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Chess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Gansu Province
1
作者 Ying’an Wang Xiaoming Ma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2360-2370,共11页
As a region inhabited by large population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Gansu province boasts rich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reflec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d taken shape thousa... As a region inhabited by large population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Gansu province boasts rich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reflec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d taken shape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mong these are various ethnic folk chess games. They are time-honored with many types such as the “Fang” chess of the Hui ethnic group, the “Jiu” chess of the Tibetans, the “King and Ministers” chess, the Mongolian chess, the Mongolian military chess, etc. These games embody distinctive ethn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a particular ethnic minority group.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o study the ethnic chess by collecting, documenting and comparing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ed chess. The paper explores ways to standardize, protect and promote them scientifically in joint efforts,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examining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present era and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found culture behind the ch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gansu Province Chess Culture A Study
下载PDF
交互共存:从甘青“花儿”看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秀清 周毛吉 李以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花儿”是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基质。在中华文化的大熔炉中,“花儿”是其中的瑰宝,它的旋律流淌过... “花儿”是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基质。在中华文化的大熔炉中,“花儿”是其中的瑰宝,它的旋律流淌过岁月的文化长河,歌词浸染着各民族文化的鲜明色彩,以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涤荡着千千万万民众的心灵,真正彰显了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社会理路。文章以传唱在甘青地区最为广泛的河州“花儿”为例,以交互共存的文化特质为切入点,探讨甘青“花儿”中呈现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养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多民族 河州“花儿”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文学地理视域下的甘肃作家群与地域文化关系——甘肃文学的一种观察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继红 郭文元 《唐都学刊》 2015年第5期89-95,共7页
地理空间是形成作家创作风格的自然环境,更是作家"精神原乡"的生成背景。从地理格局分布和作家的文化认同来看,甘肃文学已初步形成了河西走廊与大漠文学、黄河文化与城市文学等多元文化板块和多样文学形态,因此也产生了与之... 地理空间是形成作家创作风格的自然环境,更是作家"精神原乡"的生成背景。从地理格局分布和作家的文化认同来看,甘肃文学已初步形成了河西走廊与大漠文学、黄河文化与城市文学等多元文化板块和多样文学形态,因此也产生了与之直接关联的作家群体。但是甘肃作家群在中国文学版图中的位置模糊,且作家对社会剧变过程中河陇大地上人的精神状态仍缺乏宏阔的概括力。其主要原因有二:一为借重地域资源而未能超越地理视域,二为彰显多元格局而缺乏板块互动。所以,构建以空间地理为背景的"精神原乡",以此统摄不同文化空间的人生世相和题材类型,形成以边缘冲击中心的文化板块运动,当是甘肃作家群乃至边缘作家汇入文学中心版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甘肃作家群 甘肃文学 地域文化 边缘冲击
下载PDF
从“他者”到“我者”的文化建构:论苗族作家文学的族群意识觉醒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正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4期82-86,共5页
一个民族的族群觉醒意识通常是在"他者"的文化环境去回窥和审视"我者"的,苗族作家文学的发展同样经过了这样的建构过程。分别从"他者"的文学作品中对苗族社会生活描写的评述、作为"我者"中的... 一个民族的族群觉醒意识通常是在"他者"的文化环境去回窥和审视"我者"的,苗族作家文学的发展同样经过了这样的建构过程。分别从"他者"的文学作品中对苗族社会生活描写的评述、作为"我者"中的苗族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去实现自我族群意识的觉醒以及苗族作家族群身份的回归等几个方面的探讨中,提出了借鉴当今现代社会中"他者"文学作家所存在的"碎片化"困惑和如何推动苗族文学创作时应秉承传统与实现本真性回归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构 苗族作家文学 族群意识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以当代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蔺春华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189-192,共4页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 文化认同 汉族作家 民族叙事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苑两生花——水仙花与任碧莲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任碧莲 美国华裔女作家 种族问题 族裔文化认同
下载PDF
左宗棠的甘宁青回族政策探析——以防范、隔离和民族同化为考察点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维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4-29,共6页
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左宗棠为了加强对甘宁青地区回族的管理,采取了防范、隔离和民族同化的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防范和隔离具有强制性,要求就抚回民严格遵守;而民族同化政策,作为一项长远规划,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 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左宗棠为了加强对甘宁青地区回族的管理,采取了防范、隔离和民族同化的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防范和隔离具有强制性,要求就抚回民严格遵守;而民族同化政策,作为一项长远规划,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这一民族政策的推行,一方面维持了战后一个较长时段的社会稳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甘宁青地区回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甘宁青 回族
下载PDF
作为文化权的甘肃特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8
作者 苏一星 高成军 《西部法学评论》 2008年第6期133-137,共5页
