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考槃教授学术思想述略
1
作者 任威铭 吴承玉 吴承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4-1049,共6页
吴考槃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学家、中医教育学家,该文对吴考槃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吴考槃教授不仅对《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进行考证,还提出要理性认识五行学说的作用与价值;为医之道... 吴考槃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学家、中医教育学家,该文对吴考槃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吴考槃教授不仅对《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进行考证,还提出要理性认识五行学说的作用与价值;为医之道当通晓经络学说;要知常达变,反对按图索骥呆执五运六气;药取神效,须圆机活法等思想。吴考槃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医教学、科研、临床等领域贡献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考槃 学术思想 五运六气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难经》
下载PDF
曲敬来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纬 熊广 曲敬来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曲敬来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内科疾病,尤其肺系疾病,当抓住"少阳枢机不利"以及"半表半里"的辨证要点。"有是证用是方",临证时只要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 曲敬来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内科疾病,尤其肺系疾病,当抓住"少阳枢机不利"以及"半表半里"的辨证要点。"有是证用是方",临证时只要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的一项或几项,抓住疾病的本质,根据疾病的变化,结合"或然"证治,遵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意,只要见到柴胡证的部分主症,能反映少阳病枢机不利,胆火上炎者,即可应用小柴胡汤。而在临床中,也重视小柴胡汤7个或然证,如口渴者、或咳证者等,均谨守其用药意图。临床上将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治疗肺系疾病当中,不论外感咳嗽或内伤杂病,均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肺系疾病 曲敬来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从南阳酒文化谈仲景用酒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珊珊 刘世恩 《河南中医》 2016年第6期934-936,共3页
南阳酒文化源远流长。1959年春,在镇平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塜上寺遗址出土了一件精制灼黑陶杯,充分说明早在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南阳就有了以谷物为原料酿造酒的历史。酒文化的辉宏与酒的制作技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南阳历史上,... 南阳酒文化源远流长。1959年春,在镇平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塜上寺遗址出土了一件精制灼黑陶杯,充分说明早在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南阳就有了以谷物为原料酿造酒的历史。酒文化的辉宏与酒的制作技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南阳历史上,独具匠心的南阳人民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人们奉献了诸多琼浆佳酿,这对张仲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了清酒、白酒、苦酒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仅用到了上述名目繁多的酒,其用酒之法也是各取所宜,独具特色。纵观一部《伤寒杂病论》仲景提到"酒"字共有45处,其中白酒3处,清酒5处,苦酒4处,酒33处,见于不同篇章、不同病证、不同方药及饮食禁忌、杂疗方中,对酒的用法、服法也各有不同,例如:水酒同煮、以酒送服、以酒煮药、以酒浸药、以酒洗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酒文化 仲景用酒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进 廖敏 +2 位作者 郭凯 石立鹏 赵凤林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及NT-pro BNP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有效率为89.7%,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NT-pro 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桂枝茯苓丸 慢性心力衰竭 肾阳虚证 生存质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从用药特点探张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潘丰满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301-2303,共3页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首开临证保胃气之先河,在处方用药、药物配伍、煎服方法、饮食调摄等方面处处体现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后世脾胃学说的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备脾胃学说,从临证角度突出了人体正气强弱与胃...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首开临证保胃气之先河,在处方用药、药物配伍、煎服方法、饮食调摄等方面处处体现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后世脾胃学说的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备脾胃学说,从临证角度突出了人体正气强弱与胃气盛衰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保胃气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论《伤寒论》之渴(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余钰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0期1459-1462,共4页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则"欲饮水",支乘于心则"恶水不欲饮",故小青龙汤证有"渴"与"不渴"。