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acidic conditions on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of yellow‒brown soil
1
作者 XIA Zhenyao NI Yuanzhen +2 位作者 LIU Deyu WANG Di XIAO Ha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2075-2090,共16页
Soil aggregate i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soil,which is the foundation for supporting ecosystem functions,while its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was c... Soil aggregate i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soil,which is the foundation for supporting ecosystem functions,while its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acidic conditions)on the soil aggregat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and identify the key soil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The yellow‒brown soil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was used,and 8 wetting-drying conditions(0,1,2,3,4,5,10 and 15 cycles)were simulated under 4 acidic conditions(pH=3,4,5 and 7).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were determined by wet sieving method,the con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acid condition,wetting-drying cycle and their combined action)to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was clarified and the key soil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under 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acidic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PLS‒PM)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acidic condition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it obvious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cidity.Moreover,the combination of 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acidic conditions aggravate the reduction in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The wetting-drying cycles,acidic conditions and their combined effect impose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and the wetting-drying cycles exert the greatest influence.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Ca^(2+),Mg^(2+),maximum disintegration index(MDI)and soil bulk density(SBD).The PLS‒PM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 reveal that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SBD,Ca^(2+),and MDI.These results offer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il aggregate breakdown mechanism and are helpful for clarifying the coupled effect of wetting-drying cycles and acid rai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the TG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brown soil Wetting-drying cycles Acidic conditions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soil disintegration
下载PDF
岩溶区镉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镉赋存特性研究
2
作者 黄雁飞 钟蕙镁 +4 位作者 刘淑仪 熊柳梅 聂雄峰 陈韦韦 刘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研究桂西北岩溶区镉(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Cd赋存形态特性,为区域内该类型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湿筛法将采样土壤团聚体分离成>2.000 mm、1.000~2.000 mm、0.250~1.000 mm、0.07... 【目的】研究桂西北岩溶区镉(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Cd赋存形态特性,为区域内该类型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湿筛法将采样土壤团聚体分离成>2.000 mm、1.000~2.000 mm、0.250~1.000 mm、0.074~0.250 mm和<0.074 mm 5个粒级的团聚体,研究桂西北岩溶区0~20、20~30、30~50和50~80 cm剖面深度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及其主要赋存形态。【结果】各层剖面0.250~1.