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postoperative open abdominal wall”: Nosological concept and treatment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Manuel López-Cano José A Pereira Manuel Armengol-Carrasc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3年第12期314-320,共7页
The so-called 'burst abdomen' has been described for many years and is a well-known clinical condition, whereas the concept of the 'open abdomen' is relatively new. In clinical practice, both nosologic... The so-called 'burst abdomen' has been described for many years and is a well-known clinical condition, whereas the concept of the 'open abdomen' is relatively new. In clinical practice, both nosological ent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plex spectrum of symptoms apparently disconnected, which in many cases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for surgical repair.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disorders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l fashion, the concep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open abdominal wall'(acute POAW) is presented, which in turn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ntional' or planned acute POAW and 'unintentional' or unplanned POAW.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ute POAW as a single clinical process not only allows a better optimiz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the surgical repair of abdominal wallrelated disorders, but also the strat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data in different patient subsets, favoring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wide spectrum of conditions involved in the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bdominal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t ABDOMEN OPEN ABDOMEN EVISCERATION abdominal wall Mes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CISIONAL HERNIA Enteroatmospheric FISTULA
下载PDF
The utilization of chitosan/Bletilla striata hydrogels to elevate anti-adhesion,anti-inflammatory and pro-angiogenesis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mesh in abdominal wall repair
2
作者 Yuntao Di Lu Wang +7 位作者 Wei He Shuyan Liu Yuqi He Jie Liao Ruihong Zhang Lan Yin Zhiwei Xu Xiaoming Li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Polypropylene(PP)mesh is commonly used in abdominal wall repair due to its ability to reduce the risk of organ damage,infectio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However,the PP mesh often leads to adhesion formation and does n... Polypropylene(PP)mesh is commonly used in abdominal wall repair due to its ability to reduce the risk of organ damage,infectio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However,the PP mesh often leads to adhesion formation and does not promote functional tissue repair.In this study,we synthesized one kind of aldehyde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A)modified chitosan(CS)hydrogel based on Schiff base reaction.The hydrogel exhibited a porous network structure,a highly hydrophilic surface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We wrapped the PP mesh inside the hydrogel and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ing composites in a bilateral 1×1.5cm abdominal wall defect model in rats.The results of gross observation,histologica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demonstrat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CS hydrogel on anti-adhesion and wound healing effects.Notably,the addition of BSPA to the CS hydrogel further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s in vivo,promoting wound healing by enhancing collagen deposition and capillary rearrangement.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BSPA-modified CS hydrogel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anti-adhesion,anti-inflammatory and pro-angiogenesis properties of PP meshes during the healing process.Overall,this work offers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abdominal wall repair pat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wall wound healing HYDROGEL Bletilla striata ANTI-ADHESION
原文传递
Staged management of giant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defect: A rare case report
3
作者 Somendra Bansal Sanchit Jain Laxmi Narayan Meena 《Burns & Trauma》 SCIE 2013年第3期144-147,共4页
Blunt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disruptions associated with evisceration (abdominal wall injury grade type Ⅵ) are very rare. We describe a case of large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disruption with bowel evisceration and ... Blunt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disruptions associated with evisceration (abdominal wall injury grade type Ⅵ) are very rare. We describe a case of large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disruption with bowel evisceration and complete transection of jejunum and sigmoid colon that occurred after a 30-year-old male sustained run over injury to abdomen. Abdominal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end to end jejuno-jejunal and colo-colic anastomosis were done. Staged management of giant abdominal wall defect was performed without any plastic reconstruction with good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wall disruption blunt trauma abdomen EVISCERATION
原文传递
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学武 陈中献 +1 位作者 赖亚曼 贺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诊治及预防等方面的特点及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 9例不同情况的小儿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  9例腹壁切口裂开表现多样 ,经治疗 8例成活 ,1例死亡。多种因素...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诊治及预防等方面的特点及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 9例不同情况的小儿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  9例腹壁切口裂开表现多样 ,经治疗 8例成活 ,1例死亡。多种因素参与了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的裂开。结论 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情况复杂 ,表现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婴幼儿 切口裂开 临床特点 腹部手术 预防
