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SNP of EPAS1 gen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revealed the hypoxia adaptation of yak(Bos grunniens) 被引量:8
1
作者 WU Xiao-yun DING Xue-zhi +4 位作者 CHU Min GUO Xian BAO Peng-jia LIANG Chun-nian YAN 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41-748,共8页
Endothelial PAS domain protein 1 gene (EPAS1) is a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activates the expression of oxygen-regu- lated genes.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EPAS1 gene on hemato... Endothelial PAS domain protein 1 gene (EPAS1) is a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activates the expression of oxygen-regu- lated genes.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EPAS1 gene on hematologic parameters in yak, we firstly quantified the tissue expression patterns for EPASl mRNA of yak, identified polymorphism in this gene and evaluated its association with hematologic parameters. Expression of EPAS1 mRNA was detected in all eight tissues (heart, liver, lung, spleen, pancreas, kidney, muscles and ovary). The expressions of EPAS1 in lung and pancreas were extremely higher than other tissues examined. Three novel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g.83052 C〉T, g.83065 G〉A and g.83067 C〉A) within the EPAS1 were identified and genotyped in Pali (PL), Gannan (GN) and Tianzhu White (TZW) yak breeds. Significant higher frequencies of the AA and GA genotypes and A allele of the g.83065 G〉A were observed in the PL and GN breeds than that in the TZW breed (P〈0.01).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he PL breed indicated that the g.83065 G〉A polymorphism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emoglobin (HGB) concentration in yaks (P〈0.05). Individuals with genotype AA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HGB concentration (P〈0.05) than those with genotype GA and GG. All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functional of yak EPAS1 gene in responding to hypoxia and also indicate EPAS1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hypoxia adaptation of the y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S1 gene m RNA expression POLYMORPHISM hypoxia adaptation yak
下载PDF
Co-Inheritance of Beta &Delta-Globin Gene (HbYialousa) Mutations in an Iranian <i>β</i>-Thalassemia Carrier
2
作者 Atefeh Valaei Farnaz Eghbalpour +4 位作者 Zahra Kainimoghaddam Fatemeh Bayat Maryam Taghavi Basmanj Morteza Karimipoor Sirous Zeina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7期633-636,共4页
Introduction: Beta-thalassemia is characterized by absence or reduced synthesis of the β-globin. Carriers of β-thalas- semia, typically have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and elevated hemoglobin HbA2 and normal HbF ... Introduction: Beta-thalassemia is characterized by absence or reduced synthesis of the β-globin. Carriers of β-thalas- semia, typically have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and elevated hemoglobin HbA2 and normal HbF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carriers of severe alpha-thalassemia also have similar CBC parameters to that of β-thalassemia with normal HbA2 level. Co-presence of mutations in the β-globin and delta-globin genes (point mutations or deletions) usually give normal HbA2 and elevated HbF level. We report a β-thal carrier with normal level of HbA2 and increased level of HbF who had a point mutation in CD39 on the beta-globin gene and a point mutation in CD27 on the δ-globin gene named Hb-Yialousa. Materials & Methods: An individual with low hematological indices, normal HbA2 and elevated HbF was referred to our center as routine premarital screening program. Mutations in the β-globin and δ-globin genes were screened using ARMS and sequencing methods. Results: The mutation in β- and δ-globin genes were identified as CD39 and CD27 (HbYialousa) respectively. No point mutation or deletion in α-globin gene was identified. Discussion: We showed that normal HBA2 with elevated HbF level is due to co-inheritance of delta-globin gene mutation with mutation in the β-globin gene. When screening for β-thalassemia, one has to either rule out presence of α-globin gene mutation of mutation in the delta-globin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globin gene Β-THALASSEMIA HbYialousa Β-globin gene CD39
下载PDF
Scree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long-range interaction elements ofβ-globin genes
3
作者 XIAO Yi-shu XU Lan +4 位作者 LIU Chun-ya DU Le SUN Yuan-tian LI Dong-na REN Li-che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24期1-7,共7页
