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vels of Germinable Seed in Topsoil and Yak Dung o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4
1
作者 YU Xiao-jun XU Chang-lin +2 位作者 WANG Fang SHANG Zhan-huan LONG Rui-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43-2249,共7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grazing yak and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our study assessed seed density(by species) in the topsoil of alpine meadow with different grazing i...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grazing yak and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our study assessed seed density(by species) in the topsoil of alpine meadow with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ies in the Tianzhu area,north-eastern margin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rates of occurrence in yak dung.Seed density in the topsoil of the lightly grazed,moderately grazed,heavily grazed and extremely grazed alpine meadows in November,2010 were 1 551,1 692,2 660 and 1 830 grains m-2,while in the same meadows in April,2011 densities were 1 530,2 404,2 530 and 2 692 grains m-2,respectively.In the cold season pasture,mean seed density in yak dung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n the lightly grazed,moderately grazed,heavily grazed and extremely grazed sites were 121,127,187,and 120 grains kg-1of dry yak dung.The proportion of total seed numbers in yak dung to soil seed bank in lightly grazed,moderately grazed,heavily grazed and extremely grazed alpine meadow was 1.40,2.62,0.69,and 0.90%.12 species out of the 47 were not found in topsoil but were found in yak dung,10 species out of 45 were not found in yak dung but were found in the topsoil.Endozoochorous dispersal by yaks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for soil seed bank and plant bio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in alpine mead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eadow SEEDS ENDOZOOCHORY seed density soil seed bank yak dung
下载PDF
Effects of rock fragments on yak du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2
作者 DU Zi-yin WANG Xiao-dan +1 位作者 LIU Xiu-ping CAI Yan-j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1期2006-2014,共9页
Dung de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of nutrient return and redistribution in alpine grassland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To date,information on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yak dung on alpine grasslands,es... Dung de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of nutrient return and redistribution in alpine grassland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To date,information on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yak dung on alpine grasslands,especially where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rock fragments,is limited.Our aim,therefore,was to evaluate variations in N_2O,CH_4,and CO_2 emissions from yak dung(CCD),and compare it to dung placed on rock fragments(RCD),alpine steppe soil(CSD),and a soil and rock fragment mixture(RSD) over a 30-day incubation peri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N_2O emissions from treatments without soil were significantly(P < 0.05) lower than those from treatments with soil.The highest total CH_4 emiss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SD treatment,while CH_4 losses from treatments without rock fragments were significantly(P < 0.05) greater than those with rock fragments.The total CO_2 emissions from the RSD treatment was 6.30%–12.0%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hree treatments.The soil beneath yak dung pats elevated the globalwarming potential(GWP),while the addition of rock fragments to the soil significantly(P < 0.05) decreased the GWP by reducing emissions of the three greenhouse gases.We therefore suggest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rock