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的护理服务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杨竹 崔远敏 +2 位作者 胡定祥 岳玉梅 任玉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7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的护理服务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2023年7月,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的护理服务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2023年7月,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的护理服务。评估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后创面形态、创面面积、24 h渗液量评分及PUSH总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创面形态、创面面积、24 h渗液量评分及PUSH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的护理服务,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诊疗团队 护理服务 压力性损伤 伤口护理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小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MDT模式下的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效、创伤严重程度[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及会诊医生到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1、14.790、9.184,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I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0,P<0.05)。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90,P<0.05)。结论:MDT模式下的CNP护理能够提高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及检查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 救治成功率
下载PDF
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孟秋 张克标 +2 位作者 陈珍 黄飞月 赵庆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场景下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2023年10月—11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6... 目的构建急诊科场景下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2023年10月—11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评价急性疼痛评估率及再评估率、处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分别为35.29%和11.77%,两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64和0.876,最终确定的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包括充分疼痛评估、设置疼痛处置目标、疼痛干预、疼痛再评估、健康教育5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临床应用后,急性疼痛评估率从8.71%提高到84.78%,再评估率从1.23%提高到80.43%,药物镇痛率、非药物镇痛率分别从14.81%和6.50%提高到69.57%和63.04%。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率及再评估率、处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创伤和损伤 创伤护理 急性疼痛 临床路径
下载PDF
急性颈脊髓损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常见问题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护理学组 李云 +5 位作者 尹会 卢丹 张瑞雪 栗晓静 徐欣欣 郭立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为规范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指导临床实践,促进临床对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规范化护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拟定临床急性颈脊髓损伤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常见问题专家共识初稿,结合专家意见修改相应条目,评定证据等级... 为规范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指导临床实践,促进临床对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规范化护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拟定临床急性颈脊髓损伤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常见问题专家共识初稿,结合专家意见修改相应条目,评定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形成共识终稿。本共识总结了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病史采集与评估、病情监测与观察、用药指导,颈部固定、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泌尿系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最新证据,内容覆盖救治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共识条目简单明了,易于执行,能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引,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脊髓损伤 院前急救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康复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诊多发伤伴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宋小花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多发伤伴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多发伤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多发伤伴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多发伤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情况、血管内凝血及急救成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在急诊多发伤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念 多发伤伴骨折 急诊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蔡爱敏 朱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85-1886,共2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救中心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2例作为新模式组,对接诊的患者采用设计好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治;将新模式开展前2003年6月—20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救中心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2例作为新模式组,对接诊的患者采用设计好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治;将新模式开展前2003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等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救治效果。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新模式组的有效救治时间为(47±16)min,治愈5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死亡5例;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为(75±18)min,治愈1例、好转3例、未愈6例、死亡15例,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27,u=3.3983,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按流程展开抢救,建立了一个"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体系,构建起一条环环相扣高效快捷的"救治链",缩短了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护理新模式 急救医疗服务 护理 小组
下载PDF
