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cient Myth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Literary History——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1
作者 Kong Xuyou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The literary study of ancient mythology is a rational and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though it can go beyo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Compa... The literary study of ancient mythology is a rational and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though it can go beyo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Chinese regional literatures such as Jing-Chu literature,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literalization of the early Ba-Shu myth, to some extent, devalues the Ba-Shu liter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affects its consistence. When deali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myth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gional literature, including Sichuan literature, we need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impact of regional mythology on the developing literature using a three-step process: restoring and summarizing the mythological pedigree, uncovering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the mythology, and explaining the impact of the mythology on the develop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uses this three-step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Ba-Shu MYTHOLOGY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writing CONCEPTUAL structure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与中国美术史书写的“破”与“立”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波涛 贾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史书写维度,应该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生成的语境下,通过学科交叉和跨界融通,在原有学科体系基础上不断升华与拓展,从学科交叉的边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与新的知识领域,以包容的姿态和学科新理念,进一步激...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史书写维度,应该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生成的语境下,通过学科交叉和跨界融通,在原有学科体系基础上不断升华与拓展,从学科交叉的边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与新的知识领域,以包容的姿态和学科新理念,进一步激活中国美术历史写作范式的多种可能和可行性,构筑更加完备的美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如其他人文学科研究一样,在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同时,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新文科教育以文化人等方面的新动能,进而对塑造新时代人的精神品格、美育素养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中国美术史 书写维度 问题意识 价值引领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的著述文体
3
作者 陈文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之相关的评价标准,也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成功,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纪事本末体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它以专题讲述的方式建构全书,主要包括诗、文、小说、戏曲、文学批评、民间文学等文类,开篇还有长逾十万字的基础编,是对中国文学史所赖以生长的语言和思想所作的专题分析;编年体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由时间点切入,而不是由作家作品或学术专题切入,构成其显著特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只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教材,其价值和得失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著述文体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下载PDF
圣人文学家: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
4
作者 葛文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英语学界早于中国学界,使世界文学史视域中生成了“圣人文学家孔子”的国际性意义,其面向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分类编纂的思路以及具体导读方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这为促进国际儒学深入发展、中外文明互鉴互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界 中国文学史 孔子书写 海外儒学
下载PDF
引人进入文艺评论之门——评《文艺评论概要》
5
作者 李修建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8期64-68,I0002,I0003,共7页
《文艺评论概要》的出版因应时代所需,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内容科学全面,作者阵容强大。全书介绍了文艺评论的总体理论问题,以及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方法。编写者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评论写作经验,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 《文艺评论概要》的出版因应时代所需,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内容科学全面,作者阵容强大。全书介绍了文艺评论的总体理论问题,以及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方法。编写者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评论写作经验,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二是强烈的历史意识与鲜明的价值立场。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皆纳入历史脉络之中予以解析,所得结论令人信服。三是提供了文艺评论的写作示范。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依据评论的对象与特征、评论的类型、评论写作及示例三部分展开,示例部分的设置尤为精彩,为读者进行各文艺门类的评论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概要》 历史意识 价值立场 写作示范
下载PDF
历史折射中的古代音乐文献——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十
6
作者 田可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6,I0003,共9页
在古代历史中,文人们积累了汗牛充栋的音乐文献。除了正史中的乐志、律志的音乐文献、古代典章制度著述,古代音乐史研究还需注重历代文集、笔记、杂记、杂著等。这些文献中常存见较集中的乐论、琴学、歌舞、乐律等文献,为我们研究古代... 在古代历史中,文人们积累了汗牛充栋的音乐文献。除了正史中的乐志、律志的音乐文献、古代典章制度著述,古代音乐史研究还需注重历代文集、笔记、杂记、杂著等。这些文献中常存见较集中的乐论、琴学、歌舞、乐律等文献,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遗存提供了直接史料与旁证材料。尽管它们只是音乐史料,却能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印记,为古代音乐史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文献 乐论 笔记 琴学 乐律学