文蛤散证实乃水饮所致,此水在胸隔之间时,"渴"与"不渴"均可出现。五苓散证之渴的原因比较独特,是由"肺中、心下有水"和"脾虚客热"共同作用而致,仲景称之消渴。《伤寒论》中的口渴多为"阳明有热"和"水气内停"所致,亦有复杂情况,涉及此两个因素中的一个时患者反无口渴,与人体阳气的功能状态和涉及脏腑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小青龙汤证 文蛤散证 五苓散证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时高波 白慧 《河南中医》 2018年第4期518-520,共3页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利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大柴胡汤加桂枝茯...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利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肿吸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改善血肿吸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岂言五苓但利水,通阳化气之一方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蓄水"一证,主以五苓散治之,正是《黄帝内经》"膀胱主气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五苓散乃仲景为水蓄太阳膀胱而设,但仲景又不唯用五苓散治蓄水,而是广泛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看似所治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蓄水"一证,主以五苓散治之,正是《黄帝内经》"膀胱主气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五苓散乃仲景为水蓄太阳膀胱而设,但仲景又不唯用五苓散治蓄水,而是广泛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看似所治病证不一,但其病机一也,即皆为水蓄膀胱,津不化气而衍生。五苓散的主要功效在于通阳化气,而非利水之用,大凡膀胱阳气不振,水气凝而不化之证,皆可用之,其根本就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皆阳气不振,水不化气之候,能知于此,则对《伤寒杂病论》五苓散证思过半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蓄水证 张仲景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痰饮所致背恶寒探微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林 张冠卿 张理云 《河南中医》 201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背恶寒病机与阳气有关,阳气不通或阳弱而致寒,而痰饮致背恶寒,或因脾胃虚弱,或因气化不利,或因实邪痰饮阻滞,导致胃有痰饮,阳气不能转经于背,背部恶寒,范围手掌之大,因于痰饮,所以治疗应以温药和之,药性以温为主,方法以和为宜。痰饮致... 背恶寒病机与阳气有关,阳气不通或阳弱而致寒,而痰饮致背恶寒,或因脾胃虚弱,或因气化不利,或因实邪痰饮阻滞,导致胃有痰饮,阳气不能转经于背,背部恶寒,范围手掌之大,因于痰饮,所以治疗应以温药和之,药性以温为主,方法以和为宜。痰饮致背恶寒具体可分土不制水,气化不利,新饮停留等三个证型,其治法可分利水行气,温阳化气,攻逐水饮三法,分别选用苓桂术甘汤或小半夏茯苓汤,肾气丸或五苓散,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痰饮所致背恶寒的治疗必须是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同时也要注意缓则治本,急则治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恶寒 痰饮 阳气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从经方中感悟仲景治疗心系病证用药智慧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效科 丁纪茹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经方是中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指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药,故经方也称为仲景方,因其效如桴鼓而广泛用于临床。仲景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心悸、胸痹、心痛等心系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传变预后,并创立不同... 经方是中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指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药,故经方也称为仲景方,因其效如桴鼓而广泛用于临床。仲景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心悸、胸痹、心痛等心系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传变预后,并创立不同的经典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思路的系统性及遣方用药的严谨性,对临床医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心系病证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三附子汤”运用浅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志恒 方宜梅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时,因证属表阳虚,风邪偏盛,风湿之邪相搏在表,治宜速决,故用附子三枚,佐甘草二两以缓其烈性,重用桂枝达四两,以温经通阳,使风湿之邪得阳气蒸发而从外散发。用白术附子汤时,因表阳气虚,湿邪偏盛,故用附子一枚半,并减甘草之量为一两,去前方辛散之桂枝,加白术苦温燥湿,共逐皮间水气,此为因势利导之法。用甘草附子汤时,因表里阳气皆虚,风湿俱盛,但以风邪为主,故治宜标本兼顾,风湿同治,方中用附子二枚、炙甘草二两,此为缓兵之计,而用桂枝达四两,以祛在表之风邪,合白术以除在里之湿邪,使风湿之邪从内外分解。从《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出,附子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用于治疗痹证、少阴病、霍乱、水气、痰饮等证。而究其根本病机不过虚实两端:虚,主要为阳气虚,可涉及肺、脾、心、肾;实,主要是寒湿痹阻,涉及脾及经络。因主治病证不同,"三附子汤"用药、配伍通变化裁十分讲究,匠心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附子 桂枝附子汤 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张仲景
下载PDF
经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验案3则
