着规格的增大,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逐渐减少,这种趋势在20、25℃时表现得更为明显。③平均湿重为(3943±307)g,(1055±142)g,(302±58)g的三角帆蚌在水温20、25和30℃时的滤水率均远远大于其它2个温度梯度,中规格蚌的滤水率在30℃最大,大规格和小规格蚌的滤水率均在25℃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PH 影响 滤水率 背角无齿蚌 三角帆蚌
下载PDF
镉对背角无齿蚌主要组织谷胱甘肽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惠珍 刘娜 +2 位作者 李涌泉 卫晓溪 王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探明谷胱甘肽系统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的防御作用,根据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96 h镉的半致死浓度,设置5个染毒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对照组,处理24、48、72、96 h分别测定鳃... 为了进一步探明谷胱甘肽系统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的防御作用,根据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96 h镉的半致死浓度,设置5个染毒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对照组,处理24、48、72、96 h分别测定鳃与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48 h、4.22 mg·L-1处理组鳃中GSSG含量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外,GSH和GSSG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GSH/GSSG比值在低浓度(4.22、8.43 mg·L-1)处理组先降后升,在高浓度(33.72、67.45 mg·L-1)处理组则逐渐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鳃中GST活性呈梯度型降低(P<0.01);在48、72、96 h 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在低浓度组升高、高浓度组降低,呈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鳃中GR活性在48 h、8.43 mg·L-1,72 h、67.45 mg·L-1和96 h、4.22 mg·L-1处理组出现显著性升高。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肝脏中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肝脏中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24 h、4.22 mg·L-1处理组GST活性达到最高。同一时间,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肝脏中GST活性逐渐降低。肝脏中GR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72 h、4.22 mg·L-1处理组浓度达到最高。研究表明,肝脏中GSH含量的变化对镉引起的损伤反应灵敏且发挥了重要作用,GST解毒酶对镉的毒性反应灵敏,且肝脏较鳃的反应迅速。GSH含量、GST活性和肝脏分别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化指标和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肝脏 谷胱甘肽 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育珠蚌酸性磷酸酶活力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魏炜 张洪渊 石安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3-415,共3页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酸性磷酸酶 活力 防御反应 育珠蚌
下载PDF
底栖软体动物净化富营养化河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卢晓明 金承翔 +1 位作者 黄民生 徐亚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9,共3页
文章研究了底栖软体动物(河蚌、螺蛳)富营养化河水中COD、NH3-N、TP、叶绿素a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⑴底栖软体动物对于富营养化河水中的COD、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河蚌的净化效果要稍优于螺蛳;⑵曝气各组底栖软体动物对污染物... 文章研究了底栖软体动物(河蚌、螺蛳)富营养化河水中COD、NH3-N、TP、叶绿素a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⑴底栖软体动物对于富营养化河水中的COD、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河蚌的净化效果要稍优于螺蛳;⑵曝气各组底栖软体动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明显优于非曝气各组;⑶非曝气实验组各项理化指标的去除效果同底栖软体动物的放养密度和处理时间相关;⑷停留时间为3d、曝气充氧、螺蛳和河蚌的放养密度分别为35个/m2~70个/m2和3个/m2~7个/m2时,净水效果最好;⑸河水中COD和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表明低等藻类是螺蛳及河蚌的主要摄食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铜锈环棱螺 富营养化河水 净化效果
下载PDF
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培养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安静 邱安东 +3 位作者 唐敏 余燕萍 张洪渊 町井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用新设计的培养基培养了圆背角无齿蚌的血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了活体观察及扫描电镜摄影。发现培养的血细胞有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前三者均能伸出长的伪足和突起,与瓶壁紧密贴附,呈体外培养的成纤... 用新设计的培养基培养了圆背角无齿蚌的血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了活体观察及扫描电镜摄影。发现培养的血细胞有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前三者均能伸出长的伪足和突起,与瓶壁紧密贴附,呈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型;后者呈圆形,不与瓶壁贴附;四者的比例约为4:2:3:1。在活体内注射或在培养基上加入PHA和ConA,培养2—7d中,每天取部分供加入秋水仙素,用空气干燥法制片,作染色体观察,但未观察到转化细胞和有丝分裂相。研究结果表明,圆背角无齿蚌的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在体外贴附玻璃表面的特征与高等动物的巨噬细胞类似。而不贴瓶的圆形细胞与高等动物的淋巴细胞类似。但在体外培养均不能繁殖,它们可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血细胞 培养 贝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碱性碳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张洪渊 刘克武 +2 位作者 石安静 龚由彬 罗胜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2,共6页
作者对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外套膜匀浆,经正丁醇抽提、盐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等步骤,得到了比活力为149.6单位/mg蛋白的酶制品。通... 作者对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外套膜匀浆,经正丁醇抽提、盐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等步骤,得到了比活力为149.6单位/mg蛋白的酶制品。通过动力学方法测得其最适pH值为9.5,最适温度为40℃,以磷酸苯二钠作底物的Km值为0.57mmol/L。Mg2+、Ca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Cu2+、Zn2+、KH2PO4、EDTA和巯基乙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外套膜 碱性磷酸碱 分离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