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绕肩胛”与颈痛伴旋转功能障碍的对应关系
1
作者 张思懿 龚智超 +4 位作者 刘磊 陈沁涛 郭艺 李武 李江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立足于经筋古籍原文,发现“绕肩胛”与手阳明、手太阳经筋相关,并从两条经筋与颈痛伴旋转功能障碍的联系入手,探讨“绕肩胛”相关经筋与颈痛伴旋转功能障碍是否存在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例颈痛伴功能障碍的肩胛区域疼痛志愿者,对肩... 目的立足于经筋古籍原文,发现“绕肩胛”与手阳明、手太阳经筋相关,并从两条经筋与颈痛伴旋转功能障碍的联系入手,探讨“绕肩胛”相关经筋与颈痛伴旋转功能障碍是否存在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例颈痛伴功能障碍的肩胛区域疼痛志愿者,对肩胛区8个阳性反应点进行触诊,根据疼痛部位以及颈部旋转功能障碍的类型,探索二者之间的对应规律。结果10例旋转伴后伸功能受限患者,在肩胛上区出现阳性反应点为9例,符合占比90%;10例旋转伴前屈功能受限患者,在肩胛下区出现阳性反应点为9例,符合占比90%。因而旋转伴后伸功能受限与肩胛上区、旋转伴前屈功能受限与肩胛下区存在对应关系。结论手阳明经筋与旋转伴后伸功能受限、手太阳经筋与旋转伴前屈功能受限存在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颈痛 绕肩胛 阳性反应点 旋转功能障碍 手阳明经筋 手太阳经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尹蓁枝 韩为 +2 位作者 张国庆 童文倩 李岳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阳明经,上肢叩刺手阳明大肠经,下肢叩刺足阳明胃经,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变化,并比较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和上下肢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较单纯的针刺治疗更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梅花针 脑卒中 手足阳明经 疗效
下载PDF
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文 沈洁 杨龙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7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手足十二针针法,...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7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手足十二针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和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51%(83/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70/90),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LE和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十二针 疏经通督推拿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4
作者 马芳芳 梅麟凤 +1 位作者 吕莹 戴德纯 《中医康复》 2024年第7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观察组FMA评分、MAS评分、CSI评分和CNFD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肢体运动功能,且远期随访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瘫痪 醒脑开窍针法 手足三阴经推拿
下载PDF
循手阳明经铜灸联合八邪操在风痰阻络型中风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顾玉洁 康群 江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53-56,60,共5页
目的探究循手阳明经铜灸联合八邪操在风痰阻络型中风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2月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以01~60顺序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 目的探究循手阳明经铜灸联合八邪操在风痰阻络型中风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2月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以01~60顺序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循手阳明经铜灸中医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循手阳明经铜灸联合八邪操中医护理措施,7 d为1个疗程,两组连续治疗4个疗程。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对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瘫痪、身与不足、肌力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瘫痪、身与不足、肌力中医症候积分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及肢体功能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及肢体功能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手阳明经铜灸联合八邪操锻炼有助于改善风痰阻络型中风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促使各项功能康复,提高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风痰阻络型 上肢偏瘫 循手阳明经铜灸 八邪操 中医证候积分 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苗乐静 司丽丽 田鸽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9-322,331,共5页
目的:探究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目的:探究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天枢、梁丘、丰隆、上巨虚)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脊髓损伤评定量表(ASIA)神经功能评定(运动、感觉)。脊髓独立性(SCIM-Ⅲ)、膀胱功能(排尿次数、日最大排尿量)、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生活质量水平[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MLHFO)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IA运动评估MS、感觉指数SIS评分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CIM-Ⅲ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SCIM-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尿次数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多,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值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VC、FEV1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能有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 脊髓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阳明为阖”浅析易损斑块辨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桂睿 姚建景 杨静棉 《四川中医》 2023年第4期22-25,共4页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阴阳离合及三阴三阳理论,提出阳明为阖是指人体手足阳明经脉系统具有阖聚气化、阖降代谢功能。