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位新移民作家的文学地图——叶周访谈录
1
作者 叶周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中有多元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有对母语文化的眷恋和反思,有遭遇异域文化时的震惊、惶恐,也有后来的接受与和谐相处。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海外华文作家独特的文本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史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叶周的创作生涯,... 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中有多元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有对母语文化的眷恋和反思,有遭遇异域文化时的震惊、惶恐,也有后来的接受与和谐相处。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海外华文作家独特的文本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史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叶周的创作生涯,始于上海,然后一直延续至今。他前往美国留学,并在那里开始小说创作,近年来的作品表现了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和欧洲等地的华人生活,他的父辈小说系列又涉及上海、中国香港、重庆、东京等重要城市的文化活动。他的文学创作地图呈现了立体和多元的文化景观。叶周的文学地图,恰如其分地构成了他的文学创作的想象空间。而这份私人地图只有放在海外华文文学的宏观图景中才更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周 文学地图 海外生活 非虚构父辈系列 作家的想象空间
下载PDF
论CET-4写作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基于两种命题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颖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9-102,107,共5页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改革为非英语专业写作者在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转述动词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下,从语义内涵、评价潜势、引述方式和原作者呈现四个方面比较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两种命题写作中写作者使用转述动词的情...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改革为非英语专业写作者在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转述动词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下,从语义内涵、评价潜势、引述方式和原作者呈现四个方面比较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两种命题写作中写作者使用转述动词的情况,可以总结出写作者书面转述的特点以及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改革 思辨技能 转述动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北京人》与21世纪女性非虚构文学关系探源
3
作者 朱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40-43,共4页
张辛欣的《北京人》高度契合女性非虚构文学的精神主旨和文体特征,开启了女性作家非虚构叙事的先河。《北京人》与21世纪女性非虚构文学既有同质性内涵,又彰显出异质化的流变轨迹,二者共同体现了女性作家直面现场的文学转型意识。21世... 张辛欣的《北京人》高度契合女性非虚构文学的精神主旨和文体特征,开启了女性作家非虚构叙事的先河。《北京人》与21世纪女性非虚构文学既有同质性内涵,又彰显出异质化的流变轨迹,二者共同体现了女性作家直面现场的文学转型意识。21世纪女性非虚构文学对社会问题的探寻及情感性话语的书写有效弥补了《北京人》流于表面的碎片化叙事,纠正了《北京人》因零度干预态度造成的感染力弱化现象。女性作家依凭非虚构文学实现了客观映照与主观抒怀的有序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 女性作家 非虚构文学 比较视域
下载PDF
后青春期:再论“80后”文学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2,共10页
具有代际差异特征的"80后"文学呈现三极分化的趋势,在完成终结"意识形态写作"这一历史过程的同时,彰显了一种"非主流"的文学趣味,呈现出网络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新媒体文学风格。虽然止步于传统标准的文学... 具有代际差异特征的"80后"文学呈现三极分化的趋势,在完成终结"意识形态写作"这一历史过程的同时,彰显了一种"非主流"的文学趣味,呈现出网络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新媒体文学风格。虽然止步于传统标准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却从文学走向社会,从精英视野走向公共领域。"80后"文学不但余波未了,其非凡意义还将不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文学 后青春期 三极分化 新媒体文学 非主流
下载PDF
古代作家成名及影响的非文学因素——以李清照、朱淑真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兆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古代作家名望和影响力的大小,除了自身文学成就的高低之外,还有许多“非文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文学成就旗鼓相当,但在南宋时期,李清照名满天下,诗词版本传刻甚多,而朱淑真却寂寞无闻,作品传播有限。原因是李清照具有... 古代作家名望和影响力的大小,除了自身文学成就的高低之外,还有许多“非文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文学成就旗鼓相当,但在南宋时期,李清照名满天下,诗词版本传刻甚多,而朱淑真却寂寞无闻,作品传播有限。原因是李清照具有良好的家庭和文坛背景。而朱淑真是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创作,没有任何文坛大腕为之揄扬举荐,所以她的作品无法进入主流文坛和上层社会,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到了明代,朱淑真诗集传刻渐广,声誉日隆,开始与李清照齐名并称, 特别是在民间通俗文化圈,李清照和朱淑真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文化名流,但也受到封建文人的指责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朱淑真 作家名声 影响力 非文学因素 文学传播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的文学观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森林 曾祖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69-75,81,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新历史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问题:1.新历史主义的特征和文学批评立场;2.新历史主义对作家主体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阐释;3.新历史主义文本观;4.作家、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等文学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作家 协合 文本 互涉文本 非文学文本
