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port of Yellow Sand in Stratified Flow over an Isolated Mountain Ridge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玲 Shigeo Kimura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24-331,共8页
The transport of ye been investigated numerica Ilow sand over mountain region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gravity waves has y. The motion of yellow sand particles has been simulated in a Lagrangian frame of reference... The transport of ye been investigated numerica Ilow sand over mountain region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gravity waves has y. The motion of yellow sand particles has been simulated in a Lagrangian frame of reference by solving the time-dependent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 implicit time integration in a fitted body grid arrangement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ratified flow over an isolated ideally bell-shaped mountain. The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particles of various sizes, and of the altitudes where particles were released have been analyzed.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ransport patterns of different sized particles in various atmospher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release altitude are both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particles. Small particles tend to be transported a long distance over the mountains, whereas heavier particles settle down around the release sourc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n internal gravity wave, the particle release altitude affects the trajectory of the particles. The analysis and results provide a very use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atmospheric flow and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over real topograph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sand internal gravity wave stratified flows complex topography
原文传递
Wav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outh Part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斌 冯卫兵 张俞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4年第3期317-330,共14页
Based on one-year wave field data measured at the south part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e wav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wave spectrum and wave group propert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Based on one-year wave field data measured at the south part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e wav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wave spectrum and wave group propert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H1/3) varies from 0.15 to 2.22 m with the average of 0.59 m and the mean wave period (Tmean) varies from 2.06 to 6.82 s with the average of 3.71 s. The percentage of single peak in the wave spectra is 88.6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 in which 36.3% of the waves are pure wind waves and the rest are young swells. The percentage with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larger than 1 m is 12.4. The dominant wave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re WNW, W, ESE, E and NW.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haracteristic wave heights, the characteristic wave periods, and the wave spectral parameters are identif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entative spectral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wave spectrum in the study area, while the run lengths of the wave group estimat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 are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ose in other sea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characteristics wave spectra wave group cold storms radial sand ridges Southern yellow Sea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of wave transformation over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on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 Yellow Sea 被引量:2
3
作者 Yao-zhong YANG Wei-bing FE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0年第1期36-46,共11页
