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保持型双语教育兴起的归因分析——以裕固族聚居区为例
1
作者 巴战龙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育系统外部主要原因有本族语言及传统文化趋于濒危和族群性的焦虑加剧,以及可供社会行动者选择的实践策略空间在相关政策叠加实施的背景中生成和拓展;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原因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蓬勃兴起和民族文化精英的强力推动。从当下中国的经验事实和情境分析来看,“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可以作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基本定位和主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裕固族 双语教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日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朱明 苏晗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166,共12页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位受访者的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结论/发现]族群特质作为先赋性限制因素,通过对原先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依附制约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动机和信息源选择。场域重构作为自致性转变因素,会逐渐转换EMSP在新信息环境中日常信息搜寻的空间感知动机和场景识别路径。社会融入作为调节性因素,在减少族群特质对EMSP日常信息搜寻限制的同时,能够提升场域重构对其日常信息搜寻的转变。[创新/价值]相较于以往“新市民”研究更多关注“市民化”和“城镇化”为中心的社会融合过程中的情境性因素,研究进一步从空间转换视角来揭示易地扶贫搬迁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人口较少民族 日常信息搜寻 新市民
下载PDF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民族文学对外传播——以《百年血脉》为例
3
作者 吴浩然 郑春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7期170-176,共7页
社会是语言和文化的终极归宿,翻译学研究历经语言和文化转向后,回归社会研究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国家适时启动“少数民... 社会是语言和文化的终极归宿,翻译学研究历经语言和文化转向后,回归社会研究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国家适时启动“少数民族作家海外推广计划”,多语种翻译和传播反映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精神气质和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百年血脉》作为该计划的主推作品,其外译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基于社会翻译学理论,考察《百年血脉》的译介过程和行为者角色,并结合海外销量及海内外书评探究小说的译介与传播效果。研究发现,《百年血脉》项目发起网络和翻译生产网络运行良好,但出版发行网络缺失,后续的图书营销和推介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翻译学 少数民族文学 译介与传播 《百年血脉》 文学外译 少数民族作家海外推广计划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的模式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耿新 陈诺 胡鹏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0,共8页
战胜贫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自然票赋、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贫困曾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党和国家持之以恒扶持... 战胜贫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自然票赋、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贫困曾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党和国家持之以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20年28个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民族脱贫之路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路径各有不同,本文选取独龙族、基诺族、赫哲族、毛南族等4个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的典型模式,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维度来归纳和提炼人口较少民族在整族脱贫、同步小康和共同富裕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整族脱贫 共同富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云南边疆少小民族科技扶贫——以独龙江人才帮扶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先能 杨绍兵 +5 位作者 杨维泽 石瑶 陈秀花 何志军 杨美权 张金渝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2期4420-4422,共3页
针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经济发展现状,结合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介绍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立足独龙江实际,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实施草果、滇黄精中药材种植以及科技培训等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 针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经济发展现状,结合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介绍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立足独龙江实际,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实施草果、滇黄精中药材种植以及科技培训等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当地科技扶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少小民族 扶贫 独龙江乡
下载PDF
人口较少族群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过程、原因及启示--以蒙古族图瓦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段成荣 黄凡 +1 位作者 毕忠鹏 巫锡炜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2000~2010年期间,我国有13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但尚未有研究厘清其背后原因。蒙古族图瓦人作为一个发生过人口负增长的人口较少族群,却在2006年实现人口增长“由负转正”,其成功经验对于人口负增长民族的人口发展具有重... 2000~2010年期间,我国有13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但尚未有研究厘清其背后原因。蒙古族图瓦人作为一个发生过人口负增长的人口较少族群,却在2006年实现人口增长“由负转正”,其成功经验对于人口负增长民族的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蒙古族图瓦人人口变动数据发现,其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大幅下降。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发生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以及经济发展反哺民生。蒙古族图瓦人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成功经验表明,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负增长问题,精准识别人口负增长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民族人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族群 人口负增长 健康中国
下载PDF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玉福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2个,它们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随着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批示,2005年《扶持人口...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2个,它们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随着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批示,2005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实施和国务院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和社会以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国家和社会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扶持 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云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0,共7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发展日趋小规模化,而其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老龄化现象严重、学科结构失衡、双语师资匮乏、培训机会较少、经济待遇偏低等突出问题。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可以...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发展日趋小规模化,而其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老龄化现象严重、学科结构失衡、双语师资匮乏、培训机会较少、经济待遇偏低等突出问题。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可以通过市场与计划的有机结合,多渠道补充教师;班师比与师生比相结合,灵活教师编制配置;着力培养多科教师;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教育及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小规模学校健康发展,为民族地区农村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教育 小规模学校 师资建设
下载PDF
少小民族文化传统的复兴与变异——西藏米林才召珞巴民族新村落成仪式的考察与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云水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8-31,共4页
文章以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珞巴民族新村入住剪彩仪式为切合点,体现国家权力对少小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珞巴族在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发展政策作用下,民族文化传统正在经历变异和复兴,伴随这一过程的文化融合和观念更新,促使本民... 文章以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珞巴民族新村入住剪彩仪式为切合点,体现国家权力对少小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珞巴族在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发展政策作用下,民族文化传统正在经历变异和复兴,伴随这一过程的文化融合和观念更新,促使本民族的人开始关注自身传统的文化自觉。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少小民族文化传统的复兴和变异,是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一把量尺,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小民族 文化传统 复兴 变异 仪式