12
作者 陈德龙 赵雄 吴锦俊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325-2326,共2页
防己黄芪汤具有益气固表、利水祛湿之功;金匮肾气丸具有滋阴补阳、温化肾气之功,二者均出自《金匮要略》,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健脾利水之功。以上三方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获良效。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防己黄芪汤 金匮肾气丸 五苓散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术语英译研究
13
作者 曹思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74-2280,共7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推进,中医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疫情得到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因中医术语艰涩难懂、内涵丰富多变、语义深奥等问题,中医翻译困难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推进,中医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疫情得到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因中医术语艰涩难懂、内涵丰富多变、语义深奥等问题,中医翻译困难重重。现有的中医翻译存在不规范、欠准确、不通顺等问题,使得其他国家居民难以理解中医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向全世界的传播,故中医药的翻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功能对等理论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分为心血不畅导致的病症相关名词翻译和心神不宁相关症状名词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兼顾西方读者的文化语境与思维习惯,准确地向西方学者传达中医典籍的真实含义,有助于规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翻译。本文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不同版本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既能够表达原文含义,又容易被国外读者理解接受的翻译作为规范。提高全世界对中医的理解与接受,为中医古籍的英译提供翻译理论上的借鉴和可靠的方法学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心系疾病 英译
下载PDF
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高频药物的运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思茵 温玉 马晓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2期2047-2050,共4页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解表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在用药上以发散风寒为主,有少量发散风热药的运用,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用药主张辛温发汗解表。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亦重视使用桂枝、生姜、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解表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在用药上以发散风寒为主,有少量发散风热药的运用,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用药主张辛温发汗解表。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亦重视使用桂枝、生姜、麻黄等药,又增加了防风、菊花、大豆黄卷的使用;扩大了解表药的运用范围,用于治+疗各种内伤杂病。3《温病条辨》沿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麻黄、生姜等药的运用,但《温病条辨》更善于辛凉解表,共运用9种发散风热药。《温病条辨》在辛温解表药中增加了香薷与荆芥的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清热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以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为主。其中用以治疗里热实证的药较多见。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除以上药物运用外,还增强了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以及清虚热药的运用,以治疗各种内伤杂病。3《温病条辨》中延续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的运用,还加重了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的比重。《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补虚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以补气药为主,兼用少量补血药。2《金匮要略》补气药的运用与《伤寒论》基本相似,增加了黄芪的应用,并且加重了丸剂的应用,重视使用蜂蜜。妇科病独立三篇,重用补血药,增加了补阳的紫石英及补阴的麦冬、百合等药的运用,增加了补虚药的运用种类。3《温病条辨》用药延续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补气、补血、补阳药的运用,增加了杜仲、菟丝子等补阳药。此外,丰富了补阴药的运用,如沙参、麦冬等。温热邪气易伤阴液,故增加了滋阴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解表药 清热药 补虚药 张仲景
下载PDF
麻黄、附子古今配伍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明慧 李冉 +2 位作者 宋慧荣 罗亚敏 陶晓华 《河南中医》 2019年第3期329-331,共3页
