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0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ain project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noise forecasting and controlling on working face in coal mine 被引量:2
1
作者 PENG You-duo GUO Ying-fu +3 位作者 WU Li-tao LI Xin XIE Wei-hua Dhillon B S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0年第2期198-205,共8页
Noise from the machine on coal working face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min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so, due to the noise, there may be a major hidden danger in safety from accidents as all safety warnin... Noise from the machine on coal working face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min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so, due to the noise, there may be a major hidden danger in safety from accidents as all safety warning signals may be masked by the nois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of mine environmental noise on working face, such as the variety of noise sources, the continuity of high intensity and slow attenuation in narrow space, etc.The main projects about noise forecasting and controlling on working face was emphatically expounded;the development status about mines machinery noise mechanism and environmental nois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time of these main research topics were also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working face environmental noise main projects development status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 and ground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China's deep coal mines-A review 被引量:10
2
作者 Hongpu Kang Fuqiang Gao +1 位作者 Gang Xu Huaiwei R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37-65,共2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control in China’s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ing.The three main aspe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control in China’s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ing.The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is review are coal measure mechanics,mining disturbance mechanics,and rock support mechanics.Previous studies related to these three topics are reviewed,including the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measures,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esses,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uctures,and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ground control in both deep roadways and longwall faces.A discussion is made to explain 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measures in China’s deep coal mining practices,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 situ stresse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that forms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conditions.The theory of pre-tensioned rock bolting has been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ground control of deep underground coal roadways.The use of combined ground control technology(e.g.ground support,rock mass modification,and destressing)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ock control of deep roadways.The developed hydraulic shields for 1000 m deep ultra-long working fa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and mining efficiency in the longwall face.The ground control challenges in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n China are discussed,and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in terms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ground control in deep roadways and longwall 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e Mechanical behavior Mining-induced stress Mining-induced fractures Ground control for roadways Ground control for working face
下载PDF
Back-and-forth mining for hard and thick coal seams—research about the mining technology for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working face of Datong Mine
3
