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eld gap and production constraints of mango (Mangifera indica) cropping systems in Tianyang County,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Dong WANG Chong LI Xiao-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26-1736,共11页
Mango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Determining the yield gap of mango and production constraints can potential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ngo industry. In this study, bo... Mango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Determining the yield gap of mango and production constraints can potential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ngo industry. In this study, boundary line analysis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103 smallholder farmers and a yield gap model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yield gap and production constraints in mango plantations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 central valley and southern mountains regions of Tianyang County, Guangxi,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of mango in three representing regions of Tianyang County,Northern Mountains, Central Valley and Southern Mountains, was 18.3, 17.0 and 15.4 t ha^–1 yr^–1, with an explainable yield gap of 10.9, 6.1 and 14.8 t ha^–1 yr^–1, respectively.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including fertilizer N, P2O5 and K2O application rates, and planting density we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of mango yield in all three regions. In addition, tree age influenced mango yield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s(11.1%) and Central Valley(11.7%) regions. Irrigation time influenced mango yield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s(9.9%) and Southern Mountains(12.2%). Based on a scenario analysis, the predicted yield would increase by up to 50%, and fertilizer N use would be reduced by as much as approximately 20%.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production constraints will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strategy measures to increase mango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HOLDER boundary line analysis yield gap model FERTILIZATION PLANTING density
下载PDF
盾构壁后注浆窜浆模型试验及发生条件研究
2
作者 钟小春 刘昶 +2 位作者 朱诚 张露露 槐荣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全断面围岩管片壁后注浆因向开挖面方向的窜浆现象会引起盾尾空隙注浆不饱满,管片上浮、错台及开裂,螺机喷涌等事故常有发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通过设计自制壁后注浆液窜浆模型装置进行试验,分析浆液性质、缝隙厚度、注浆压力差对是否... 全断面围岩管片壁后注浆因向开挖面方向的窜浆现象会引起盾尾空隙注浆不饱满,管片上浮、错台及开裂,螺机喷涌等事故常有发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通过设计自制壁后注浆液窜浆模型装置进行试验,分析浆液性质、缝隙厚度、注浆压力差对是否发生窜浆及窜浆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发生窜浆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1)浆液压力与窜浆距离呈线性衰减,当浆液稠度较低时,窜浆量与缝隙厚度、浆液稠度呈近似线性正相关、与浆液的剪切屈服应力呈近似线性负相关,窜浆距离与注浆压力差呈近似线性正相关;当浆液稠度增大时,以上关系将逐渐转化为非线性关系;(2)通过极差分析表明浆液的窜浆量受盾壳与岩层间缝隙厚度影响最大,注浆压力与开挖面压力差影响其次,最后是浆液本身的性质;(3)建立了窜浆临界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得到了窜浆发生条件和判别方法,可用于指导稳定围岩地层中盾构掘进时浆液的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窜浆 模型试验 剪切屈服应力 缝隙厚度 注浆压力差
下载PDF
稻油系统周年产量差及形成因素探究: 以湖北省武穴市为例
3
作者 曹馨元 杜明利 +6 位作者 王宇诚 陈欣华 陈佳欣 凌霄霞 黄见良 彭少兵 邓南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7-1299,共13页
明确农户水平稻油系统的产量差及进一步增产的限制因素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典型稻油系统生产区湖北省武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作物模型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该地区稻油系统周年产量差,并使用单因素方差... 明确农户水平稻油系统的产量差及进一步增产的限制因素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典型稻油系统生产区湖北省武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作物模型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该地区稻油系统周年产量差,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条件推断树综合比较了农户在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上的差异,以探究该地区限制稻油系统产量进一步增长的主要栽培因素及可行的增产途径,为因地制宜地缩小产量差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1)武穴市水稻季和油菜季的潜在产量分别为11.79 t hm^(-2)和4.43 t hm^(-2),按照水稻和油菜籽粒的能量当量换算系统周年能量后,稻油系统的最高周年潜在能量为284 GJ hm^(-2)。水稻季和油菜季的平均实际产量分别为8.11 t hm^(-2)和1.82 t hm^(-2),系统平均实际周年能量为165 GJ hm^(-2)。该地区稻油系统的平均周年相对产量差(产量差与潜在产量的比值)为42%,其中油菜季(59%)比水稻季(31%)具有更大的产量提升空间。相较于湖北省和长江流域的平均水平,武穴市稻油系统周年潜在能量相近,而周年实际能量分别低13%和5%,导致该地区的产量差相对较大,其中分别有83%和61%的农户相对产量差大于湖北省和长江流域平均水平。(2)该地区周年产量较低的农户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土壤为沙壤土,耕层较浅;水稻季虫草害防治效果差,水稻季肥料做底肥一次施用且轻施氮、钾肥;油菜季重施肥料,且油菜机收损失较大。(3)武穴市89%的农户选择种植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其实际产量已达到该品种潜在产量的90%左右;种植油菜品种的种类较多且产量差异较大。综上,武穴市稻油系统仍具有较大的增产空间;缩小当地稻油系统产量差的技术措施包括:适当深耕提高土壤生产力;油菜季选择当地适宜的高产油菜品种;水稻季加强推广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重点关注增加水稻用种量,提高直播密度和播种时的封闭除草,系统周年施肥管理上应降低油菜季而提高水稻季的肥料用量,水稻季仅施底肥的农户适当增施追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差 田间调查 稻油系统 作物模型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作物产量和产量差估算研究进展