Objective:Studies have shown thatβ-globin gene presents a selective express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during development,and its upstream locus control region(LCR)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β-globin gene f... Objective:Studies have shown thatβ-globin gene presents a selective express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during development,and its upstream locus control region(LCR)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β-globin gene family.To further explore the molecular network ofβ-globin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other long-range regulatory element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β-globin gene expression were screened and the dynamic reg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β-globin gene was deeply studied.Methods:Promyelocytic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β-globin gene promoter region and LCR were used as the target sites for circula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al capture(4C)analysis.Through sequencing and regulatory element analysis,the sites interacting withβ-globin family loci were screened in the whole genome.Result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4C sequencing,the sites that interact with HBD promoter region and LCR were screened.Verified by chromosome conformational capture(3C),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equencing.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egulatory elements by formaldehyde-assisted separation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Epiregio online website showed that the screening sites AC105129.4,AL354707.17,AC078785.22 and AC021646.35 were all potential regulatory elements involved inβ-globin gene.Conclus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4C screening site and anchor site showed the complex spatial organization ofβ-globin family loci in the nucl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lobin gene Circula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Chromatin interaction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下载PDF
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组织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陈付菊 赵宇田 马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滴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在脂肪细胞的定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脂肪转化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犊牦牛肾周存在2种类型的脂肪细胞,即含有小脂滴和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细胞以及含有大脂滴和少量线粒体的白色脂肪细胞;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白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棕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日龄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质膜上均有UCP1阳性表达,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细胞中UCP1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BAT产热相关基因(UCP1、PPARα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出生后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白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且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该结果为深入探究犊牦牛寒冷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肾周脂肪 棕色脂肪组织 产热相关基因
下载PDF
牦牛MYL3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梦帆 路建卫 +2 位作者 扎老 赵雪 梁春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牦牛MYL3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影响牦牛肌肉生长发育的机制。【方法】以美仁牦牛cDNA为模板,PCR扩增MYL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MEGA1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牦牛MYL3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影响牦牛肌肉生长发育的机制。【方法】以美仁牦牛cDNA为模板,PCR扩增MYL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MEGA1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YL3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参照)、睾丸、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牦牛MYL3基因CDS区长600 bp,共编码199个氨基酸,存在1个碱基突变位点,位于第165位(A>T)。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牦牛与普通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单峰驼的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牦牛MYL3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有8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N-糖基化位点,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主要与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RT-qPCR结果表明,MYL3基因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肌肉中次之,与除心脏外的其他组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MYL3基因可能与牦牛心脏发育有关,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和肉质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YL3基因 肌肉生长发育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SERPINE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敬科民 张鹏 +6 位作者 李雨谦 田园 董文静 柴志欣 王吉坤 钟金城 蔡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8-2318,共11页