According to a deformed mild-slope equation derived by Guang-wen Hong and an enhanced numerical method, a wave refraction-diffraction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takes tidal level change and the high-order bathy... According to a deformed mild-slope equation derived by Guang-wen Hong and an enhanced numerical method, a wave refraction-diffraction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takes tidal level change and the high-order bathymetry factor into account has been developed. The deformed mild-slope equation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restriction of wave length on calculation steps. Using the hard disk to record data during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enhanced numerical method can save computer memory space to a certain extent, so that a large-scale sea area can be calculated with high-resolution grids.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wave field integral calculation over a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some features of the wave field: (1) the wave-height contour lines are arc-shaped near the shore; (2) waves break many times when they propagate toward the shore; (3) wave fiel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Huangshayang are different; and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distribution match the terrain fea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the region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suggests that it is a feasible way to analyze wave refraction-diffraction effects under natural sea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transform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South yellow Sea
下载PDF
Using 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to Indicate Sediment Provenance of Sand Ridges in Southwestern Yellow Sea 被引量:5
4
作者 LI Lei SU Jinbao +1 位作者 RAO Wenbo WANG Yi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63-77,共15页
The Jianggang Harbour-centered radial sand ridge(RSR) is the largest sand body in the Yellow Sea.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re of interest for scientists of various fields; however, the sediment provenance is uncer... The Jianggang Harbour-centered radial sand ridge(RSR) is the largest sand body in the Yellow Sea.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re of interest for scientists of various fields; however, the sediment provenance is uncertain. In this study, rare earth element(RE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RSR sediments together with their potential sources a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provenance of the RSR sediments. The typical parameters((La/Yb)_N,(La/Sm)_N and(Gd/Yb)_N) as well as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normalized patterns of REEs can only be associated with source rocks, and thus can be used as effective tracers for the origin and sources of sediments. However, the REE contents of sediments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article sorting and chemical weathering. Onshore RSR sediments are different in RE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offshore RSR sediments to some extent, suggesting that not all of the offshore RSR sediments have the same sources as the onshore RSR sediments. Meanwhile, the sediments adjacent to the northeast of Cheju Island and at Lian Island near the Lianyun Harbour were not the source of the RSR sediments due to their distinctive REE patterns, dEu,(La/Yb)_N,(Gd/Yb)_N and(La/Sm)_N. The Korean river sediments could be dispersed to the Jiangsu Coast slightly impacting the fine fractions of the RSR sediments, particularly the offshore RSR sediments. Additionally, geochemical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onshore RSR sediments, whereas the sediment load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could serve a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RSR, particularly the offshore RSR. In addition, the offshore RSR could also be partly fed by an unknown source due to some high values of(La/Yb)_N,(La/Sm)_N and La contents differing from those of the Chinese and Korean river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来源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南黄海 化学研究 沙脊 河流沉积物 化学组成