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较为稳定,均在30.00%以上,各层剖面间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剖面(耕作层)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最大(40.20%),随着剖面深度增加,>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迅速降低,<0.25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20、20~30和30~5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Cd含量分别高达2.22、1.66和0.95 mg/kg,在50~8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1.000~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在0~30 cm土层中对全土Cd含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剖面深度团聚体中Cd赋存形态存在明显差异,0~20 cm剖面各粒径团聚体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Cd占比最小(<0.074 mm粒径团聚体除外),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团聚体中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当剖面深度增加至30 cm以下时,团聚体中Cd主要以碳酸结合态存在,残渣态含量最小。【结论】桂西北岩溶区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Cd主要富集在>2.000 mm和1.000~2.000 mm粒径的团聚体中;0~20 cm耕作层各粒径团聚体中的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占比最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稳定形态Cd占比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避免过度精耕和深翻,减少耕层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米Cd超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棕色石灰土 稻田 土壤团聚体 镉赋存形态
下载PDF
喀斯特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天富 邓志豪 +2 位作者 杨静 戴全厚 聂云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究黔中喀斯特地区黄壤和石灰土发育区耕地退耕对土壤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喀斯特区水土流失防治和退耕地恢复植被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干湿筛法,对耕地(YM)和退耕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草地(CD)、灌丛(GC)、林地(LD)... [目的]探究黔中喀斯特地区黄壤和石灰土发育区耕地退耕对土壤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喀斯特区水土流失防治和退耕地恢复植被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干湿筛法,对耕地(YM)和退耕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草地(CD)、灌丛(GC)、林地(LD)浅层(0—30 cm)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两种土壤类型发育区土壤机械团聚体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粒径减小先降低后上升,且土壤机械团聚体均以>1 mm为主,黄壤和石灰土占比分别为82.45%,84.01%;水稳性团聚体以>2 mm为主,占比分别为53.53%,54.61%。黄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石灰土则相反;黄壤退耕地的团聚体稳定性相对于石灰土更好;两种土壤MWD,GMD总体上均为YM最低,土壤结构破坏率(PAD)最高,即Y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低,不同退耕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相对于YM皆有所提高。黄壤土壤MWD与有机质含量(SOM)、全氮(TN)显著正相关,GMD与SOM显著正相关,PAD则是与粉粒显著正相关(p<0.05);石灰土MWD,GMD与砂粒、全钾(TK)显著正相关(p<0.05),和全磷(TP)极显著负相关,PAD与砂粒、TK极显著负相关,与TP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黏粒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层深度和土壤类型均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显著(p<0.05)影响。[结论]在两种土壤发育区,退耕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高于耕地,可见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了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研究结果能为喀斯特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和退耕地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黄壤 石灰土 不同退耕植被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生物炭用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烟叶钾吸收的长期效应
4
作者 李彩斌 张久权 +4 位作者 何轶 周翔 侯晓燕 李鹏志 王玉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了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和烤烟钾的长期效应,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单因素(生物炭用量0、5、15、20、40 t/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后的首年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效果最大,2种土壤上增幅... 为了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和烤烟钾的长期效应,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单因素(生物炭用量0、5、15、20、40 t/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后的首年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效果最大,2种土壤上增幅分别为664.21%和223.09%,随后趋于稳定,5年平均增幅分别为82.36%和39.80%。当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20、40 t/hm时,两种土壤上速效钾含量5年平均分别显著提高72.2%和127.3%、251.1%和22.3%、31.9%和47.6%。同时,烟叶钾含量也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8.2%和18.4%。综合来看,生物炭用量为15 t/hm^(2)对提高土壤速效钾和初烤烟叶钾含量效果最佳。总之,适量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增加初烤烟叶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烤烟 黄壤 黄棕壤