【目的】克隆牦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E成员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基因序列,同时探究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牦牛肉嫩度的影响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 【目的】克隆牦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E成员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基因序列,同时探究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牦牛肉嫩度的影响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牦牛SERPINE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克隆获得高、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的SERPINE1基因序列全长,并对其结构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SERPINE1基因表达量。【结果】高、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全长分别为8 315和8 318 bp,均编码402个氨基酸且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高、低嫩度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非编码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缺失及22个碱基突变(4个碱基颠换、18个碱基转换)。牦牛SERPINE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绵羊、山羊、家猪、人、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99.26%、99.26%、99.59%、96.94%、97.02%、90.49%、86.52%和80.10%。SERPINE1蛋白是一个含有23个氨基酸信号肽的亲水性稳定膜外蛋白,位于细胞外,具有3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包含1个反应中心环(reactive center loop, RCL)。SERPINE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44.78%)和无规则卷曲(35.32%)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ERPINE1基因在高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从高、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克隆SERPINE1基因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为后续研究SERPINE1基因参与调控牦牛肉嫩度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SERPINE1基因 嫩度 生物信息学 表达
下载PDF
桑桑牦牛MYL7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马荣 洛桑顿珠 +4 位作者 平措占堆 卓玛次仁 尼玛加措 成述儒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克隆西藏桑桑牦牛肌球蛋白轻链7(Myosin light chain 7,MYL7)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桑桑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其CDS区序列,并利用... 克隆西藏桑桑牦牛肌球蛋白轻链7(Myosin light chain 7,MYL7)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桑桑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其CDS区序列,并利用多种在线生物软件及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桑桑牦牛MYL7基因CDS区长447 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式为C743H1155N187O237S7,原子数为2329个,理论等电点为4.37,不稳定系数和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36.02和-0.364,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磷酸化位点11个,其中5个丝氨酸、5个苏氨酸和1个酪氨酸。MYL7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通过亚细胞定位发现,桑桑牦牛MYL7基因在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中均有所分布。蛋白高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桑桑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符合实际情况,说明MYL7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MYL7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美仁牦牛MYL 9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8
作者 马荣 喇永福 +6 位作者 包鹏甲 郭宪 路建卫 扎老 赵雪 梁春年 成述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0-1419,共10页
【目的】克隆美仁牦牛肌球蛋白轻链9(myosin light chain 9,MYL9)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MYL 9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美仁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并克隆美仁牦... 【目的】克隆美仁牦牛肌球蛋白轻链9(myosin light chain 9,MYL9)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MYL 9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美仁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并克隆美仁牦牛CDS区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通过在线软件对MYL9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L 9基因在美仁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美仁牦牛MYL 9基因CDS区长516 bp,共编码17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美仁牦牛与野牦牛、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高山倭蛙亲缘关系最远。MYL9蛋白分子式为C 858 H 1324 N 234 O 274 S 12,原子数为2702,理论等电点为4.85,不稳定系数和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37.22和―0.772,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MYL9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中,具有17个特异性磷酸化位点。MYL9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延伸链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L 9基因在美仁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均表达,且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美仁牦牛MYL 9基因CDS区,探究了MYL 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组织表达特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牦牛MYL 9基因功能特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仁牦牛 MYL 9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牦牛TBC1D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张娟香 欧杰次仁 +6 位作者 喇永富 马晓明 吴晓云 郭宪 褚敏 阎萍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为探究西藏牦牛Tre2-Bub2-CDC16结构域家族成员7(TBC1D7)基因的特征及结构,利用RT-PCR克隆了TBC1D7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TBC1D7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 为探究西藏牦牛Tre2-Bub2-CDC16结构域家族成员7(TBC1D7)基因的特征及结构,利用RT-PCR克隆了TBC1D7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TBC1D7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及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牦牛TBC1D7基因的CDS区全长为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兔的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TBC1D7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细胞核中,且该蛋白具有2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高级结构由α-螺旋(65.53%)、延伸连(3.75%)、β-转角(3.75%)和无规则卷曲(29.96%)构成。qPCR检测结果显示,TBC1D7基因在西藏牦牛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TBC1D7基因 克隆 生物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西藏桑桑牦牛FGF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10