文化权是少数民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在当今社会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保护与少数民族平等权、发展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甘肃特有的东乡族、保安... 文化权是少数民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在当今社会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保护与少数民族平等权、发展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甘肃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创造了丰富多样、与众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文化遗产,将关系到这些民族的存亡与发展,将有助于增强这些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文化同一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可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同时对于连接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传承并弘扬这些民族的文化,乃至促进我省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 甘肃特有民族 文化遗产 意义
下载PDF
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四十年
9
作者 韩晓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国外对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大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国内关于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成果也相对较少。根据现有资料,可以大致理出国内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历程。近四十年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国外对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大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国内关于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成果也相对较少。根据现有资料,可以大致理出国内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历程。近四十年甘肃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探期(1980—1989年),以选编和汇编为为主;第二个阶段为拓展期(1990—1999年),以整体研究为主;第三个阶段为关注期(2000年至今),以内部研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少数民族神话 选编汇编 整体研究 内部研究
下载PDF
黄土坡上坚强的追梦者——甘肃庆阳女作家群现象探析
10
作者 郭麦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甘肃东部的陇东庆阳涌现出了一批女作家,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她们以女性的生活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庆阳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甘肃东部的陇东庆阳涌现出了一批女作家,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她们以女性的生活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庆阳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作品来分析这个作家群的创作共性及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庆阳 女作家群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论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的市场体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5,共8页
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市场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相交织的现象。由于生产诸因素积淀,至清末民初,甘青藏区市场已初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体系。这种独特民族市场体系的形成,不仅丰富与便利了藏区内部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强了藏蒙与汉... 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市场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相交织的现象。由于生产诸因素积淀,至清末民初,甘青藏区市场已初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体系。这种独特民族市场体系的形成,不仅丰富与便利了藏区内部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强了藏蒙与汉回民族的经济交往,还对藏区内部的社会整合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藏区 市场类型 市场体系 市场特征 民族社会整合
下载PDF
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验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吉玲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8-34,共7页
甘肃涉藏地区是多民族共生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甘肃涉藏地区围绕发展经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及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甘肃涉藏地区是多民族共生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甘肃涉藏地区围绕发展经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及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等具体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总结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践路径,为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涉藏地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历史经验 现实路径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陇中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齐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清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总结和繁荣时期,陇中文学顺应文学史的发展,在清代前中期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以吴镇为代表的陇中作家群出现,他们以临洮的洮阳诗社和兰州的兰山书院为主要文学活动场所,他们论诗作文、交游唱和、创作编集,成为陇... 清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总结和繁荣时期,陇中文学顺应文学史的发展,在清代前中期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以吴镇为代表的陇中作家群出现,他们以临洮的洮阳诗社和兰州的兰山书院为主要文学活动场所,他们论诗作文、交游唱和、创作编集,成为陇中文学走向繁荣的代表。陇中文学的繁荣是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下取得的,与陇中书院的快速发展、著名作家的引导、外来作家的推动以及诗社等团体的促进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文学 吴镇 陇中作家群 陇中书院 洮阳诗社
