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与“有情”:从《水浒传》到《石秀》
1
作者 刘川鄂 杨萌 《长江学术》 2023年第2期47-63,共17页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石秀》,运用精神分析法对传统文本进行了现代性反叛,解构了传统文本中的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山辟疆的作用。《水浒传》中石秀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是“忠义”伦理道德...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石秀》,运用精神分析法对传统文本进行了现代性反叛,解构了传统文本中的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山辟疆的作用。《水浒传》中石秀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是“忠义”伦理道德的捍卫者。而施蛰存以“俄狄浦斯情结”来构建石秀形象,使其对义嫂产生不伦之恋,给予这种隐秘情欲以正当性、合理性,并不作善恶道德评价,是对复杂人性的展示和深挖。《水浒传》将潘巧云贬低、丑化为恶毒淫妇,是“贞节”伦理道德的背叛者,而《石秀》中潘巧云是热情爽朗、多情风流的美艳妇人,并体现出都市新女性的特质。《水浒传》中杨雄护兄弟,斩淫妇,是“忠义”伦理道德的践行者,而《石秀》却凸显杨雄杀妻的盲从和麻木,以此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桎梏和扭曲。从《水浒传》到《石秀》单一的道德文本位移为丰富的人性文本,以三种形态展示了“有情”与“道德”的激烈冲撞下复杂多样的人性,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超越古代小说单一、道德化的人物塑形去建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潘巧云 杨雄 俄狄浦斯情结
下载PDF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德宽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1期3-8,124,共7页
古文字中有一个“木”上加符号“∧”的字,一直未能得到准确释读。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近来有学者提出了释“矛”的新说。文章指出这个释“矛”的字可能为“杪”字初文,并将另一个从“禾”上加符号“∧”的字形作为不同字看待,认为将这个... 古文字中有一个“木”上加符号“∧”的字,一直未能得到准确释读。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近来有学者提出了释“矛”的新说。文章指出这个释“矛”的字可能为“杪”字初文,并将另一个从“禾”上加符号“∧”的字形作为不同字看待,认为将这个字释作“秀”的意见有可能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尝试对有关古文字材料进行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简本 诗经
下载PDF
“秀”族结构的认知构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仇伟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3,共6页
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为视角,探讨"秀"族结构的构式属性及其显现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秀"族结构是表述特定意义的图式构式,其理据性体现在四方面:构式义的压制、顺序扫描的驱动、类推的促动及认知经济性的要求。
关键词 认知构式语法 ”族结构 认知理据
原文传递
向秀的处世之道
4
作者 孙明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9,共8页
魏晋玄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流观点认定向秀主张名教即自然,致力于名教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然而,据传世文献征引的向秀《庄子注》及向秀仕宦经历判断,向秀并无意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他的处世之道或可概括... 魏晋玄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流观点认定向秀主张名教即自然,致力于名教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然而,据传世文献征引的向秀《庄子注》及向秀仕宦经历判断,向秀并无意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他的处世之道或可概括为"顺名教而任自然"。顺名教只是手段,任自然才是目的。此处世之道导源于庄子的"顺人而不失己"。从任自然的角度看,向秀的"顺名教而任自然"更接近于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而远离于郭象的"与世同波而不自失"。向秀"顺名教而任自然"的处世之道在东晋南朝时代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名教 自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