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华北地区黄顶菊杂草上的3种新病害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现超
付卫东
+2 位作者
张国良
唐秀丽
毕朝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30,共7页
黄顶菊(Flanueria bidentis)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恶性杂草.该研究对我国华北地区黄顶菊上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分离鉴定了黄顶菊3种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分析了它们在黄顶菊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潜力.调查表明在黄顶菊不同...
黄顶菊(Flanueria bidentis)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恶性杂草.该研究对我国华北地区黄顶菊上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分离鉴定了黄顶菊3种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分析了它们在黄顶菊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潜力.调查表明在黄顶菊不同生育期都有病害发生,但多数病害种类主要集中在成株期以后.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接种测试及分离纯化获得的真菌形态特征观察鉴定,黄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炭疽病病原菌为一种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而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瓜单丝壳(Podosphaera xanthii).田间观察发现有的病害在适宜的生境中发病较重,可显著抑制黄顶菊植株生长发育;温室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病原菌真菌对黄顶菊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中白粉菌的致病性最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在黄顶菊的生物防治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今后需要分别对它们作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白粉病
褐斑病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控制应用潜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华北地区黄顶菊杂草上的3种新病害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现超
付卫东
张国良
唐秀丽
毕朝位
机构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30,共7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新外来植物黄顶菊的防控技术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0803022)
文摘
黄顶菊(Flanueria bidentis)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恶性杂草.该研究对我国华北地区黄顶菊上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分离鉴定了黄顶菊3种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分析了它们在黄顶菊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潜力.调查表明在黄顶菊不同生育期都有病害发生,但多数病害种类主要集中在成株期以后.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接种测试及分离纯化获得的真菌形态特征观察鉴定,黄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炭疽病病原菌为一种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而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瓜单丝壳(Podosphaera xanthii).田间观察发现有的病害在适宜的生境中发病较重,可显著抑制黄顶菊植株生长发育;温室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病原菌真菌对黄顶菊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中白粉菌的致病性最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在黄顶菊的生物防治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今后需要分别对它们作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黄顶菊
白粉病
褐斑病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控制应用潜力
Keywords
yellow-top(flanueria bidentis) plant
powdery mildew
brown spot
anthracnos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s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华北地区黄顶菊杂草上的3种新病害及病原菌鉴定
孙现超
付卫东
张国良
唐秀丽
毕朝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