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图书馆的服务文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嘉 熊红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第7期48-50,53,共4页
文章通过阐述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内涵及构建方法,说明了服务文化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读者工作 服务 文化品位
下载PDF
食物味道和香水气味的著作权适格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武双 查汝玲 《科技与法律》 CSSCI 2019年第6期13-18,共6页
从著作权法诞生以来,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均是视觉作品和听觉作品。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各国的著作权法均未提及作为嗅觉产品的香水气味和味觉产品的食物味道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保护客体。本文意图从构成作品的表现载体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 从著作权法诞生以来,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均是视觉作品和听觉作品。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各国的著作权法均未提及作为嗅觉产品的香水气味和味觉产品的食物味道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保护客体。本文意图从构成作品的表现载体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香水气味的表现载体为香水液体及液体挥发后的气体分子,食物味道的表现载体为食物和溶解在唾液中的食物。这两类表现载体均无法满足《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要求表现载体须准确、客观的要求。因此,香水气味和食物味道无法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气味 食物味道 视觉作品 听觉作品 表现载体
下载PDF
专业眼光·才子笔墨·哀为主调——论周瘦鹃的翻译小说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周瘦鹃精通外语,避免了时人随意翻译的弊病;熟悉欧美小说,对所译作品的选择具有专业眼光。他运用整体忠实而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作呈现出不同于"五四"翻译小说的才子笔墨。无论用文言,还是白话,其译文总是清新流畅,雅俗共... 周瘦鹃精通外语,避免了时人随意翻译的弊病;熟悉欧美小说,对所译作品的选择具有专业眼光。他运用整体忠实而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作呈现出不同于"五四"翻译小说的才子笔墨。无论用文言,还是白话,其译文总是清新流畅,雅俗共赏,颇能引起民初读者的"兴味"。他大量翻译"哀情"小说乃是其主体精神与时代风尚双重建构的结果。若从"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的角度考察,他已经超越林纾、包天笑等译界前辈。在"新文学革命"前夕,他便开始更多地采用直译,使其译作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瘦鹃 翻译小说 才子笔墨 专业眼光 哀情
下载PDF
禅宗与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宪伟 《艺术探索》 2013年第1期56-58,5,共3页
黄庭坚有着深厚的禅学修养,他以对禅学的感悟来观照书法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蕴涵禅宗哲理的书跋。黄庭坚提倡以平常之心来创作,追求自由心性的表达。
关键词 黄庭坚 禅宗 无功之功 书中之韵 心法
下载PDF
论庄子的审美观
5
作者 王泽庆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1-23,28,共4页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美的论述,指出“道”是美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美的论述,指出“道”是美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范畴 鉴赏 审美 劳动实践
下载PDF
宋人别集制名考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秋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0,共6页
唐及唐前诗文别集集名多取自作家姓名,盖多由后人裒辑、编次,仅标明"著作权"而已。宋代诗文别集多由作家本人及亲友编次,在制名上颇为讲究。集名取径多端,成为有意义的"标识"。考察宋人别集制名方法及涵义,从中可... 唐及唐前诗文别集集名多取自作家姓名,盖多由后人裒辑、编次,仅标明"著作权"而已。宋代诗文别集多由作家本人及亲友编次,在制名上颇为讲究。集名取径多端,成为有意义的"标识"。考察宋人别集制名方法及涵义,从中可直观地窥出作家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作品的艺术取向乃至自觉的传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 别集 文集制名 审美情趣 艺术取向 传播策略
下载PDF
韩柳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同与发展
7
作者 卢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文以明道说的局限性很难摆脱文学为政治现实服务的教条化和功利性品格。韩柳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俳谐作品,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同并且发展文章的审美娱戏功能,他们认识到这一功能能否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对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有重要影响。... 文以明道说的局限性很难摆脱文学为政治现实服务的教条化和功利性品格。韩柳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俳谐作品,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同并且发展文章的审美娱戏功能,他们认识到这一功能能否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对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有重要影响。韩愈提出"以文为戏",柳宗元积极响应,提出"奇味说"。他们努力使文章达到这样的境界:在负担载道使命的同时,亦能为人的情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残 奇味说 俳谐
下载PDF