下载PDF
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江文格 刘江凡 +2 位作者 赵鑫 龚智 李朝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目的】针对南疆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及土壤盐渍化问题,探究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基质水盐分布、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番茄的动态生长变化,确定适宜南疆黄沙栽培模式下设施番茄咸水滴灌的矿化度阈值,以... 【目的】针对南疆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及土壤盐渍化问题,探究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基质水盐分布、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番茄的动态生长变化,确定适宜南疆黄沙栽培模式下设施番茄咸水滴灌的矿化度阈值,以期为南疆设施农业咸水高效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以黄沙基质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灌溉水矿化度处理,分别为2 g/L(T_(1))、3 g/L(T_(2))、4 g/L(T_(3))、5 g/L(T_(4))和6 g/L(T_(5)),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基质水盐分布、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在黄沙栽培模式下,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基质含水率和含盐量与灌溉水矿化度呈正相关,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番茄不同生育期各处理0~25 cm的基质平均含水率在开花结果期达到最大,其中与CK处理相比,2 g/L基质平均含水率增加不明显,而当矿化度增加到3 g/L以上时,基质平均含水率显著升高,分别增加7.51%、10.67%、14.44%、18.10%;番茄不同生育期0~25 cm基质平均含盐量在结果末期达到峰值,其中T_(3)、T_(4)、T_(5)处理积盐效果较为明显,基质含盐量高达8.49,9.82,10.50 g/kg。番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生长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增大后基本不变的S型变化趋势,Logistic模型可用于精确描述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处理下番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动态生长过程,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4以上。番茄生长指标、总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 g/L的总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47.17 t/hm^(2)和15.22 kg/m^(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考虑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因素,在黄沙栽培模式下推荐2~3 g/L灌溉水矿化度对设施番茄进行灌溉,可有效缓解淡水短缺及土壤盐渍化问题,为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沙培番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黄沙基质 水盐分布 生长 产量 番茄
下载PDF
全固废烧结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正华 熊淑琴 +4 位作者 武文皓 韩晓雪 郭晨 赵翰霖 全洪珠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以建筑渣土、黄河沉积沙以及污泥为原材料制备全固废烧结砖,借助XRD、XRF、SEM等手段对原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理化性质测试,确定了坯体的最佳制备方法及烧结制度,探究了含水率及黄河沉积沙掺量对烧结砖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 以建筑渣土、黄河沉积沙以及污泥为原材料制备全固废烧结砖,借助XRD、XRF、SEM等手段对原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理化性质测试,确定了坯体的最佳制备方法及烧结制度,探究了含水率及黄河沉积沙掺量对烧结砖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为25%时坯体水分挥发稳定,此时砖体烧结强度高;黄河沉积沙取代率为30%时坯体内形成完整的骨架结构,烧结砖强度增加;在每2个梯度间进行2 h保温处理,可为物质反应及气体挥发提供所需外部环境,提升烧结质量;烧结砖内部存在高温冷却后形成的由玻璃相以及主晶相构成的砖体骨架,使砖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及力学强度;在含水率为25%、黄河沉积沙取代率为30%时,砖体强度达到29.3 MPa,吸水率为9.9%,符合工程用砖要求。通过原材料处理、配比设计、坯体成型、烧结工艺等方面对烧结砖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为全固废烧结砖的生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 烧结砖 烧结制度 建筑渣土 黄河沉积沙 污泥
下载PDF
黄河和长江碎屑物质扩散研究——来自江苏沙脊物源示踪的约束
7
作者 林旭 刘海金 吴中海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研究源-汇系统对于理解岩石风化、河流输砂、泥砂沉积以及陆地和海洋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江苏省东海岸具有丰富的沉积物供应,在某些沿海地段形成了一系列沙脊,是进行沉积物源-汇过程研究的理想沉积记录之一。但目前对其物源区来... 研究源-汇系统对于理解岩石风化、河流输砂、泥砂沉积以及陆地和海洋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江苏省东海岸具有丰富的沉积物供应,在某些沿海地段形成了一系列沙脊,是进行沉积物源-汇过程研究的理想沉积记录之一。但目前对其物源区来自哪里还未达成共识。我们利用已发表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钾长石Pb同位素数据,结合江苏沙脊及其周缘区域的数据结果,详细厘定江苏沙脊的物源区,并运用蒙特卡罗反演模型定量评估江苏沙脊潜在物源区对其物质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沙脊北部的碎屑物质主要受大别山(45%)和鲁中山区(24%)的共同影响;黄河(29%)、古黄河(27%)和长江(25%)的碎屑物质对江苏沙脊中部的物质组成起重要影响。江苏沙脊南部的物源主要来自长江(68%)。江苏沙脊的出现得益于黄河和长江这样的大陆尺度的大河搬运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到下游,南黄海西海岸的平坦地貌有利于保存这些碎屑物质,末次冰期后东亚陆架海动力过程(潮汐、海浪和沿岸流等)持续对其改造,这体现了河流-海洋在塑造河口-海岸地貌中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沙脊 黄河 长江 锆石U-PB年龄 钾长石Pb同位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西柳沟中游输沙势及风沙入黄量估算
8
作者 赵宏胜 党晓宏 +3 位作者 蒙仲举 李婉娇 冯霜 高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06-2618,共13页
