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ernal Death an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in Santa Catarina,Brazil,in 2000 and 2014
1
作者 Mara Beatriz Conceicao Carmem Regina Delziovo +5 位作者 Maria de Lourdes de Souza Fiona Ann Lynn Kátia Cilene Godinho Bertoncello Ariane Thaise Frello Roque Sabiha Khanum Cheila Bentes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8年第11期823-834,共12页
Introduction: Indicators of maternal health are often used to evalua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health of a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Among these indicators, the Potential ... Introduction: Indicators of maternal health are often used to evalua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health of a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Among these indicators, th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deaths, is useful for the definition of priorities, monitoring,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identifying the highest risk group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by maternal death in Santa Catarina in 2000 and 2014. Method: An Ecological study with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n Mortality and Live Births. Results: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35 maternal deaths in the year 2000 were identified and 24 in 2014. The total estimated years of life lost were 845 years in 2000 and 780 years in 2014, dominated by direct obstetric causes. In 2000, women who died lost, on average, 39.8 years of life;and 41.5 years in 2014. Conclusion: The spatial pattern observed in 2000 highlights areas of high risk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anta Catarina. The greatest loss of years occurred in younger women, confirming the ne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aternal mortality and review strategies for compliance with public policies in the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mortality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Causes of Death
下载PDF
Mortality and years of life los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2005–2020: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被引量:17
2
作者 Wei Wang Peng Yin +8 位作者 Yun-Ning Liu Jiang-Mei Liu Li-Jun Wang Jin-Lei Qi Jin-Ling You Lin Lin Shi-Di Meng Fei-Xue Wang Mai-Geng Zh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6期1933-1940,共8页
Background:Colorectal cancer(CRC)is the fourth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China.We aimed to provide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estimates and changes of CRC premature mortality burden during 2005–2020.Methods:Data from mu... Background:Colorectal cancer(CRC)is the fourth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China.We aimed to provide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estimates and changes of CRC premature mortality burden during 2005–2020.Methods:Data from multi-source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mortality system were used to estimate mortality and years of life lost(YLL)of CRC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during 2005–2020.Estimates were generated and compared for 31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China.Results:Estimated CRC deaths increased from 111.41 thousand in 2005 to 178.02 thousand in 2020;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decreased from 10.01 per 100,000 in 2005 to 9.68 per 100,000 in 2020.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CRC premature mortality burden,as measured by age-standardized YLL rate,was observed with a reduction of 10.20%nationwide.Marked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provincial units,and they appeared to be obvious in areas with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aging was the dominant driver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CRC deaths,followed by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e-specific mortality change.Conclusions:Substantial discrepanc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emature mortality burden of CRC across China.Targeted considerations were needed to promote a healthy lifestyle,expand cost-effective CRC early screening and diagnosis,and improve medical treatment to reduce CRC mortality among high-risk populations and regions with inadequate healthcare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years of life lost
原文传递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Years of Life Lost:A National Study in China 被引量:4
3
作者 Tao Liu Chunliang Zhou +30 位作者 Haoming Zhang Biao Huang Yanjun Xu Lifeng Lin Lijun Wang Ruying Hu Zhulin Hou Yize Xiao Junhua Li Xiaojun Xu Donghui Jin Mingfang Qin Qinglong Zhao Weiwei Gong Peng Yin Yiqing Xu Jianxiong Hu Jianpeng Xiao Weilin Zeng Xing Li Siqi Chen Lingchuan Guo Zuhua Rong Yonghui Zhang Cunrui Huang Yaodong Du Yuming Guo Shannon Rutherford Min Yu Maigeng Zhou Wenjun Ma 《The Innovation》 2021年第1期3-10,共8页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remature deaths attributable to temperature,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years of life lost(YLL)remain unclear.We estim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s and YLL,and q...