下载PDF
在主题学的视域中探索中华民族的武侠小说
7
作者 孟庆丽 叶新晨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王立教授以主题学视角审视武侠文学,贡献颇多。他的武侠文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中国古代侠文化与侠文学主题研究、近现代武侠小说(包括金庸)中的母题与意象研究、中外武侠文学的比较与跨文化研究三方面,三者往往又相互勾连,各有偏重。他还... 王立教授以主题学视角审视武侠文学,贡献颇多。他的武侠文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中国古代侠文化与侠文学主题研究、近现代武侠小说(包括金庸)中的母题与意象研究、中外武侠文学的比较与跨文化研究三方面,三者往往又相互勾连,各有偏重。他还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视角追本溯源,探索武侠诸多母题的华夏本土以及中古汉译佛经与印度文化等域外来源,及其传承流变,意义深远。他的武侠文学研究具有开阔的批评视野、扎实的史料求证与精细的文本分析等特征,具有多学科交汇互通价值,对武侠文学母题学的学术文献积累大有扩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立 主题学 武侠文学 侠文化史 研究史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建构
8
作者 曹顺庆 王梦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的完整建构,一直是当代文艺建设的难题,在大量西方话语资源的充斥下,很难看清中国文艺理论的原本面貌,中国文艺评论在国际舞台上也几近失声。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自信力的丧失,导致中国学人往往与传统文化疏离和...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的完整建构,一直是当代文艺建设的难题,在大量西方话语资源的充斥下,很难看清中国文艺理论的原本面貌,中国文艺评论在国际舞台上也几近失声。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自信力的丧失,导致中国学人往往与传统文化疏离和隔膜,没有能力打破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偏见与歧视。本文对历史遗留的话语困境进行了反思,指出文明互鉴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重建中国文艺评论知识体系的另一个角度,是认识到西方文明常常借鉴自东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足以支撑起中国话语体系的理论框架与范畴术语。我们想要获得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的权利,可以从“重写文明史”入手,用客观史实还原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明互鉴的脉络,解构西方文明的话语霸权,从而摆脱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歪曲与蔑视,完善中国文艺评论与中华现代文明的建设,强化文明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现代化 失语症 文化自信 文明互鉴 重写文明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9
作者 王明娟 叶兴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革命历史 平民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的明清诗词书写
10
作者 葛文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对明清诗词的书写,从诗人词人与作品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批评与丰富的史述,反映了其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入化的学术过程。文学史著的书写侧重点映射出不同编者的研究风格,折射出英语世界学者对明清诗词评判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 明清诗词 书写 海陶玮 翟理斯 张隆溪
下载PDF
在民间文学中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兼论高有鹏教授《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
11
作者 王宪昭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味与美好追求,以及鼓舞人民、化育民众的文化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关注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系统研究,努力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益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思想史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风格、画意与画史重构——高居翰与中国艺术史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石磊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高居翰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他以“风格即观念”的假设为基础,将艺术史、社会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融为一体,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他强调“视觉命题”,主张以图像材料分析为中心,并通过对晚明绘画的深入研究,重构了17世纪中国绘... 高居翰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他以“风格即观念”的假设为基础,将艺术史、社会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融为一体,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他强调“视觉命题”,主张以图像材料分析为中心,并通过对晚明绘画的深入研究,重构了17世纪中国绘画史,挑战了传统绘画史的局限。高居翰还将艺术置于社会史的框架之中,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来审视艺术风格的生成机制,拓展了艺术社会史研究的新方法论。他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范围,也为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与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史学迥异的理论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高居翰 风格分析 重写艺术史 方法论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蒂斯之争”再考察
13
作者 王旭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203,216,217,共16页
延安时期的美术创作在对“洋”形式的选择上面临着内在困境:既承担着革命运动自身具有的“国际”属性,同时又面对着革命理论“中国化”与革命实际需求的选择。“马蒂斯之争”作为发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的美术论争,包含诸多重要... 延安时期的美术创作在对“洋”形式的选择上面临着内在困境:既承担着革命运动自身具有的“国际”属性,同时又面对着革命理论“中国化”与革命实际需求的选择。“马蒂斯之争”作为发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的美术论争,包含诸多重要的问题。比如,此次论争的历史文献存在许多关联性问题:一方面,涉及西方艺术运动及其“现代精神”;另一方面,包含“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延安文艺运动以来“革命”与“美术”之间的关系转换。回到历史语境,此次论争的发生逻辑,“马蒂斯”在鲁艺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呈现,以及“马蒂斯之争”与座谈会的关系等关键问题仍需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蒂斯之争 延安鲁艺 革命“新文艺” 延安美术史 价值转向
下载PDF
感知过去,书写历史:斯蒂芬·巴恩与凯伦·朗的对话
14
作者 斯蒂芬·巴恩 凯伦·朗 陈书焕(译)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97-109,116,共14页
艺术史的“历史感知”(sense of the past)如何形成和发展?“后退几步”何以作为审视20世纪艺术准则?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断裂”的吗?尼采曾经提出对历史的态度有怀古式的(antiquarian)、纪念式的(monumental)和批判式的(cri... 艺术史的“历史感知”(sense of the past)如何形成和发展?“后退几步”何以作为审视20世纪艺术准则?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断裂”的吗?尼采曾经提出对历史的态度有怀古式的(antiquarian)、纪念式的(monumental)和批判式的(critical)。这三种都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维柯的螺旋式历史观曾经把反复回到原点的回环运动看作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要素之一。如果从空间角度考察螺旋运动,那么螺旋式的历史不仅涉及某个时间点、某个时候的地点,还涉及空间。空间可以有时间属性。由此需要思考“空间再现”“唤起过去”时的“牛耕式转行书写”;思考“器物”(apparatus)对人性造成怎样的影响;思考“奇珍”(curiosity)如何令物品“回望”人类,从而不仅成为一个历史概念,更成为一种推动性概念,一种看待和思考事物的方式;思考“从事媒介批评的古物学家”意味什么;进而思考“历史写作”何以可以视为一种“历史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巴恩 历史感知 空间再现 奇珍 历史诗学 艺术史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野下“图像环路”与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书写
