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伤寒论》经方煎煮工艺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娜娜 吴思平 +2 位作者 周泽琴 胡梁及 朱盛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22-424,共3页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汤剂煎煮时间从14~65 min不等,而《中国药典》相应制剂累计煎煮时间均在3 h以上;《伤寒论》原汤剂皆只煎煮1次,而《中国药典》制剂煎煮达2~3次;《伤寒论》麻黄、葛根规定先煎,而《中国药典》对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葛根芩连片均未注明先煎操作。以上差异的存在提示在对从传统著作中挖掘出的古方进行现代化工艺研究时要研究并比较传统制剂的经验,要以传统制剂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经方 汤剂 煎煮工艺
下载PDF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3-435,共3页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则结合相关实物测量值确定其用量,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据现有文献可以计算出剂量的88首汤剂的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有63首方加水量(mL)/剂量(g)的值在5~10,约占71.6%;并探讨了影响加水量的其他因素;结合现代煎药特点,认为《伤寒论》中煎药方法在现今条件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加水量 剂量 煎煮
下载PDF
《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6-908,共3页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为现代汤剂煎煮工艺的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使汤剂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满足大规模煎药要求的同时保证汤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煎煮工艺 影响因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荣 齐文升 +1 位作者 杨秀捷 王颖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 d,治疗后观察两...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温疗效。结果中药组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降温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体温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体温正常化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降温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随机对照试验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加味银翘散
下载PDF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袁成波 王檀 仕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40-641,644,共3页
小青龙汤的病机特点为表寒外束,水饮内停,内外合邪,两寒相感,而致发病。外感多因风寒,内因多为寒饮,与脾、肺、肾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病机关键为肺中虚冷,肺络痹阻为其主要病理特点,其形成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不足,阳虚体质是寒饮的主要内因... 小青龙汤的病机特点为表寒外束,水饮内停,内外合邪,两寒相感,而致发病。外感多因风寒,内因多为寒饮,与脾、肺、肾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病机关键为肺中虚冷,肺络痹阻为其主要病理特点,其形成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不足,阳虚体质是寒饮的主要内因,临床以温肺化饮为基本治则,恰合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意。小青龙汤为辛温峻剂,是治疗寒饮咳喘的经典方,但用之不当,可出现变证,因此使用时要求辨证准确,剂量适宜,中病即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伤寒论》 肺间质纤维化 阳气不足 阳虚体质
下载PDF
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喘去麻黄”之辨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德胤 史锁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对《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喘去麻黄"是否"仲景意"进行了讨论,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仲景的辨证论治精神,小青龙汤使用麻黄平喘与否需要在具体临床时辨别正... 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对《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喘去麻黄"是否"仲景意"进行了讨论,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仲景的辨证论治精神,小青龙汤使用麻黄平喘与否需要在具体临床时辨别正邪关系:在寒邪甚体质好,适合汗法解表时可使用;若里饮重而喘,表邪不重或伴有虚证的患者则不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麻黄
下载PDF
从药到方—《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方证辨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思毅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504-506,共3页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小柴胡汤 神农本草经 方证
下载PDF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85-887,共3页
加水量与煮取量是影响汤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加水量与煮取量具有类方相似的规律;认为影响加水量的因素主要有方剂功效、方剂药量、药物药性等,而煮取量的多少主要由... 加水量与煮取量是影响汤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加水量与煮取量具有类方相似的规律;认为影响加水量的因素主要有方剂功效、方剂药量、药物药性等,而煮取量的多少主要由服药情况决定;该研究结果可以给现代煎药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有利于汤剂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加水量 煮取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荣 杨秀婕 +3 位作者 王颖辉 虞桂 杨忆熙 齐文升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7期1091-1092,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减葛根汤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减葛根汤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d,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减葛根汤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减葛根汤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降温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降温起效时间相近,治疗组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加减葛根汤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子芸 陈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353-355,共3页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麻黄汤之发汗等方法治疗阳明热证。下法以承气类方为主,但又有第230、231条阳明胃气不降、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小柴胡汤之枢机通利、第233条津液枯涸、燥屎不下治以蜜煎方(蜂蜜)之滋阴润燥、导下通便等方法治疗阳明不大便、大便硬之证。透过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蜜煎方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制及方药组成均说明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病 权变治法 栀子豉汤 小柴胡汤 麻黄汤
下载PDF
从《伤寒论》谈咳嗽治从少阳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孟达 寇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5-76,共2页
运用《伤寒论》中理论,对部分咳嗽从少阳论治进行探讨,分析少阳病机特点为枢机不利,易化火邪,影响津液代谢,并针对病机分析四逆散,论述其治当在少阳。治疗少阳咳嗽,少火被郁,郁之轻者,发于外致咳则用小柴胡汤加减;郁之重者,发于内致咳... 运用《伤寒论》中理论,对部分咳嗽从少阳论治进行探讨,分析少阳病机特点为枢机不利,易化火邪,影响津液代谢,并针对病机分析四逆散,论述其治当在少阳。治疗少阳咳嗽,少火被郁,郁之轻者,发于外致咳则用小柴胡汤加减;郁之重者,发于内致咳则用四逆散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咳嗽 辨证论治 少阳 小柴胡汤 四逆散
下载PDF
五苓散证发微 被引量:15
12