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remature deaths attributable to temperature,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years of life lost(YLL)remain unclear.We estim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s and YLL,and quantified the YLL per death caused by temperature in China.We collected daily meteorological and mortality data,and calculated the daily YLL values for 364 locations(2013–2017 in Yunnan,Guangdong,Hunan,Zhejiang,and Jilin provinces,and 2006–2011 in other locations)in China.A time-series design with a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was first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location-specific association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YLL rates(YLL/100,000 population),and a multivariate meta-analysis model was used to pool location-specific associations.Then,YLL per death caused by temperatures was calculated.The temperature and YLL rates consistently showed U-shaped associations.A mean of 1.02(95%confidence interval:0.67,1.37)YLL per death was attributable to temperature.Cold temperature caused 0.98 YLL per death with most from moderate cold(0.84).The mean YLL per death was higher in thos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1.14),males(1.15),younger age categories(1.31 in people aged 65–74 years),and in central China(1.34)than in those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0.47),females(0.87),older people(0.85 in people R75 years old),and northern China(0.64)or southern China(1.19).The mortality burden was modified by annual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relative humidity,latitude,longitude,altitude,education attainment,and central heating use.Temperatures caused substantial YLL per death in China,which was modified by demograph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years of life lost mortality BURDEN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MULTIVARIATE META-ANALYSIS CHINA
原文传递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in Inner Mongolia between 2008 and 2012
4
作者 Ke-Peng Xin Mao-Lin Du +5 位作者 Zhi-Yue Liu Wen-Rui Wang Yong-Gang Qian Li Liu Yun-Fei Lv Juan Su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5期8209-8214,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mortality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RC mortality in Inner Mongolia.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mortality Education level
下载PDF
2014—2021年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肝癌死亡情况分析
5
作者 陈小娜 颜玮 +5 位作者 赵军 朱瑶 陈轶英 徐艳 卢飞豹 许立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居民肝癌死亡水平及其疾病负担情况,为针对性开展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利用2014—2021年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报告的居民肝癌死亡数据,计算肝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所致的... 目的分析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居民肝癌死亡水平及其疾病负担情况,为针对性开展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利用2014—2021年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报告的居民肝癌死亡数据,计算肝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2014—2021年趋势分析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表示。结果2014—2021年,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肝癌死亡率为21.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P<0.05)。肝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死亡率从30岁开始快速上升。2014—2021年男性、女性、农村居民死亡率AAPC分别为2.60%、5.58%、3.55%(P<0.05);城市居民死亡率、各人群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城市、农村居民AYLL的AAPC分别为-1.75%、-2.88%、-2.46%、-1.94%(P<0.05);女性YLL率呈上升趋势(AAPC=2.56%,P<0.05)。结论江西省肝癌死亡水平较高,但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农村居民是肝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死亡率 寿命损失
下载PDF
2016~2020年毕节市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分析
6
作者 龙丽荣 贺万静 谢琅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毕节市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特征,为制定该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平均减寿年...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毕节市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特征,为制定该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等指标对2016~2020年毕节市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毕节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粗死亡率为436.7/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493.1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65~岁年龄组开始明显升高;循环系统疾疾病占比最高(50.17%),死亡率为219.12/10万,其次是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年PYLL为356073人年,AYLL为5.78人年,PYLL率为25.24‰。结论:2016~2020年毕节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应作为今后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河南省居民病伤死因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申振元 马桂芳 +4 位作者 底秀娟 杨凤杰 陈益州 周刚 王春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九五”期间河南省居民的病伤死因模式 ,为制定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重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YPLL)等指标对 1995~ 1999年河南省居民病份死因... 目的 了解我国“九五”期间河南省居民的病伤死因模式 ,为制定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重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YPLL)等指标对 1995~ 1999年河南省居民病份死因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各类死因死亡率及顺位结果来看 ,依次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分别居前 4位 ;但从各类死因YPLL和WYPLL的顺位来看 ,又依次以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居前 4位。由此可认为这 4类死因不仅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而且也是当地居民“早死”造成YPLL和WYPLL最多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在制定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规划时 ,从投入成本和产生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建议在继续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 ,逐步将工作重点依次转移到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防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因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潜在工作损失 年数 河南
下载PDF
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71
8
