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兼析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秀明 密素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分别介绍了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和主要的来源地及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移民的发展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概念的区别与...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分别介绍了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和主要的来源地及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移民的发展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中国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国并非移民输出大国,"中国移民威胁论"等都是没有依据的渲染和猜测。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将与各国及国际组织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正常人口流动,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研究 华人研究 国际移民 华侨华人 中国威胁论
下载PDF
从造办处活计档看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装裱形式的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舜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2-98,共7页
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制作与装裱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从造办处档案看,乾隆二十四年前,有关宫廷唐卡的制作和装裱的记载并不多,从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前后开始,有关宫廷唐卡制作的记载增多。乾隆三十一年至四十五年是宫廷唐卡制作的... 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制作与装裱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从造办处档案看,乾隆二十四年前,有关宫廷唐卡的制作和装裱的记载并不多,从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前后开始,有关宫廷唐卡制作的记载增多。乾隆三十一年至四十五年是宫廷唐卡制作的繁荣期;乾隆四十五年后,宫廷唐卡的装裱制作达到了高峰。不同时期的唐卡装裱形式各不相同,反映了乾隆皇帝审美倾向的转变,也为清宫唐卡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办处 活计档 乾隆时期 唐卡 装裱
下载PDF
从造办处活计档看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镶做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舜强 张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1-87,共7页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镶做机构有一个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乾隆九年到十三年,宫中尚未出现专门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年,宫中开始出现了以皮作和裁作为代表的相对固定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六十年宫廷唐...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镶做机构有一个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乾隆九年到十三年,宫中尚未出现专门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年,宫中开始出现了以皮作和裁作为代表的相对固定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六十年宫廷唐卡镶做机构成熟定型。不同时期的唐卡镶做机构存在一定的变化,反映了乾隆时期宫廷唐卡镶做机构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宫廷唐卡镶做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办处 活计档 乾隆时期 唐卡 镶做机构
下载PDF
“回子官学”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东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55-58,共4页
"回子官学"是清朝内务府设置的旨在培养通晓"回语文字"人才的机构,后来由于加入缅语教习和增加培养缅语人才功能而改称"回缅官学"。文章依据文献资料,特别是清代档案,对该机构的设置、教习和学生来源,考... "回子官学"是清朝内务府设置的旨在培养通晓"回语文字"人才的机构,后来由于加入缅语教习和增加培养缅语人才功能而改称"回缅官学"。文章依据文献资料,特别是清代档案,对该机构的设置、教习和学生来源,考核制度以及清末"回缅官学"筹改学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子官学 维吾尔 内务府
下载PDF
《黑图档·嘉庆朝》所见盛京地区官员失察处理制度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彦昌 毛英豪 《山西档案》 2021年第4期173-186,共14页
失察是盛京地区官员被处以行政处分的主要原因,其作为官员过失的一部分,针对失察官员的处理是规范且固定的,本文根据《黑图档·嘉庆朝》所收录的失察相关公文进行整理研究,首先,对参与失察处理的各个府院衙门以及失察官员进行统计概... 失察是盛京地区官员被处以行政处分的主要原因,其作为官员过失的一部分,针对失察官员的处理是规范且固定的,本文根据《黑图档·嘉庆朝》所收录的失察相关公文进行整理研究,首先,对参与失察处理的各个府院衙门以及失察官员进行统计概述;其次,根据相关府衙的公文内容进一步分析盛京地区官员失察处理的发起、议处以及执行程序;再次,对盛京地区官员失察处理的处分和宽免两种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盛京地区官员失察制度进行总结,以期更多学者可以综合利用《黑图档》来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图档》 兵部 盛京内务府 盛京将军衙门 失察
