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istribution of REEs during metamorphism and its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for fluid processes——A study on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Xingzi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Lushan area,SE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丛强 唐红峰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6期646-654,共9页
Detailed REE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Xingzi 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at Lushan and rock-forming minerals such as garnet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Es are partly present in the rock-formi... Detailed REE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Xingzi 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at Lushan and rock-forming minerals such as garnet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Es are partly present in the rock-forming minerals and are dominantly contained in the lattice of accessory minerals. In the process of metamorphism the REEs reached partition equilibrium between garnet porphyroblast and rock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REEs between garnet and host rock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 The REE compositions of metamorphic veins and their minerals display remarked lanthanide tetrad effects and the element pairs Zr-Hf, U-Th and Y-Ho have also experienced remarkable fraction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discriminating indica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fluid processes in the process of metamorphism of the Xingzi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GARNET METAMORPHIC rock xingzi group Lushan.
原文传递
REE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genesis of synmetamorphic veins in Xingzi Group of Lushan, SE China
2
作者 TANG Hongfeng and LIU Congqiang Open Laboratory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2期40-42,共3页
METAMORPHIC fluids, an important typ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within the Earth’ s crust, are the necessary materials for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ore formation. Their direct products are varieties of synmetamorphic... METAMORPHIC fluids, an important typ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within the Earth’ s crust, are the necessary materials for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ore formation. Their direct products are varieties of synmetamorphic veins occurring in metamorphic rocks’. Studies on the genesis of these veins can be availablefor investigating the source material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deposit.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morphic veins have focused mainly on their mineralogical, major elemental and oxygen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two different hypotheses have been advanced to account for metamorphicvein genesis. In this paper, we use rare-earth elemental method, together with field geological andpetrologic studies, to inquire into the origin of synmetamorphic veins occurring in Xingzi Group ofLushan, sou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GEOCHEMISTRY METAMORPHIC FLUIDS xingzi group Lushan SOUTHEAST China.
原文传递
庐山地区星子群碎屑锆石SI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关俊朋 何斌 李德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2-407,共6页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遭受角闪岩相变质的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分为古元古代地层,并将其与华南早期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和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相联系。本文通过对星子群浅粒岩中碎屑锆石U-Pb SIMS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34±...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遭受角闪岩相变质的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分为古元古代地层,并将其与华南早期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和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相联系。本文通过对星子群浅粒岩中碎屑锆石U-Pb SIMS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34±4)Ma碎屑锆石年龄,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其上覆筲箕洼组(830±5)Ma的火山岩年龄,将星子群的地层时代限定于新元古代。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并未出露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而且野外也并未找到典型大规模拆离断层的存在,因此前人厘定的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也值得商榷。根据碎屑锆石U-Pb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为(133±20)Ma,推断星子群的变质作用发生在中生代。