4
作者 卢必慧 邱琳 +4 位作者 李卫国 王志明 田苗 王晶 单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1-894,共14页
作物产量差研究对于认识当前生产力现状和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以往产量差研究方法如田间试验、统计分析以及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分析,在区域尺度应用时常受限于空间上的异质环境以及田间管理信息不足等因素。本文重点综述了当前利用遥... 作物产量差研究对于认识当前生产力现状和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以往产量差研究方法如田间试验、统计分析以及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分析,在区域尺度应用时常受限于空间上的异质环境以及田间管理信息不足等因素。本文重点综述了当前利用遥感技术以及遥感结合作物模型等方法来估算作物产量和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产量差形成因素的方法,最后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产量差 遥感 作物模型 限制因素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的氮肥管理下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模拟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建刚 褚庆全 +2 位作者 王光耀 陈阜 张耀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4-129,共6页
为了评价氮肥管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数据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应用DSSAT模型分析了吴桥不同氮肥水平下冬小麦多年平均可获得产量及产量差,并研究了不同地块产量差和氮肥农学效率差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地块冬小... 为了评价氮肥管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数据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应用DSSAT模型分析了吴桥不同氮肥水平下冬小麦多年平均可获得产量及产量差,并研究了不同地块产量差和氮肥农学效率差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地块冬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但产量变异较小,地块间施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变异较大。模型分析确定222 kg/hm2为最佳施氮肥量,对应的最大可获得产量为7 618 kg/hm2,地块产量与最大可获得产量有较大差距,当地冬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75%的农户地块的施氮量高于最佳施氮量,且氮肥农学效率普遍偏低。因此,生产中应优化氮肥管理方案,适当减氮并调整施肥时期和改进技术,提高氮肥农学效率,以实现冬小麦生产高产高效。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自然环境双重压力的背景下,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来缩减冬小麦产量差对提高中国粮食总产及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粮食 冬小麦 产量差 DSSAT模型
下载PDF
饲用马铃薯潜在产量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锋 胡开明 +4 位作者 王晓斌 范阿棋 张俊莲 王蒂 白江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6-2336,共11页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潜在产量反映了作物在一个地区产量的理论上限,研究作物的潜在产量,明确作物产量的上限,进而对产量差及产量限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产量研究...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潜在产量反映了作物在一个地区产量的理论上限,研究作物的潜在产量,明确作物产量的上限,进而对产量差及产量限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产量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当前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马铃薯潜在产量的概念、计算分析方法以及模型之间的分析机理不一致,导致马铃薯潜在产量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未来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中,重点应该将马铃薯生长模型和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手段更好的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考虑自然因素转向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等因素相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潜在产量 产量差 作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作物生长模型的作物产量差估测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纯枝 宇振荣 +2 位作者 辛景峰 Driessen P.M 刘云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89,共6页
传统的作物生长模型很难模拟大田的实际产量,因为大量的数据、复杂的数学运算以及误差传递限制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运用。目前为止实际产量仅能通过观测和实地调查获得。该文将NOAA-14AVHRR遥感获取的冠层温度信息引入作物生长模型,利... 传统的作物生长模型很难模拟大田的实际产量,因为大量的数据、复杂的数学运算以及误差传递限制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运用。目前为止实际产量仅能通过观测和实地调查获得。该文将NOAA-14AVHRR遥感获取的冠层温度信息引入作物生长模型,利用冠气温差计算作物水分胁迫系数,可以近似地估计区域作物实际生长速率和产量,进而建立了遥感-作物模拟复合模型PS-X,提出了估算区域作物实际产量的方法。PS-X模型可在不同层次模拟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PS-1、PS-2、PS-X水平计算的分别是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水分限制下的生产力和实际产量。利用该模型,论文分别模拟了邯郸地区1998年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水分限制下的生产力和实际产量,并通过比较不同模拟水平下产量和农户调查产量进行区域产量差分析。结果表明:PS-1和PS-2水平之间的产量差主要由水分和土壤质地差异造成;PS-2与PS-X水平间的平均产量差异较大,占总产量差(PS-1与PS-X水平之差)的81.4%,主要由田间管理差异造成;对于平原地区,夏玉米产量估测精度可达90%以上;砂质土壤区估算冠层温度和水分胁迫系数比壤质、粘质土壤区要高,因此砂质土壤区模拟作物产量较低,这与PS-2计算结果、农户调查数据一致。研究证实,区域上应用遥感瞬时温度信息建立遥感-作物模拟复合模型进行估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温度 作物生长模型 产量差
下载PDF
雨养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米娜 蔡福 +6 位作者 张玉书 赵一俊 张淑杰 纪瑞鹏 王阳 王贺然 隋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6期140-147,共8页