“阳明”多气多血、易化热化火。“阖”亢不降,亢则为害,化热致损、毒损络伤则导致斑块易损。以阴阳为本,基于“阳明为...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阴阳离合及三阴三阳理论,提出阳明为阖是指人体手足阳明经脉系统具有阖聚气化、阖降代谢功能。“阳明”多气多血、易化热化火。“阖”亢不降,亢则为害,化热致损、毒损络伤则导致斑块易损。以阴阳为本,基于“阳明为阖”理论,探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不稳定性的“化热致损”病机特点,从痰瘀化热、阖亢不降论治易损斑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为阖 易损斑块 手足阳明 化热致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胃络探析
8
作者 袁静云 武晓冬 +5 位作者 牟东晓 赵楠琦 丁楠 王昕 董国锋 刘清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24-728,794,共6页
通过对胃络的梳理,探讨胃络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常见胃络病证致病因素、发病特点等,并将其与足阳明之别、胃之大络进行辨别。认为“胃络”是由经脉发出,深延于里,分布于胃腑及其周围的深部络脉,功能上与胃腑关系密切,是胃腑与周围脏... 通过对胃络的梳理,探讨胃络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常见胃络病证致病因素、发病特点等,并将其与足阳明之别、胃之大络进行辨别。认为“胃络”是由经脉发出,深延于里,分布于胃腑及其周围的深部络脉,功能上与胃腑关系密切,是胃腑与周围脏腑沟通联系的重要结构基础。胃络病证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饮食因素、寒热因素以及气机因素,其发病具有以疼痛或血证为主、虚实错杂、渐进式发展、病程长、影响范围广泛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胃络 脏腑络 足阳明之别 胃之大络 胃络病证 疼痛 血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复溜主治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
9
作者 高晓岚 朱永政 +5 位作者 张学成 向玉元 金妍 贾仰理 贾红玲 张永臣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目的:探析1949年10月前文献中复溜的主治优势病症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1949年10月前复溜穴相关文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QLZJ1.0版”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 目的:探析1949年10月前文献中复溜的主治优势病症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1949年10月前复溜穴相关文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QLZJ1.0版”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条文561条,频数分析结果示单穴主治优势病症为腰痛、脉厥等28种,配伍主治优势病症为水肿、伤寒无汗等26种,配伍腧穴频率最高的是合谷,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五输穴;关联分析结果示复溜优势配穴7对;聚类分析结果示复溜优势配伍穴组4类。结论:复溜主治优势病症以肢体经络、气血津液、肾系及脾胃系病症为主,尤以腰痛、汗证、水肿为核心优势病症;复溜配伍多采用表里经配穴法和本经配穴法,多与阳经腧穴相配,配伍特定穴时以交会穴、原穴和合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溜 腰痛 脉厥 水肿 伤寒无汗 合谷 足太阳膀胱经 五输穴
下载PDF
手厥阴心包经理论发展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蒲永乐 蔡鹤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手厥阴心包经作为中医针灸学理论当中人体经络系统的十二条正经之一,如今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与接纳,不过与另外几条经脉不同,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缺失到完备的漫长过程。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模糊印象... 手厥阴心包经作为中医针灸学理论当中人体经络系统的十二条正经之一,如今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与接纳,不过与另外几条经脉不同,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缺失到完备的漫长过程。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模糊印象到《灵枢》当中的明确记载,再到后世医籍如《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针灸大成》中的新发展,又有双包山人体经脉漆雕和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上的新发现,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与发展,手厥阴心包经的系统内容和完整面貌已经逐步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双包山人体经脉漆雕 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 经脉
下载PDF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手足少阳同病论治不明原因发热验案举隅
11
作者 李重 周建军 +1 位作者 彭红星 张金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84-88,共5页
手足少阳二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梅国强教授擅长从手足少阳二经同病论治疑难杂症,同时临证之际十分重视舌象;不明原因发热属于中医的“内伤发热”范畴,对于病机属于湿(痰)热浊邪阻滞,且少阳枢机不利者,梅教授倡导从手... 手足少阳二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梅国强教授擅长从手足少阳二经同病论治疑难杂症,同时临证之际十分重视舌象;不明原因发热属于中医的“内伤发热”范畴,对于病机属于湿(痰)热浊邪阻滞,且少阳枢机不利者,梅教授倡导从手足少阳二经同病论治,治则以和解少阳为主,常将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和达原饮三方合用,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国强 手足少阳二经 不明原因发热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智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23-25,36,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肘关节、膝关节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肘关节、膝关节M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肘关节和膝关节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3个月及6个月的MBI评分分别为(55.59±2.74)分、(64.59±0.55)分、(82.59±0.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75±3.51)分、(50.92±0.44)分、(73.54±0.9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膝关节痉挛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治疗 痉挛状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从阳明探讨腹部手术所致Ⅱ级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13