下载PDF
乾隆时期宫廷漆器之髹饰技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舒涵 方晓阳 《中国生漆》 2018年第4期32-39,46,共9页
清朝乾隆时期髹饰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前朝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及内务府奏折类等档案文本,对有关乾隆朝宫廷漆器制作档案进行整理并结合现存珍贵的漆器实物,... 清朝乾隆时期髹饰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前朝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及内务府奏折类等档案文本,对有关乾隆朝宫廷漆器制作档案进行整理并结合现存珍贵的漆器实物,系统地对其制作的髹饰技法及风格特点进行了论述。发现乾隆时期的宫廷漆器拥有着丰富的髹饰技法,有素髹(黑漆、朱漆、紫漆、金漆等)、描金、雕漆、彩漆、填漆、填漆戗金、镶嵌漆、波罗漆、堆漆等,其技艺在继承前代漆工艺的同时逐步提升且有机融合多样风格,工艺复杂考究、装饰精致华美,达到了漆器髹饰技艺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漆器 内务府 造办处 髹饰技艺
下载PDF
清代内务府管辖番役处的管理及其与京畿司法衙门的关系
7
作者 裴明明 王凯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151,共10页
隶属于内务府慎刑司的管辖番役处,专职负责对皇室和内务府所属违法人员的缉捕,对京城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满汉文档案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尝试探析管辖番役处与慎刑司的特殊关系,发现管辖番役处并非简单隶属于慎刑司之... 隶属于内务府慎刑司的管辖番役处,专职负责对皇室和内务府所属违法人员的缉捕,对京城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满汉文档案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尝试探析管辖番役处与慎刑司的特殊关系,发现管辖番役处并非简单隶属于慎刑司之下,其管理职权、管理流程等具有独立性,且作为内廷司法机构的管辖番役处,其缉捕权限在皇权默许下得以延伸,与步军统领衙门等京畿司衙门间权限职能间存在重合,在多种类型案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番役处 内务府 慎刑司 京城
原文传递
清代内务府案件管辖权初探——以慎刑司奏案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剑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4,共9页
清代内务府负责审理上三旗案件、与宫廷相关的案件,其案件管辖权来自大清会典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内务府基本上遵守会典的规定,但也会出现变通,审理依规定应移交其他部门的案件,同时也会将已经受理的复杂案件移交其他部门审理。会典... 清代内务府负责审理上三旗案件、与宫廷相关的案件,其案件管辖权来自大清会典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内务府基本上遵守会典的规定,但也会出现变通,审理依规定应移交其他部门的案件,同时也会将已经受理的复杂案件移交其他部门审理。会典规定与案情是内务府判断是否审理案件的主要因素,当二者出现冲突时,案情因素优先于会典规定,内务府根据案情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受理案件,这种决定权源自皇权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务府 案件管辖权 奏案 会典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央调查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沈迈克(著) 黄语生(译)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5,共9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存在过的众多重要机构中,像中央调查部这样鲜为人知的机构绝无仅有,这是由它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中央调查部成立于1955年,1983年并入国家安全部,在冷战时期为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存在过的众多重要机构中,像中央调查部这样鲜为人知的机构绝无仅有,这是由它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中央调查部成立于1955年,1983年并入国家安全部,在冷战时期为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工作在"隐蔽战线"上的人们所做的卓越贡献,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可能会大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调查部 联络部 中央社会工作部 国家安全部
原文传递
清代内务府包衣中的“外擢”现象探析
10
作者 方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8-72,共5页
内务府包衣通过科举、荫庇、捐纳等方式由内务府官员"外擢"为非内务府官,带来的不仅仅是包衣阶层内部的分化,同时也体现了旗人与包衣、满人包衣与汉人包衣在身份地位上的差别。"外擢"现象的出现不仅打破了统治者对... 内务府包衣通过科举、荫庇、捐纳等方式由内务府官员"外擢"为非内务府官,带来的不仅仅是包衣阶层内部的分化,同时也体现了旗人与包衣、满人包衣与汉人包衣在身份地位上的差别。"外擢"现象的出现不仅打破了统治者对包衣群体在身份上的限制,更是促进了包衣势力的外延和扩张。经此,包衣阶层的势力由内务府蔓延进入后宫和前朝。后宫——内务府——前朝势力圈的形成对清代的社会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内务府包衣 外擢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