fragments and alpine steppe soil ar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yak du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rock fragments are an effective medium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dung pats,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therefore be paid to evaluate its ecological impact in future studies.These results should help guide scientific assessments of regional GHG budgets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where the addition of livestock manure to soils with large amounts of rock fragments is com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碎裂 牦牛粪 氧化氩氮 甲烷 Qinghai 西藏的高原
下载PDF
纳木错牦牛粪便中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及产酶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强 罗金 +3 位作者 阳佳宁 高宏涛 刘璇 贺建武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通过富集、纯化从西藏纳木错的牦牛粪便中筛选得到2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采用滤纸条崩解试验测定不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初始pH值条件下纤维素降解菌株的产酶特征,并初步分析了目标菌株的遗传地位.结果表明,菌株X1和X2具有显著降解... 通过富集、纯化从西藏纳木错的牦牛粪便中筛选得到2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采用滤纸条崩解试验测定不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初始pH值条件下纤维素降解菌株的产酶特征,并初步分析了目标菌株的遗传地位.结果表明,菌株X1和X2具有显著降解纤维素优势,两菌株在培养温度9℃、培养时间6 d、初始pH值4的条件下,产出的纤维素降解酶具有较强的相对酶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X1和X2可能为Cronobacter属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纤维素酶 牦牛粪便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高寒牧区的能源使用及其生态文化——以曲麻莱牛粪能源为例
4
作者 刘子平 马成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3期46-59,154,共15页
能源选用是人类获得生存的重要基础。高寒牧区受海拔和气温限制而能源短缺,但牧人建立起的“草—牛—人”共生模式为轮牧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物能源,保证了牧区人口、文化和社会的稳态延续。其中牛粪多层次的利用方式,既构成了牧人... 能源选用是人类获得生存的重要基础。高寒牧区受海拔和气温限制而能源短缺,但牧人建立起的“草—牛—人”共生模式为轮牧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物能源,保证了牧区人口、文化和社会的稳态延续。其中牛粪多层次的利用方式,既构成了牧人多样化的生态文化也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良性运转,又维护了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能源、树立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以及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牛粪能源 生态意蕴
下载PDF
牦牛粪便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何奕忻 孙庚 +3 位作者 刘琳 罗鹏 吴宁 罗光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6-671,共6页
川西北高寒草甸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近年来牦牛粪便被大量出售,显著地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通过模拟牛粪堆积,研究了牦牛粪便养分释放及其对周围土壤养分(N... 川西北高寒草甸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近年来牦牛粪便被大量出售,显著地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通过模拟牛粪堆积,研究了牦牛粪便养分释放及其对周围土壤养分(NO3--N、NH4+-N、速效K、无机P、有机C、全N和全P)在不同时间和距离条件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牛粪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养分(N、P)贡献能力,据初步统计,其值大致为N素699~932kghm-2,P素为110~147kghm-2;牛粪养分在夏季具有较快的分解速率,在3mo左右之后基本分解殆尽;粪便在短期内能显著提高粪下土壤养分的含量,其中,对NO3--N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在2mo左右之后其含量达到初始态的8.4倍,在实验后期,粪便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作用逐渐消失;粪便在夏季对周围10cm内土壤的养分(NO3--N、NH4+-N、速效K和无机P)含量能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影响范围难以达到周围30cm左右.与通常结论不同的是,在整个实验周期内,牦牛粪便并没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粪便 高寒草甸 川西北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牦牛粪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生态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牟晓明 于应文 +4 位作者 张红梅 孙红 王虎成 徐长林 花立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94-1601,共8页