15
作者 佘国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64-74,共11页
“图像环路”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在图像证史中提出的历史学术语,这一源自历史学的术语被西方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引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领域,经艺术史家柯律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实现了从作为现象呈现的“图像环路”到作为... “图像环路”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在图像证史中提出的历史学术语,这一源自历史学的术语被西方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引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领域,经艺术史家柯律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实现了从作为现象呈现的“图像环路”到作为观看之道的“图像环路”的转变。这一艺术史观察视野使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书写超越了材料主义分类宰制的局面,有利于在全球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视野中为中国艺术史书写开创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图像环路 图像证史 媒介 中国艺术史书写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文史哲融合的国学经典类课程改革——以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为例
16
作者 冯玉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不仅是学科融合的理念,也是金课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动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学经典导读类的课程更易于打破专业壁垒,将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来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该课程改革聚焦新时代文科人才的... 新文科建设不仅是学科融合的理念,也是金课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动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学经典导读类的课程更易于打破专业壁垒,将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来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该课程改革聚焦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探讨了在课程内容方面如何讲解文本的文学元素、发掘其史学价值、解读其哲学内核,提出了更具体、更细化的教学内容模块,推进了传统文科课程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并初步实现了跨专业的成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国学经典导读 文史哲融合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美术家办报:传播视域下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版画艺术
17
作者 赵昊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这些美术家成为媒体人,在参与办报的过程中注重了传播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形式新鲜性,重视普及与提高,从而在版画创作中凸显了以传播为导向的战斗性、文化性、多样性等特征。一系列表现军事行动、社会政策、生产生活的,以及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新四军版画作品,通过报刊、展览、集册、张贴等多种渠道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立场、思维与方法,可为当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新四军 版画史 进步报刊 传播渠道
下载PDF
透过“地方路径”重写“文学中国”的深切探索——评李洪华著《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
18
作者 温江斌 郭国煜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李洪华先生撰著的《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是一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江西当代文学史。该著以历史流变和作家作品为重点,多角度展现江西当代文学新生态,将1978至2018年近四十年江西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出来;该著有着强烈... 李洪华先生撰著的《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是一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江西当代文学史。该著以历史流变和作家作品为重点,多角度展现江西当代文学新生态,将1978至2018年近四十年江西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出来;该著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在“史述—文本”与“时间—空间”架构中,客观而真实地对江西当代各文体文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该著严谨科学的写作理念与沉潜从容的写作态度,氤氲着主体与现实的浓郁对话,它有效地拓展了江西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是一次透过“地方路径”重写“文学中国”的深切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洪华 《江西当代文学(1978—2018)》 文学史书写 地域文化 当代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与性别书写研究——以冯铿、张资平作品为例
19
作者 许再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本位思想、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封建社会“贞操观”“节烈观”之间产生的剧烈冲突。将性别书写置于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剖析现代化转型的阵痛期里,新女性以积极“介入”的姿态不断进行探寻试错,拒绝成为被男作家物化的“客体”,勇敢反抗封建伦理和基督教道德规范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基督教 本土化 性别书写 文史互证
下载PDF
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分期问题
20
作者 肖妍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68-72,共5页
文艺复兴音乐作为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多声部复调技法的兴盛,成为衔接中世纪与巴洛克的关键阶段。欧洲各国在音乐风格和技法演变速度上差异明显,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和音乐实践的变化共同推动了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演变。然... 文艺复兴音乐作为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多声部复调技法的兴盛,成为衔接中世纪与巴洛克的关键阶段。欧洲各国在音乐风格和技法演变速度上差异明显,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和音乐实践的变化共同推动了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演变。然而学术界对文艺复兴音乐的分期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看法。该文探讨了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分期问题,通过考察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的音乐发展情况,分析了各国音乐风格演变的差异与共性,梳理了学术界对风格分期的主要争议,并讨论了跨学科方法与新技术改进分期标准的潜力,由此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音乐 断代史 分期问题 文艺理论 音乐史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