作者 林波 孙智玲 +2 位作者 李红华 廖锋 陈路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0期100-104,共5页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是一个涉及多个消化器官功能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由于消化系统器官直接损伤或原发疾病导致,或者是因脓毒症、创伤等不是消化系统原发病变所产生的胃肠道功能损伤,尤其以胃、小肠、大肠为要。在腹部手术所致Ⅱ级急性胃...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是一个涉及多个消化器官功能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由于消化系统器官直接损伤或原发疾病导致,或者是因脓毒症、创伤等不是消化系统原发病变所产生的胃肠道功能损伤,尤其以胃、小肠、大肠为要。在腹部手术所致Ⅱ级急性胃肠功能损伤(阳明腑实证)的发病过程中,阳明腑实证病位以胃、肠为主,基本病机是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运化传导失司,糟粕淤积于内,进而化热伤津,导致阳明津亏及邪热入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证候特点是“口舌干燥,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按之坚硬有块,腹满便秘”。本研究通过芒硝、甘遂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治疗,以甘遂之行水泻下直达热结之处,而破其辟囊,芒硝咸润软坚通腑。经络配穴方法中有“同名经配穴法”,是基于同名经“同气相通”或者“同气相求”的理论。在足三里穴、合谷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这四个穴位上进行中药外敷,可以通过药物的作用以及药物对相关穴位所产生的刺激作用使患者的肠道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津液调达,达到迅速改善胃肠蠕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早日进行胃肠喂养的目的,最终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避免因腹部手术所致Ⅱ级急性胃肠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阳明经 同气相求 穴位按摩 Ⅱ级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腹部手术后
下载PDF
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阳仁达 易受乡 +7 位作者 严洁 常小荣 林亚平 刘玉群 张泓 王超 罗志勇 刘水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 ,每组 8只。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针刺穴位取左侧“内庭”“解溪”“足三里”“梁丘”“天枢”“梁门” ,每日 1次 ,每次 3 ... 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 ,每组 8只。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针刺穴位取左侧“内庭”“解溪”“足三里”“梁丘”“天枢”“梁门” ,每日 1次 ,每次 3 0min ,连续 7d。采用RIA法检测胃粘膜生长抑素(SS)含量 ,采用RT PCR反应方法检测胃粘膜中SSR1 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 :针刺组胃粘膜中SS含量、SS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减少生长抑素的生成 ,抑制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强度 ,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加速损伤粘膜的修复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胃粘膜损伤 生长抑素 足阳明经穴 mRNA表达 家兔 含量 结论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常小荣 兰蕾 +2 位作者 严洁 王小娟 陈慧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9-844,共6页
目的:分析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FD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治疗组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 目的:分析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FD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治疗组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0.5h,每周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治疗后1mo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统计与分析所获资料.结果:治疗组各种症状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症状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2%、78.26%、94.11%、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23%、20.00%、6.2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成和1mo随访时,两组相对治疗前NDSI,FDI均显著降低,NDLQI,SF-36均显著增加(均P<0.01);且同期比较治疗组NDSI,FDI明显低于对照组,NDLQI,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治疗FD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前者治疗FD近期疗效(治疗完成)和远期疗效(治疗后1mo)都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足阳明经特定穴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胃经原穴合穴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光彬 柳澄 +4 位作者 武乐斌 闫镔 高树中 邵广瑞 吕庆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6,I0007-I0009,共9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配伍针刺足阳明胃经(ST)原穴与合穴后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原穴(冲阳,ST42)、合穴(足三里,ST36)后,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随机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配伍针刺足阳明胃经(ST)原穴与合穴后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原穴(冲阳,ST42)、合穴(足三里,ST36)后,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随机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10名针刺非穴位点作为对照组。