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与“豕”:文字与人类学的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沐禾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下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所谓无"豕"不成"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特别是华夏农业文...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下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所谓无"豕"不成"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特别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一个象征符号,"豕"与"家"的生养关系在饮食文化、节祭信仰等方面都多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豕”部字看古代的祭祀用猪 被引量:1
2
作者 龙世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1-66,共6页
《说文解字》“豕”部字的编排极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当中的内容既和古代社会小农经济模式有关,也与当时的祭祀活动相关,这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及猪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从《说文解字》“豕”部字的编排特点... 《说文解字》“豕”部字的编排极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当中的内容既和古代社会小农经济模式有关,也与当时的祭祀活动相关,这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及猪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从《说文解字》“豕”部字的编排特点和分类,以及我国古代社会的祭祀用猪两个部分展开论述,从祭祀用猪的要求、选择和过程三方面具体分析祭祀用猪的礼仪制度。这体现了祭祀活动在古代中国的重大影响,也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朴素认识以及由此衍生的祭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豕”部字 祭祀
下载PDF
论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南巡镇江唱和苏轼诗
3
作者 喻世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促进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苏轼润州诗 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
下载PDF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接受中的语图关系变化
4
作者 吴昊 赵诗语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所写诗词的内容;再次将两者放在一起去欣赏,书法与诗歌在迭代中达到更高的融合,欣赏者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 语象 书像 接受过程 语图关系
下载PDF
《石君宝戏曲集》词语汇释十则
5
作者 季昱杉 李慧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石君宝戏曲集》是由黄竹三校注整理的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的作品集。其口语性较强,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成为研究元杂剧十分重要的语料。文章选取十则词语并对其进行考释与分析,以期窥见石君宝戏剧作品词汇特点,并增补工具书在收词,释... 《石君宝戏曲集》是由黄竹三校注整理的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的作品集。其口语性较强,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成为研究元杂剧十分重要的语料。文章选取十则词语并对其进行考释与分析,以期窥见石君宝戏剧作品词汇特点,并增补工具书在收词,释义与例证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君宝戏曲集》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将花酿蜜无复花:论集字诗的生成机制与诗体风格
6
作者 王园瑞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4-21,94,共9页
文学作品意义上的集字诗自宋代苏轼集《归去来兮辞》始,后世涌现出大量的以集《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字诗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从经典中集字成诗成为推动文学经典化的重要传播方式。明清文人以“诗牌”集字成诗颇具游戏色彩,展现汉字... 文学作品意义上的集字诗自宋代苏轼集《归去来兮辞》始,后世涌现出大量的以集《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字诗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从经典中集字成诗成为推动文学经典化的重要传播方式。明清文人以“诗牌”集字成诗颇具游戏色彩,展现汉字魅力的同时映射出士人娱乐文化的千姿百态。集字诗从“经典”到“游戏”的写作模式,也引发后人对集字诗诗体风格的雅俗之争,蕴含丰富的诗学和文化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字诗 苏轼 清代 文人游戏
下载PDF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底本溯源--以异文为中心
7
作者 沈润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殊,王洙搜罗的文献中可能存在与《文苑英华》底本相同或近似的杜集。同时可排除蜀本杜集、樊晃《杜工部小集》、孙仅《杜甫集》、杂编杜集以及吴若本所参杜集为《文苑英华》底本的可能。若从文献编纂的过程来看,《文苑英华》编修时曾采辑前代类书,顾陶《唐诗类选》可能为其重要参本之一。《文苑英华》成书早于杜集祖本二王本,在杜诗结集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对其底本的追索有助于寻绎早期杜集文本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英华》 杜诗底本 异文 《唐诗类选》
下载PDF
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李行淑 肖丽娜 +3 位作者 姚血明 杨淑芬 丁雅怡 杨政宇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 目的探讨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运动疗法,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WOMAC、SF-36评分,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可缓解KOA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提高KOA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运动疗法 改良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下载PDF
安大简《诗》同篇与同简之同词异字现象
9
作者 朱生玉 王相帅 《现代语文》 2024年第8期35-41,共7页
同篇文献或同一支简内同词异字的现象,在楚简中比较常见,同时,由于其所处语境范围较小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大简《诗》中亦存在着大量同篇或同简的同词异字现象,这些异字之间多为通假、异体关系。先秦时期文字体系不规范、字词对应关... 同篇文献或同一支简内同词异字的现象,在楚简中比较常见,同时,由于其所处语境范围较小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大简《诗》中亦存在着大量同篇或同简的同词异字现象,这些异字之间多为通假、异体关系。先秦时期文字体系不规范、字词对应关系不稳定,是造成同词异字现象的根本原因。书写也是形成同词异字现象的重要原因,包括听写或默写、避复、抄手、多次传抄等因素。对同篇或同简同词异字现象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化对字词关系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古书的形成与传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 同词异字 同篇 同简
下载PDF
苏轼七夕、中秋、元宵词的内涵及特色
10
作者 杨加加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北宋词人苏轼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首词,其中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中秋、元宵的书写独具内涵,其对前人诗词句意的化用独树一帜,对典故和史实的引用自然贴切,显示出东坡精湛的文笔。结合苏轼曲折的人生历程来阐释苏轼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从某... 北宋词人苏轼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首词,其中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中秋、元宵的书写独具内涵,其对前人诗词句意的化用独树一帜,对典故和史实的引用自然贴切,显示出东坡精湛的文笔。结合苏轼曲折的人生历程来阐释苏轼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从某种程度上窥探词人幽曲深远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节令词 七夕 中秋 元宵
下载PDF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世说新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11
作者 吕爱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9期150-156,共7页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中国文化也凭借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全面展示给读者。其英译本则为外国读者提供...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中国文化也凭借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全面展示给读者。其英译本则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魏晋文化的重要窗口。《世说新语》中大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后续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了参考。该文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根据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结合实例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分析马瑞志在翻译《世说新语》文化负载词时采取的翻译方法,以期为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翻译规范 初始规范 预备规范 操作规范 文化负载词英译