作者 金智新 于红 +1 位作者 于斌 宋华岭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key technology, mining process, and back-and-forth mining method for the caving working face of hard-thick coal seams in Datong mine, and researched this innovations process, optimized the s...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key technology, mining process, and back-and-forth mining method for the caving working face of hard-thick coal seams in Datong mine, and researched this innovations process, optimized the systemic design and working face out-play, tried to perfect the caving mining technology of hard-thick coal seams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and thick coal seams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working face back-and- forth mining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al dust separated by centrifugal force for working and heading faces 被引量:7
4
作者 Shiqiang Chen Haiqiao Wang +3 位作者 Yiqun Li Haijiao Cui Jie Zhao Xiaowei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2014年第3期338-345,共8页
In order to meet engineering needs of Chinese underground coal mines,a new dust-collecting fan,a device of dust separated by centrifugal force in driven cyclone passageway(DCCP)was designed.In centrifugal dust removal... In order to meet engineering needs of Chinese underground coal mines,a new dust-collecting fan,a device of dust separated by centrifugal force in driven cyclone passageway(DCCP)was designed.In centrifugal dust removal section(CDRS)of DCCP,a general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principle of force equilibrium.According to CDRS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fan running parameters,the general equation is simplified,and the simplest equation is calculated numerically by MATLAB.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increasing quantity of air current is against dust removal,but it is beneficial to dust removal by increasing the radius of driven spiral blade and increasing the particle diameter of coal dust.The conclusions show that the dust-collecting structure parameters coupled with the fan running parameters is a novel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dust-collection fan for working and heading faces,which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Chinese underground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ing and heading faces coal dust removal Centrifugal separation-Driven spiral passageway
下载PDF
基于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的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
5
作者 杨艺 Aimen Malik +1 位作者 袁瑞甫 王科平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是回采工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围岩稳定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液压支架立柱压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却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且在回采过程中,支架不接顶、顶板破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带来大量的随... 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是回采工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围岩稳定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液压支架立柱压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却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且在回采过程中,支架不接顶、顶板破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带来大量的随机噪声,使得压力数据劣化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给压力的预测带来的很大的困难。本文在Transformer基础上,提出一种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模型,在Transformer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中分别引入差分归一化和反归一化操作,以提升序列的平稳性。同时,在Transformer中采用去平稳注意力机制,计算序列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增强模型的预测能力。在真实的煤矿支架立柱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的预测效果达到0.674,表现明显优于LSTM、Transformer和非平稳Transforme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工作面 液压支架 压力预测 非平稳Transformer 差分
下载PDF
Research on Feasibility of Top-Coal Caving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6
作者 王家臣 吴志山 +2 位作者 冯士伟 沈掌旺 侯社伟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which integrates geological factors which affect top coal caving in a comprehensive index. The index of top coal caving may be used ...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which integrates geological factors which affect top coal caving in a comprehensive index. The index of top coal caving may be used to forecast the mining cost of working faces, which shows the model’s potential prospect of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 coal caving neural network mining cost of working face
下载PDF
