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看钱谦益笔下晚明诗人的群体呈现
1
作者 丁一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23,94,共12页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是《列朝诗集小传》中具有独特意义与价值的一部分。钱谦益以地域、社集为主要线索,在《丁集下》小传中依次勾勒出吴中、金陵诗社和闽派三大诗人集群,并兼顾其他小规模群体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向读者展现出...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是《列朝诗集小传》中具有独特意义与价值的一部分。钱谦益以地域、社集为主要线索,在《丁集下》小传中依次勾勒出吴中、金陵诗社和闽派三大诗人集群,并兼顾其他小规模群体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向读者展现出全方位式的晚明诗坛立体图景。在诗人集群递次展开的文本形态基础上,结合对选录诗人收诗数量的考察和分析,钱谦益在晚明诗坛图景的架构与描摹中更潜藏着如推尊吴中诗学、消解拆分闽派等一系列梳理发展脉络、重塑明诗谱系的诗史建构企图及诗学批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朝诗集小传》 钱谦益 晚明 诗史
下载PDF
试论《说文解字》小篆中的对称字 被引量:4
2
作者 雷黎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对称美是一种艺术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小篆具有一种对称的平衡美。本文对《说文解字》小篆中的对称字进行分类,探索它们的构形理据并以此管窥我国先民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小篆 对称性
下载PDF
略论楚文字与小篆的关系——兼论依《说文》部首编著的古文字编的体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守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6,共4页
Chu characters and Xiao Zhuan (standard style of Qin characters) were both regional variant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They developed from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y. There lied in compli... Chu characters and Xiao Zhuan (standard style of Qin characters) were both regional variant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They developed from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y. There lied in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urther studying their relationship, we’ll not only find out the featur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u characters and Qin characters, but also set up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reference books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 stylistic rules of Shuo Wen.This thesis illustrates n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u characters and Qin characters. It points out the cruces of compiling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collection in the stylistic rules of Shuo Wen, simultaneously i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olution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字 小篆 关系 古文字编 体例
下载PDF
陈小砖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宝城 李知行 +2 位作者 胡成想 王珍妮 陈小砖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陈小砖教授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病位在胸背,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属气血阴阳亏虚,局部经脉筋膜失于濡养,实证乃痰浊、湿邪、瘀血、气滞等为患,而致胸背部气血受阻,血行不畅,痰瘀为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陈小砖教授诊断上强调"三... 陈小砖教授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病位在胸背,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属气血阴阳亏虚,局部经脉筋膜失于濡养,实证乃痰浊、湿邪、瘀血、气滞等为患,而致胸背部气血受阻,血行不畅,痰瘀为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陈小砖教授诊断上强调"三步定位"诊断法及胸椎棘突触诊的重要性,治疗上强调手法为先、上下同治、筋骨并重、针药结合,并擅于从痰瘀论治。陈教授临床不拘一格,圆机活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针刺、刺血、中药内服、药膏外敷、拔罐等法。陈教授总结探索出精确的零角度胸椎微调法用于胸椎小关节的复位,定位准确,疗效立竿见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三步定位”诊断法 胸椎棘突触诊 陈小砖
下载PDF
秦代书法漫谈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3-37,共5页
考古出土实物上的文字为秦代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秦代书法受秦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唯大尚多"与神秘感的特点。秦代通行的正体字有两种,即小篆和秦隶。"秦书八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秦代刻石与简牍上的书法分... 考古出土实物上的文字为秦代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秦代书法受秦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唯大尚多"与神秘感的特点。秦代通行的正体字有两种,即小篆和秦隶。"秦书八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秦代刻石与简牍上的书法分别反映了贵族与平民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化 秦代书法 秦书八体 秦小篆 秦代石刻 秦简
下载PDF
陶集《五孝传》《四八目》真伪考辨 被引量:3
6
作者 龚斌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学术界对《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又名《四八目》)是否为陶渊明所作的争议由来已久,阳休之编的十卷本收录了这两篇作品,而萧统编的八卷本陶集未收。学术界以《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为赝作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其一,萧统... 学术界对《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又名《四八目》)是否为陶渊明所作的争议由来已久,阳休之编的十卷本收录了这两篇作品,而萧统编的八卷本陶集未收。学术界以《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为赝作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其一,萧统当年或许看过《五孝传》和《集圣贤群辅录》,但他以为这二篇非是文学创作,故未编入陶集;其二,或许萧统确实搜罗未见,然阳休之看到了并编入陶集中;其三,《集圣贤群辅录》后面记东晋人物,有"近世闻之故老",或称"闻之于故老"之语,说明陶渊明当时采录了古老之说。这些理由都证明《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并非赝作,而是出于陶渊明之手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五孝传》 《集圣贤群辅录》(《四八目》) 真伪
下载PDF