本研究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粪斑与对照处植被构成、牧草养分、植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为高寒草甸植被演替和异质性形成机制的揭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牦牛粪沉积增加植物总生物量和活体质量,使... 本研究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粪斑与对照处植被构成、牧草养分、植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为高寒草甸植被演替和异质性形成机制的揭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牦牛粪沉积增加植物总生物量和活体质量,使草层高度、盖度和牧草K含量增加,而对死物质质量和物种数无影响。粪沉积降低优势植物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艹洽草(Koeleria cristata)和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的重要值,增加其生态位宽度,并提高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重要值,使优势种植物更倾向于泛化种。粪沉积使伴生种异针茅(S.aliena)的重要值降低,西北针茅(S.krylovii)的重要值增加,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降低,使少量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球花蒿(Artemsia pratensis)、茵陈蒿(A.capillaries)、冷蒿(A.frigida)、高山韭(Allium sikkimense)和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生态位宽度增加。粪沉积使草地植物的整体生态位重叠值增大,使生态位重叠值>0.85的种对增加13.8%,生态位重叠值<0.45的种对降低42.9%。总之,粪沉积使草地禾草比例增加,促进高寒草甸草地由莎草+禾草群落向禾草群落或禾草+莎草群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牦牛粪 植被构成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牲畜排泄物返还对藏北高寒草原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蔡延江 杜子银 +3 位作者 王小丹 赵慧 鄢燕 鲁旭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3-400,共8页
2013-07—09在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的半干旱高寒草原试验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加牦牛粪便、藏绵羊粪便和不施加粪便处理土壤的CH4排放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粪便斑块的CH4累积排放量为70.2 mg C/... 2013-07—09在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的半干旱高寒草原试验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加牦牛粪便、藏绵羊粪便和不施加粪便处理土壤的CH4排放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粪便斑块的CH4累积排放量为70.2 mg C/m2,显著高于藏绵羊粪便处理的-34.0 mg C/m2和对照处理的-69.0 mg C/m2,两者之间也有显著差异。牦牛粪便处理CH4的净排放主要是由于粪便施加后前期CH4的大量排放所致,藏绵羊粪便与对照处理之间的差异则主要归因于观测后期前者的CH4吸收量显著低于后者。牦牛粪便处理的CH4排放系数和干重排放指数分别是藏绵羊粪便处理的2.1倍和2.4倍。牦牛粪便斑块释放的绝大部分CH4主要来自于粪便本身,藏绵羊粪便斑块的较低含水量和较少有机碳施加量是致使其产甲烷潜力小于牦牛粪便斑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高寒草原 牦牛粪便 藏绵羊粪便 温室气体
下载PDF
高寒草甸粪斑的温室气体排放 被引量:5
8
作者 葛世栋 徐田伟 +3 位作者 李冰 曹慧 赵亮 徐世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了解生长季牦牛粪斑覆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2年6月25日-9月24日基于添加牛粪处理定位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2O、CH4和CO2通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粪斑覆盖对其生态系统N2O、CH4和CO... 为了解生长季牦牛粪斑覆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2年6月25日-9月24日基于添加牛粪处理定位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2O、CH4和CO2通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粪斑覆盖对其生态系统N2O、CH4和CO2排放具有刺激效应,其发生在粪斑覆盖的1―50d,且3类温室气体峰值出现时间各异;粪斑覆盖导致的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潜势较无牛粪覆盖增加了39.2%,其N2O、CH4和CO2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095、0.412、2 064g CO2·m-2,全球变暖潜势为2 102g CO2·m-2。因此,高寒草地牦牛粪斑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在估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中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粪斑 温室气体 气候变暖潜势
下载PDF
牦牛粪便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石磊 李禤 +2 位作者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23,I0002,共4页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肠道内益生菌的分布种类,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采集20份健康牦牛的粪便样品,对粪便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再结合形态学、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从牦牛粪便中成功分离出7株乳酸...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肠道内益生菌的分布种类,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采集20份健康牦牛的粪便样品,对粪便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再结合形态学、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从牦牛粪便中成功分离出7株乳酸菌,包括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坚强肠球菌、海氏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1株。本研究分离的7株乳酸菌,为后期抗牦牛腹泻益生菌产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粪便 益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牦牛粪便对高寒草甸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德科加 张德罡 +1 位作者 芦光新 钱武 《草原与草坪》 CAS 2013年第6期9-13,共5页