基于伤口评估三角的干预方案在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安俊红 韩雪 张春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475-447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伤口评估三角干预方案在治疗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及对点帮扶社区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78例3期及3期以上压力性损伤病人为对照组,使用医院自制的压疮/皮损评估表进行评估,对伤口进行... 目的:观察基于伤口评估三角干预方案在治疗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及对点帮扶社区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78例3期及3期以上压力性损伤病人为对照组,使用医院自制的压疮/皮损评估表进行评估,对伤口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对伤口床进行换药处理;将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压力性损伤病人8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基于伤口评估三角干预方案对压力性损伤伤口进行评估,同时依据基于伤口评估三角制定的评估-管理-治疗整体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住院费用及评估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3%)较对照组(43.3%)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评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压力性损伤病人管理中使用伤口评估三角进行评估,采用基于评估-管理-治疗整体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伤口治疗有效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评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伤口评估三角 评估-管理-治疗整体方案 护理
下载PDF
西宁市城东区1471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在其 张斌 +6 位作者 公保才旦 陈培正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7期1476-1479,1483,共5页
目的调查西宁市城东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西宁市城东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53... 目的调查西宁市城东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西宁市城东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53±1.02)分钟(、9.15±4.38)分钟(、12.65±5.84)分钟,院前死亡患者分别为(2.45±1.03)分钟(、8.85±4.29)分钟(、27.31±12.62)分钟,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2.36±0.95)分钟(、9.47±4.53)分钟(、26.83±13.15)分钟,三者在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院前急救患者的现场时间明显少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P〈0.01)。②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以第四季度、第三季度、第三季度为最多。③在1 471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次是其他类;再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④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四,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最多的;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三,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⑤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总死亡量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创伤和心脏性猝死分别以青壮年、中老年阶段为高发,并分别成为院前急救、院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创伤和损伤 猝死 心脏 流行病学因素
下载PDF
皖南地区卫校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汪国海 王珥梅 臧桐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3-684,共2页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伤害调查表对皖南地区卫生学校学生1 58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年发生率为61.23%,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23.97%)、碰伤(23.59%)、刀或锐器伤(21.51%)、动物咬伤(16.0...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伤害调查表对皖南地区卫生学校学生1 58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年发生率为61.23%,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23.97%)、碰伤(23.59%)、刀或锐器伤(21.51%)、动物咬伤(16.00%)、烧烫伤(15.12%);伤害发生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密切相关。结论卫校学生的伤害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流行病学方法 数据收集 学生 护理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救护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戚益群 肖艳林 陆丽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46-47,共2页
报道了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救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笔者认为通过积极准备抢救物品,能保证抢救工作及时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维持循环稳定,迅速完成术前准备,是抢救患者的重要保障;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及... 报道了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救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笔者认为通过积极准备抢救物品,能保证抢救工作及时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维持循环稳定,迅速完成术前准备,是抢救患者的重要保障;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瞳孔散大 救治 护理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急救多学科团队的建立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宇能 葛宇峰 +3 位作者 高峰 公茂琪 吴新宝 蒋协远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4期226-229,239,共5页
目的 探讨院内紧急医疗团队(EMT)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 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采用EMT模式(EMT组)和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匹配的2021年7月至11月采取传统会诊模式(传统组)诊疗的严重创伤患者... 目的 探讨院内紧急医疗团队(EMT)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 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采用EMT模式(EMT组)和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匹配的2021年7月至11月采取传统会诊模式(传统组)诊疗的严重创伤患者各10例。对两组的呼叫急救医生时间、急救医生到达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和抢救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受伤机制、到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创伤指数(TI)和I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EMT组呼叫急救医生时间和急救医生到达时间3.4(3.0,3.9)min和10.5(6.5,12.0)min均显著少于传统组8.9(7.2,11.3)min和19.5(14.7,2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MT组急诊检查时间38.5(31.8,40.0)min较传统组89.0(80.2,91.8)min减少56.7%(P<0.001)。抢救成功率EMT组为90%,传统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相较于传统会诊模式,采用EMT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多处创伤 急诊处理 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 多学科创伤治疗团队
下载PDF
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巧艳 郭雪梅 +1 位作者 彭明霞 杨建涛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812-815,共4页
总结1例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受伤机制特殊、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等问题,迅速进行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观察,做好预见性抢救准备;做好精细液体复苏与管理,预防脓毒症休克,合理使用... 总结1例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受伤机制特殊、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等问题,迅速进行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观察,做好预见性抢救准备;做好精细液体复苏与管理,预防脓毒症休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全身及患肢感染加重;加强不同类型的创面护理,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促进创面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做好心理支持和营养护理。经过58 d的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一般状况良好,右下肢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创伤弧菌 休克 脓毒性 急症护理