作者 王佟 余道宁 +7 位作者 马超凡 张明昊 郑青波 陈伟基 马晓明 梁春年 阎萍 潘和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为研究牦牛FGF1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桑桑牦牛心脏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FGF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FGF1基因在牦牛心脏、... 为研究牦牛FGF1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桑桑牦牛心脏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FGF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FGF1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桑桑牦牛FGF1基因的CDS区序列长468 bp,共编码155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发现,桑桑牦牛与牛和瘤牛的同源性最高(99.8%),与鸡的同源性最低(73.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桑桑牦牛FGF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51,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该蛋白存在7个糖基化位点和29处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FGF22、TGFB1和FGF17等蛋白存在主要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FGF1基因在桑桑牦牛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FGF1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牦牛皮下脂肪组织miRNA的鉴定与分析
11
作者 丁维芹 孙永刚 +2 位作者 韩银仓 刘亚倩 靳生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5,共9页
为鉴定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iRNAs进行筛选,运用DESeq分别鉴定出自然放牧18月龄(G18) vs (从自然放牧18月龄开始舍饲育肥6个月至24... 为鉴定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iRNAs进行筛选,运用DESeq分别鉴定出自然放牧18月龄(G18) vs (从自然放牧18月龄开始舍饲育肥6个月至24月龄)F24、G18 vs (自然放牧至24月龄)G24和F24 vs G24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在9个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共鉴定出1158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731个,新预测miRNAs 427个。在G18 vs F24中有43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2436个;在G18 vs G24中有68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3559个,在F24 vs G24中有31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1456个。对预测到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其主要富集到了脂肪酸代谢过程、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脂肪酸生物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过程和脂肪细胞分化调节等。因此,枯草期对牦牛进行补饲有利于牦牛皮下脂肪组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皮下脂肪 MIRNA 靶基因
下载PDF
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关联性
12
作者 丁维芹 祁增源 +3 位作者 刘亚倩 韩银仓 李文浩 孙永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5,共8页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不同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的关联性。【结果】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上存在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 3个SNP位点,其中g.732195A>G上存在2种基因型(AA,AG),g.732091C>G和g.732373G>A上各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G、GG和GA、AA、GG);卡方检验表明,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且g.732195A>G为低度多态(PIC<0.25),g.732091C>G和g.732373G>A为中度多态(0.25<PIC<0.50)。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高原型牦牛的体质量和胸围,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732091C>G和g.732373G>A的GG以及g.732195A>G的AA。对合并基因型分析发现,合并基因型GG-AA-GG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体斜长表现最佳。【结论】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有3个SNP位点,因其与青海高原型牦牛的部分生长性状相关,可作为牦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GHR基因 SNP位点 基因多态性 合并基因型
下载PDF
牦牛六个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OSKMNL的克隆和多顺反子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3
作者 黄显朋 邢嘉仪 +4 位作者 白媛媛 姜雨婷 麻志伟 付伟 兰道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9-1591,共13页
旨在克隆牦牛6个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Nanog、Lin28(OSKMNL),构建多顺反子慢病毒载体FUW-teto-OSM-EGFP和FUW-teto-KNL-mCherry。本研究以1头3~5月龄健康雌性牦牛胎儿的生殖嵴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 旨在克隆牦牛6个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Nanog、Lin28(OSKMNL),构建多顺反子慢病毒载体FUW-teto-OSM-EGFP和FUW-teto-KNL-mCherry。本研究以1头3~5月龄健康雌性牦牛胎儿的生殖嵴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6个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OSKMNL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慢病毒载体FUW-teto-OSM-EGFP和FUW-teto-KNL-mCherry;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将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和牦牛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荧光表达和RT-PCR技术检测病毒感染情况(试验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克隆的牦牛OSKMNL基因的编码区大小分别为1 083、963、1 434、1 320、903、618 bp;序列分析发现牦牛OSKMNL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的同源性在99%以上,其中Sox2、Klf4、c-Myc与黄牛的同源性为100%;进化树结果显示牦牛与黄牛、瘤牛、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的亲缘关系最远;蛋白结构预测发现牦牛的6个转录因子OSKMNL都具有该基因家族相应蛋白功能的结构,比如POU结构域、HOX结构域、HMG结构域、Znf-C2H2结构域、HLH结构域、CSP结构域等;构建了慢病毒载体FUW-teto-OSM-EGFP和FUW-teto-KNL-mCherry;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发现试验组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慢病毒感染牦牛成纤维细胞发现试验组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RT-PCR结果显示预期大小的条带。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牦牛的6个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OSKMNL;构建了分别携带牦牛3个转录因子的慢病毒载体FUW-teto-OSM-EGFP和FUW-teto-KNL-mCherry;包装的慢病毒能感染牦牛成纤维细胞。有利于推动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OSKMNL在牦牛干细胞中的应用,也为后续研究牦牛iPSC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麦洼牦牛MFSD4A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14
