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泛指万物的易学探微
1
作者 郭沫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山水”常被用以泛指一切自然景象,这与《周易》立象尽意的象征观念和天人交感的“三才”思想有着微妙的关系。由于天地玄远,不可骤观,古人在天人交感的具体实践中,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逐渐以“山水”作为“天地”的象征,“山水”由... “山水”常被用以泛指一切自然景象,这与《周易》立象尽意的象征观念和天人交感的“三才”思想有着微妙的关系。由于天地玄远,不可骤观,古人在天人交感的具体实践中,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逐渐以“山水”作为“天地”的象征,“山水”由此成为以天地之象统摄万物的符号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周易》 立象尽意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
下载PDF
刘向的易学思想:从义理阐发到象数灾异
2
作者 任蜜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9,共7页
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 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而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刘向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易学 义理阐发 象数灾异
下载PDF
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 被引量:6
3
作者 尉利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易传.系辞上》在解经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象、言三个概念,并初步论述了三者的关系。这三个概念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中充分展开。争论中有三个主要观点,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言尽意论。这三个论点在中国古典解释思想中有其重要地... 《易传.系辞上》在解经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象、言三个概念,并初步论述了三者的关系。这三个概念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中充分展开。争论中有三个主要观点,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言尽意论。这三个论点在中国古典解释思想中有其重要地位,对之从诠释学角度进行分析,在与西方前诠释学和一般诠释学的比较中重新审视意、象、言在理解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探讨建立中国诠释学体系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下载PDF
意象之辨:从imagism说起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瑾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49,共3页
英文“imagism”常被汉译为意象派或意象主义,由此,“image”就自然而然被视为“意象”。文章通过考察西方诗学和中国文论传统,提出“image”与“意象”渊干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文学评论系统,彼此存在很大的差异。注意这种差异,有助... 英文“imagism”常被汉译为意象派或意象主义,由此,“image”就自然而然被视为“意象”。文章通过考察西方诗学和中国文论传统,提出“image”与“意象”渊干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文学评论系统,彼此存在很大的差异。注意这种差异,有助干不同文化的互证、互识、互补,有助于在交流和借鉴过程中避免误读和误解,真正实现异质文化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image 差异
下载PDF
论《庄子》文本的纵向结构层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生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作者总是将某种哲理、旨意寄寓在特定的形象、故事之中,而这特定的形象、故事又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描叙出来,这就由表及里自然地形成了"言"(话语)、"象"(形象)、"意"(意蕴)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庄子》文本极为典型、极富诗性、极具魅力的"召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纵向结构层次 “言”(话语) “象”(形象) “意”(意蕴)
下载PDF
马融易学探微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斌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8,共5页
马融治《易》用古本,上承费直,使费氏之学得有传承;又下启郑玄易学,使费氏之学得以发扬光大。他以"十翼"解《易经》,同时还以"十翼"互证易理。马融承费直之学,重视以儒理解《易》,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他重视以礼解... 马融治《易》用古本,上承费直,使费氏之学得有传承;又下启郑玄易学,使费氏之学得以发扬光大。他以"十翼"解《易经》,同时还以"十翼"互证易理。马融承费直之学,重视以儒理解《易》,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他重视以礼解《易》。其以儒理解《易》的另一个表现是引史注《易》。其在解《易》时十分重视象数学中的卦气说,此外还重视取象和五行说。马融解《易》皆由象数为切入点,而最终归本于人事。马融易学在汉晋易学嬗变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十翼” 象数 义理
下载PDF
基于双重超像素集的快速路径相似度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谭乐怡 王守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53-1664,共12页
为克服基于路径相似度计算时间复杂度高以及基于单一过分割区域集的聚类方法容易导致误合并的缺陷,提出一种结合均值漂移和路径相似度的谱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超像素构建基于路径相似度的模型来实现加速.首先,利用均值漂移算法对图像进... 为克服基于路径相似度计算时间复杂度高以及基于单一过分割区域集的聚类方法容易导致误合并的缺陷,提出一种结合均值漂移和路径相似度的谱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超像素构建基于路径相似度的模型来实现加速.首先,利用均值漂移算法对图像进行两次预分割(不同参数),将这些过分割区域视为两组超像素集合,构建基于双重过分割区域集的加权图;之后,使用各超像素的色彩均值和超像素间存在的交叉像素计算初始相似度,再利用路径相似度模型得到基于路径的相似度;最后,采用Multiway Ncut算法进行聚类.通过算法自身参数和图结构实验,测试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定性;通过多幅彩色图片的分割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在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漂移 路径相似度 谱聚类 图像分割 Multiway Ncut 半监督聚类