下载PDF
非接触IC卡机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7
作者 戴红毅 张修如 《信息技术》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介绍了非接触IC卡的优点及一种非接触IC卡机房管理系统。结合当前机房管理的情况设计开发了机房管理系统。对系统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和某些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详尽的流程图。此管理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 非接触IC卡 机房管理系统 串行口 一卡多用 读写器
下载PDF
拉什迪: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悲剧人物 被引量:1
8
作者 韦建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身份发生质变,成了东方主义理论的传声筒,起到了加剧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消极的文化功用。他的悲剧具有警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迪 后殖民文学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悲剧性 文学评论 英国 小说 《撒旦诗篇》
下载PDF
民办高校学报作者队伍建设探讨——以四家民办高校学报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汉轮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1-65,共5页
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对办好民办高校学报十分重要。本文依据四家创刊较早的民办高校学报的作者现状,结合民办高校学报的特点,分析民办高校学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学报 作者队伍建设
下载PDF
加入外籍的华人作家非母语创作的归类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婷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207,共6页
以国籍区分国别文学的规则并不适合一些成年后移居国外的华人作家作品的归类和定性.无论是否用中文写作。这些作家在去国之前文化习性和思维方式业已形成,其作品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从中国文学研究的立场来看,作者的外籍身... 以国籍区分国别文学的规则并不适合一些成年后移居国外的华人作家作品的归类和定性.无论是否用中文写作。这些作家在去国之前文化习性和思维方式业已形成,其作品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从中国文学研究的立场来看,作者的外籍身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作品是否反映出中国式的情感意绪、价值观念才是关键所在。这些作家的非母语作品作为主流的中国汉语文学以外的一种特殊样貌,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边界,也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作家 非母语创作 中国文学 文化身份
下载PDF
“平民作者”非虚构作品的多元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爱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9-165,共7页
"平民作者"非虚构作品兼具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其原生态的叙述语言和行动介入式写作的人文情怀令文坛耳目一新,其微观视角和平民视角完善了历史叙述角度,民俗记忆的文化传承和民俗故事的审美意蕴丰富了当代民俗... "平民作者"非虚构作品兼具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其原生态的叙述语言和行动介入式写作的人文情怀令文坛耳目一新,其微观视角和平民视角完善了历史叙述角度,民俗记忆的文化传承和民俗故事的审美意蕴丰富了当代民俗学;其多元价值取向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到国外非虚构文化语境和新媒体文化语境影响,也有新时期"平民文化"心理建构的自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作者” 非虚构作品 姜淑梅 许燕吉 马宏杰
下载PDF
明嘉靖年间以家刻为主的曲籍编刊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惠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64-171,共8页
明嘉靖年间,沉寂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曲籍编刊走出低谷,渐趋活跃。由于成化以来散曲创作复兴,这一时期编刊的曲籍多数为散曲集,其作者多出自以康海与王九思、李开先、杨慎为主的三大曲家群,其地区以西安、章丘与苏州最为集中。编刊类型以... 明嘉靖年间,沉寂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曲籍编刊走出低谷,渐趋活跃。由于成化以来散曲创作复兴,这一时期编刊的曲籍多数为散曲集,其作者多出自以康海与王九思、李开先、杨慎为主的三大曲家群,其地区以西安、章丘与苏州最为集中。编刊类型以家刻为主,主其事者除了闲居乡里的士绅,还有在职官员。他们投身其中,主要是出于交际、娱乐、宣传或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曲籍编刊的文化功能得以拓展。散曲创作与编刊相互促进,反映了明初遭受沉重打击的士绅与官僚阶层已重新振作,并展现了创造、传播文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 编刊 家刻 散曲 曲家群 文化功能
下载PDF
他者视野下经典作家的解构与建构——论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经典作家观
13
作者 殷晓燕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86-91,共6页