下载PDF
追寻族群性——裕固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根本动力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巴战龙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0,共9页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亦是民族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一直未有深入研究。裕固族有两种本族...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亦是民族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一直未有深入研究。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均属世界濒危语言,其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却在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育中一直处于"探路者"和"领航者"的位置。面对本族语言濒危的现状,裕固人在现代性背景中选择应对策略时都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考虑到本族与他族的区别性文化要素和社会特征,抑或说追寻族群性是裕固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将社会人类学的族群性理论视角应用于教育研究,可为裕固族教育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话语和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裕固族 双语教育 族群性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兴边富民”行动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基于新生鄂伦春族乡的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景辉 朱瑞雪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8-321,345,共5页
"兴边富民"行动在新生鄂伦春族乡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是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对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兴边富民 新生鄂伦春族乡 人口较少民族
下载PDF
全球化与英国当代少数族裔作家——以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上海孤儿》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友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2-14,27,共4页
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一位重要作家入手,尝试讨论英国文学的一个变化,即英国文学趣味的世界化,兼析促成英国当代少数族裔作家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原因。
关键词 文学趣味 世界化 少数族裔英国作家 《上海孤儿》
下载PDF
近年来民族作家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义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8-93,共6页
近年来的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从各方面展开,更加全面而深入,成绩显著。当然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族别和区域性民族作家文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民族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对民族作家文学的文化研究还有很大学术空间,亟需充分... 近年来的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从各方面展开,更加全面而深入,成绩显著。当然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族别和区域性民族作家文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民族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对民族作家文学的文化研究还有很大学术空间,亟需充分发挥其潜力。回顾与反思近年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作家文学研究 批评 理论 文化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以当代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蔺春华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189-192,共4页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 文化认同 汉族作家 民族叙事
下载PDF
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作家创作的几点思考——以伊犁双语作家创作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晓甜 翟新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65-71,共7页
新疆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创作现象非常普遍,成绩也较显著。但综观其创作现状,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诸如原生态文化的展现问题、创作中的模仿问题、塑造形象的问题、关于单边叙事的问题、生活积累的问题等等。审视和考察... 新疆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创作现象非常普遍,成绩也较显著。但综观其创作现状,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诸如原生态文化的展现问题、创作中的模仿问题、塑造形象的问题、关于单边叙事的问题、生活积累的问题等等。审视和考察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水准,使少数民族汉语文学创作既能准确把握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现代气质;既能保持鲜明的民族特性,又具有时代性,从而逐步汇入中华大文化的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创作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写作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下载PDF
多民族文化语境中的民族作家“身份”——以我国台湾原住民作家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翔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于主流作家的视角。作家们跨越民族、文化、语言边界的“游走”体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杂糅型的民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间”。多民族文学会通场景中,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亦可表现为多重性与杂糅性。这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学界对当前现实语境应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民族作家 身份认同 台湾原住民作家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毛南族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英勤 梁珊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0-42,共3页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扶持该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斌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3期45-48,共4页
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开展扶持工作以来,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迅速,但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差距也是愈发明显,仍然是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最困难群体。长期以来外源式、救济式扶贫开发导致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被充分... 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开展扶持工作以来,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迅速,但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差距也是愈发明显,仍然是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最困难群体。长期以来外源式、救济式扶贫开发导致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被充分激发。本文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为例,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的原因,并就提升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云南 自我发展能力
下载PDF
论80后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被引量:2
19
作者 阳玉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社会大发展中不断更新,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作家队伍,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80后的少数民族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创作园地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接受了汉语教育。80后少数民族作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社会大发展中不断更新,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作家队伍,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80后的少数民族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创作园地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接受了汉语教育。80后少数民族作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对人、事、物的感触亦能见出社会共性对他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少数民族作家 创作
下载PDF
中国朝鲜族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潜在创造性——以转型期中国朝鲜族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虎雄 金晶瑛 《东疆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28-33,111,共6页
中国朝鲜族不仅拥有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同时还拥有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这种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可以相对方便地往来于韩国与中国之间进行工作与学习,但是也给很多在两国之间辗转的中国朝鲜族带来了心灵上的迷茫与伤害。转型期的中... 中国朝鲜族不仅拥有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同时还拥有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这种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可以相对方便地往来于韩国与中国之间进行工作与学习,但是也给很多在两国之间辗转的中国朝鲜族带来了心灵上的迷茫与伤害。转型期的中国朝鲜族小说通过其所塑造的韩国及韩国人形象、回国朝鲜族形象或朝鲜族村落的现实,反映了这种双重文化身份所带给他们的优势以及对于个人及朝鲜民族集体造成的创伤,同时也预示了中国朝鲜族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朝鲜族小说 双重文化身份 潜在创造性 转型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