下载PDF
汉魏易学发展的理论结晶:《周易正义》——学术及政治视野下的创作动因审视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4,共5页
唐初著名经学家、易学家孔颖达奉诏撰定的《周易正义》,是对自《易传》成书以来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千百年来易学演变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发展,是对汉魏以来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承继、超越与创新,是汉魏易学发展的一... 唐初著名经学家、易学家孔颖达奉诏撰定的《周易正义》,是对自《易传》成书以来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千百年来易学演变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发展,是对汉魏以来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承继、超越与创新,是汉魏易学发展的一部理论结晶之作.这部在易学及易学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易学名著的得以问世,乃根源于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及政治背景.本文将对其学术及政治视野下的创作历史动因,加以审视与考察.总括言之,可析为三个方面:一,学术与政治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产物;二、立足王注、倡导义理的时代必然选择;三,博取众家、熔于一炉的学术必然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周易正义 象数易学 义理易学
下载PDF
韩康伯易学对“象数”的融通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5,共6页
韩康伯提出了独特的"大虚"理论与"机理"学说,以玄学的本体论哲学成功解释了《易传》所涉及的象数问题,消除了义理易学与数术占卜之间的理论矛盾,将神异现象纳入玄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内予以理性融通。这... 韩康伯提出了独特的"大虚"理论与"机理"学说,以玄学的本体论哲学成功解释了《易传》所涉及的象数问题,消除了义理易学与数术占卜之间的理论矛盾,将神异现象纳入玄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内予以理性融通。这一变化不仅适合了东晋时期思想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且弥补了王弼易学的局限,扩大了义理易学的解释空间,奠定了尔后王、韩易注在中国易学中的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康伯 易学 象数 义理 东晋文化
下载PDF
扬弃与超越:论王弼《周易》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运好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4-32,共9页
王弼易学虽属于义理一派,但也并非"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不离象数,向道回归,有阐释义理的鲜明学术蕲向,是王弼所建构的解释学原则;不废章句,以传解经,注重疑难词义的训释,将章句之学阐释经义的方法升华到义理抽象的层面,是王... 王弼易学虽属于义理一派,但也并非"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不离象数,向道回归,有阐释义理的鲜明学术蕲向,是王弼所建构的解释学原则;不废章句,以传解经,注重疑难词义的训释,将章句之学阐释经义的方法升华到义理抽象的层面,是王弼所建构的解释学方法;不离卦爻,综合考察卦爻形式与内容的动态变化,追寻因时适变,是王弼易学哲学思辨的核心;援老释易,从具体现象出发,探究宇宙本体,是王弼易学本体哲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周易注 象数 义理 哲学本体
下载PDF
伯夷叔齐之“薇”意象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芳 秦学武 赵志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伯夷叔齐的故事情节包含了丰富的意象,不同的意象承载共同的文化内容,但是也承载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从西山采薇入手,从小的细节考辨,以考证"薇"意象在伯夷叔齐故事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梳理了相关的文献,对其中的"... 伯夷叔齐的故事情节包含了丰富的意象,不同的意象承载共同的文化内容,但是也承载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从西山采薇入手,从小的细节考辨,以考证"薇"意象在伯夷叔齐故事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梳理了相关的文献,对其中的"薇"意象进行了全面的考辨,从"薇"的注疏、"薇"意象的源流、"薇"意象的延续性、"薇"意象的拓展性进行了考辨,从而廓清伯夷叔齐故事中真正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夷 叔齐 意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试论惠栋《周易述》的治易特色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修亮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8,共9页
《周易述》是惠栋一生治《易》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 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易》;重小学,以 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易》;贯通群书,... 《周易述》是惠栋一生治《易》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 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易》;重小学,以 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易》;贯通群书,纳入多学科以解《易》;追求古义,改易经文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周易述》 汉易 象数 训诂 古义
下载PDF
南北朝象数易学发展特点述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9,共5页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芽.象数易学受到佛教缘起性空理论的批判,但南北朝佛教仍利用易学象数来说明现象世界.在南北朝道教养生理论中,象数易学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南北朝的宗教风气下,象数易学占验派沦为方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易学 王弼易学 象数易学 义理易学 文化融合 佛学 道教养生