下载PDF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梅英 马巧灵 王君华 《现代临床护理》 2008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2月~2008年2月本科室18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与感染、患者自身情况、术中操作及围手术期护理有关。结论预防感染、术中...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2月~2008年2月本科室18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与感染、患者自身情况、术中操作及围手术期护理有关。结论预防感染、术中规范操作、重视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裂开 护理
下载PDF
不同负压值伤口负压吸引术应用于开放性腹部创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勇 曾琴 王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负压值的伤口负压吸引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应用于开放性腹部伤口治疗中小肠壁出血面积变化。方法将12头家猪做正中切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行负压值为-50 mm Hg(A组)、-125 mm Hg(B组)及-2... 目的观察不同负压值的伤口负压吸引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应用于开放性腹部伤口治疗中小肠壁出血面积变化。方法将12头家猪做正中切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行负压值为-50 mm Hg(A组)、-125 mm Hg(B组)及-200 mm Hg(C组)的NPWT,持续NPWT 12、24、48 h后对小肠壁出血面积的变化分别进行拍照和量化。结果持续NPWT 12、24和48 h后小肠表面出血面积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值的大小与小肠壁出血面积的大小呈正向直线相关,实验中三组比较得出负压值为-125 mm Hg的NPWT具有较好的引流效果时,对小肠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腹部伤口负压吸引术 小肠壁
下载PDF
带蒂髂腹部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晓元 马恩庆 +1 位作者 谢立华 龙剑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介绍以旋髂浅动脉为主要轴型血管的髂腹部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伤或瘢痕畸形所致软组织缺损共21例;有三例同时修剪多余的皮下脂肪,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留供血血管,克服该皮瓣臃肿的缺点。
关键词 皮瓣移植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肠道皮肤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伟 张银超 +3 位作者 陶国青 孙键 项成 朱雁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VSD)治疗肠皮肤瘘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皮肤瘘患者24例,其中16例接受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治疗组),8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对伤口愈合时间、临床换药次数、治疗...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VSD)治疗肠皮肤瘘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皮肤瘘患者24例,其中16例接受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治疗组),8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对伤口愈合时间、临床换药次数、治疗费用、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以及继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可以加速肠外皮肤瘘腹壁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的换药工作量,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腹壁瘘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腹壁切口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中林 刘志苏 +2 位作者 袁玉峰 何跃明 刘权焰 《腹部外科》 2012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对腹壁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间利用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对18例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病人施行治疗,以同期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的18例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对照,对换药...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对腹壁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间利用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对18例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病人施行治疗,以同期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的18例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对照,对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等指标统计和比较,总结治疗效果和经验。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换药花费均显著低于开放换药组,P值均〈0.01。结论合理使用自制的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能加速腹壁感染切口愈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减少医务人员的换药工作量,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腹壁 治疗 引流术
下载PDF
滑车式皮下埋线减张缝合术(附184例报告)
10
作者 曹玉军 王金光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探讨滑车式皮下埋线减张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84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滑车式皮下埋线减张缝合术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后无切口裂开 ,平均住院 11.5d ,均痊愈出院。结论  与传统的皮外减... 目的  探讨滑车式皮下埋线减张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84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滑车式皮下埋线减张缝合术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后无切口裂开 ,平均住院 11.5d ,均痊愈出院。结论  与传统的皮外减张缝合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易方便 ,经济实用 ,住院时间短 ,避免了皮外减张线引起的针眼线道感染和皮肤溃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滑车式减张缝合 切口裂开
下载PDF
岛状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复发性胸腹壁肿瘤创面的探讨
11
作者 朱唯力 李彤彤 《九江医学》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报道采用自身单蒂岛状腹直肌皮瓣,修复无全身转移胸腹壁恶性肿瘤经各种方法治疗后遗留溃疡创面4例。转移的腹直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伤口愈合,皮瓣供区未发生腹壁疝。作者认为选择创面对侧腹直肌皮瓣,面积大,完全可以覆盖较大的手... 报道采用自身单蒂岛状腹直肌皮瓣,修复无全身转移胸腹壁恶性肿瘤经各种方法治疗后遗留溃疡创面4例。转移的腹直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伤口愈合,皮瓣供区未发生腹壁疝。作者认为选择创面对侧腹直肌皮瓣,面积大,完全可以覆盖较大的手术创面;皮瓣血管恒定,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肿瘤 胸壁肿瘤 岛状腹直肌 肌皮瓣 修复术
下载PDF
大黄芒硝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腹壁肥厚产妇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甄萍 王世红 杨志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1-3,8,共4页
目的分析大黄芒硝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腹壁肥厚产妇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甘肃省天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切... 目的分析大黄芒硝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腹壁肥厚产妇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甘肃省天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换药+红外线照射治疗,研究组行常规切口换药+红外线照射+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对比两组切口康复情况、切口局部微循环情况、切口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渗液消失时间为(2.11±0.30)d、切口红肿消退时间为(3.32±0.40)d、硬结消退时间为(3.86±0.48)d、切口愈合时间为(7.39±1.1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9、6.277、6.842、6.738,P<0.001)。研究组治疗后切口局部血流速度为(0.69±0.17)mm/s、毛细血管管径为(7.50±1.08)μ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6、5.042,P<0.05)。研究组治疗后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腹壁肥厚产妇剖宫产后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能够改善切口疼痛程度、切口康复和切口局部微循环情况,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芒硝外敷 红外线照射 腹壁肥厚 剖宫产 切口愈合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壁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鸣 叶祥柏 +1 位作者 于燕 石志远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腹壁感染创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例腹壁感染创面患者应用VSD的治疗方法。结果接受VSD治疗的3例患者中,感染均得以控...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腹壁感染创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例腹壁感染创面患者应用VSD的治疗方法。结果接受VSD治疗的3例患者中,感染均得以控制,经过3~4周期VSD治疗后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1例男性患者出现创周张力性水疱,其余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腹壁感染创面治疗,操作简单,能有效吸除渗液、脓液,封闭死腔,并能有效地促进肉芽生长,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腹壁 封闭敷料 引流术