研究了4个不同施牦牛粪便的处理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S1,S2和S3的植物群落盖度显著高于对照(S0)(P<0.05),各处理的植物群落高度与对照(S0)相比都呈上升趋势,且S3与S0差异显著(P<0.05);(2... 研究了4个不同施牦牛粪便的处理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S1,S2和S3的植物群落盖度显著高于对照(S0)(P<0.05),各处理的植物群落高度与对照(S0)相比都呈上升趋势,且S3与S0差异显著(P<0.05);(2)处理S1、S2和S3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与S0相比逐渐下降,且S2与S0有显著差异(P<0.05)。处理S1、S2和S3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S0相比逐渐下降,且S2与S0差异极显著(P<0.01)。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则表现为无规律性。(3)施牦牛粪便后植物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出现增加趋势,且S2,S3与S0间达到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粪便 高寒草甸 植物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链霉菌产木聚糖酶条件和酶学性质以及重离子诱变对产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佳丽 台喜生 +1 位作者 李梅 李师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5-210,共6页
以一株由青藏高原牦牛粪中分离出的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对其培养特性、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重离子诱变,筛选出遗传稳定的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该菌以玉米芯和麸皮(1:1)为碳源能高效地诱导木聚糖酶的胞外分泌,其最适培养... 以一株由青藏高原牦牛粪中分离出的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对其培养特性、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重离子诱变,筛选出遗传稳定的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该菌以玉米芯和麸皮(1:1)为碳源能高效地诱导木聚糖酶的胞外分泌,其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H7、培养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第4天酶活力达到峰值3 480.25 U/mL,说明该酶能够利用农业废弃物高效生产木聚糖酶。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5℃、pH4,属低温酸性木聚糖酶。经重离子诱变后,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SZ10-7,其酶活力可达5 338.42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链霉菌 木聚糖酶 牦牛粪 重离子
下载PDF
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锡钧 罗宗龙 +2 位作者 朱丹 刘硕然 苏鸿雁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调查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及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8月份从白马雪山牧场中采集了97份牦牛粪样,95份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6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1种未定名,Arthr... 目的:调查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及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8月份从白马雪山牧场中采集了97份牦牛粪样,95份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6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1种未定名,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 thaumasium在土壤样品及牦牛粪便中都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比牦牛粪样中的丰富,具有三维菌网的Arthrobotrys属菌株出现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牦牛粪便 捕食线虫真菌 土样 资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牦牛粪便的分解过程和科学管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博 何奕忻 +2 位作者 王志远 罗鹏 李洪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02-1306,共5页
放牧家畜粪尿养分回归是影响草地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养分分解缓慢的高寒生态系统。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牦牛粪便自身养分特征以及夏、秋季节养分释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计算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和粪便... 放牧家畜粪尿养分回归是影响草地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养分分解缓慢的高寒生态系统。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牦牛粪便自身养分特征以及夏、秋季节养分释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计算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和粪便养分输入量,探讨了高寒草甸牦牛粪便的科学管理问题。研究表明,研究地区典型高寒草甸每公顷每年通过牦牛粪便输入的氮量为79.4kg,磷为11.8kg。牛粪在夏季经过85d的分解后,主要养分降为初始状态的0.48%~6.98%,基本完全分解;秋季养分的分解趋势与夏季相似,但是分解速率缓慢得多,主要养分只降为初始状态的13.44%~40.06%。据估计,研究地区平均每户牧民的牦牛每年可产4.08×105kg鲜牛粪,其中需有3.08×105 kg牛粪用于维持草地肥力,8.93×104 kg鲜牛粪用于煮饭、烧茶、取暖等的燃料。这样,除了维持草地肥力和生活自用之外,仅剩余2.5%的牛粪。因此,不建议将牛粪用于培养食用菌等商业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分解速率 牦牛粪便 青藏高原 植物养分
下载PDF
放牧牦牛行为及其对高寒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杜子银 蔡延江 +1 位作者 王小丹 张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6-197,共12页