以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风沙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区风况和输沙势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开展风沙流活动观测,测定流域两岸不同下垫面输沙通量,再通过函数拟合法科学估测风沙入黄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属于中等风... 以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风沙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区风况和输沙势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开展风沙流活动观测,测定流域两岸不同下垫面输沙通量,再通过函数拟合法科学估测风沙入黄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属于中等风能环境区,年均起沙风风速为6.41m/s,年均起沙风频率为17.85%,最大风速为11.37m/s;(2)不同时间尺度合成输沙势方向趋于一致,均以偏东南方向(SE,SSE)为主,年方向变率指数属于中等变率,年合成输沙势方向(RDD)为SSE方向,直接导致大量沙物质输入河道;(3)不同下垫面垂向输沙通量存在显著差异,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风沙入黄量占比分别为77.09%、15.30%和7.61%.流域地表输沙率垂线变化表明不同下垫面总输沙率与风速均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利用输沙率(q)、起沙风时长(h)与断面长度(d)之间关系,估算西柳沟流域年均风沙入黄总量约为8.09×10^(5)t/a.本文旨在探究西柳沟流域不同下垫面输沙率与风速两者之间耦合关系,为风沙入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从而降低风沙问题对黄河流域造成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西柳沟流域 输沙势 输沙通量 风沙入黄
下载PDF
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海燕 王鑫 +1 位作者 杨振奇 薛志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窟野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的实施,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该区地处砒砂岩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水蚀、风蚀问题仍旧严峻,生态... 窟野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的实施,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该区地处砒砂岩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水蚀、风蚀问题仍旧严峻,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治理质量亟待提质增效。众多学者在该地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该地区水文下垫面复杂多变,侵蚀类型多样复合,前人的研究仍沿用黄土高原区的理论与方法,极大地限制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科研经验,概括了窟野河流域治理成效,梳理了该地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对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窟野河流域的复合侵蚀机理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对区域水分承载能力阈值的精准厘定,且该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社会经济效益有待提升,水土保持监管需向智慧化转型,为未来窟野河流域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野河 黄河多沙粗沙区 土壤侵蚀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标准贯入试验在黄河流域砂土液化地层判别中的应用
10
作者 侯向阳 王振军 +3 位作者 孙巍 惠冰 卞伟 张旭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
依托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某车辆段为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工程现场的强夯及未强夯区域进行了试验点位锤击数采集,并基于砂土液化的计算判别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区域的砂土液化情况。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标准贯入试验对于黄河流域轨道交... 依托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某车辆段为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工程现场的强夯及未强夯区域进行了试验点位锤击数采集,并基于砂土液化的计算判别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区域的砂土液化情况。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标准贯入试验对于黄河流域轨道交通行业的砂土地层液化现象提供判别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标准贯入试验 砂土液化
下载PDF
床沙级配调整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晓雷 徐志恒 +1 位作者 杨晨 毕峥峥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水库清水下泄影响,黄河下游床沙粒径出现了明显的粗化。为了探讨床沙级配粗化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花...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水库清水下泄影响,黄河下游床沙粒径出现了明显的粗化。为了探讨床沙级配粗化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花园口至孙口河段2020年4—10月的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根据河段床沙粗化特点,并以花园口床沙粗化过程为代表,设计了4组床沙级配作为模拟计算的初始床沙条件;最后采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床沙级配调整对洪水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床沙级配调整对黄河下游的流量、水位、含沙量、洪水演进时间以及河段冲淤量均有影响,但是对流量影响较小,而水位、含沙量、洪水演进时间与河段冲淤量对床沙级配的改变响应较为敏感。床沙中值粒径d_(50)由0.076 mm(级配1)增至0.242mm(级配4)时,夹河滩断面水位增高0.89 m,花园口至孙口河段冲淤量由冲刷0.679亿m^(3)转变为淤积0.059亿m^(3),冲刷量减幅为109%。研究结果可为新水沙情势下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沙耦合模型 床沙粗化 洪水演进 冲淤变化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峰 马嘉豪 +5 位作者 冯晓明 贾子续 张欣蓉 延雨 孙泽冲 周继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0-671,共1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从社会、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角度探究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模数与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分别以0.04 t hm^(-2)a^(-1)和0.14 t hm^(-2)a^(-1)的速率下降,而防风固沙保有率和植被覆盖度则分别以0.05%·a^(-1)和0.26%·a^(-1)的速率上升。