下载PDF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沙剑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早期急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32例14岁以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儿提供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氧供,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32例患儿中,痊愈28例,残愈2... 目的探讨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早期急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32例14岁以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儿提供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氧供,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32例患儿中,痊愈28例,残愈2例,表现为轻、中度智力障碍,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死亡2例,1例死于合并脑干损伤,1例死于肺挫伤并感染致呼吸衰竭。结论通过早期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可提高颅脑损伤患儿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小儿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期间给予系统监测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植秀珍 陈素英 李华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及系统监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及系统监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期间给予系统监测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急诊抢救 护理 监测
下载PDF
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妙慈 周小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8期164-166,共3页
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在胸外科较为常见,而胸膜腔内积血是胸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易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甚至休克,病情危急凶猛,常导致死亡。我们认为,在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到早期准确评估伤情和出血量,及时... 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在胸外科较为常见,而胸膜腔内积血是胸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易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甚至休克,病情危急凶猛,常导致死亡。我们认为,在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到早期准确评估伤情和出血量,及时纠正休克,能为手术抢救和后继治疗争取时间并创造有利条件。而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急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急救效果的根本保证,护士应根据病情制订规范化的预检抢救程序,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确保抢救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血胸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院前急救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育林 孙付召 +2 位作者 傅桂锋 陈冬颖 詹华清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总结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模式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情况及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急救交通伤出车6 181次;... 目的总结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模式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情况及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急救交通伤出车6 181次;救治5 417人,其中轻伤4 933人、重伤414人、院前死亡70人;男女性别比1.76∶1;年龄以青中年为主;伤情以体表伤及四肢骨折多见;总体交通安全形势随时间推移逐渐趋向好转。结论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基于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乡镇基层医院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有效地展开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交通 创伤和损伤 流行病学 急救医疗服务 乡村卫生服务 广东佛山地区
下载PDF
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飞妮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急救处置时间指标(抢救时间、心梗三联完成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水平、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胱抑制素-C(Cys-C)]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心梗三联完成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和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TnI、CK-MB、ICTP、IMA、Cys-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STEMI患者可缩短急救处置时间,改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处置 心肌损伤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护士分组定岗在批量伤员急诊处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柯义英 刘海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192-193,共2页
目的分析护士分组定岗模式在批量伤员急诊处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保持急诊护士日常排班不变,为应对突发事件,特设置护理应急队伍,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护理队员在10 min内到位。到位的护士实行定岗分组,负责组内工作。结果 154例患者,治... 目的分析护士分组定岗模式在批量伤员急诊处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保持急诊护士日常排班不变,为应对突发事件,特设置护理应急队伍,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护理队员在10 min内到位。到位的护士实行定岗分组,负责组内工作。结果 154例患者,治愈出院146例,现场死亡5例,院内死亡3例,完成预检分诊平均时间(5.5±0.4)min,抢救开始至专科住院平均时间(25.2±2.3)min,物资保障率100%,信息登记完整率100%。结论批量伤员急诊处置中采用护士分组定岗模式,配合院内指挥救治体系,可以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分流,减少急诊滞留,满足物资供应,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量患者 急诊 抢救 护理 分组 定岗
下载PDF
阴道损伤的应急处理及护理对策
19
作者 梁平 陈进莲 +2 位作者 陈方璧 徐卫军 冼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4期34-34,77,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损伤的应急处理及护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方法应急处理应及时迅速,采用将浸有0.1%盐酸肾上腺素纱布压迫裂伤部位,填塞无菌纱条进一步压迫止血,或采用肠线缝合裂伤的阴道,出血量较多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流... 目的探讨阴道损伤的应急处理及护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方法应急处理应及时迅速,采用将浸有0.1%盐酸肾上腺素纱布压迫裂伤部位,填塞无菌纱条进一步压迫止血,或采用肠线缝合裂伤的阴道,出血量较多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12例患者全部无发生伤口感染和延期愈合,平均住院3d,康复出院,1例患者1个月后同房时再度出现阴道裂伤。结论阴道损伤多由于初次性生活动作粗暴、姿势不对、过度兴奋等引起,伤口及时缝合,充分的抗生素治疗,护理措施正确及时和加强健康教育,是治疗成功及避免出现阴道再度裂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损伤 应急处理 护理
下载PDF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
20
作者 银华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0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总结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158例(79.0%),轻残21例(10.5%),中残15例(7.5%),重残4例(2.0%),植物生存1例(0.5%),死亡1例(0.5%)。结... 目的总结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158例(79.0%),轻残21例(10.5%),中残15例(7.5%),重残4例(2.0%),植物生存1例(0.5%),死亡1例(0.5%)。结论尽早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与规范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开放性损伤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