另外,由星子群单一的碎屑锆石年龄、锆石形态特征及矿物组成特征推断,星子群是源区花岗质岩石快速抬升、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的产物,暗示着强烈的地壳运动过程,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碎屑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庐山筲箕洼组与星子岩群年代地层关系及SHRIMP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林志 黄志忠 +5 位作者 丁孝忠 刘燕学 张传恒 王自强 庞健峰 韩坤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本文报道在庐山筲箕洼组中获得细碧岩SHIRMP锆石U-Pb年龄(840±6)Ma,MSWD=1.3,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3±4)Ma,MSWD=1.4,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1±3)Ma,对应的MSWD=1.47。而在星子群流纹岩中获得206Pb/238U年龄为(825±... 本文报道在庐山筲箕洼组中获得细碧岩SHIRMP锆石U-Pb年龄(840±6)Ma,MSWD=1.3,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3±4)Ma,MSWD=1.4,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1±3)Ma,对应的MSWD=1.47。而在星子群流纹岩中获得206Pb/238U年龄为(825±5)Ma,对应的MSWD=0.46。笔者依据上述精确锆石年龄,首次提出将筲箕洼组明确定位于星子岩群之下。本文结合"江南造山带"锆石U-Pb年龄:东部变质基底的双桥山群,西部变质基底梵净山群和似盖层下江群以及中部变质基底冷家溪群和似盖层板溪群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筲箕洼组定位于"武陵运动"之下的新元古代地层。依据星子岩群年龄数据,首次将星子岩群明确定位于筲箕洼组之上与双桥山群为同期的深变质岩。该年龄对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上述锆石U-Pb年龄标示了赣西北地区同样存在820 Ma界面上下的新元古代地层,为江南古陆变质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筲箕洼组 星子岩群 锆石SHRIMP定年 “江南造山带” 赣西北地区
下载PDF
庐山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P-T条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祥 张伯友 +1 位作者 孙大中 朱炳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对分布于扬子块体南缘古元古代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研究表明 ,它们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 ,其变质温度为 4 80℃~ 5 80℃ ,压力在 30 0 MPa~ 5 0 0 MPa之间。这与扬子块体南缘其他元古代地层仅经历了轻微变质的事实截然不同 ,... 对分布于扬子块体南缘古元古代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研究表明 ,它们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 ,其变质温度为 4 80℃~ 5 80℃ ,压力在 30 0 MPa~ 5 0 0 MPa之间。这与扬子块体南缘其他元古代地层仅经历了轻微变质的事实截然不同 ,表明星子群变质岩具有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星子群变质岩是由地壳伸展作用引发的、来源于下地壳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它并不是来源于华夏块体的“飞来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变质作用 庐山 变质岩 地壳伸展作用 元古代 变质温压条件
下载PDF
庐山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海祥 孙大中 朱炳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通过对庐山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岩石学, 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发现, 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中脊玄武岩的双重特征, 是扩张弧后 (或弧间) 盆地环境的产物。对比研究表明, 星子群既不是... 通过对庐山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岩石学, 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发现, 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中脊玄武岩的双重特征, 是扩张弧后 (或弧间) 盆地环境的产物。对比研究表明, 星子群既不是来源于华夏古陆的 “飞来峰”, 也不同于扬子古陆东南缘的四堡群, 冷家溪群, 它是一块独立的前寒武纪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变质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火山岩
下载PDF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变质时代及变质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继林 何斌 关俊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498,共10页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为古元古代,并认为其在新元古代经历了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在中生代发生了动力变质-岩浆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星子群地层时代为新元古代,其变质作用时代和机制的研究对解...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为古元古代,并认为其在新元古代经历了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在中生代发生了动力变质-岩浆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星子群地层时代为新元古代,其变质作用时代和机制的研究对解释这一地区甚至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星子群局部发育的混合岩浅色体中锆石进行SIMS U-Pb定年,得到142.6±1.5 Ma(MSWD=0.49)的变质增生边年龄,应该是星子群峰期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从而否定了前人认为的星子群新元古代的区域变质事件;对星子群石榴二云母片岩中变质矿物白云母进行Ar-Ar定年,得到了136.08±1.78 Ma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进一步佐证了星子群中生代的变质作用。此外,混合岩各项特征均显示其为流体交代成因,流体可能来源于变质流体和岩浆热流体,结合这一地区存在大量中生代岩脉和岩墙的地质事实,因此推断星子群中深变质作用的发生可能与该地区中生代广泛的岩浆事件有关,是岩浆热动力变质的产物。这一研究成果对江西庐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格局,特别是对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SIMS锆石U-Pb定年 云母Ar-Ar定年 变质时代 变质机制
下载PDF
赣北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恢复及其形成构造环境判别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变质岩 原岩恢复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江西庐山地区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作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文山 赵风清 +1 位作者 甘晓春 王祖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早元古代星子群遭受吕梁期以低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温度约为530-600℃,压力约为400-570MPa。根据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群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