放牧牦牛是对高寒天然草地的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牦牛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排泄粪尿等行为可能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容忽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归纳分析放牧牦牛行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有关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牦牛采食牧草、践... 放牧牦牛是对高寒天然草地的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牦牛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排泄粪尿等行为可能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容忽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归纳分析放牧牦牛行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有关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牦牛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排泄粪尿3种主要行为的表现特性及其对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阐明了高寒草地土壤碳氮养分、植被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等对牦牛践踏和粪尿排泄物返还的响应特征及差异性。指出牦牛采食、践踏和粪尿排泄是影响草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环节。未被消化利用的牧草养分通过粪尿排泄返还到草地土壤中,被认为是对养分匮缺的天然草地的一种重要的施肥措施,也是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植被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而畜蹄践踏相对于采食和排泄行为而言具有作用时间长、直接作用的草地组分多且效果持久的特点。因此,系统阐释牦牛采食特征、践踏过程和粪尿返还对土壤物理结构、主要养分动态和植被生长的影响效应,能够为加深关于放牧牦牛行为对高寒草地土壤-植被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的认知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进而可为优化牦牛放牧模式、维持脆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牦牛 践踏 粪尿排泄 土壤结构 碳氮动态 高寒生态系统
下载PDF
施加外源碳对川西北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丽 李富程 +1 位作者 袁正蓉 沈凇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08,共8页
施加外源碳是促进退化土壤团聚体形成及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外源碳种类和施加比例在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中研究较少。以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施加不同种类(玉米秸秆、牦牛粪和有机肥)和不同比例(1%、3%和... 施加外源碳是促进退化土壤团聚体形成及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外源碳种类和施加比例在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中研究较少。以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施加不同种类(玉米秸秆、牦牛粪和有机肥)和不同比例(1%、3%和9%)外源碳对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玉米秸秆和牦牛粪相比有机肥更有利于沙化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随着施加比例和培养时间增加明显增多,但有机肥处理变化较小;沙化土壤团聚体MWD和GMD随着外源碳施加比例和培养时间呈现出玉米秸秆>牦牛粪>有机肥;三种外源碳施加比例较低时,沙化土壤有机碳增加幅度较接近,当比例增大到9%时,施加牦牛粪土壤有机碳增幅(196.40%)显著大于玉米秸秆(145.99%)和有机肥(99.02%)。因此,施加3%~9%的玉米秸秆和牦牛粪,能够显著提高川西北沙化土壤有机碳浓度,有效促进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粪 玉米秸秆 生态恢复 土壤有机碳 高寒草地
下载PDF
捡拾牦牛粪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特征与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丽丽 李希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8-673,共6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广大牧区由于交通不便、能源短缺和生活习俗等原因,牛粪依然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能源来源,长期、大量地捡拾牛粪改变了粪斑的数量和面积,使养分在天然草地上无法回到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再循环,因而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广大牧区由于交通不便、能源短缺和生活习俗等原因,牛粪依然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能源来源,长期、大量地捡拾牛粪改变了粪斑的数量和面积,使养分在天然草地上无法回到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再循环,因而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增加了生态风险。为探讨捡拾牛粪对草地的生态影响,本文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适度放牧草地上牦牛粪开展为期3年的不捡拾、一半捡拾和全部捡拾3个处理的试验研究,探讨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经济功能群落特征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不捡拾处理的草地生产力显著低于半捡拾和全捡拾处理,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半捡拾处理,禾草类优良牧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半捡拾和全捡拾处理,莎草类优良牧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全捡拾处理;牛粪半捡拾处理比不捡拾处理草地植被丰富度显著提高31.9%,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群落生产力显著提高9.7%(42.6 g·m^(-2)),优良牧草和可食牧草生物量变化不显著;牛粪完全捡拾比不捡拾处理也显著增加草地植被的丰富度,增幅为10.7%,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群落生产力显著提高4.1%(17.96 g·m^(-2)),但同时毒杂草显著增多,优良牧草和可食性牧草显著减少,牧草适口性变差。捡拾(半捡和全捡)牛粪会使禾草类和莎草类优质牧草生物量显著减少,莎草类在完全捡拾牛粪区生物量极显著减少70%以上;豆科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在完全捡拾牛粪区生物量极显著增加,可达5倍以上;占总生物量74%~79%的杂类草和毒草的生物量也显著增加,且以半捡拾区增量最多。适度的牛粪捡拾可增加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也提高了植被的生物量,并可保证牧草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本项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寒草甸牧区牛粪的适度捡拾和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捡拾牛粪 植物功能群 植物丰富度 生物量