作者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五苓散证是《伤寒论》重点汤方证,又是临床常用方。文章就《伤寒论》五苓散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吸收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实验研究,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伤寒论》中的某... 五苓散证是《伤寒论》重点汤方证,又是临床常用方。文章就《伤寒论》五苓散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吸收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实验研究,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伤寒论》中的某些证候,使古老的汤方证论治在现代临床重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伤寒论》 汤方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子芸 陈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3期311-313,共3页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少阴病本多禁汗、禁下,但疾病的发展过程无常、变化多端,然又有301、302条使用可汗法,320条使用可下法,及318条阳郁至厥证。对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之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大承气汤证、四...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少阴病本多禁汗、禁下,但疾病的发展过程无常、变化多端,然又有301、302条使用可汗法,320条使用可下法,及318条阳郁至厥证。对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之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大承气汤证、四逆散证等四大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理、方药组成进行详细的探讨少阴病常法中言其变之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为中医学最高之精神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阴病 权变治法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大承气汤证 四逆散 汗法 下法
下载PDF
对小柴胡汤“和法”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56,共3页
《伤寒论》有把多种治法合于一方的组方特点。《伤寒论》"和法"的形成,是后世医家在对《伤寒论》及小柴胡汤的阐发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首次提出"和法"的是成无己,其涵义是融会多种治法合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方法,不... 《伤寒论》有把多种治法合于一方的组方特点。《伤寒论》"和法"的形成,是后世医家在对《伤寒论》及小柴胡汤的阐发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首次提出"和法"的是成无己,其涵义是融会多种治法合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方法,不是一种单一的、具体的治法。"和法"是一种变化无穷的治疗方法,小柴胡汤只是"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张介宾、程钟龄、戴天章、何廉臣等医家有关"和法"的论述丰富、完善了中医学"和法"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小柴胡汤 伤寒论
下载PDF
徐国仟治学特色及临证诊疗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夷 姜建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徐国仟先生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中医文献学科的元老,学识广博,治学兼收并蓄、致中求和,擅长运用文献考据的方法解读《伤寒论》中的疑点争论问题。先生临证40余年,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鼓胀;运用"调... 徐国仟先生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中医文献学科的元老,学识广博,治学兼收并蓄、致中求和,擅长运用文献考据的方法解读《伤寒论》中的疑点争论问题。先生临证40余年,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鼓胀;运用"调顺阴阳,化痰下气"治疗癌病,将"经水前断后病水"理论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浮肿,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水肿,以小青龙汤治抽搐。体现了辨证重视理法、擅长活用经方的临床诊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仟 伤寒论 鼓胀 癌病 水肿 抽搐 麻黄细辛附子汤 小青龙汤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结合《经方实验录》看曹颖甫对仲景学术思想的阐发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媛 刘巧娟 司国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8期60-61,共2页
《经方实验录》是近代经方研究的重要著作,影响深远。该书重实证不重空谈,对还原经方证做出重要贡献,故被后世视为"考验实用"的典范。事实上,曹氏还在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挥,为经方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 《经方实验录》是近代经方研究的重要著作,影响深远。该书重实证不重空谈,对还原经方证做出重要贡献,故被后世视为"考验实用"的典范。事实上,曹氏还在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挥,为经方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启发。本文举例说明了曹氏对仲景学术的阐发,主要包括对太阴病之桂枝汤证的阐发、对大承气汤证燥热上冲病机的阐发、对大陷胸汤证上湿下燥病机的阐发以及阳明病死证的阐发,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实验录 伤寒论 曹颖甫 姜佐景 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下载PDF
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古今浅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明杰 孙中莉 +1 位作者 王丽娟 王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解表化饮,表里同治的典型方剂。临床上凡见到主证是"咳喘、痰涎清稀量多、恶寒发热,或渴喜热饮量不多,或下利,或胸痞,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浮紧或滑"等症状,不必悉具,抓住主证,辨证...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解表化饮,表里同治的典型方剂。临床上凡见到主证是"咳喘、痰涎清稀量多、恶寒发热,或渴喜热饮量不多,或下利,或胸痞,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浮紧或滑"等症状,不必悉具,抓住主证,辨证论治,皆可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现代研究也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止咳、平喘、抗炎、调节免疫力等作用。研究旨在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进一步认识小青龙汤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咳喘 伤寒论 现代研究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中大黄的煎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永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1-241,共1页
探讨《伤寒论》中大黄的四种煎煮方法 (后下、汤泡、先煎、同煎 ) 。
关键词 伤寒论 大黄 煎煮方法 中药
下载PDF
《伤寒论》第39条大青龙汤治溢饮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保伟 《河南中医》 2003年第11期1-2,共2页
《伤寒论》第39条历代医家都认为是对38条的补充,但仲景所述症状只有身重、脉浮缓,并未言及表寒里热的典型脉证。结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之内容综合分析,本条当为溢饮在表的证治较为妥当。大青龙汤主治有二:一是《... 《伤寒论》第39条历代医家都认为是对38条的补充,但仲景所述症状只有身重、脉浮缓,并未言及表寒里热的典型脉证。结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之内容综合分析,本条当为溢饮在表的证治较为妥当。大青龙汤主治有二:一是《伤寒论》第38条的伤寒表实兼内热证;二是治疗溢饮之证,即《伤寒论》第39条。39条脉证符合溢饮,“大青龙汤发之”即可,其他解释都是有悖仲景原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溢饮 大青龙汤
下载PDF
读《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书后感
20
作者 谢海洲 《天津中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353-354,共2页
介绍《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一书,全书共分4篇。第4篇《伤寒论约言录》为该书精华之一,是经文大家胡希恕先生数十年研究探索伤寒学的成果,对伤寒学每个章节的重要精神按病、证、方证3级层次加以总结,由博返约,条目明晰,使... 介绍《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一书,全书共分4篇。第4篇《伤寒论约言录》为该书精华之一,是经文大家胡希恕先生数十年研究探索伤寒学的成果,对伤寒学每个章节的重要精神按病、证、方证3级层次加以总结,由博返约,条目明晰,使伤寒学纲目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汤液经方》 《伤寒杂病论传真》 读后感 谢海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