下载PDF
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5
作者 陈浩峰 方彦奇 +4 位作者 赵国凤 黄岩 杨奎 彭江英 梁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66,共8页
以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4地物波谱仪获取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分布形态和高光谱特征,基于原始光谱(R)、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LR)、倒数一阶微分(FDR)和对数... 以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4地物波谱仪获取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分布形态和高光谱特征,基于原始光谱(R)、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LR)、倒数一阶微分(FDR)和对数一阶微分(FDL)这6种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了黄棕壤性水稻土SOM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NN),并比较分析了这3种模型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SOM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弱相关关系,经FD处理后,光谱曲线特征突出明显,光谱FD、SD、FDR和FDL变换能有效提升光谱反射率与SOM含量的相关性。(2)PLSR、SVM和BPNN模型对SOM含量低值(1.98%)的预测效果均较差;数理统计有助于模型精度的评价。(3)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整体优于PLSR和BPNN模型;光谱FD变换的SVM模型对SOM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其验证集的R2、RMSE和RPD分别为0.902、0.257和2.287,可为实现快速、准确地测定黄棕壤性水稻土SOM含量提供新的模型参考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换 模型精度 黄棕壤水稻土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还田对植烟黄棕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戴华鑫 梁太波 +7 位作者 李彩斌 罗贞宝 关罗浩 钟帅 翟振 边文杰 黄卫 张艳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6-487,共12页
【目的】明确烟秆生物炭对植烟黄棕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提高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烟秆生物炭(0、5、15、20和40 t/ha)施用4年后烟田土壤养分指标及细菌丰度变化;采用16S r... 【目的】明确烟秆生物炭对植烟黄棕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提高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烟秆生物炭(0、5、15、20和40 t/ha)施用4年后烟田土壤养分指标及细菌丰度变化;采用16S rDNA序列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方法,分析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细菌丰度呈增加趋势。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生物炭用量在15 t/ha时,土壤细菌OTU丰富度及Alpha多样性指数最高;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低,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和Roseiflexus相对丰度较高。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生物炭用量与土壤拟杆菌门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酸杆菌门显著负相关。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施用生物炭增加了与土壤碳代谢相关的细菌基因丰度。【结论】贵州植烟黄棕壤施用烟秆生物炭后,土壤养分、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指标均有提升,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碳代谢能力增强,对改善烟田土壤微生态具有积极作用。以15 t/ha烟秆生物炭作用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植烟黄棕壤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 功能预测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水稻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刘东海 张智 +4 位作者 乔艳 李双来 陈云峰 李菲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2-1124,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棕壤水稻土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位于湖北武汉的黄棕壤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包括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常...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棕壤水稻土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位于湖北武汉的黄棕壤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包括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常量有机肥(OM)、氮磷钾+常量有机肥(OMNPK)。2020年5月,在各处理小区内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FUNGuild和生态网络方法,综合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真菌群落结构。【结果】1)与CK比较,N处理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NPK处理维持了土壤养分稳定,OM和O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OMNPK处理显著降低了α-葡萄糖苷酶、硫酸酯酶活性,却显著提高了β-纤维二糖苷酶活性;OM和OMNPK处理提高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却降低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N和NPK处理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与之相反。