珍贵的史料,博恰的赏评——查为仁的《莲坡诗话》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之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莲坡诗话》为天津诗人查为仁撰,收入丁福保辑《清诗话》,内容甚为丰富,述人品诗,清词丽句,言简意赅,博雅允恰,实乃清《诗话》之翘楚。它以随笔体形式,记述了天津诗人与上流社会名士的大量文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料价值。在诗文赏评... 《莲坡诗话》为天津诗人查为仁撰,收入丁福保辑《清诗话》,内容甚为丰富,述人品诗,清词丽句,言简意赅,博雅允恰,实乃清《诗话》之翘楚。它以随笔体形式,记述了天津诗人与上流社会名士的大量文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料价值。在诗文赏评中,渗透着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观、价值观,反对诗坛的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风气,主张"独出性灵",倡导独创精神,推尊清新自然、不假雕饰的诗风,取向"淡而弥永"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坡诗话》 水西庄 诗酒唱和 佳作赏评 独出性灵 淡而弥永
下载PDF
17世纪女性作品选集编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蓝青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9-83,共5页
17世纪是古代女性作品选集编纂的第一个高潮。作为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女性作品选集编纂彰显出17世纪特有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气象,打上了女性文学高度繁荣﹑青楼文化异常兴盛﹑女性名士化倾向突出的印记。这些选集不仅促进了女性作品的传... 17世纪是古代女性作品选集编纂的第一个高潮。作为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女性作品选集编纂彰显出17世纪特有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气象,打上了女性文学高度繁荣﹑青楼文化异常兴盛﹑女性名士化倾向突出的印记。这些选集不仅促进了女性作品的传播,同时为保存女性文献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后代编纂者提供了体例参考,推动了更大规模编纂之风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 女性作品选集 选录范围 编排标准 审美旨趣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动物叙事及审美趣味的博弈——论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10
作者 李瑶 郭剑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的动物叙事可概括为三种形态:人与动物之间的对比、互喻与共生。作者对动物投注大量笔墨的深层指向是对温家窑单身汉们残酷绝望的生存环境的展现。食和性的匮乏,类似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灵的极度孤独迫使他们向...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的动物叙事可概括为三种形态:人与动物之间的对比、互喻与共生。作者对动物投注大量笔墨的深层指向是对温家窑单身汉们残酷绝望的生存环境的展现。食和性的匮乏,类似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灵的极度孤独迫使他们向动物寻求温暖与慰藉。由粗鄙的内容、粗粝的语言和粗率的结构所形成的粗野的审美风格背后,是汉学家马悦然的推崇与学院派评论家的漠然。"农民作家"曹乃谦声名鹊起又迅速归于沉寂的经历,可看出来自西方的"他者"视域的窥探以及不同阶层审美趣味的龃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乃谦 动物叙事 审美趣味 作品传播
下载PDF
“中国情趣”代表作家游记中的苏州形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宝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2期38-43,59,共7页
在日本大正文坛上,谷崎润一郎引领的“中国情趣”曾兴盛一时,代表作家除谷崎外,还有芥川龙之介、木下杢太郎、佐藤春夫、村松梢风等人。谷崎、芥川、村松三人分别于1918年、1921年、1923年访华并写下游记作品。虽然三人来华游历的时间... 在日本大正文坛上,谷崎润一郎引领的“中国情趣”曾兴盛一时,代表作家除谷崎外,还有芥川龙之介、木下杢太郎、佐藤春夫、村松梢风等人。谷崎、芥川、村松三人分别于1918年、1921年、1923年访华并写下游记作品。虽然三人来华游历的时间不同、路线不同、城市不同,但三人都曾到过苏州,并表达出对苏州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在游记中也不约而同地塑造出景观荒废破败、社会停滞落后、市民愚昧荒唐、文化消极颓废等苏州形象的另一面。本文选取三人的经典游记文本,以文献分析的方法剖析上述苏州形象的生成过程,再以跨文化形象学理论和方法对大正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探究隐藏在这一时期中国形象背后的日本意欲树立自身国家形象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情趣” 游记作品 苏州形象 谷崎润一郎 芥川龙之介 村松梢风
下载PDF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雪珍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鉴赏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从词语的理解、句式的比较和修辞的领悟入手,运用了解字面意义、理解深层含义、领会表达意图三种方法,且要遵循"... 鉴赏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从词语的理解、句式的比较和修辞的领悟入手,运用了解字面意义、理解深层含义、领会表达意图三种方法,且要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高中 语文教学 文学语言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品老舍味儿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亦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7-92,共6页
老舍的作品有它独特的味儿,因此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独具一格,无法复制,不可重复,不能取代,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和价值。它的构成源于天赋、性格、民族、时代、经历、人格、修养和观念等多种因素。本文把老舍作品的风格提炼为十种味儿... 老舍的作品有它独特的味儿,因此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独具一格,无法复制,不可重复,不能取代,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和价值。它的构成源于天赋、性格、民族、时代、经历、人格、修养和观念等多种因素。本文把老舍作品的风格提炼为十种味儿:老北京味儿、穷人味儿、旗人味儿、传统文化味儿、西方文化味儿、幽默味儿、哲理味儿、忧郁味儿、自由主义文人味儿和刚烈味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味儿 自由主义