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旭辉 麻兵 +2 位作者 杨文娟 董征 李语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空间小、照明环境复杂多变,采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大雾,导致采集的图像出现曝光、细节特征减弱等问题,难以对井下照明区域光照强度过大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 煤矿综采工作面空间小、照明环境复杂多变,采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大雾,导致采集的图像出现曝光、细节特征减弱等问题,难以对井下照明区域光照强度过大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算法。首先,将视频截取为图像,判断图像是否需要进行光照抑制,将需要进行光照抑制的RGB图像拆分通道,并计算每个通道的光照调节因子,实现图像的整体光照调节;然后,将未进行整体光照抑制的图像和经整体光照抑制的图像进行反射分量提取,即将输入的图像转换为HSV空间图像,使用单尺度Retinex(SSR)算法对V通道图像中的光照分量进行单独处理,将V分量中的入射分量去除,保留反射分量,并对反射分量使用直方图均衡算法实现光照均衡化处理;最后,使用基于引导滤波的暗通道先验算法对经过光照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并使用伽马校正函数重新调节亮度不均的图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算法有效抑制了因光照导致整体亮度较高的问题,且由于大雾、粉尘等因素导致图像模糊的部分更加清晰,图像的细节特征更加突出。采用信息熵、均值、标准差、空间频率4种评价指标对提出的算法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信息熵、均值、标准差、空间频率上较多尺度Retinex(MSR)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21.87%,-56.06%,153.43%,294.45%,较基于颜色保持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MSRCP)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1.18%,-39.56%,33.29%,-4.71%,较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MSRCR)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38.06%,-55.27%,462.10%,300.96%,说明提出的算法能更有效地增加图像信息量、抑制光照强度、提升边缘信息及图像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矿井下图像去噪 非均匀光照 高光抑制 亮度均衡 图像去雾 伽马校正
下载PDF
巷道破底工作面机头收煤装置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明军 朱永年 +1 位作者 贺斌 白晶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为解决当前巷道破底工作面漏煤问题,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巷道破底工作面机头收煤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地收集漏落的煤块,而且还可以提供采煤机维修操作空间,有效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 为解决当前巷道破底工作面漏煤问题,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巷道破底工作面机头收煤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地收集漏落的煤块,而且还可以提供采煤机维修操作空间,有效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安全隐患,使得智能化工作面快速推进,从而为煤矿高产、高效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破底工作面 收煤装置 高产高效作业
下载PDF
基于残差优化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补全方法
9
作者 汪卫兵 侯学谦 +3 位作者 赵栓峰 贺海涛 邢志中 路正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完整且密集的煤壁点云数据。受遮挡、视角限制等因素影响,采集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往往不完整且稀疏,影响下游任务,需进行煤壁点云修复和补全。目前缺少针对井下点云补全任务的数据... 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完整且密集的煤壁点云数据。受遮挡、视角限制等因素影响,采集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往往不完整且稀疏,影响下游任务,需进行煤壁点云修复和补全。目前缺少针对井下点云补全任务的数据集和网络模型,现有模型用于煤壁点云补全时存在点云密度分布不均匀、点云特征信息丢失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采用监督学习方式学习点云特征信息,通过最小化密度采样和残差网络迭代优化输出完整点云。采集煤矿井下真实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预处理后筛选可用数据,通过模拟随机空洞制作煤壁点云缺失数据集,并用缺失数据集训练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FoldingNet,TopNet,AtlasNet,PCN,3D-Capsule点云补全网络模型相比,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针对构造的缺失煤壁点云和稀疏煤壁点云补全的倒角距离、地移距离及F1分数均能达到最优水平,整体补全效果最佳;针对实际缺失的煤壁点云,该模型能够实现有效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采工作面 数字化煤层 巷道三维重建 点云修复 点云补全 残差优化
下载PDF
冲击地压煤层矿井间临近工作面相互采动影响分析
10
作者 蒋邦友 杜睿民 +2 位作者 左常清 韩传磊 刘建群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为了对冲击地压煤层矿井间临近工作面相互采动影响进行分析,以义桥煤矿3309工作面和唐阳煤矿43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从巷道侧垂直应力和覆岩垂直位移两个方面研究了两工作面相互采动的影响。当两工作面开采时,330... 为了对冲击地压煤层矿井间临近工作面相互采动影响进行分析,以义桥煤矿3309工作面和唐阳煤矿43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从巷道侧垂直应力和覆岩垂直位移两个方面研究了两工作面相互采动的影响。当两工作面开采时,3309工作面运输顺槽侧的应力增大了26.0%~28.0%,顶板位移增大了7.3%~10.1%,432工作面运输顺槽侧的应力增大了31.8%~48.8%,顶板位移增大了12.8%~19.2%。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冲击地压煤层矿井间临近工作面相互采动时,对工作面应力集中分布及顶板运移规律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在采取相应卸压措施的基础上,提出3条关于影响较大区域防冲补强措施的建议,以降低两工作面相互采动影响,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煤层 相互采动 临近工作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深部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11
作者 贺富领 杨亚威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72-75,79,共5页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5103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5103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锚杆+长锚索为主形成多圈层承载结构。通过在5103回风顺槽进行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可为相似条件下孤岛工作面的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孤岛工作面 窄煤柱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嘉豪 司垒 +2 位作者 王忠宾 魏东 顾进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作为智能放煤开采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煤炭智能开采领域的技术难题。首先介绍了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随后,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难以识别不同形状、... 