本文从雨养作物产量差大小、产量差的解释因素、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等方面综述了近10 a,特别是近5 a雨养作物产量差研究最新进展,回顾了雨养潜在产量、实际产量、雨养作物产量差的概念、内涵及研究方法,对最新研究提出的作物系统潜在产量... 本文从雨养作物产量差大小、产量差的解释因素、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等方面综述了近10 a,特别是近5 a雨养作物产量差研究最新进展,回顾了雨养潜在产量、实际产量、雨养作物产量差的概念、内涵及研究方法,对最新研究提出的作物系统潜在产量与作物系统产量差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根据潜在产量获取方法的不同,可以将产量差分为基于模型的产量差、基于试验的产量差和基于农户的产量差。作物系统产量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在单位时间内多种作物组合的最高产量,作物系统产量差是指现有的作物系统实际产量与作物系统潜在产量的差值。产量差的解释因素可以分为五类,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作物和农场管理因素、农场特征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缩小雨养作物产量差应主要围绕三大领域,即育种、遗传学与生理学研究;品种选择、播种日期、播种密度、施肥量、杂草与病虫害管理等优化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如土壤酸碱度、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状况的改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雨养农业区,均存在提升作物平均产量的空间(产量差从0.5—5 t·ha-1不等)。未来中国雨养作物产量差的研究应进一步致力于基于多作物模型模拟方法的产量差研究;基于不同降水年型的作物产量差分析;以及作物系统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潜力 产量差 作物系统 集合模拟 产量差解释因素
下载PDF
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9
作者 刘保花 陈新平 +2 位作者 崔振岭 孟庆锋 赵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4,共10页
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对揭示未来粮食增产潜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近年发表的64篇经典文献,本文总结了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对定量产量潜力和产量差... 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对揭示未来粮食增产潜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近年发表的64篇经典文献,本文总结了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对定量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4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当前全世界小麦、水稻、玉米的平均产量潜力分别为6.7 t-hm-2、8.1 t-hm-2、11.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60%、60%、53%。2)模型模拟是目前定量评估产量潜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综合使用模型模拟和高产纪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产量潜力结果会更加可靠;试验产量和高产农户产量一般会低于模型模拟产量潜力,对探索农户短期内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3)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比如应用土壤-作物综合管理系统等方法是缩小产量差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三大粮食作物具有较大增产潜力,如何有效缩小产量差、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安全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产量潜力 产量差 增产空间 增产途径 定量方法 模型模拟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 被引量:10
10
作者 范兰 吕昌河 +1 位作者 于伯华 王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33-40,共8页
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 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19.7~22.2 t/hm^2之间,区域均值为21.2 t/hm^2;雨养产量在13.2~21.7 t/hm^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16.4 t/hm^2;(2)1960—2007年间,潜在产量在全区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多在20~40 kg/hm^2之间,雨养潜力在南部呈增加趋势,但北部呈下降趋势;(3)华北平原200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的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差在20.3%~72.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潜在产量的48.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地区产量差较大,中部地区产量差较低,北部地区产量差居中。因此,自1960年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水分状况较好的南部地区,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其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模型 潜在产量 雨养产量 产量差
下载PDF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纯枝 李良涛 +2 位作者 陈健 刘明强 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3-1287,共5页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产量差的内涵、研究尺度的扩展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作物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产量差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作物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作物产量差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 作物潜在产量 作物产量差 作物生长模型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基于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的内蒙古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雅剑 王志刚 +6 位作者 高聚林 孙继颖 于晓芳 胡树平 余少波 梁红伟 裴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5-943,共9页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的最高实测产量和各区域农户平均产量,对内蒙古全区和6大生态类型区的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的模拟产量、高产纪录、试验产量、农户产量皆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步提高。内蒙古玉米模拟产量潜力为14.9 t×hm^(-2),高产纪录产量为14.4 t×hm^(-2),试验产量为11.1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模拟产量潜力的49%、高产纪录产量的51%和试验产量的66%。基于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基于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R)和基于试验产量的产量差(YGE)分别为7.5 t×hm^(-2)、7.0 t×hm^(-2)和3.8 t×hm^(-2)。基于YGE的短期生产潜力达3 525.2万t,是当前总产水平的1.6倍,短期增产潜力为1 191.9万t。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4盟市对全区的增产贡献率将达61%,西部的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为16%。造成较大YGE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缩小YGE需要针对限制各生态区玉米增产的实际问题,通过栽培技术综合改良、技术简化和技术入户来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密度联网试验 Hybrid-Maize模型 产量差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基于SOLANUM模型的甘肃中东部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瀚 秦军红 +5 位作者 毕真真 孙超 李鑫 李亚杰 张俊莲 白江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7-1657,共11页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OLANUM模型进行统计学的模型评价。