下载PDF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基础理论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志俊 王世伟 +2 位作者 施杞 叶秀兰 唐占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理论渊源及作用原理。方法:通过发掘古代医学文献对导引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来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作用机理。结果: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在中医传统导引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建的养生功,对以... 目的: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理论渊源及作用原理。方法:通过发掘古代医学文献对导引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来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作用机理。结果: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在中医传统导引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建的养生功,对以颈椎病为主的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不适等有良好疗效。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防治颈椎病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功 气功 基础理论
下载PDF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机理探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志俊 杨强玲 +1 位作者 唐占英 王世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由上海市名老中医施杞教授集数年临床和科研经验所创编。该套功法由"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组成,具有设计合理、针对性强、易学易练、疗效明显等特点,现多用于颈椎病的辅助...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由上海市名老中医施杞教授集数年临床和科研经验所创编。该套功法由"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组成,具有设计合理、针对性强、易学易练、疗效明显等特点,现多用于颈椎病的辅助治疗,并可作为防治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日常锻炼方法,以达到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该文旨在通过中医理论、现代西医学理论、现代生物力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对其防治颈椎病方面的机理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颈椎病 机理
下载PDF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社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宽 李旭东 +3 位作者 孙爱军 张虚之 孟仲莹 胡志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95-697,共3页
目的观察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社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发给相应编号,单纯使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干预治疗,按"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 目的观察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社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发给相应编号,单纯使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干预治疗,按"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规范标准动作,30 d为1个疗程,每天早晚各1次,坚持练习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颈椎病疗效评估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入组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有11例患者脱落,最终89例进入统计分析,自身治疗前后对照,"颈椎病疗效评估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简便、易学,适合在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康复效果 施杞
下载PDF
头部“卜”字针法对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为平 周海纯 万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头部"卜"字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3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 目的:评价头部"卜"字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3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等西医基础治疗及体针治疗。治疗组予头部"卜"字针法,对照组予焦氏头针,常规组只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体针治疗,不予头针治疗。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Fug1-Meyer运动功能量表等指标进行观察,4周后统计3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疗前3组各评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疗后3组比较,与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组评分指标好转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各种治疗方法对于中风恢复期偏瘫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头部"卜"字针法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字针法 焦氏头针 缺血性中风 恢复期
下载PDF
哲学基本概念“事物”在中文里应为何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事物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只有物没有事。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是事与物合一的。物和事两字的起源与远古的原始仪式有关,其起源与后来的词义定型,使中国的事物是一种生命体、虚实合一体、时空合一体,在天地中互动。而且物必呈为事,... 事物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只有物没有事。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是事与物合一的。物和事两字的起源与远古的原始仪式有关,其起源与后来的词义定型,使中国的事物是一种生命体、虚实合一体、时空合一体,在天地中互动。而且物必呈为事,事必为物之事。对事物一词之古代内容的认识,有利于突破中国现代哲学中事物概念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事物之起源 事物之词义 事物之重新定义
下载PDF
《说文·示部》说解与同源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茂康 颜嘉慧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26-28,共3页
《说文解字》对字义说解中,有时直接或间接揭示了词与词之间的音义关系。本文具体分析该书《示部》说解所涉及的同源词,并略评其得失。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示部》 同源词
下载PDF
《经传释词》的排序法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广元 周星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经传释词》创立了按上古声纽排序的方法,这种排序法体现了高邮王氏父子以声为纲的训诂主张,有利于训释虚词,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并与西方拼音文字的排序法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经传释词》 排序法 声纽 虚词
下载PDF
论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义山 田欣欣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2,共6页
在元曲作品中 ,有一部分篇目是以前代文人 (或他们的作品 )为描写和歌咏对象的 ,在这些作品中 ,元曲家有选择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某些方面。如出现在元曲家笔下的苏轼 ,曲家们便集中突出了他作为沦落文士、疏狂浪子和隐逸高人的形象特征。... 在元曲作品中 ,有一部分篇目是以前代文人 (或他们的作品 )为描写和歌咏对象的 ,在这些作品中 ,元曲家有选择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某些方面。如出现在元曲家笔下的苏轼 ,曲家们便集中突出了他作为沦落文士、疏狂浪子和隐逸高人的形象特征。在这些被突出的形象特征中 ,实际上蕴涵着元曲家的人格理想并寄寓着他们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 ,与作为历史人物的苏轼 ,已有了相当的距离。简而言之 ,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家 苏轼形象 “沦落文士” “疏狂浪子” “隐逸高人”
下载PDF
言内语境影响下的《毛传》直训训释词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凌丽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毛传》直训是随文释义的训释材料,因此在语境影响下,《毛传》直训体现为多种训释类型。其中言内语境激活同义单位之间的区别义素,《毛传》从语法属性、语义搭配等角度对同义聚合体进行辨异选择,结果便形成《毛传》直训训释词的多重设... 《毛传》直训是随文释义的训释材料,因此在语境影响下,《毛传》直训体现为多种训释类型。其中言内语境激活同义单位之间的区别义素,《毛传》从语法属性、语义搭配等角度对同义聚合体进行辨异选择,结果便形成《毛传》直训训释词的多重设置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直训 言内语境 同义训释词 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