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艺术”必须要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随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虽被从属于政治,但也诞生了不少蕴有"大精神"的作品。历史新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蕴有了"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年辉煌。后新时期文学相当严重地失却了这...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虽被从属于政治,但也诞生了不少蕴有"大精神"的作品。历史新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蕴有了"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年辉煌。后新时期文学相当严重地失却了这种"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式微,英雄主义不再;作品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作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异化为脑力劳动者和智本家。当下只有张炜、张承志等致力于史诗创作、真正地将创作与整个民族命运自觉地相关联的少数"孤胆英雄"支撑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天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艺术精神 崇高品格 思想深度 作家灵魂
下载PDF
高校文艺工作者“以文铸魂”的必要与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秀峰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文铸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领域的价值旨归。高校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以文育人与以文铸魂的效能。基于现实表现,高校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需要在马克思主... 以文铸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领域的价值旨归。高校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以文育人与以文铸魂的效能。基于现实表现,高校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整体构建科学化路径,通过思想主导、价值引领、名家示范、制度规范和环境优化等路径整体协调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艺工作者 以文铸魂 路径
下载PDF
张爱玲与她笔下的悲剧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传荣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35,共5页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 ,多是悲剧型的 ,她们或缺情少爱 ,或扭曲变态 ,或受尽摧残与侮辱 ,但她们大多并不自省。而个人情感的曲折经历 ,家庭生活的不幸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
关键词 悲剧女性 审美取向 作家心灵史
下载PDF
精神的勇气与灵魂的担当——赵先平小说评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瑞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赵先平执着于自己生存现实,自觉地充当起"一名审视者"的精神责任。赵先平对转型期本地的基层教育、基层权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问题确实进行了较为独到的审视(观察、体验与艺术揭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赵先平执着于自己生存现实,自觉地充当起"一名审视者"的精神责任。赵先平对转型期本地的基层教育、基层权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问题确实进行了较为独到的审视(观察、体验与艺术揭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家的审视,目光不仅仅是向外的,同时也是向内的;不仅仅是审视社会,同时也是在审视人性;不仅仅是"审他",同时也没有忘却了要"自审"——即作家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精神灵魂的拷问和反省。作家审视的眼光可谓犀利,其深邃处直逼灵魂。赵先平的创作,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本土作家创作的时代精神勇气和灵魂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左作家 赵先平 小说创作 精神审视 灵魂担当
下载PDF
女作家身心分裂的抒写——论郝思嘉和媚兰的形象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淑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7-89,共3页
郝思嘉和媚兰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塑造了两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性各异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尤其突显了郝思嘉热爱金钱的现实主义性格与媚兰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追求。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角色的安排中,我们... 郝思嘉和媚兰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塑造了两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性各异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尤其突显了郝思嘉热爱金钱的现实主义性格与媚兰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追求。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角色的安排中,我们看出了作家自身的身心分裂:既认同郝思嘉自强自立的女性主义意识,又无法真正摆脱男权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思嘉 媚兰 女作家 身心分裂
下载PDF
文学史中的作家形象问题——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的刘云若为例
6
作者 章妮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
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观的形成必然受制于历史、现实与个体,文学史著作因而具有天生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学史对象的选择、诠释和文学历史文本建构的主观性、个人性,刘云若的文学史命运和绘形,便是此主观性的具体体现。文学史著选择... 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观的形成必然受制于历史、现实与个体,文学史著作因而具有天生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学史对象的选择、诠释和文学历史文本建构的主观性、个人性,刘云若的文学史命运和绘形,便是此主观性的具体体现。文学史著选择、过滤众多史料时,不可舍弃深刻影响作家创作内在生成机制及其心理构成的部分;文学史家在书写时应高屋建瓴地透视对象的作品,深层次把握作家创作的灵魂。只有这样,能在史实和史识的博达洞见中,与对象作有价值的、心灵深处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刘云 修订本 形象 作家创作 文学史意识 主观性 文学史观 历史文本 具体体现 生成机制 文学史家 对象 个人性 深层次 著作 史著 史实 心灵
下载PDF
“香格里拉”梦寻──读《灵息吹拂》
7
作者 张直心 《大理师专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62-63,共2页
汤世杰是云南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本文通过对他的作品《灵息吹拂》的分析,指出了他在创作中的一些个性特色。
关键词 香格里拉 《灵息吹拂》 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汤世杰 散文 云南 理想主义
下载PDF
茂盛的森林为何长不出参天大树——制约湖北文学发展的精神文化因素
8
作者 王文初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新时期湖北文学创作成就辉煌,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失掉了楚文学的浪漫超越品格,缺乏有 国际影响的重量级作家和经得起时间打磨的重量级作品。湖北人特有的世俗精神气质、"九头鸟"文化心理及 由此造成的不够健全的"... 新时期湖北文学创作成就辉煌,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失掉了楚文学的浪漫超越品格,缺乏有 国际影响的重量级作家和经得起时间打磨的重量级作品。湖北人特有的世俗精神气质、"九头鸟"文化心理及 由此造成的不够健全的"作家灵魂",此三者正是制约湖北文学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精神 “九头鸟”心理 作家灵魂
下载PDF
