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上)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丽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坚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志于道
中国文化传统
文以载道
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下)
2
作者
黄丽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保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志于道
中国文化传统
文以载道
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道”与中国文学的本体
3
作者
李兵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中国文论史上的“道”论 ,有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 ,有的不具有 ,但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原道》三篇文章可以大致描述“道”的发展轨迹 ,各个时代原道...
中国文论史上的“道”论 ,有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 ,有的不具有 ,但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原道》三篇文章可以大致描述“道”的发展轨迹 ,各个时代原道的思想各有不同 ,又有共同的地方 ,而且在现代性条件下 ,原道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本体论
原道
文以明道
宗经
宗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上)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丽
李克臣
机构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辽东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文摘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坚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士志于道
中国文化传统
文以载道
礼
Keywords
a scholar keeps the
truth
in mind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writings are meant to convey truth
courtes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下)
2
作者
黄丽
李克臣
机构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辽东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文摘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保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士志于道
中国文化传统
文以载道
礼
Keywords
a scholar keeps the
truth
in mind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writings are meant to convey truth
courtes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道”与中国文学的本体
3
作者
李兵
机构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文摘
中国文论史上的“道”论 ,有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 ,有的不具有 ,但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原道》三篇文章可以大致描述“道”的发展轨迹 ,各个时代原道的思想各有不同 ,又有共同的地方 ,而且在现代性条件下 ,原道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道
本体论
原道
文以明道
宗经
宗史
Keywords
Taoism
on
to
logy
origin of Taoism
writings are meant to convey truth
take Confucian classics as animus
take his
to
ry as animu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上)
黄丽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下)
黄丽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原道”与中国文学的本体
李兵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