麻黄、附子配伍可用于外感表证、内伤杂病、诸窍病、妇科病等。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少阴主里,为一身之根本。外感过程中,邪气侵袭人体,因人体少阴之气的强弱,出现不同的证候,麻黄主入太阳经功在驱邪,附子主入少阴经功在扶正,麻黄、... 麻黄、附子配伍可用于外感表证、内伤杂病、诸窍病、妇科病等。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少阴主里,为一身之根本。外感过程中,邪气侵袭人体,因人体少阴之气的强弱,出现不同的证候,麻黄主入太阳经功在驱邪,附子主入少阴经功在扶正,麻黄、附子配伍,驱邪又扶正,治疗诸外感病证。临床中纯实证少见,纯虚证更是不多,虚实夹杂证最为常见,麻黄、附子的联合正与虚实错杂、邪实正虚的病理特点吻合,麻黄给邪出路、引邪外达,附子温阳固护少阴,防止麻黄发越太过,两者组合闭门不留寇、祛邪不伤正。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紊乱又是各种疾病的始动因素,麻黄向上向外宣畅气机又能通调水道使气下行,附子向内向下调理气机亦能由里达表、温通表里,两者相配一上一下,调畅人体气机,治疗内伤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附子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浅析白术附子汤证“大便坚,小便自利”病机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美雯 郝征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0期1463-1466,共4页
白术附子汤治疗湿痹的病机特点为表里同病,内有脾虚湿盛,外有风湿侵袭,内外合邪而致病。其功效为健运中焦,温补脾阳,并行表里,利水除湿。从病位来看,病在脾胃,则以健运脾胃,条畅气机为旨;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以解表为要,表去里自和;兼转... 白术附子汤治疗湿痹的病机特点为表里同病,内有脾虚湿盛,外有风湿侵袭,内外合邪而致病。其功效为健运中焦,温补脾阳,并行表里,利水除湿。从病位来看,病在脾胃,则以健运脾胃,条畅气机为旨;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以解表为要,表去里自和;兼转属阳明经,表里两经同病,需求其本,助太阴阳气来复逐湿邪,恢复机体水液代谢正常运转。然湿邪性质黏滞,非阳不化,故仲景在治疗时以中焦脾胃入手,助正气以逐邪外出,同时附子辛散走表,配合白术散在表之风湿,体现"治湿邪当以温药"之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附子汤 湿痹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浅议妇人热入血室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雪佳 吴林玲 《河南中医》 2019年第9期1301-1304,共4页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热入血室证指经期、产后或施行人工流产、引产术后,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胸胁下胀满疼痛,重者白天清醒,入暮则神志异常,谵语妄言。常见疾病有盆腔炎性疾病、产褥期发热和部...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热入血室证指经期、产后或施行人工流产、引产术后,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胸胁下胀满疼痛,重者白天清醒,入暮则神志异常,谵语妄言。常见疾病有盆腔炎性疾病、产褥期发热和部分经行发热疾病。《伤寒论》有关热入血室证的治疗仅有针刺期门穴和小柴胡汤,后世医家多有发挥,治疗方法有疏畅气机,调和气血,透邪泻热等。《金匮要略》提出"热入血室证"的治疗禁忌为"勿犯胃气及上二焦",故治疗时慎用汗、吐、下三法,当用和解表里之法。另外,热与血结易致瘀血,用药时应酌加活血化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入血室证 期门穴 小柴胡汤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烦疼之病机及其证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鑫 王诗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烦疼症状进行辨析,认为其病机关键为阳气怫郁,或由风、寒、湿邪束表所致;或阳气壮盛而寒邪闭表;或少阳枢转不利;或阳热偏盛蕴结于里;或湿热交蒸而郁阳不通。其治疗应根据其具体病因,针对阳气怫郁的病机,采... 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烦疼症状进行辨析,认为其病机关键为阳气怫郁,或由风、寒、湿邪束表所致;或阳气壮盛而寒邪闭表;或少阳枢转不利;或阳热偏盛蕴结于里;或湿热交蒸而郁阳不通。其治疗应根据其具体病因,针对阳气怫郁的病机,采用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烦疼 阳气怫郁
下载PDF
基于汉以前中医古籍探讨针、灸疗法及其在仲景学术思想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文战 张传涛 王幸栓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89-1791,共3页
经络理论的形成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络学说已经有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对比《难经》和《黄帝内经》,在针刺补泻的手法上... 经络理论的形成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络学说已经有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对比《难经》和《黄帝内经》,在针刺补泻的手法上或存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脉法》《五十二病方》的"灸"到《黄帝内经》《难经》丰富的刺法,治疗方法的理论及工具日渐丰富。基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可以看出仲景时代的医疗是继承了前人的经络及针、灸成果,当时存在烧针、温针、灸、刺穴位等多种治法,尤其是"烧针"一法,在治疗伤寒时经常被使用。仲景作为经方一派,对经络及刺、灸等方法也有继承和发展,针药并用,论述了疾病从经络入脏腑的发病规律,并在治疗伤寒和杂病中应用了刺、灸方法。但对于仲景时代广泛应用"烧针""温针"治疗伤寒的社会现象给予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以前中医古籍 经络学说 仲景学术思想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糠秕孢子毛囊炎36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双林 《河南中医》 2017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糠秕孢子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糠秕孢子毛囊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给予乌梅丸治疗,对照组给予斯皮仁诺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6.7%,有效...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糠秕孢子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糠秕孢子毛囊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给予乌梅丸治疗,对照组给予斯皮仁诺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6.7%,有效率83.3%,对照组痊愈率55.3%,有效率81.6%,两组痊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糠秕孢子毛囊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秕孢子毛囊炎 乌梅丸 伊曲康唑胶囊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