再论戴震学术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漆永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1-202,327-328,共12页
在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研究中,戴震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也是引起争论较多的学者。本文就戴氏《七经小记》、《经考》与《经考附录》、《声类表》与《转语二十章》、《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等书籍与文章,以及戴氏早年与晚年的学... 在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研究中,戴震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也是引起争论较多的学者。本文就戴氏《七经小记》、《经考》与《经考附录》、《声类表》与《转语二十章》、《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等书籍与文章,以及戴氏早年与晚年的学术取向等,在前人与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梳理与考辨,以期厘清误解,并希望能对戴震学术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七经小记》 《经考》 《转语》 理学
下载PDF
荒草没残碑,百年有余情——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故事,对普通人痛苦的极度敏感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挚烈关注使萧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激情去询问他们生命的价值和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城人民的生与死,他们原本暗淡无光、微不足道的一生,在萧红的关注下焕发出奇异的艺术光彩。《呼兰河传》是诗化小说的精品,具有空间小说的结构,以及浓厚的散文意味和自叙化的抒情特点,感觉化、超常规的语言,传神细腻、力透纸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作品题材 生命故事 诗化文本
下载PDF
试论秦简牍书与秦小篆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秦简牍书与秦小篆同出一源,但由于笔画与笔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在书法史、文字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相距甚远:秦简牍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一个至为关键的环节,它的流变历程直接关系到汉字主流———楷书的形成过程;而小篆更多地是充当... 秦简牍书与秦小篆同出一源,但由于笔画与笔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在书法史、文字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相距甚远:秦简牍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一个至为关键的环节,它的流变历程直接关系到汉字主流———楷书的形成过程;而小篆更多地是充当探索古文字的一个参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牍书 秦小篆 楷书
下载PDF
皇甫涍《续高士传》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文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9期25-29,共5页
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 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涍 《续高士传》 《逸民传》 《夷门广牍》
下载PDF
谈《呼兰河传》人物塑造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晓芬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12,共4页
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呼兰河传》,该小说所展示的20世纪的呼兰河城是民俗社会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以单个人物特写为“点”,将整个呼兰河城形象和魂魄摄取,凸现于读者面前,深层揭示了呼兰河城人物的“生活相”... 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呼兰河传》,该小说所展示的20世纪的呼兰河城是民俗社会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以单个人物特写为“点”,将整个呼兰河城形象和魂魄摄取,凸现于读者面前,深层揭示了呼兰河城人物的“生活相”及其共同的文化心理。作者以巧妙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以达到批判愚昧和改造民族灵魂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民族文化 萧红 现代文学
下载PDF
论欧阳修《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
12
作者 程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12-116,130,共6页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义》 《诗经》 《小序》 《毛传》 《郑笺》
下载PDF
《书学正韵》小篆字形研究
13
作者 杨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书学正韵》是元代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杨桓所撰,书名虽以"韵"定名,但书中兼存篆、楷两种字体,其中的文字现象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将《书学正韵》小篆字形与《说文解字》小篆字形进行逐一对比,将其归纳为异写字与异构字两类,在... 《书学正韵》是元代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杨桓所撰,书名虽以"韵"定名,但书中兼存篆、楷两种字体,其中的文字现象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将《书学正韵》小篆字形与《说文解字》小篆字形进行逐一对比,将其归纳为异写字与异构字两类,在对比中发现《书学正韵》中的小篆具有复古化、圆弧化和隶楷化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字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解释,探讨其中体现的文字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正韵》 小篆 字形对比 字形特点
下载PDF
踏歌及转踏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红瑀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5期89-98,共10页
踏歌在汉初即有记载,作为一种传统舞蹈,其演出特征为联袂踏地。早期踏歌主要用于祭祀。魏晋之时,踏歌的娱人性增强,并从中发展出了戏曲史上著名的歌舞戏《踏谣娘》。从现存资料看,唐代踏歌主要配诗演出,与燕乐有密切的关系,并在教坊中... 踏歌在汉初即有记载,作为一种传统舞蹈,其演出特征为联袂踏地。早期踏歌主要用于祭祀。魏晋之时,踏歌的娱人性增强,并从中发展出了戏曲史上著名的歌舞戏《踏谣娘》。从现存资料看,唐代踏歌主要配诗演出,与燕乐有密切的关系,并在教坊中有专门的舞队。转踏则是踏歌与曲子词的结合,其歌词、舞蹈节奏、演出场合与传统踏歌皆有差别,名其为“转”,则是以此与传统踏歌相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转踏 灵星 踏摇娘 调笑
下载PDF
明代方面官的迁转惯例——以小转法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余璐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7,共14页
明中后期的方面官迁转,有藩臬递转、每升一级的小转法,亦即由正五品佥事升从四品参议、从四品参议升正四品副使的逐级挨升的迁转惯例。这一迁转惯例打破了此前方面官每升二级、台省不通的迁转习惯。对照“明实录”所载方面官迁转履历与... 明中后期的方面官迁转,有藩臬递转、每升一级的小转法,亦即由正五品佥事升从四品参议、从四品参议升正四品副使的逐级挨升的迁转惯例。这一迁转惯例打破了此前方面官每升二级、台省不通的迁转习惯。对照“明实录”所载方面官迁转履历与明人的相关论述,可得出如下结论:藩臬递转、每升一级的迁转事例早在明初推行保举、会举制后就已存在,但其大量出现,始自刘瑾当政的正德初年,既有笼络朝士、展现权威之意,亦是为缓解方面官缺大幅裁革后缺少人多的窘境。小转法的惯例化,与方面官位于内外中低级官员晋升高级京堂官的枢纽位置,官缺有限但官员众多的结构性困境有关。在明中后期官僚人数日益增加的现实压力下,方面官小转一级的趋势难以遽停,成为禁而不止、沿至明末的迁转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方面官迁转 小转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