下载PDF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裕固族语言文化校本课程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维武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2-37,共6页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通过裕固族语言文化校本课程标准的研发实践,基于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裕固族语言文化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通过裕固族语言文化校本课程标准的研发实践,基于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裕固族语言文化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教学建议等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标准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旅游定位及营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0-55,共6页
21世纪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重大发展方针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在"一带一路"其中起着窗口、前沿和民心相通的关键根基作用,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其发展不仅关乎甘肃省发展的... 21世纪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重大发展方针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在"一带一路"其中起着窗口、前沿和民心相通的关键根基作用,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其发展不仅关乎甘肃省发展的整体速度,更关乎"中国梦"实现的整体步伐。本文通过CIS定位理论对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进行旅游定位,进而根据定位结论结合市场营销4P理论设计相对应的营销策略,使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带动整个少数民族区域乃至甘肃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CIS定位理论 4P理论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仁明 但唐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6-42,共7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注重推行民主政治,为抗战而生产。边区政府注重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以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价值文明的现代重构,大力开展民族统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注重推行民主政治,为抗战而生产。边区政府注重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以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价值文明的现代重构,大力开展民族统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边区各民族的抗战力量,推动各民族的现代化转型,在党的民族政策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定型化的开始。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正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与抗战民主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少数民族 抗战动员
下载PDF
国族本位 世界视野——论新时期甘青宁少数民族叙事文学
17
作者 韩春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我国甘青宁地区是高原农牧文化和中原旱地文化的交叉地带,又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化的长期并存,各民族间长期以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造就了多元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新时期甘青宁文学在民族、国家和... 我国甘青宁地区是高原农牧文化和中原旱地文化的交叉地带,又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化的长期并存,各民族间长期以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造就了多元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新时期甘青宁文学在民族、国家和世界的三位一体格局中既受到了国家一体性、知识全球化的规约和影响,又始终立足于民族民间文化,因此该地域文学不仅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书写的经验,而且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等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宁青少数民族作家 叙事文学 显形文本 隐形文本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甘青人口较少民族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丽娟 何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0-165,共6页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甘青人口较少民族要通...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甘青人口较少民族要通过产业化发展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通过市场途径扩大文化辐射与影响,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文化产业 甘青人口较少民族
原文传递
甘肃肃南大长岭吐蕃墓葬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仝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104,共11页
公元7~9世纪,河西和陇右地区成为唐朝和吐蕃争夺的最重要前沿阵地,频繁的战乱导致这一区域经济衰退和人口外迁。到了唐后期,吐蕃内乱更使当地人口锐减,致使“河、渭二州,土旷人稀,因以饥疫,唐人多内徙三川,吐蕃皆远遁于叠、宕之西,二千... 公元7~9世纪,河西和陇右地区成为唐朝和吐蕃争夺的最重要前沿阵地,频繁的战乱导致这一区域经济衰退和人口外迁。到了唐后期,吐蕃内乱更使当地人口锐减,致使“河、渭二州,土旷人稀,因以饥疫,唐人多内徙三川,吐蕃皆远遁于叠、宕之西,二千里间,寂无人烟”[1]。吐蕃首领论恐热大肆夺略鄯、廓、瓜、肃、伊、西等八州,并屠杀当地居民,焚其室庐,以至于“五千里间,赤地殆尽”[2]。也许正是这些原因,加之任职河西的唐朝官吏死后通常要归葬两京或其故里[3],河陇地区在唐蕃统治的二百多年间,留存下来的墓葬极为有限;尤其是在武威以西地区,仅发现零星的唐墓。这与河西走廊汉晋十六国时期庞大的墓葬数量形成鲜明对比。吐蕃统治时期的遗存,主要是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佛教石窟中的壁画、雕塑[4],墓葬则较为稀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肃南 大长岭墓葬 吐蕃 吐谷浑 唐代
原文传递
甘肃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多态性调查
20
作者 李国英 刘圆圆 +5 位作者 薛双林 王明禄 李元荣 张海红 方丽华 唐朝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甘肃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系统多态性,评估其在血小板配型输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201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3系统基因分型。结果:HPA-3a和3b基因频率分别为0.6368和0.3632;同国内其它9个地... 目的:研究甘肃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系统多态性,评估其在血小板配型输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201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3系统基因分型。结果:HPA-3a和3b基因频率分别为0.6368和0.3632;同国内其它9个地区人群的HPA-3分布相比较,与5个地区人群有显著性差异。在随机输血中HPA-3a和3b抗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0.1145和0.2411,a、b抗原不配合率合计为0.3556。结论:调查数据表明,随机输血中供受者HPA-3抗原不配合比例在甘肃人群中高达35.56%,这对研究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和开展相合血小板输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PA-3 输血 基因频率 甘肃汉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