作者 胡莲 刘益丽 +2 位作者 赵迪 王泽宁 江明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旨在克隆麦洼牦牛MFSD4A基因序列并阐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MFSD4A互作蛋白mRNA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确定MFSD4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为后续MFSD4A在牦牛睾丸生长发育调控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以4头健康麦洼牦牛的心、肝、脾、肺... 旨在克隆麦洼牦牛MFSD4A基因序列并阐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MFSD4A互作蛋白mRNA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确定MFSD4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为后续MFSD4A在牦牛睾丸生长发育调控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以4头健康麦洼牦牛的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臀肌、背部肌肉、睾丸、结肠组织作试验材料,用RT-PCR技术克隆麦洼牦牛MFSD4A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检测MFSD4A基因在心、肝、脾、肺、肾、臀肌、背部肌肉、脂肪、睾丸、淋巴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互作蛋白的相关性;构建pEGFP-MFSD4A融合质粒转染牛肾细胞系(MDBK)探究MFSD4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麦洼牦牛MFSD4A基因CDS区全长为1 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8.66,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属于碱性跨膜蛋白;RT-qPCR结果显示,MFSD4A mRMA在麦洼牦牛各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在睾丸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与MFSD9、CBY1、INHBA、UNC93A、SVOP、ID1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测MFSD4A基因可能与牦牛睾丸的生长发育调控有关;构建pEGFP-MFSD4A融合质粒转染牛肾细胞(MDBK)后的荧光定位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FSD4A 基因克隆 互作蛋白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青海牧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及血清型分布特征研究
15
作者 石田 韩生义 +3 位作者 李淑萍 胡国元 李玲霞 李生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及小鼠毒性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携带F17、ompA、fimC、espA、HPI、LEE、VT1、SLT2等毒力基因,未检出K88、K99、LT1等毒力基因,小鼠最低致死剂量为2.5×10^(9)CFU/mL,优势血清型为O25、O55和O107,分别占定型血清的25.40%、14.29%和19.05%,系统主要发育群为B1群。研究结果将为后续青海地区致犊牦牛腹泻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疫苗研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毒力基因 血清分型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牦牛DJ-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16
作者 申金伟 路建卫 +3 位作者 赵雪 扎老 成述儒 梁春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为了研究牦牛DJ-1基因的结构及功能,为后续深入研究牦牛DJ-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美仁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牦牛DJ-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并且利用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构域及蛋... 为了研究牦牛DJ-1基因的结构及功能,为后续深入研究牦牛DJ-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美仁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牦牛DJ-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并且利用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构域及蛋白质理化性质等,再利用RT-q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美仁牦牛DJ-1基因的CDS区全长570 bp,共编码189个氨基酸;牦牛DJ-1结构域预测显示,在DJ-1氨基酸序列的29—168位中有1个含有Pfam的PfpI结构域;通过对DJ-1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无跨膜结构且无信号肽区域,分子质量20.03531 ku,原子总数2870,理论等电点6.84,不稳定系数28.37,表示为稳定的蛋白质;脂肪系数101.11,总平均亲水系数-0.004,为亲水蛋白,共有11个磷酸化位点;同时,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美仁牦牛DJ-1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系统进化树表明,美仁牦牛与野牦牛和欧洲牛亲缘关系最近,与北极狐和宽吻海牛亲缘关系最远;RT-qPCR结果表明,在成年美仁牦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心脏组织和肌肉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肝脏和睾丸组织中表达水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仁牦牛 DJ-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牦牛FABP3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17
作者 戴荣凤 黄纯 +3 位作者 扎老 路建卫 唐月琴 梁春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牦牛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检测其在成年牦牛和胎牛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该基因在牦牛育种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美仁牦牛的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PCR扩增FABP3基因,对得到的编码区... 【目的】分析牦牛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检测其在成年牦牛和胎牛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该基因在牦牛育种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美仁牦牛的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PCR扩增FABP3基因,对得到的编码区序列(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ABP3基因在成年牦牛和胎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肌肉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牦牛FABP3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402 bp,编码133个氨基酸;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主要是β-转角和延伸链;牦牛FABP3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和信号肽,属于具有一定亲水性的稳定蛋白;牦牛FABP3基因CDS区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FABP3基因在牛属动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牦牛与野牦牛和瘤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RT-qPCR结果显示,FABP3基因在成年牦牛和胎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胎牛肝脏、脾脏、肾脏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成年牦牛,在成年牦牛肺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胎牛。【结论】克隆了牦牛FABP3基因,探究了FABP3基因在牦牛中的组织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牦牛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仁牦牛 FABP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谱