(2)黄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微度(<2 t hm^(-2)a^(-1))和轻度(2—25 t hm^(-2)a^(-1))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96.28%。土壤风蚀在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而防风固沙服务高值则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下游流域。(3)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降水、温度、实际蒸散量、土壤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坡度以负面抑制作用为主,而风速、气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粗砂含量则主要呈现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防风固沙服务 地理加权回归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再造黄河:治沙、治水与用水模式优化转型
13
作者 方行明 孙传旺 +1 位作者 张满银 屈子棠 《开发研究》 2023年第4期13-24,共12页
采用“再造黄河”的模式,将治沙、治水和用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黄河治理的优化转型,即用现代系统的方法构建治沙、治水、用水的综合体,协调解决黄河泥沙淤积、水患频仍、流域缺水和高效用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治沙方面,对黄... 采用“再造黄河”的模式,将治沙、治水和用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黄河治理的优化转型,即用现代系统的方法构建治沙、治水、用水的综合体,协调解决黄河泥沙淤积、水患频仍、流域缺水和高效用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治沙方面,对黄河中上游含沙量大的支流或部分主干道进行人工再造,采用先进、合适的建筑材料再造河床,从而使水流不直接接触并冲刷黄土,同时,适当抬高河堤,阻挡携带泥沙的雨水流入河道,以保持水土、改善水质并减少黄河泥沙输入量,从而保持黄河水的相对清澈,彻底解决黄河携带泥沙过多、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悬河”的危机;在治水和用水方面,在黄河中上游构建分洪(分流)、储水、储能综合系统。这一系统工程可在丰水的年份、季节储水储能,而在缺水的年份、季节弃能供水,满足流域水资源的需求,从而用黄河自身的水满足流域用水需求,不需调用外来水。在光催化制氢技术成熟时可构建水能-氢能储水储能综合系统,既可用水能发电,又可制氢。此外,还对“再造黄河”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运河 治沙 储水 储能
下载PDF
黄河上游沙漠小流域粗沙岸坡重力侵蚀滑塌过程及型态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王之君 张科 +1 位作者 李余杰 郑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3,共7页
采用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典型沙漠小流域“苏达尔沟”的数字高程数据,以黄土岸坡的滑塌过程和型态作为参照组,基于强度折减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和野外实测资料对比验证,概化模拟降雨均匀入渗条件下沙漠粗沙岸坡的滑塌过程及型态.结果表明... 采用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典型沙漠小流域“苏达尔沟”的数字高程数据,以黄土岸坡的滑塌过程和型态作为参照组,基于强度折减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和野外实测资料对比验证,概化模拟降雨均匀入渗条件下沙漠粗沙岸坡的滑塌过程及型态.结果表明:受土体颗粒之间黏聚力的影响,粗沙岸坡主要表现为分层、片状滑塌,而黄土岸坡多表现为块状或团状滑塌;较之黄土岸坡的弧型滑动,粗沙岸坡为折线型滑动,滑塌型态直立,模拟与实测结果定性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粗沙岸坡 重力侵蚀 滑塌过程及型态 强度折减理论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砂石过滤器对黄河水和再生水过滤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亚楠 李淑芹 +2 位作者 刘泽元 侯鹏 李云开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7,274,共8页
为了了解不同水源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性能,选取黄河水及再生水2种典型滴灌水源,测试了3种粒径石英砂滤料,5种滤速条件下砂石过滤器颗粒物去除率和水头损失,重点对比了2种水源下砂石过滤器过滤性能的差异.研究发现:砂石过滤器对再生... 为了了解不同水源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性能,选取黄河水及再生水2种典型滴灌水源,测试了3种粒径石英砂滤料,5种滤速条件下砂石过滤器颗粒物去除率和水头损失,重点对比了2种水源下砂石过滤器过滤性能的差异.研究发现: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优于黄河水,浊度去除率提高5.95%~65.30%.在黄河水条件下,砂石过滤器水头损失大于再生水,水头损失增加了34.90%~68.40%;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率缓慢上升,而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过滤流速增加,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率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随流速增加并未有明显变化;黄河水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参数建议选择粒径1.00~1.70 mm,过滤流速0.012 m/s,再生水建议选择粒径1.70~2.35 mm,过滤流速0.015 m/s.结果为不同水质条件下过滤器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过滤器 黄河水 再生水 过滤参数 过滤性能
下载PDF
我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生态治理措施刍议
16
作者 吴小伦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42-48,共7页
土壤生态的优劣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根本性的问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得益于优越的土壤生态,自文明初兴阶段便是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地,也是我国良性宜农土壤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数千年来不断得到耕耘和垦治。然而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部分地... 土壤生态的优劣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根本性的问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得益于优越的土壤生态,自文明初兴阶段便是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地,也是我国良性宜农土壤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数千年来不断得到耕耘和垦治。然而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部分地区的土壤生态先后遭到破坏,尤其是宋代以降,河决为患,泥沙沉滞,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渐趋增拓,水土流失也日益严峻化。沿岸百姓不得不通过兴水利、植草木等多种措施,改良沙碱土壤,防治水土流失。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措施基本上取得了当时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效果,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良性土壤 沙碱性土壤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黄河砂与沙漠砂胶砂强度及微观机理