下载PDF
苏轼与士大夫趣味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建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21-25,共5页
中国封建文化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贵族帝胄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农民-市民文化。士大夫的审美趣味随着唐宋世俗士大夫地位的提高而逐渐确立起来,代表人物是北宋文艺全才苏东坡。士大夫趣味看重人情,崇尚意境,追求淡雅。苏轼以后,士大夫... 中国封建文化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贵族帝胄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农民-市民文化。士大夫的审美趣味随着唐宋世俗士大夫地位的提高而逐渐确立起来,代表人物是北宋文艺全才苏东坡。士大夫趣味看重人情,崇尚意境,追求淡雅。苏轼以后,士大夫趣味蔚为大观,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苏轼 审美环境 意境 审美趣味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对书法作品品位的思考
15
作者 祁文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书法作品的品位与层次,历来是个争论颇多的领域,也是学习书法和欣赏书法最难懂的地方。人品和书品是分割不开的,优秀的书法作品,虽然形式各异,审美取向不尽相同,但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关键词 内容美 形式意趣美 神韵美 书品和人品
下载PDF
倪云林在董其昌南北宗理论中的特殊意义
16
作者 张佳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214,共5页
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论对"元四大家"进行重新的厘定,以倪云林取代赵孟頫。倪云林在董其昌的理论建构中有着特殊意义,本文尝试在士人身份的视域下审视审美范畴的流变进而结合士人趣味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审美范畴史层面上&... 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论对"元四大家"进行重新的厘定,以倪云林取代赵孟頫。倪云林在董其昌的理论建构中有着特殊意义,本文尝试在士人身份的视域下审视审美范畴的流变进而结合士人趣味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审美范畴史层面上"逸品"和"淡"日渐成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极境,作为"逸品"的代表与"淡"的典范,倪云林在董其昌理论建构中极具意义。最后将审美范畴的变迁归结为士人趣味这一角度从而揭橥倪云林之于董其昌理论之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南北宗 倪云林 逸品 士人身份 士人趣味
下载PDF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17
作者 张崇慧 《山西煤炭》 2004年第1期6-9,48,共5页
阐述了 2 0 0 4年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工作指导思想 ,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 ,并提出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统筹做好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 10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煤炭工业 结构调整 安全生产 可持续发展 山西
下载PDF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文学教育实践策略
18
作者 吴雪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1年第1期92-93,103,共3页
“以人文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教育理念,而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精神品性,在明确文学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它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教... “以人文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教育理念,而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精神品性,在明确文学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它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教育的基本内涵;其次,探讨了我国文学教育的现状,提出文学教育对培养人的审美素质、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文学教育的基本策略,以期能够培养学生的深厚文学素质和较高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文学作品 以人为本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淑娴 《故宫学刊》 2017年第1期328-351,共24页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开始,在寝宫变换及其内檐装修改造的过程中,她的权力欲望和艺术品位一步步得到贯彻。平安室的内檐装修和室内布置力求与绥履殿保持一致,然嫡庶之别明显存在,慈禧的艺术品位表现尚不明显。长春宫历经几次的改造,院落规...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开始,在寝宫变换及其内檐装修改造的过程中,她的权力欲望和艺术品位一步步得到贯彻。平安室的内檐装修和室内布置力求与绥履殿保持一致,然嫡庶之别明显存在,慈禧的艺术品位表现尚不明显。长春宫历经几次的改造,院落规模和内檐装修都远远超出了六宫的规制,也逐渐显现出她对室内空间设计的爱好和艺术鉴赏力。储秀宫是她尽情表现自己的平台,根据她的意愿加以修缮,不仅扩大了储秀宫的规模,丰富了储秀宫的建筑功能,超出了后妃们的居住范围,在内檐装修上采用珍贵的材料、时尚的款式,精工细作,代表了清代后期装修的最高水平,也完整地体现了她的室内装修的艺术品位。慈禧六十寿辰,她把寝宫搬到了乾隆太上皇的宫殿宁寿宫的乐寿堂,政治意向大于艺术的追求,她的权力达到了清代制度所能允许的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慈禧太后 寝宫 内檐装修 艺术品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