2)与CK相比,N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多样性,而NPK和OM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多样性。菌群结构在N、NPK、OM处理间明显不同,而OM、OMNPK和CK处理比较接近。LEfSe分析结果发现,N处理土壤中的差异物种是Entrophospora属和Sympoventuriaceae科,OMNPK处理的差异物种是Microascales目和Microascaceae科,OM处理的差异物种是盘菌目(Pezizales)、Pyronemataceae科和Pseudaleuria属。冗余分析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硫酸酯酶和pH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3)施肥提高了病理营养型(pathotroph)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了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真菌的相对丰度。与CK比较,N、NPK、OM和OMNPK处理的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90.5%、141.4%、71.5%和250.2%,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30.6%、33.3%、19.4%和49.5%,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310.8%、956.8%、424.3%和435.1%。各施肥处理相比,OM处理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最低,而OMNPK处理最高。病理营养型中,OMNPK、N、NPK和OM处理的动物性病原体丰度比CK分别提高了322%、184%、105%和85%;N和NPK处理较CK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植物性病原体丰度,OMNPK和OM处理对植物性病原体丰度无显著影响。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真菌网络的边数、正相关数、平均加权度、图密度、网络直径和连接部件,增强了网络的复杂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培肥地力,增加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交互复杂性,减少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但也增加了动物性病原体丰度,增加了病害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水稻土 长期施肥 真菌群落结构 FUNGuild 生态网络
下载PDF
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黄棕壤崩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海 朱志恩 +5 位作者 李紫娟 张伦 郭萍 李铭怡 杨悦舒 夏振尧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明确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土壤崩解性能影响,对变化环境下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酸雨与干湿循环及其共同作用对黄棕壤崩解性能的影响,设置4种酸性程度(pH=3、pH=4、pH=5和pH=7)和8种干湿循环次数(0、1、2、3、... 明确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土壤崩解性能影响,对变化环境下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酸雨与干湿循环及其共同作用对黄棕壤崩解性能的影响,设置4种酸性程度(pH=3、pH=4、pH=5和pH=7)和8种干湿循环次数(0、1、2、3、4、5、10和15次)对土样进行预处理后开展崩解试验,对比分析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黄棕壤密度、崩解稳定时间和崩解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棕壤密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和溶液酸性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溶液酸性越强,对土壤结构的破坏越强烈,土壤的密度增加就越快。但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溶液酸性对土壤密度的影响趋于稳定。2)黄棕壤的崩解过程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型”,可分为缓慢崩解阶段、指数崩解阶段和崩解完成阶段。3)在经历15次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后,崩解稳定时间延长接近1倍,最大崩解指数下降接近30%。最大崩解指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逐渐减小,随溶液酸性的增强先减少后增加。4)酸性环境的土壤干湿循环对黄棕壤的密度和崩解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更大。因此,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显著影响黄棕壤崩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条件 干湿循环 崩解 黄棕壤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壤镉的钝化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昌权 周政 +2 位作者 龚思同 付天岭 何腾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Cd的钝化效果,为以土壤类型划分的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以贵州典型Cd超标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将牛粪(NF)、玉米生物炭(SWT)、石灰(SH)、磷灰...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Cd的钝化效果,为以土壤类型划分的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以贵州典型Cd超标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将牛粪(NF)、玉米生物炭(SWT)、石灰(SH)、磷灰石(LHS)、膨润土(PRT)、方解石(FJS)、海泡石(HPS)、巨大芽孢杆菌(JDYB)和胶质芽孢杆菌(JZYB)作为钝化剂,通过室内培养70 d后,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d全量和有效态Cd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1)施用不同钝化剂均提高土壤pH 0.03~0.88,其中SH处理的土壤pH增幅最大,达14.94%。