下载PDF
牦牛粪沉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阳 张世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3-811,共9页
牦牛粪归还是维持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牦牛粪沉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但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牦牛粪沉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其潜在调控因子的影响... 牦牛粪归还是维持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牦牛粪沉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但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牦牛粪沉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其潜在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粪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P <0.001)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P <0.001)含量,分别增加了14.24%和20.29%。牦牛粪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β-1, 4-葡萄糖苷酶(BG)(P <0.001)、β-1, 4-木糖苷酶(BX)(P <0.001)和脲酶(URE)(P <0.001)活性,分别增加了8.4%、8.2%和6.6%。牦牛粪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SMC)(P <0.01)、可溶性有机碳(DOC)(P <0.001)和可溶性有机氮(DON)(P <0.001)含量,但降低了土壤pH(P <0.001)。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DOC (P <0.001)、DON (P <0.001)、MBC (P <0.001)和MBN (P <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 (P <0.05)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可利用性基质(DOC和DON)对土壤酶活性的调控比微生物生物量(MBC和MBN)更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粪沉积通过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养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在调节青藏高原放牧生态系统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沉积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高寒草甸
下载PDF
甘南高寒牧区牦牛粪资源化利用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桂琳 郭淑珍 +7 位作者 马登录 丁考仁青 包扎西加措 毛红霞 张玉珍 才让闹日 包永清 杨润喜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1期63-64,共2页
牦牛养殖是甘南高寒牧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甘南州养殖牦牛90余万头,约年产鲜牛粪48亿t,但牦牛粪资源化利用率极低。本文系统分析了牦牛粪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利用措施。
关键词 甘南高寒牧区 牦牛粪 利用
下载PDF
藏区牦牛粪有机肥替代50%用量烟草复合肥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树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烤烟生产中,利用无污染藏区牦牛粪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替代50%用量烟草复合肥的可行性。[方法]以烟草复合肥为对照,用750、1 000和2 250 kg/hm^2牦牛粪有机肥和1 500 kg/hm^2商品有机肥替代50%用量复合肥,考察了烤烟生长农艺性... [目的]研究烤烟生产中,利用无污染藏区牦牛粪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替代50%用量烟草复合肥的可行性。[方法]以烟草复合肥为对照,用750、1 000和2 250 kg/hm^2牦牛粪有机肥和1 500 kg/hm^2商品有机肥替代50%用量复合肥,考察了烤烟生长农艺性状、病害调查、技术经济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结果]牦牛粪有机肥替代烟草复合肥50%用量促进了烤烟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烟叶上中等烟比例,增加产量,调整烟叶化学成分和改善烟叶评吸质量,其中以1 500 kg/hm^2牦牛粪有机肥替代50%用量复合肥的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改善烟田环境,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粪有机肥 烟草复合肥 烤烟 农艺性状 病害调查 技术经济指标 化学成分 感官评吸质量
下载PDF
畜粪能源利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增让 高利伟 +3 位作者 王灵恩 成升魁 张宪洲 武俊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畜粪是广大牧区可稳定获得的主要生活能源。长期、大量地把畜粪移出草地生态系统阻断了物质循环,致使土壤肥力变差、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增加了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紊乱的风险。与畜粪自然分解相比,畜粪燃能利用加速了碳排放,对放牧... 畜粪是广大牧区可稳定获得的主要生活能源。长期、大量地把畜粪移出草地生态系统阻断了物质循环,致使土壤肥力变差、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增加了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紊乱的风险。与畜粪自然分解相比,畜粪燃能利用加速了碳排放,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明显影响。本研究依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当雄草原生态站,综合运用3S技术、牧户调查、样方调查、实验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基于藏北牧区的草地、牲畜、畜粪利用的地带性规律,重点从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畜粪土壤碳回归、畜粪燃烧碳排放等4个关键环节,研究畜粪能源利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及其碳平衡过程,为畜粪资源优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汇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粪 生物质能 碳循环 净生物群系生产力 放牧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