下载PDF
郭象认识论辨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中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3,共6页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只仅仅看到了其认识论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且对这一个方面作了表面的、片面的理解。考察郭象...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只仅仅看到了其认识论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且对这一个方面作了表面的、片面的理解。考察郭象在《庄子注》中关于认识问题的论述,他的认识论思想有三个方面,“冥而忘迹”论只是其中之一。从郭象认识论思想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来理解他的“冥而忘迹”说,它并不神秘,且这个“忘”的认识论与郭象的“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独化”本体论有内在的一致性。郭象的“独化”本体论实质上并不是一种逻辑分析式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一种显现、现象性的境域,它需要的是象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唯言随物 寄言出意 冥而忘迹 象思维
下载PDF
读郑易管见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5,44,共8页
作者运用文字训诂方法和文献考辨方法对部分郑玄易注进行详尽疏解。通过解说郑氏易注,提出郑玄治易路数是象数、义理兼顾训诂。过去认为郑玄治易偏重象数而疏于人事,其实是一种误解。在汉代,以爻辰治《易》和以礼治《易》是郑氏易学的... 作者运用文字训诂方法和文献考辨方法对部分郑玄易注进行详尽疏解。通过解说郑氏易注,提出郑玄治易路数是象数、义理兼顾训诂。过去认为郑玄治易偏重象数而疏于人事,其实是一种误解。在汉代,以爻辰治《易》和以礼治《易》是郑氏易学的重要特征。郑玄解《易》不乏真知灼见,但他的解释不可能完全符合或重现《易》作者本义,只是一种依自己理解而形成的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易学 象数 义理 训诂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刊行及其插图演变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大海 《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2期41-53,共13页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插图应是目前已知材料可推断的《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起点。之前被认为较早出现的清宫插图(实为《聊斋图说》)以及分类广注绘图《聊斋志异》皆晚于图咏本。《申报》的诸多史料,能够反映《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刊印...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插图应是目前已知材料可推断的《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起点。之前被认为较早出现的清宫插图(实为《聊斋图说》)以及分类广注绘图《聊斋志异》皆晚于图咏本。《申报》的诸多史料,能够反映《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刊印、发售、遭遇盗版等一系列早期传播状况。图咏本插图的后期演变,出现了面向大众的简率因袭趋势,以及以《聊斋图说》为代表的精美路线。此外,民国时期的漫画,以及建国后的连环画,都是图咏本插图之后,《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 图像传播 聊斋图说 同文书局 插图演变
下载PDF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倩描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5,共7页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六十四卦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并且完成了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的基本表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此弥补了《序卦传》过于简单的缺陷,丰富了《易传》系统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易象论解》《序卦传》大象
下载PDF
论阮籍哲学文本中的象思维
18
作者 周奕希 杨贤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1-83,共3页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独立价值,又以适合之媒介身份完成以象尽意的特殊功能。通过《通易论》和《乐论》两则哲学文本的细读,挖掘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思考文学文本中意象创造的思维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哲学文本 象思维 易象 乐象
下载PDF
尚氏“无一字不根於象”说的失真性与潜在意义
19
作者 田胜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焦氏易林》爻辞的生成,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诂》提出著名论断:无一字不根於象。然实际上《焦氏易林》卦象与辞的关系灵活,卦象代表的物象多种多样,交叉重叠的物象时有发生,畛域并不明显。一组变卦包含多个卦象,同一物象可对应多个不同... 《焦氏易林》爻辞的生成,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诂》提出著名论断:无一字不根於象。然实际上《焦氏易林》卦象与辞的关系灵活,卦象代表的物象多种多样,交叉重叠的物象时有发生,畛域并不明显。一组变卦包含多个卦象,同一物象可对应多个不同的卦象,二者以自由关系为主。与此同时,相似卦形一定程度上有相似的取象趋势,卦象和物象之间也有制约关系存在,尚氏"字字皆从象生"暗含"字受象的影响"之义,则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无一字不根於象 失真性 意义
下载PDF
试论《周易》中的文论思想
20
作者 汤太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7-101,共5页
《周易》一书,虽为哲学专著,但其中多处闪现出文论思想的光芒,如阴阳观念、观物取象、以象喻意、"言不尽意"及"立象以尽意"等等,这些观点给后世文论家以深刻的启迪,并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周易 文论 阴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