关键词 星子群 变质作用 岩石地球化学 变质岩 早元古代
下载PDF
变质过程中的流体运移和稀土元素活动——庐山星子群变质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红峰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7-454,共8页
对庐山栖贤寺和黄岩寺两地星子群沉积变质岩及其中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栖贤寺变质石英脉继承了其围岩(变粒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来源于围岩;而黄岩寺以长英质脉为主的变质脉体... 对庐山栖贤寺和黄岩寺两地星子群沉积变质岩及其中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栖贤寺变质石英脉继承了其围岩(变粒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来源于围岩;而黄岩寺以长英质脉为主的变质脉体与其围岩(主要是片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显示了原岩组成对变质流体组成、性质及由流体导致的稀土元素活动性特点有明显的制约。此外,两地脉体的微量元素对Zr-Hf和U-Th均与变质岩不同,且有明显的分异,指示了脉体是流体作用的产物。变质流体通过侧向扩散作用形成了星子群变沉积岩中的变质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流体 稀土元素 活动性 星子群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庐山星子群变质流体的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红峰 刘丛强 倪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庐山星子群沉积变质岩中发育平行区域片理的石英脉和长英质脉体 ,这些脉体的石英晶体内富含原生的流体包裹体 ,包括低盐度的含液体CO2 包裹体、液体包裹体、纯CO2 包裹体和高盐度含子矿物包裹体。它们与中生代伟晶岩脉体中包裹体在均一... 庐山星子群沉积变质岩中发育平行区域片理的石英脉和长英质脉体 ,这些脉体的石英晶体内富含原生的流体包裹体 ,包括低盐度的含液体CO2 包裹体、液体包裹体、纯CO2 包裹体和高盐度含子矿物包裹体。它们与中生代伟晶岩脉体中包裹体在均一温度、盐度和CO2 密度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和变质脉体中含液体CO2 包裹体的等容线位置 ,表明变质脉体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在变质作用期间被捕获的部分变质流体 ,进一步证实了脉体是与变质作用同期形成的。庐山星子群变质流体属于低盐度的H2 O -CO2 -NaCl和H2 O -NaCl体系 ,高盐度的卤水和纯CO2 体系的包裹体很可能是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发生相分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流体 流体包裹体 星子群 庐山 变质岩
下载PDF
赣北星子群杂岩的变质地质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叶瑛 兰翔 兰玉琦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600-609,共10页
本区先经历了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后经受动力变质作用的迭加,主要表现为韧性剪切变质带的广泛出现.杂岩体呈现着良好的递增变质带,从低变质级到高变质级依次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兰晶石带→矽线石带,属于中压变质相... 本区先经历了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后经受动力变质作用的迭加,主要表现为韧性剪切变质带的广泛出现.杂岩体呈现着良好的递增变质带,从低变质级到高变质级依次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兰晶石带→矽线石带,属于中压变质相系.根据矿物化学研究了单斜辉石、角门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等变质矿物的特征。利用平衡变质矿物组合的温度压力计定量计算了星子群杂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其范围是温度420℃~570℃,压力5.3~5.7PPa.研究表明星子变质核杂岩组成一个自外围向中心变质温度逐渐升高的热穹窿,成为江南地区少有的递增变质带.显示出江南古陆在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之下存在着由中深变质岩系组成的变质基底,属于早元古亩成熟陆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变质核杂岩 变质作用 杂岩
下载PDF
江西庐山星子群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和变质机制:独居石和锆石SIMS年代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莹玲 莫佳君 +2 位作者 何斌 徐义刚 王继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片麻岩的构造属性对认识江西甚至华南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对星子群片麻岩穹窿不同构造部位的4个片麻岩中独居石进行高精度SIMS 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1.0±1.0 Ma、143...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片麻岩的构造属性对认识江西甚至华南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对星子群片麻岩穹窿不同构造部位的4个片麻岩中独居石进行高精度SIMS 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1.0±1.0 Ma、143.0±1.0 Ma、143.5±1.0 Ma和144.2±1.6 Ma,因此将星子群的峰期变质时代限定于141.0~144.2 Ma。同时本文首次报道了庐山观音尖辉长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确定其侵位年龄为141.1±1.5 Ma,这与星子群片麻岩独居石获得的峰期变质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星子群的变质温度和变质分带特征,推测庐山片麻岩穹窿可能是中生代岩浆热穹窿,其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能是岩浆热动力变质的产物。本研究不仅为庐山地区构造变形属性的厘定提供了详实的定年证据,还能为中国东部中生代板内强烈变质变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片麻岩 辉长岩 独居石SIMS U-Pb年龄 锆石SIMS U-Pb年龄 热动力变质 江西庐山
下载PDF
星子群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项新葵 许建华 徐寇龙 《矿产与地质》 1993年第6期401-407,共7页
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由于地壳伸展导致的构造剥离使星子—庐山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星子群以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形式出露地表.星子群为角闪岩相片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正常沉积的泥砂质岩石和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 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由于地壳伸展导致的构造剥离使星子—庐山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星子群以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形式出露地表.星子群为角闪岩相片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正常沉积的泥砂质岩石和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以及二者的过渡类型.星子群的出现证实了“江南古陆”也存在双层结构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变质核杂岩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