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作为智能放煤开采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煤炭智能开采领域的技术难题。首先介绍了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随后,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难以识别不同形状、颜色和深度的煤块和岩层;识别过程中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影响等。详细阐述了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的主要方法如射线法、视觉法和振动与声音信号法。通过对煤矸识别方法的原理、技术特点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评估了当前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多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和智能决策与实时监测作为当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煤炭开采 煤矸识别 煤矸混合物
下载PDF
上覆不规则煤柱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弱结构法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文卓 陈理强 +3 位作者 王文杰 史明伟 徐维正 马宏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5,52,共7页
为解决上覆不规则煤柱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分析了国内该条件下导致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以唐山矿Y48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以上覆不规则煤柱、大埋深、本层煤柱和煤岩层结构为主的上覆不规则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的主控因素;... 为解决上覆不规则煤柱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分析了国内该条件下导致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以唐山矿Y48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以上覆不规则煤柱、大埋深、本层煤柱和煤岩层结构为主的上覆不规则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通过制造弱结构调控冲击地压主控因素的防冲方法,描述了弱结构的特征及其通过调整应力分布防治冲击地压的原理;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上覆不规则煤柱孤岛工作面的变形破坏过程及应力分布规律,使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弱结构,验证了弱结构对冲击地压的防控作用。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建立并实施了以弱结构为主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并通过应力法和钻屑法验证了弱结构对该条件下的冲击地压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煤柱 孤岛工作面 弱结构 冲击地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远距离斜交工作面上行开采上组煤垂直应力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喜员 寇建新 +2 位作者 秦茂龙 孙维吉 房胜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90-94,共5页
为探究平煤八矿远距离煤层群斜交工作面上行开采过程中上组煤层垂直应力演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己_(15)-2103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与上覆戊_(9.10)-21070工作面依次形成相离、相交和重叠的空间关系,因此... 为探究平煤八矿远距离煤层群斜交工作面上行开采过程中上组煤层垂直应力演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己_(15)-2103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与上覆戊_(9.10)-21070工作面依次形成相离、相交和重叠的空间关系,因此会使上组煤层应力增高或降低。相离区域为应力升高区,受下组煤采动影响应力整体呈升高趋势,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1.18;相交区域为卸压过渡区,戊_(9.10)-21070工作面应力由增压变为卸压,最大卸压值较原始应力降低了25%,倾向卸压影响范围为55 m;重叠区域为卸压区,受己_(15)-21030工作面采动影响卸压效果及卸压范围均进一步增大,最大卸压值较原始应力降低了40%,倾向卸压影响范围增大至180 m。将戊组煤层戊_(9.10)-21070工作面根据应力分布云图依次划分为增压区、应力过渡区、卸压区和稳定卸压区。通过现场瓦斯含量测试验证了卸压区残余瓦斯含量比原始区域残余瓦斯含量降低32.9%,远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形成卸压区有利于瓦斯治理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煤层群 斜交工作面 上行开采 应力演化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解析预测
15
作者 迟国铭 李刚 +1 位作者 张春会 徐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预测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以煤壁为研究对象,煤壁煤体视作三线性应变软化材料;将直接顶和基本顶视作宏观顶板,建立了宏观顶板与煤层、支架相互作用的承载力学模型,结合边界条件推导了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解析计算公式,利用该公... 为预测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以煤壁为研究对象,煤壁煤体视作三线性应变软化材料;将直接顶和基本顶视作宏观顶板,建立了宏观顶板与煤层、支架相互作用的承载力学模型,结合边界条件推导了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解析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研究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煤壁片帮情况,分析影响煤壁片帮的因素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推导获得的煤壁片帮深度计算公式能够较准确计算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能够定量分析顶板特性和支架参数等对煤壁片帮深度的影响。②增加支架初撑力能够降低煤壁片帮深度;增加支架刚度能够降低煤壁片帮深度,但效果较差;增加支架护帮板支护强度,煤壁片帮深度近似线性减小。③顶板厚度和抗拉强度增加,煤壁片帮深度增长,但增长速率随顶板厚度和抗拉强度增加逐渐趋缓。这主要由于顶板厚度和抗拉强度增加,顶板破断步距增大,向采空区内旋转下沉角度增大所致。④综采采高对煤壁片帮深度有很大影响,综采采高增大,煤壁片帮深度近似线性增长。⑤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增大,煤壁片帮深度减小,顶底板与煤层界面之间的摩擦因数增大,煤壁片帮深度减小。⑥顶板动载系数增大,煤壁片帮深度近似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壁片帮深度预测 液压支架 宏观顶板结构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杨伙盘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立龙 蔡瑞庆 +1 位作者 张帆 李倩文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地面塌陷问题尤为严重,而地表形变监测是修复生态环境问题的首要工作。【方法】InSAR技术作为一种面监测技术,已成功应用到煤矿地面塌陷监测中,本研究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 【目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地面塌陷问题尤为严重,而地表形变监测是修复生态环境问题的首要工作。【方法】InSAR技术作为一种面监测技术,已成功应用到煤矿地面塌陷监测中,本研究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计算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间共31景Sentinel-1A数据。【结果】在监测期内,开采工作面的地表共形成3个形变中心,分别位于301和303盘区的工作面,地表在煤矿开采后进入快速形变期,之后开始缓慢形变,直至趋于稳定状态。【结论】D-InSAR技术对于此类地面塌陷问题,相较于点监测技术,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整个工作面的形变情况,对煤矿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伙盘煤矿 D-INSAR Sentinel-1A 地表形变监测 工作面