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但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只有在文学史中出现的少量经典作家,如何使其他非经典作家及其作品能重现诗学魅力,为人们所认知,一直是新时期文学史家们思考的问题。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不囿于中国传统经... 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但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只有在文学史中出现的少量经典作家,如何使其他非经典作家及其作品能重现诗学魅力,为人们所认知,一直是新时期文学史家们思考的问题。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不囿于中国传统经典认知,在对中国经典文学进行研究时,以唐代经典作家为核心,带动同时期非经典作家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经典 非经典 作家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明代四位散曲家补正
14
作者 刘英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朱权、朱有燉、王田、刘天民是明代较为重要的散曲家,但在一些著述中对他们的相关记述存有不同程度的差错。对此,在多方查考的基础上予以一一补正。
关键词 明代散曲家 朱权 朱有燉 王田 刘天民 补正
下载PDF
“济世”理想的破灭到“无待”思想的滋生——元杂剧山东作家群的思想流变
15
作者 武建雄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元代社会前期,杂剧成为戏曲走上繁荣之初的主要创作形式,北方的戏曲作家多结群创作,其中,山东作家群成为当时一个影响颇大的群体。山东作家群所作剧作,题材表现多样,部分存世早期作品鲜明地表现出元蒙高压统治下,文人儒家传统"济世... 元代社会前期,杂剧成为戏曲走上繁荣之初的主要创作形式,北方的戏曲作家多结群创作,其中,山东作家群成为当时一个影响颇大的群体。山东作家群所作剧作,题材表现多样,部分存世早期作品鲜明地表现出元蒙高压统治下,文人儒家传统"济世"人生理想从热望走向幻灭的痕迹;后期作品流露出道家"无待"的消极思想。元代山东作家群由儒而道的思想流变,不仅在元代具有典型性,也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山东作家群 济世 无待
下载PDF
略论元代山东曲作家之散曲创作
16
作者 王金伟 《淄博师专学报》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元曲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山东是其创作的重要区域。对元代山东曲作家的散曲创作,当今研究界之关注多在单独作家上,群体性的研究稍显不足。深入探讨,可见元代山东曲作家多身有功名、曲作豪爽幽默并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特征。
关键词 元代 山东曲作家 散曲 创作
下载PDF
词典使用与二语写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6-58,110,共4页
对随机抽取的79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词典使用的原因和频数进行统计,利用SPSS软件对词典使用和二语写作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对词典使用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词典的使用率不... 对随机抽取的79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词典使用的原因和频数进行统计,利用SPSS软件对词典使用和二语写作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对词典使用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词典的使用率不高;不当的词典使用技能与二语写作水平呈负相关;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对词典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使用 英语写作 高分组 低分组
下载PDF
被斩断的思考——韩寒博客杂文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4-97,104,共5页
在互联网时代韩寒以其博客文章为投枪或匕首,成为不可磨灭的网络神话。但观其博客文章,我们在为其巧妙的语言及犀利的批判惊叹的同时,发现其博客杂文在深层上却斩断了人们进行深入思考的可能性。这一现象根源于韩寒博客杂文特有的存在形... 在互联网时代韩寒以其博客文章为投枪或匕首,成为不可磨灭的网络神话。但观其博客文章,我们在为其巧妙的语言及犀利的批判惊叹的同时,发现其博客杂文在深层上却斩断了人们进行深入思考的可能性。这一现象根源于韩寒博客杂文特有的存在形态,具体表现为:盲目标榜的精英与博文写作的大众名不副实;介于时评与杂文之间的写作体裁;穿梭于作家与非作家之间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寒 博客杂文 大众与精英 杂文与时评 作家与非作家
下载PDF
建立自己的非线性编辑工作室
19
作者 范伟利 肖安雁 杨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5年第4期311-312,共2页
介绍了建立自己的非线性编辑工作室的构成、硬件的选择、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和基本原则等问题.
关键词 DV 非线性编辑 视频采集卡 DVD刻录机
下载PDF
英美汉学界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书写发展概略
20
作者 卢婕 李玲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书写经历了19世纪中期的发轫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盛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在发轫期,英语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是期刊上的“回忆录”...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书写经历了19世纪中期的发轫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盛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在发轫期,英语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是期刊上的“回忆录”式短文;在发展期,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单行本传记呈现“以文作传”的特点;在全盛期,系列丛书和学术型传记以“新历史主义”视角,在具体历史语境中考察中国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动机和文学地位;在瓶颈期,由于中西学界研究兴趣的转向、政治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英语传记正试图在传主身份、作传策略和创作理念上求新求变,再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汉学家 传记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家 异语写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