作者 王建生 姜垣 金水高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了解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了高血压导致的... 目的了解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了高血压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我国2002年至少有1.74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大约22万人死于高血压。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高血压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男性为0.363岁,女性为0.359岁,全国合计为0.36岁。高血压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254万寿命年;平均每个高血压病人死亡,将会导致11.4年的″早死″。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结论无论是健康损失还是经济损失,高血压导致的疾病负担都是非常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负担 死亡率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 早死指数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永芳 邵英 +2 位作者 陈杨 肖义泽 秦明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和审核,下载审核无误的监测点2014年网络直报死亡数据进行清理汇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云南省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总数57 257例,死亡率60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6.1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伤害,占全死因的81.06%;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的减寿顺位位居前3位,减寿率依次为11.64‰、10.62‰和9.40‰,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7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提高了11.3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和伤害是监测点青壮年过早死亡(早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和伤害是威胁云南省监测点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将其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减寿率 期望寿命
下载PDF
2013年江苏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和潜在减寿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金意 罗鹏飞 +3 位作者 俞浩 韩仁强 杨婕 武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61-1566,1572,共7页
目的 :了解2013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特征,为肿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江苏省死因监测系统搜集2013年恶性肿瘤的死亡个案信息,利用从公安部门获取的人口学信息,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 目的 :了解2013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特征,为肿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江苏省死因监测系统搜集2013年恶性肿瘤的死亡个案信息,利用从公安部门获取的人口学信息,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的死亡和早死负担及其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13年恶性肿瘤导致死亡135 236例,占2013年总死亡人数的29.38%,男、女分别为86 736、48 500例。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80/10万和111.59/10万,死亡率男女比为1.77,城乡比为0.95。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10%。恶性肿瘤所致PYLL和SPYLL分别为788 367和582 620.68人年,PYLLR男女比为1.78,城乡比为0.93,PYLL前5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白血病,女性中乳腺癌取代食管癌处第4位。结论:导致全人群死亡和早死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对于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潜在减寿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农村居民略高于城市居民。应针对重点癌种和人群,开展相关预防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早死概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1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对脑卒中(I60-I64)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7.35/105与63.19/105,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16.04%。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30.74/105)与标化死亡率(75.72/105)均高于女性(103.50/105与50.51/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0,P=0.000;χ~2=27.346,P=0.00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137.95/105)与标化死亡率(73.44/105)均高于城市(63.54/105与35.2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8,P=0.000;χ~2=37.190,P=0.000)。50岁前脑卒中死亡率均低于50/105,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2.88%,男性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74%)高于女性(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99,P=0.000)。农村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33%)高于城市(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3,P=0.00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s,AYLL)为10.87人年。结论: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与早死亡概率高,农村居民与男性是重点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死亡率 早死亡概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
下载PDF
2012年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文捷 王文 +2 位作者 冯为 韩令力 陈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方法对该区居民死亡资料统一编码分类,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及潜在寿命损失...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方法对该区居民死亡资料统一编码分类,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及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分析了解该区居民的死亡特点。结果该区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为605.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0.7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27.87,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之和占总死亡人数的95.15%。导致潜在寿命损失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 2012年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以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尤其是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更集中在青壮年。应根据该区居民的死因特点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分析 死因顺位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湖南省洞庭湖水域洪灾区人群潜在寿命、工作、价值损失年数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杏莉 李硕颀 +3 位作者 谭红专 刘爱忠 周价 杨土保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了解洪灾对人群健康和价值的损害程度。方法 应用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YPLL)、潜在价值损失年数 (VYPLL)对湖南省洞庭湖水域部分洪灾区人群 1995~ 1999年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灾区... 目的 了解洪灾对人群健康和价值的损害程度。方法 应用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YPLL)、潜在价值损失年数 (VYPLL)对湖南省洞庭湖水域部分洪灾区人群 1995~ 1999年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灾区与非灾区两人群死因顺位一致 ,但损伤、中毒和肿瘤死因的死亡专率 ,灾区显著高于非灾区。在死因构成中损伤、中毒死亡居第三位 ,肿瘤居第四位 ;但在YPLL、WYPLL分析中则跃居第一位和第二位。两人群各年龄段的YPLL、WYPLL、VYPLL分析显示灾区人群 40~ 5 9岁的各种死亡损失均高于非灾区。结论 降低洪灾区人群损伤、中毒和肿瘤死亡率和重视 40~ 5 9岁年龄段人群劳动力的保护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潜在价值损失年数 湖南 洞庭湖水域
下载PDF