下载PDF
西部大采高工作面保护煤柱宽度优化研究
17
作者 解成成 刘学生 +2 位作者 范德源 杨康 宋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保护煤柱尺寸一直是三下开采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西部大采高软弱覆岩特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其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榆树湾井田20119工作面为例,综合利用数值模拟和概率积分法确定了合理保护煤柱宽度,并进行现场... 保护煤柱尺寸一直是三下开采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西部大采高软弱覆岩特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其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榆树湾井田20119工作面为例,综合利用数值模拟和概率积分法确定了合理保护煤柱宽度,并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减小,地表沿X方向的水平移动呈现倒“S”型趋势,沿Y方向的移动呈现倒“U”型趋势,地表的最大下沉量随煤柱宽度的减小而不断减少;结合概率积分法对保护煤柱宽度进行预计,确定优化后的煤柱宽度为180 m;对现场村庄进行实时监测,地表下沉和倾斜值均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验证了保护煤柱宽度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数值模拟 概率积分 保护煤柱宽度
下载PDF
基于MES−YOLOv5s的综采工作面大块煤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慈强 贾运红 田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7,141,共7页
综采工作面的目标具有高速运动、多尺度、遮挡等特点,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精度低、模型占用的内存大、硬件依赖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S−YOLOv5s的综采工作面大块煤检测算法。采用轻量化设计,将MobileNetV3作为主... 综采工作面的目标具有高速运动、多尺度、遮挡等特点,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精度低、模型占用的内存大、硬件依赖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S−YOLOv5s的综采工作面大块煤检测算法。采用轻量化设计,将MobileNetV3作为主干网络,以减小模型占用的内存,提高CPU端的检测速度;在颈部网络添加高效多尺度注意力(EMA)模块,融合不同尺度的上下文信息,并进一步减少计算开销;采用SIoU损失函数代替CIoU损失函数,以提高训练速度和推理准确性。消融实验结果表明:MobileNetV3大幅减少了模型占用的内存和检测时间,但mAP损失严重;EMA模块和SIoU损失函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损失的精度,同时保证模型在CPU上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满足煤矿井下目标实时检测需求。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DETR,YOLOv5n,YOLOv5s,YOLOv7模型相比,MES−YOLOv5s模型综合性能最好,mAP为84.6%,模型占用的内存为11.2 MiB,在CPU端的检测时间为31.8 ms,在高速运动、多尺度、遮挡和多目标的工况环境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召回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目标检测 大块煤检测 YOLOv5s MobileNetV3 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模块 SIoU损失函数
下载PDF
厚煤层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延斌 陈宝东 +1 位作者 吴涛 王百晓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针对付村煤矿井下综采装备落后、开采成本高的问题,综合考虑生产安全、经济效益、资源回收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在付村煤矿建立厚煤层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的构想。根据付村煤矿3上煤层赋存条件,基于智能化工作面设备集成控制平台,结合大... 针对付村煤矿井下综采装备落后、开采成本高的问题,综合考虑生产安全、经济效益、资源回收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在付村煤矿建立厚煤层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的构想。根据付村煤矿3上煤层赋存条件,基于智能化工作面设备集成控制平台,结合大采高液压支架智能化电控系统、大采高采煤机智能化控制系统及移动互联网云存储系统,重点突破了工作面主要设备姿态监测、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工艺、远程控制与集中监控等技术,实现了采煤机自主定位、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全工作面一键顺序启停、故障自动顺序停机、三机协同控制,优化升级了矿井信息化系统,建立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互联网云平台。结果表明:自2017年11月在付村煤矿3上1008工作面进行工程应用以来,工作面生产班工作人员从12人减少为5人巡视检查,减员率达50%以上,日采煤达6000 t,技术应用效果显著,建立了枣矿集团6 m厚煤层智能化开采的生产模式,为厚煤层大采高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发展提供示范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智能化工作面 姿态监测 记忆截割 自动跟机移架 三机协同控制
下载PDF
工作面尺度和顶煤厚度影响下的放煤规律研究
20
作者 张海峰 张群磊 +2 位作者 吴军飞 翁海龙 袁瑞甫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42-46,共5页
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测试,对顶煤放出规律进行分析,探究顶煤厚度和工作面尺度对放煤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煤岩模型尺度对顶煤运移状态影响较小,对工作面放煤结果的统计分析会产生明显影响;放煤口数目由40增长到100,工作... 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测试,对顶煤放出规律进行分析,探究顶煤厚度和工作面尺度对放煤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煤岩模型尺度对顶煤运移状态影响较小,对工作面放煤结果的统计分析会产生明显影响;放煤口数目由40增长到100,工作面顶煤回收效率由68%增长到77%,放出煤量和放煤时间明显减少;采用全尺度煤岩模型的放煤模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随顶煤层厚度由2 m增大到5 m,顶煤回收率由78%逐渐降低到71.6%;总放煤时间非线性增大,各支架放煤波动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放出 顶煤厚度 工作面尺度 数值仿真 工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