以P<0.001,k≥30作为阈值,处理结果叠加到标准脑上显示。结果试验组脑功能激活区有双侧颞上回(22区)、双侧缘上回(40区)、双侧小脑、双侧扣带回及扣带回峡(32区和30区)、双侧顶上小叶(7区);功能减低脑区有双侧眶回(11区)、双侧颞极(38区)、右侧额下回(47区)、右侧枕颞内侧回(36区)。对照组激活区包括颞上回、中央前回、扣带回、丘脑、岛叶、小脑等。对照组激活脑区的范围、信号强度及数量(12个)显著小于试验组(23个)。结论配伍刺激ST的原穴、合穴后,可以激活、降低属于"内脏脑"的不同脑区及躯体感觉区的7区,使之达到新的功能平衡而实现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足阳明胃经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胃经两相邻穴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琳 许建阳 +4 位作者 李永忠 刘华 袁秀丽 李坤成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足阳明胃经两相邻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27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针刺右侧陷谷穴、内庭穴以及二者附近的假穴,针刺同时进行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运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加以处理。结果针刺两... 目的研究针刺足阳明胃经两相邻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27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针刺右侧陷谷穴、内庭穴以及二者附近的假穴,针刺同时进行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运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加以处理。结果针刺两个穴位激活的相同脑区包括双侧第一感觉/运动区(SI/MI),同侧小脑和第二感觉区(SII)。针刺陷谷穴特异性激活了同侧额内侧回,额下回内侧,扣带回前部(ACC)和丘脑腹外侧核;针刺内庭穴特异性激活了双侧扣带回后部(PCC),对侧额中回,额下回,楔前叶,同侧舌回,枕中回,豆状核。结论从影像学角度验证了针刺同一经络上位置相近功能相似的腧穴可以引起与治疗作用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谷 内庭 足阳明胃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解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胡波 郭长青 谷世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总结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以丰富经络学说内容。方法:整理足阳明胃经的相关经典文献,分析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气血多寡、病候及腧穴主治规律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胃经脉大血多、气盛阳旺;足阳明主润宗... 目的:总结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以丰富经络学说内容。方法:整理足阳明胃经的相关经典文献,分析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气血多寡、病候及腧穴主治规律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胃经脉大血多、气盛阳旺;足阳明主润宗筋。结论:足阳明胃经是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经脉,联系脏腑器官众多。通过化生气血、调节气机来调控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生理功能 足阳明胃经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兰蕾 常小荣 +2 位作者 严洁 王小娟 陈慧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日针刺1次,每次0.5 h,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目的观察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日针刺1次,每次0.5 h,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和1月后随访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各症状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2%、78.26%、94.11%、60%,明显高于对照组19.23%、20%、6.2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完成和1月后随访两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相对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同期比较治疗组F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两组针刺对FD餐后饱胀不适等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②两组在改善FDI方面不但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阳明胃经 功能性消化不良 冲阳 丰隆 足三里
下载PDF
足阳明胃经与胃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立东 戴明 +4 位作者 吴焕淦 翁志军 吴璐一 刘慧荣 丁邦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58-561,共4页
从经络理论研究、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对足阳明胃经与胃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胃在病理状态下,可出现阳明经穴物理特性的改变,而针刺可通过调节胃运动功能、平衡胃肠激素的分泌等途径改善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针刺足阳明胃经穴位... 从经络理论研究、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对足阳明胃经与胃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胃在病理状态下,可出现阳明经穴物理特性的改变,而针刺可通过调节胃运动功能、平衡胃肠激素的分泌等途径改善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针刺足阳明胃经穴位对胃调节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可以有效治疗胃病。研究足阳明胃经与胃的相关性,对丰富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及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能为阐明经络实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足阳明胃经 胃黏膜 经络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