重庆市城市居民1991~2000年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晓君 刘达伟 胡志琼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64-965,共2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 1991~ 2 0 0 0年的恶性肿瘤死亡状况 ,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及潜在减寿率 (YPLL率 )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年均...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 1991~ 2 0 0 0年的恶性肿瘤死亡状况 ,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及潜在减寿率 (YPLL率 )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 16 0 99/ 10万 ,YPLL率为 12 78年 /千人 ,均居全死因的首位。在恶性肿瘤中 ,肺癌死亡率 5 5 4 9/ 10万 ,占 34 4 7% ,居第一位 ,其次是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性别、年龄、社区之间癌谱有较大差异。主要恶性肿瘤YPLL率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白血病、胃癌、肠癌。结论 加强环境保护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市居民 1991-2000年 恶性肿瘤 死因分析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代银 李辉 +3 位作者 赵佳 丁一波 韩雪 殷建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637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00/10万,伤害粗死亡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05),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171,P<0.05)。伤害粗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P<0.01)及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4,P<0.01)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伤害死亡原因中居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及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5%(5730/6377)。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4.12/10万),≥65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110.00/10万)。PYLL的前5位伤害类型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及溺水,共计46325人年,占总PYLL的80.12%。结论伤害是影响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因伤害而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一 徐静依 +1 位作者 梅芳 李玉芳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分析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 目的分析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2005年卢湾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分别为334.95/10万、254.10/10万、105.20/10万、45.58/10万及43.39/10万。减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是影响卢湾区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卢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与减寿趋势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艺兰 陈敏 +3 位作者 陈国伟 伍啸青 林田泉 苏成豪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肝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3年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肝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3年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居民因肝癌死亡率31.95/10万,年均下降2.0%,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3.81倍;AYLL为16.74年,存在下降趋势。GM(1,1)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2.27%~3.71%,预测2014-2018年肝癌死亡率和AYLL值均有所下降。结论 GM(1,1)模型可用于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率和减寿趋势预测,未来肝癌死亡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呈高位态势,仍要重视肝癌的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 预测 GM(1 1)模型
下载PDF
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6年儿童青少年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雷 黄萍萍 +1 位作者 蔡任之 金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4-25,28,共3页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上海市徐汇区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发生、发展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上海市徐汇区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发生、发展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标化减寿率(S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对来自2002-2006年徐汇区生命统计报表进行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结果】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15.71/105,标化死亡率为14.35/105,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31。损伤中毒(5.68/105)和肿瘤(5.51/105)是危害儿童青少年最主要前二位死因,占全死因死亡的71.28%,居男性死因首位的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93倍;居女性死因首位的损伤中毒占女性死亡总数的47.37%。PYLL为6 167人年,SPYLL为5 753.09人年,PYLL‰为10.31‰,SPYLL‰为9.61‰,AYLL为65.61年/人。【结论】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表明,损伤中毒和肿瘤成为危害5-19岁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并造成较大损失,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儿童青少年早期伤害预防和重要疾病监测控制,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亡率 儿童青少年 潜在减寿年数 平均减寿年数
下载PDF
2014年北京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及寿命损失年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苏健婷 李刚 +5 位作者 高燕琳 王晶 杜婧 王苹 刘庆萍 韦再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2014年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负担,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方法,估算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和伤残损失寿命(YLL)。结果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目的:分析2014年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负担,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方法,估算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和伤残损失寿命(YLL)。结果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2.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8.26/10万,占总死亡的46.95%(38 797/82 641)。心血管病YLL为317 812.67人年,每千人YLL为23.99人年,其中男性每年人YLL高于女性(30.59 vs.17.34人年)。从分病种来看,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高,分别为10.87、5.75和4.44人年;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低,分别为0.34、0.28和0.19人年。结论: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负担重,且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死亡率 寿命损失年
下载PDF
2004年浙江省车祸死亡及交通行为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如英 俞敏 +1 位作者 龚巍巍 王浩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车祸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交通行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4年资料,采用ICD-10的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 目的分析浙江省车祸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交通行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4年资料,采用ICD-10的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车祸死亡率为19.49/10万,居伤害死因的首位,农村车祸死亡率高于城市0.56倍,男性高于女性1.80倍,55.98%死亡病例集中在青壮年,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占其总死亡的比重较高。9种车祸死亡类型中,位居首位的是人-车碰撞造成行人死亡。减寿最为严重的车祸死亡者,城市为行人,农村为骑(乘)摩托车人员。调查前30d,分别有11.30%、11.26%、12.78%的人有酒后驾车史、疲劳驾车(3h以上)史和无证驾驶史,有36.22%的人驾(乘)摩托车未佩带头盔,有26.33%的行人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历。结论应加强对全民,特别是青壮年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祸 死亡率 交通行为 减寿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