除SH、PRT、FJS和HPS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外,其他钝化剂均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NF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幅度最大(31%)。相对其他钝化剂,NF对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效果最好,分别增幅25.16%、31.89%和65.11%。(2)施用FJS会提高土壤Cd含量,而其他钝化剂均能降低土壤Cd含量0.1~0.26 mg·kg^(-1),其中LHS和HPS对土壤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3)与对照相比,SH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幅度最大(30.56%),而不同钝化剂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分别表现为SH(36%)> LHS(35%)> SWT(28%)> NF(26%)> FJS(23%)> PRT(22%)> JDYB(20%)> HPS(18%)> JZYB(14%)。【结论】NF对黄棕壤中的养分指标提升效果最好,而SH对黄棕壤Cd的钝化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黄棕壤 钝化效果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微塑料输入与秸秆添加对潮土和黄棕壤氮淋溶的影响
10
作者 王飞儿 林杉 +4 位作者 张秀玲 沈瑶瑶 张水清 江艳云 胡荣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微塑料输入与秸秆添加对农田土壤氮淋溶的影响,以潮土和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每种土壤各设置8个处理,包括对照(CK)、低量微塑料(PE1)、中量微塑料(PE2)、高量微塑料(PE3)、秸秆(S)、秸秆+低量微塑料(S+PE1)、秸秆+中量微塑料(S+PE2)... 为探究微塑料输入与秸秆添加对农田土壤氮淋溶的影响,以潮土和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每种土壤各设置8个处理,包括对照(CK)、低量微塑料(PE1)、中量微塑料(PE2)、高量微塑料(PE3)、秸秆(S)、秸秆+低量微塑料(S+PE1)、秸秆+中量微塑料(S+PE2)、秸秆+高量微塑料(S+PE3),研究了添加秸秆与不添加秸秆条件下,不同微塑料输入量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微塑料条件下,与对照(CK)相比,潮土PE1、PE2、PE3处理总氮(TN)淋溶量均无显著差异,黄棕壤仅PE1处理显著增加了TN淋溶量。在添加秸秆(S)处理中,与对照(CK)相比,潮土添加秸秆后显著降低了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TN淋溶量,分别降低了31.15%、13.45%、15.26%,黄棕壤添加秸秆后显著增加了TN淋溶量,增加了22.56%。添加秸秆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秸秆处理,潮土各浓度微塑料输入下NO_(3)^(-)-N、NH)_(4)^(+)-N、TN的累计淋溶量呈降低趋势,而黄棕壤低量微塑料输入降低了TN淋溶量,高量微塑料输入增加了TN淋溶量。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表明,在潮土中添加秸秆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pH值和NO_(3)^(-)-N淋溶量影响氮素淋溶,微塑料添加量对氮淋溶无显著影响;在黄棕壤中添加秸秆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NO_(3)^(-)-N、NH)_(4)^(+)-N淋溶量影响氮淋溶,微塑料添加量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NH)_(4)^(+)-N淋溶量影响氮淋溶。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风险的管控及减少土壤氮素的淋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秸秆 土壤 土壤氮淋失 淋溶 潮土 黄棕壤
下载PDF
黄棕壤土柱中铁和锰的淋溶淀积特征
11
作者 王辉程 顾沛 黄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为了研究干湿交替下土壤中铁和锰的淋溶淀积特征,以亚热带的黄棕壤为土柱材料,用pH 3.5的0~0.08 mol/L的FeSO_(4)和MnCl_(2)单一或混合溶液(浓度比分别为4︰1、2︰1和1︰1)淋溶土柱40次(每次间隔7 d),分析淋出液的pH和铁锰含量、土壤中... 为了研究干湿交替下土壤中铁和锰的淋溶淀积特征,以亚热带的黄棕壤为土柱材料,用pH 3.5的0~0.08 mol/L的FeSO_(4)和MnCl_(2)单一或混合溶液(浓度比分别为4︰1、2︰1和1︰1)淋溶土柱40次(每次间隔7 d),分析淋出液的pH和铁锰含量、土壤中铁锰含量和钙镁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淋溶次数增加,铁锰淋溶处理的土柱淋出液的pH总体降低1.10~2.68,甚至低于淋溶液的pH值;淋出液中的铁含量要低于淋溶液中的,而淋溶7次之后淋出液中的锰含量则相反;淋溶第一阶段(20次)和第二阶段(40次)土壤中铁和锰的全量、铁的游离态和非晶质态的含量有所增加,铁锰浓度高的淋溶液淋溶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含量升高,游离铁含量最高为89.14 mg/g,游离锰含量最高为13.35 mg/g;干湿交替淋溶下铁氧化物比锰氧化物更易形成,铁氧化物含量在上层(5 cm)土壤中较高,锰氧化物含量在下层(25 cm)土壤中较高;淋溶后土壤中钙、镁含量分别降低0.45~4.89、8.68~14.45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淋溶淀积 铁锰氧化物 吸附解吸 亚热带土壤 干湿交替
下载PDF
磷对土壤中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雷梅 陈同斌 +2 位作者 范稚连 莫良玉 黄泽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89-1992,共4页
在黄壤、红壤和褐土中进行As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 ,在不添加P的情况下 ,3种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随土壤 pH的升高而降低 ,随土壤粘粒含量的降低而减弱 ,3种土壤吸附能力为黄壤 >红壤 >褐土 .As在土壤中的吸附受P存在的影响 ,6 0mg... 在黄壤、红壤和褐土中进行As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 ,在不添加P的情况下 ,3种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随土壤 pH的升高而降低 ,随土壤粘粒含量的降低而减弱 ,3种土壤吸附能力为黄壤 >红壤 >褐土 .As在土壤中的吸附受P存在的影响 ,6 0mg·kg-1的P可以降低黄壤和红壤对As的最大吸附量 .吸附质中P∶As的比例不同 ,P对土壤吸附As的影响差异很大 :吸附质中P∶As =1∶2时 ,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均强于P∶As =1∶1和P∶As=2∶1,后两者差异不显著 ,表明土壤中的吸附点位对As和P的亲和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黄壤 红壤 褐土
下载PDF
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8