如何追求文学的精神高度——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9,共9页
毕淑敏是一个不断开辟新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描写的有追求的作家。她的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界面,也提出新的命题。这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家气质:"白衣天使"与"天才病友"的路径选择;面对疾病:隐喻与治疗的相互矛盾;审... 毕淑敏是一个不断开辟新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描写的有追求的作家。她的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界面,也提出新的命题。这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家气质:"白衣天使"与"天才病友"的路径选择;面对疾病:隐喻与治疗的相互矛盾;审视心灵:揭示痛苦与展现隐私的暧昧立场;伦理难题:医学—社会学—文学的彼此纠缠。对毕淑敏创作的深度分析,也同时揭示出当代文学如何追求精神高度的困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高度 作家气质 疾病与隐喻 审视心灵 伦理难题
下载PDF
刘白羽和丁玲关系考论——从《心灵的历程》谈起
10
作者 赵焕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心灵的历程》是刘白羽的长篇回忆录,该著多处记述了作者与丁玲交往的种种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白羽与丁玲的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友谊的建立——友谊的摧折——友谊的恢复。刘白羽与丁玲相识于1937年冬抗日烽火中的山西汾河前线,在... 《心灵的历程》是刘白羽的长篇回忆录,该著多处记述了作者与丁玲交往的种种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白羽与丁玲的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友谊的建立——友谊的摧折——友谊的恢复。刘白羽与丁玲相识于1937年冬抗日烽火中的山西汾河前线,在战争岁月中建立了纯真的革命友谊。但是在1955的胡风案和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丁玲遭到以刘白羽为骨干力量的中国作协的大力批判,两人的友谊随之破裂。到了1980年代初,在拨乱反正的背景下,刘白羽向丁玲表达了忏悔,两人最终握手言欢,恢复了原来的友谊。刘白羽和丁玲友谊发展变化的历程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其关系的变化历程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白羽 丁玲 作家友谊 反右斗争 《心灵的历程》
下载PDF
大地与心灵的交响——五邑本土作家散文创作简论
11
作者 凤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2-36,共5页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 ,散文创作尤其活跃 ,与内地作家的创作不同 ,五邑本土作家的散文创作大都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典雅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对原始自然山水的认同 ,更关心的是自己个体的生存状态 ,更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心感受。对大地的礼赞与心...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 ,散文创作尤其活跃 ,与内地作家的创作不同 ,五邑本土作家的散文创作大都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典雅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对原始自然山水的认同 ,更关心的是自己个体的生存状态 ,更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心感受。对大地的礼赞与心灵的揭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作家 自然山水 个体生命 生存状态 意韵 感悟 灵魂
下载PDF
体现在德国流亡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归属”
12
作者 陈小溪 《开封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推行的法西斯专政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无疑是一场浩劫。大多数德国作家在法西斯专政的迫害下流亡异国他乡,这些流亡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其诗歌、小说、戏剧深刻反映了他们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抗和憎恶... 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推行的法西斯专政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无疑是一场浩劫。大多数德国作家在法西斯专政的迫害下流亡异国他乡,这些流亡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其诗歌、小说、戏剧深刻反映了他们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抗和憎恶,以及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流亡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流亡作家 归属感
下载PDF
“灵魂本身的图像”:论博尔赫斯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
13
作者 关琳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残雪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法,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深刻。残雪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派小说家拘囿于现代叙事技巧的学习与借鉴。首先,她对... 残雪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法,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深刻。残雪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派小说家拘囿于现代叙事技巧的学习与借鉴。首先,她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更多的是来源于对个人潜在记忆的注视和灵魂深处的审判,并强调作家是“灵魂的写作者”;其次,她着力阐明无意识世界的复杂性,主张创作理性与幻想并存的“纯文学”;最后,博尔赫斯小说中有一个核心的意旨,即其创作总体指向精神的无限性或时间的永恒性等命题,这对于残雪竭力构建“现代个人寓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博尔赫斯 灵魂的写作者 纯文学 个人寓言
下载PDF
阎连科小说论
14
作者 廖丹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5-79,共5页
军旅作家阎连科除了书写部队生活之外,还写了不少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和描写市井文化风情的小说。这些小说创作显示了阎连科人物塑造的两个特点对人物的心灵层面、人性层面的深入剖析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军旅 农村 市井风情 创新意识 心灵层面 人性层面
下载PDF
散文,我灵魂的栖息地
15
作者 李前 《新余高专学报》 2007年第2期43-45,共3页
散文,不仅是我人生传记中若干富有色彩的篇章,也是我那经常漂泊流浪的灵魂的栖息地。在散文创作中,我追求题材的多样、情感的真诚、境界的深广、手法的自由,并认为一个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有可... 散文,不仅是我人生传记中若干富有色彩的篇章,也是我那经常漂泊流浪的灵魂的栖息地。在散文创作中,我追求题材的多样、情感的真诚、境界的深广、手法的自由,并认为一个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创作 灵魂 现代作家
下载PDF
寻找“灵魂”的家园——评荷兰华人女作家林湄
16
作者 林祁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13,共5页
闽籍作家林湄带着她的“乡愁”远到荷兰,开始了对异乡文化的探索,她的散文真实记录了这一心路历程。长篇小说《天望》《天外》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也不同于一般的移民小说,它在关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接纳和融合的同时,更... 闽籍作家林湄带着她的“乡愁”远到荷兰,开始了对异乡文化的探索,她的散文真实记录了这一心路历程。长篇小说《天望》《天外》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也不同于一般的移民小说,它在关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接纳和融合的同时,更注重人的精神归属问题,即寻找“灵魂”的家园。林湄的创作不仅是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也是中国文学在海外的深入或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作家 林湄 东西融合 “灵魂”的家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