下载PDF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镱凝 范新宇 +2 位作者 毕鑫 彭玉峰 毕振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 目的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结论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前外侧壁 穿支皮瓣 下肢 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负压腹壁引流管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的应用
15
作者 缪水连 白飞燕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1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腹壁引流管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33例剖宫产高危产妇,按照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缝合)与研究组(13例,采用负压腹壁引流管)。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切口愈合... 目的探析负压腹壁引流管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33例剖宫产高危产妇,按照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缝合)与研究组(13例,采用负压腹壁引流管)。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脂肪液化发生率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切口疼痛缓解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不良率15.38%、脂肪液化率7.69%均低于对照组50.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2周疼痛评分(4.05±0.39)分、(1.29±0.40)分均低于对照组(5.18±0.44)分、(3.61±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腹壁引流管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中效果显著,可促进切口快速愈合及疼痛缓解,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腹壁引流管 剖宫产 高危产妇 切口愈合不良 脂肪液化
下载PDF
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全层缺损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4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18例腹壁肿瘤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5.2岁。原发疾病:腹壁纤维瘤8例,肉瘤6例,结肠腺癌腹壁转移2例,恶性畸胎瘤2例。手术彻...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18例腹壁肿瘤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5.2岁。原发疾病:腹壁纤维瘤8例,肉瘤6例,结肠腺癌腹壁转移2例,恶性畸胎瘤2例。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遗留全层腹壁缺损范围为15 cm×6 cm^25 cm×22 cm;采用网片固定重建腹膜连续性,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填充腔隙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股外侧肌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2 cm×10 cm,股前外侧皮瓣为14.0 cm×8.0 cm^21.0 cm×8.5 cm。其中2例大面积缺损采用双侧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所有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未见腹壁疝表现,皮瓣外观及腹部功能均满意。结论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结合网片适用于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全层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缺损 股前外侧肌皮瓣 带蒂皮瓣 腹壁肿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妇科肿瘤术后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郝敏 赵卫红 张娜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7-491,共5页
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切口疝及窦道形成。对各类不同并发症需采用相应治疗措施。术前准备、术中缝合技术、缝线的选择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切口并发症... 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切口疝及窦道形成。对各类不同并发症需采用相应治疗措施。术前准备、术中缝合技术、缝线的选择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切口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腹壁手术切口 切口感染 切口 裂开 脂肪液化
原文传递
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全层缺损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4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5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全层缺损。男3例,女2例;年龄32~65岁,平均43.7岁。腹壁纤维瘤3例...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5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全层缺损。男3例,女2例;年龄32~65岁,平均43.7岁。腹壁纤维瘤3例,肉瘤2例。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范围为20cm×12cm^23cm×16cm。采用网片固定重建腹膜连续性,股外侧肌瓣封闭缺损,表面植皮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腹壁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外侧肌瓣切取范围为20cm×12cm^23cm×16cm,皮瓣切取范围为20cm×8cm^23cm×10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和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腹壁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未见腹壁疝表现。供区外观影响小,下肢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可用于修复腹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全层缺损,不但减少了供区并发症,还可改善供、受区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缺损 改良带蒂股前外侧肌皮瓣 腹壁肿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高压电烧伤腹壁缺损修复 被引量:2
19
作者 翁旭豪 马小亚 +3 位作者 杨学荣 刘贵海 王申波 戎慈航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压电击伤后腹壁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高压电击伤腹壁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 大网膜覆盖修复腹壁缺损,残留腹壁疝需后期修复.采用聚丙烯纤维网缝拉创口再中厚皮片植皮,残留腹壁外形差.采用补片+局部皮瓣+... 目的 探讨高压电击伤后腹壁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高压电击伤腹壁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 大网膜覆盖修复腹壁缺损,残留腹壁疝需后期修复.采用聚丙烯纤维网缝拉创口再中厚皮片植皮,残留腹壁外形差.采用补片+局部皮瓣+供瓣部中厚或刃厚皮移植,效果最佳.结论 采用补片+局部皮瓣+供瓣部自体中厚或刃厚头皮移植修复高压电击伤后腹壁缺损治疗方法是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电击伤 创面 皮瓣
原文传递
难治性腹壁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确定性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宽 李元博 +4 位作者 赵伟 彭新刚 刘波 王培戈 周岩冰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腹壁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12例腹腔手术患者发生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经换药或清创缝合仍未愈合,平均(15±3.2)个月。我们采取确定性手术整块切除腹壁窦道和瘢痕化窦道,全层腹壁间断一层缝合。结果11例... 目的探讨慢性腹壁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12例腹腔手术患者发生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经换药或清创缝合仍未愈合,平均(15±3.2)个月。我们采取确定性手术整块切除腹壁窦道和瘢痕化窦道,全层腹壁间断一层缝合。结果11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浅部手术部位感染,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6个月(6个月至4年),无感染或切口疝发生。结论腹壁切口窦道切除、腹壁间断全层缝合是治疗难治性腹壁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外科伤口感染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