下载PDF
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cox1和nad1的多态性
18
作者 陈欣怡 梁宏 +4 位作者 赤列旺姆 扎西旺杰 德吉玉珍 唐文强 赵海龙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分析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cox1、nad1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西藏中部地区45份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蚴包囊,提取包囊生发层DNA,根据细粒棘球蚴线粒体cox1、nad1基因序列设计扩增的引物序列,用PCR技术扩增线粒体... 目的分析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cox1、nad1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西藏中部地区45份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蚴包囊,提取包囊生发层DNA,根据细粒棘球蚴线粒体cox1、nad1基因序列设计扩增的引物序列,用PCR技术扩增线粒体cox1、nad1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测序;利用MEGA11.0软件做cox1、nad1序列特征与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DnaSP 5.0软件计算序列单倍型数量(H),分析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体型多样性(Hd)特性;利用Network软件为cox1、nad1基因的所有单倍体构建单倍体网络图,判断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的主要单倍型。结果(1)cox1、nad1序列长度分别为925、839bp。(2)在cox1序列中,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6%、33.1%、17.4%、16.9%;而nad1序列中,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为19.5%、47.6%、25.5%、7.4%;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9.6%~100.0%,nad1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8.1%~100.0%;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G3、G6。(3)cox1、nad1单倍型个数分别为19个、7个,Hd、Pi分别为0.89600、0.56000和0.36500、0.00060。(4)单倍型网络图显示,Hc-2、Hc-12、Hn-1为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的主要单倍型。结论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G3、G6,G1是主要基因型。上述结论为探明西藏中部地区细粒棘球蚴的分型和病原体遗传演化的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散养 牦牛 绵羊 细粒棘球绦虫 cox1 nad1 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牦牛TRIB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差异分析
19
作者 MEHRAN Sidra 董宝霞 荆海霞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旨在克隆牦牛毛球族同源蛋白3(TRIB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其在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后续探究该基因在牦牛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集牦牛乳腺组织并以其cDNA为模板,克隆牦牛TRIB3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 旨在克隆牦牛毛球族同源蛋白3(TRIB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其在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后续探究该基因在牦牛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集牦牛乳腺组织并以其cDNA为模板,克隆牦牛TRIB3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和结构,运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TRIB3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肺脏、骨骼肌、乳腺及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牦牛TRIB3基因CDS区全长为1074 bp,共编码357个氨基酸,为不稳定性亲水蛋白;同源性对比结果显示,牦牛TRIB3编码氨基酸与野牦牛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野牦牛和野牛与牦牛TRIB3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最远是小鼠;TRIB3蛋白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TRIB3蛋白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分别占35.85%、9.52%、448%和50.14%;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TRIB3与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CO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激活转录因子3(ATF3)、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3(DDI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AKT3和Twist相关蛋白1(TWIST1)之间均有紧密联系。RT-qPCR检测发现TRIB3基因在牦牛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TRIB3基因在牦牛乳腺中的作用和其生物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毛球族同源蛋白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犏牛、牦牛及黄牛骨骼肌转录特征的差异研究
20
作者 刘海婷 王国文 +5 位作者 彭巍 舒适 付长其 黄荣 徐尚荣 张君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本文旨在利用RNA-seq技术对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骨骼肌转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筛选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并解析犏牛肌肉发育优势的原因。试验采集体况良好的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肌肉组织,提取总RNA,使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仪测序并... 本文旨在利用RNA-seq技术对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骨骼肌转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筛选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并解析犏牛肌肉发育优势的原因。试验采集体况良好的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肌肉组织,提取总RNA,使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仪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牦牛与犏牛相比,共检测到682个DEGs,其中341个表达上调,341个表达下调;牦牛与黄牛相比,共检测到2461个DEGs,其中1277个表达上调,1184个表达下调;黄牛与犏牛相比,共检测到1386个DEGs,其中586个表达上调,800个表达下调。犏牛与亲本间的DEGs显著富集在黏着斑、ECM-受体互作、PI3K-Ak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等信号通路;筛选到IGF-1、PIK3IP1、FGF10、FGF1、PIK3R1、CREB1、KLHL30等7个可能在犏牛肌肉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同时,黄牛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牦牛和犏牛。因此,犏牛的快速生长可能与筛选的7个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相关,显著下调的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可能与犏牛杂种优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犏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