17
作者 赵静 单龙 +2 位作者 张轩硕 李宏波 朱一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296-15304,共9页
针对天然砂料日趋枯竭的问题,采用黄河砂和沙漠砂分别全部替代天然砂配置砂浆,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能量光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和背散射电子(back scatter electrons,BSE)及元素... 针对天然砂料日趋枯竭的问题,采用黄河砂和沙漠砂分别全部替代天然砂配置砂浆,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能量光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和背散射电子(back scatter electrons,BSE)及元素扫描微观表征手段并联合力学强度试验,从宏微观角度揭示两种砂浆强度发展机理。结果表明:沙漠砂体系中胶砂界面处的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发育完善,养护前期大量层状Ca(OH)2紧密堆积,强化了胶砂界面结构;沙漠砂砂浆中的Ca/Si随龄期增加1.64,黄河砂砂浆的钙硅比增加0.52,有效保证其强度稳定性;沙漠砂颗粒黏结性强,充分填充砂浆界面孔隙,优化了砂浆结构的密实性,从而提升了其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 黄河砂 力学性能 微观分析
下载PDF
不同灌溉定额对设施黄沙基质栽培西瓜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亮 栾倩倩 +4 位作者 蔺毅 杨世梅 严宗山 王翠丽 张自强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阐明河西戈壁沙漠温室西瓜对不同灌溉定额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明确设施黄沙栽培西瓜最适宜灌溉定额。以美丽和4K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黄沙为栽培基质,建立设施黄沙基质栽培西瓜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设置60、110、160、210和260 m^(3)... 为阐明河西戈壁沙漠温室西瓜对不同灌溉定额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明确设施黄沙栽培西瓜最适宜灌溉定额。以美丽和4K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黄沙为栽培基质,建立设施黄沙基质栽培西瓜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设置60、110、160、210和260 m^(3)·667 m^(-2)(对照)5个灌溉定额,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西瓜植株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丽和4K西瓜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叶片数、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果实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160 m^(3)·667 m^(-2)中度灌溉定额下达到最大值。在相同灌溉量下,美丽品种的叶片SPAD、Pn、Gs、Tr、果实纵、横径和果实产量均高于4K品种,且在160 m^(3)·667 m^(-2)处理下,美丽和4K的叶片SPAD值、Pn、Gs、Tr、果实纵径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随灌溉定额增加,2个西瓜品种果实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110 m^(3)·667 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综上所述,美丽在设施黄沙基质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更强,西瓜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表现优于4K,而4K的果实品质表现更好,160 m^(3)·667 m^(-2)为设施黄沙基质栽培西瓜最适宜的灌溉定额,可作为河西戈壁沙漠温室西瓜高效用水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西瓜 黄沙栽培 灌溉制度 植株生长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黄沙栽培模式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宗山 杨世梅 +4 位作者 张亚萍 王蕾 陈亮 王翠丽 张想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为充分利用河西地区沙漠资源,探索不同黄沙栽培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当地番茄生产的栽培模式。设置3种黄沙栽培模式:黄沙调温栽培(T1)、黄沙地下槽式栽培(T2)和黄沙地上槽式栽培(T3),以平地土壤栽培为对照(CK),采用水肥一体化... 为充分利用河西地区沙漠资源,探索不同黄沙栽培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当地番茄生产的栽培模式。设置3种黄沙栽培模式:黄沙调温栽培(T1)、黄沙地下槽式栽培(T2)和黄沙地上槽式栽培(T3),以平地土壤栽培为对照(CK),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比较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产量(101121.96 kg·hm^(-2))最高,分别显著高于T3处理和CK 16.14%、5.27%;T1和T2处理较CK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根长、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SPAD、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与CK相比,T1和T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而T2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T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当地温室番茄最佳栽培模式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沙栽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引黄渠道水沙输移及冲淤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宇伟 肖娟 吴文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5-167,64,共4页
以尊村灌区一干改造渠段为例,研究渠道泥沙输移特性及冲淤变化规律。通过沿程悬移质、床沙质取样和实测流速,分析渠道淤积成因。结果表明,淤积最严重情况发生在渠首,停水期泥沙淤积是造成渠道淤积的重要因素,给出了各输水工况下应满足... 以尊村灌区一干改造渠段为例,研究渠道泥沙输移特性及冲淤变化规律。通过沿程悬移质、床沙质取样和实测流速,分析渠道淤积成因。结果表明,淤积最严重情况发生在渠首,停水期泥沙淤积是造成渠道淤积的重要因素,给出了各输水工况下应满足的挟沙流速,为今后渠道减淤,灌区高效运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输沙 挟沙力 泥沙淤积 引黄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