13
作者 张祥 王典 +3 位作者 姜存仓 朱盼 雷晶 彭抒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9-984,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我国南方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强酸性红壤施用生物炭能明显提高pH而降低其酸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我国南方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强酸性红壤施用生物炭能明显提高pH而降低其酸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生物炭量/土壤量:0、0.5%、1.0%、2.0%)的增加,改良效果不断加强;弱酸性黄棕壤施用生物炭也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对该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不同生物炭用量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2.0%时对两种土壤各理化性质影响均表现为最明显,红壤pH平均增加0.61,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分别平均提高203.4%、369.3%、368.0%、30.4%,而黄棕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平均增加0.55、124.2%、57.5%、50.3%。因而,相同用量的生物炭对红壤的改良效应好于黄棕壤,且施用生物炭对两种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pH、速效磷、碱解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红壤 黄棕壤 土壤改良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绿化植物废弃物对土壤中Cu Zn Pb和Cd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梁晶 马光军 +1 位作者 郝冠军 方海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2-499,共8页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最高;绿化植物废弃物与污染土培养2~3个月时,残余态Zn的含量最高,对植物的毒害最小;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为60%时灰潮土中有效态Pb含量较低,而添加量为30%时黄泥土中有效态Pb含量最低;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的多少对灰潮土Cd形态的影响较小,但黄泥土中的Cd则随绿化植物废弃物量的增加活性逐渐减弱,且两种土壤均在培养2~3个月时可交换态Cd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PB CD 灰潮土 黄泥土 绿化植物废弃物 形态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云南烟区典型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江舟 张庆忠 +4 位作者 娄翼来 张立猛 杜章留 刘杏认 王一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土壤养分尤其是氮、钾的淋失是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关于生物炭在云南植烟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土柱淋洗模拟... 土壤养分尤其是氮、钾的淋失是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关于生物炭在云南植烟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土柱淋洗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南方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硝态氮、磷、钾养分淋失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的合理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生物炭后,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的硝态氮淋洗总量分别减少16%、14%和22%;紫色土、赤红壤的磷素淋洗总量分别减少41%和32%,黄棕壤磷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紫色土和黄棕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分别增加19%和23%,赤红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是控制云南植烟土壤氮磷淋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养分淋失 紫色土 赤红壤 黄棕壤
下载PDF
贵州典型土壤-辣椒系统中镉的迁移富集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邢丹 张爱民 +2 位作者 王永平 廖芳芳 高秀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2-336,共5页
为筛选出低富集Cd的辣椒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通过设置不同Cd浓度,采用黄壤和石灰土作为盆栽供试土壤,研究贵州典型土壤-辣椒系统中镉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Cd处理浓度为0~5 mg/kg时,辣椒同部位的Cd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为筛选出低富集Cd的辣椒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通过设置不同Cd浓度,采用黄壤和石灰土作为盆栽供试土壤,研究贵州典型土壤-辣椒系统中镉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Cd处理浓度为0~5 mg/kg时,辣椒同部位的Cd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黄壤种植的辣椒中Cd含量比石灰土种植的低6.11%~11.84%,其根、地上部分Cd含量的增加量均较石灰土高,分别为4.1和1.4倍。22种类型土壤中,Cd从辣椒根部向果实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04~0.25和0.21~0.50,并且黄壤种植辣椒根部Cd向果实转运速度比石灰土低3倍。3辣椒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93~1.65和1.02~3.04,且石灰土种植辣椒对Cd的富集系数比黄壤的高1.10~1.84倍。辣椒种植在石灰土中的转运富集能力比黄壤高,试验品种属于易富集Cd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黄壤 石灰土 迁移 富集
下载PDF
