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梁剑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孔夫子或马克思,而是对它们有所继承和发展,促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孔夫子和马克思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跃入“古今中西”各种要素氤氲化醇的大结构。古今中西...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孔夫子或马克思,而是对它们有所继承和发展,促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孔夫子和马克思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跃入“古今中西”各种要素氤氲化醇的大结构。古今中西,和生新体,即由旧体之和而生出新体。“新体”是生之成,“和”是生之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离不开在世界性百家争鸣中对现代文明开展批判性的集体学习“。生成”正在凸显为新时代思想的基本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世界性百家争鸣 集体学习 生成
下载PDF
哲学翻译之我见略谈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国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5,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世界性百家争鸣 哲学翻译 翻译哲学
下载PDF
哲学翻译与汉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
3
作者 韩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0,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翻译问题 哲学著作 汉学研究 《孟子》 儒家经典 耶稣会士 “归化”
下载PDF
哲学的翻译与翻译的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懷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史 哲学 等值理论 翻译思想 翻译工作 标准 忠实 原作
下载PDF
现代中国哲学英译中的作者与读者
5
作者 林安迪 万思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读者 作者 英译中 现代 历史环境 判断力 原义
下载PDF
艺术学中国学派的反思和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
近百年来,艺术学中国学派被一再提起。今天的艺术学中国学派的建设需要在全球视野和当代美学下进行,它们既有别于一百年前的国际视野和现代美学,也有别于五十年前的世界视野和后现代美学。今天的艺术学中国学派建设的目标,是将中华美学... 近百年来,艺术学中国学派被一再提起。今天的艺术学中国学派的建设需要在全球视野和当代美学下进行,它们既有别于一百年前的国际视野和现代美学,也有别于五十年前的世界视野和后现代美学。今天的艺术学中国学派建设的目标,是将中华美学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中国学派 国际 世界 全球
原文传递
“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学术的未来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国荣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190,231-232,共12页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既呈现世界性的意义,也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之战已折射了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而这一时期哲学家体系性思想建构的出现,则从更为内在的方面展现以上趋向。...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既呈现世界性的意义,也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之战已折射了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而这一时期哲学家体系性思想建构的出现,则从更为内在的方面展现以上趋向。这些哲学系统既呈现了现代形态,又从不同方面对西方文明和西方哲学提出批评,其中展现的哲学立场不仅蕴含宽泛的世界意义,而且以独特的方式回应了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哲学论争。从科玄论战,到哲学家的个性化哲学建构,从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从多样化与相对性的不同进路,到一致与百虑的不同侧重,中国的现代哲学已超越了地域性,并获得世界性的意义。进一步看,以具体化扬弃抽象性和教条化、以多样性扬弃相对化以及一致与百虑的交融,构成了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参与世界性百家争鸣的观念前提,通过切实的建设性工作,提供对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则是参与这种争鸣的现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中国哲学 中国学术 世界意义 世界性百家争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