施用石灰对温州蜜柑树体营养和果实品质及酸性柑橘园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影 胡承孝 +4 位作者 谭启玲 胡世全 郑苍松 曾伟男 贵会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以16年生龟井温州蜜柑(Citrusunshiu Marc.)为试材,考察施用石灰对柑橘园酸性黄棕壤的土壤养分有效性以及树体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1.5kg/株)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其中0~20、20~40、40--60cm土... 以16年生龟井温州蜜柑(Citrusunshiu Marc.)为试材,考察施用石灰对柑橘园酸性黄棕壤的土壤养分有效性以及树体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1.5kg/株)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其中0~20、20~40、40--60cm土层分别较对照提高0.87、0.99、0.47个pH单位;增加土壤有效N、P、Ca、Mg含量,其中耕层土(0~20cm)增加幅度分别为30.82%、71.13%、64.06%、14.27%;且提高柑橘营养枝叶片N和果肉K含量。施用石灰降低了土壤有效Fe、Mn、Zn含量,降幅分别为53.61%、54.83%、51.06%;并使柑橘营养枝叶片Fe、Zn含量和果皮、果肉Mn含量下降。施用石灰还降低柑橘果实酸度,提高果实固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黄棕壤 石灰 土壤养分 温州蜜柑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大豆秸秆基保水剂对南阳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及烟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左广玲 叶红勇 +2 位作者 杜朝军 谢英男 李入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了促进大豆秸秆基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作者在河南南阳旱区利用田间试验考察了保水剂用量对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和烟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施用大豆秸秆基保水剂可以显著抑制土壤水分的流失,并且抑制作用随保水剂用量... 为了促进大豆秸秆基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作者在河南南阳旱区利用田间试验考察了保水剂用量对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和烟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施用大豆秸秆基保水剂可以显著抑制土壤水分的流失,并且抑制作用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同时保水剂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体积质量,使土壤孔隙数量增加,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尤其增加了非毛管孔隙度,增强了土壤通气性能。但施用过量容易降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造成土壤板结;保水剂还可以降低烟叶的蒸腾速率,改善其光合特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强烟叶抗旱性,从而提高烟叶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改善烟叶化学成分。保水剂用量为240 kg/hm2时,土壤平均含水率较对照提高3.1%,总孔隙度提高6.8%,烟叶增产18.4%,上等烟比例提高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烟叶 孔隙 保水剂 黄棕壤土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碳储量 被引量:32
19
作者 胡诚 乔艳 +2 位作者 李双来 陈云峰 刘国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9-692,共4页
为了研究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实验站进行了25年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施氮肥与单施有机肥外,其他施肥方式均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与对照及单施化肥... 为了研究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实验站进行了25年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施氮肥与单施有机肥外,其他施肥方式均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与对照及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提高了0~20cm及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单施化肥与单施有机肥对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且土壤有机碳累积少;而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0~20cm与2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除对照及氮磷钾肥配施过量有机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增加土壤碳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下载PDF
用De Boer-Zwikker方程描述土壤吸附行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代华 李学垣 +1 位作者 董元彦 徐凤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63,共6页
将DeBoer-Zwikker公式用于土壤体系,探讨了重金属铜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磷酸根的影响,据此推算出3种土壤的吸附势E-o。结果表明,灰潮土的铜吸附势(E-o)>黄棕壤>红壤,与3种土壤吸铜量的大小顺... 将DeBoer-Zwikker公式用于土壤体系,探讨了重金属铜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磷酸根的影响,据此推算出3种土壤的吸附势E-o。结果表明,灰潮土的铜吸附势(E-o)>黄棕壤>红壤,与3种土壤吸铜量的大小顺序一致,解吸率的大小顺序则刚好相反。黄棕壤随吸磷量的增加,吸铜量递增,铜解吸率下降,低吸磷水平时,其吸附势E-o增加,高吸磷水平时,E-o降低,红壤随吸磷量的增加,E-o增加;灰潮土则随吸磷量的增加,其吸附势E-o、吸铜量递减,铜解吸率增加。表明磷吸附对3种土壤吸附铜的强度因子和容量因子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将Langmuir方程得到的最大吸附量M和DeBoer-Zwikker方程得到的吸附势E-o相结合,可望更好地描述土壤体系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吸附 铜吸附 方程 红壤 黄棕壤 灰潮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