结果表明,SOLANUM模型在甘肃省适用性评价中,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16%~76.2%之间,模型效应系数(EF)在0.068~0.805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产能差变化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系数为0.8,与年降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71;潜在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92,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78;实际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89,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68。综上,SOLANUM模型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马铃薯潜在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具有适用性,但还需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生育期长短的估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模型模拟精度和适用性。为缩小产能差,甘肃省应选择晚熟抗旱马铃薯品种种植。本研究结果为补充SOLANUM模型模拟精度和提高甘肃省马铃薯潜在产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OLANUM模型 模型评价 产能差 气候因子
下载PDF
Simulating potential yields of Chinese super hybrid rice 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 with EPIC model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小博 王绍强 +4 位作者 陈敬华 崔惠娟 吴宜进 N H Ravindranath Atiq Rahm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7期1020-1036,共17页
In this study,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on the weather, soils, field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in the Bangladesh, India and Myanmar(BIM) region. Crop growth parameters within the EPIC(Environmental Pol... In this study,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on the weather, soils, field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in the Bangladesh, India and Myanmar(BIM) region. Crop growth parameters within the 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 model are calibrated using cultivar data and regional experimental records of indica hybrid rice Fyou498 and Fengliangyou4 in China. Potential yields of rice are then simulated in the BIM region from 1996 to 2005. The effects of local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levels on super hybrid rice yield are examined. The potential yields of Chinese hybrid rice at local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levels in 2000 and at full irrigation and rational fertilization levels are found to be 10.22 t/ha and 11.33 t/ha,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monsoon rice produc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is 227.71 million tons. The eastern Indo-Gangetic Plain in India, the southeast coast of India Peninsula and the Ayeyarwady Delta in Myanmar have the largest potentials for monsoon rice production.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areas of the Deccan Plateau and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of the Indo-Gangetic Plain need to improve irrigation equipment to meet the water-use requirements of high-yield rice.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lains in Myanmar and northeastern India need greater access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for high-yiel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ybrid ric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yield gap EPIC model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原文传递
中国冬油菜产业氮肥减施增效潜力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智 丛日环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4-1504,共11页
【目的】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下评估冬油菜氮肥减施潜力,为我国油菜产业高产高效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统计数据(2005~2014年)、文献数据(2000年至今)以及油菜施肥(2005~2015年)和调查数据(2009~2... 【目的】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下评估冬油菜氮肥减施潜力,为我国油菜产业高产高效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统计数据(2005~2014年)、文献数据(2000年至今)以及油菜施肥(2005~2015年)和调查数据(2009~2011年),定量研究了国内外油菜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的差距,明确了我国冬油菜各主产省份氮肥推荐水平较农户水平的节氮空间,同时利用QUEFTS模型探讨了未来不同情景模式下我国冬油菜的节氮潜力。【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油菜产量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1800 kg/hm^2),冬油菜产量集中在1500~2100 kg/hm^2,但远低于发达国家,且年均产量增幅较低。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农户水平施氮量普遍偏高,平均为188 kg/hm^2,结合我国冬油菜种植面积(6238×10~3 hm^2)和推荐水平施氮量(平均162kg/hm^2),全国冬油菜氮素投入量可节省16.0×10~4 t,可节氮的主要省份为湖南、江苏、湖北、四川。其中,湖南、江苏节氮主要由于单位面积节氮空间较大,湖北和四川则因种植面积大而获得较大的节氮空间。分别以不施氮处理油菜吸氮(N)量30、50、70 kg/hm^2(相当于油菜产量约为500、1000、1500 kg/hm^2)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土壤供氮水平。在农户氮肥偏生产力水平(PFP_N,10.9 kg/kg)的基础上,设置推荐水平为情景Ⅰ,PFPN依次增加5个单位分别为情景Ⅱ(国外一般水平)、情景Ⅲ(国外中等水平)、情景Ⅳ(国外较高水平),分析不同情景的冬油菜节氮潜力。结果显示,在低供氮条件下,当目标产量超过2500 kg/hm^2时,至少达到情景Ⅱ(国外一般水平)时才有节氮空间;而在中、高等供氮条件下,达到不同目标产量时均有一定的节氮空间。【结论】依据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和油菜目标产量进行氮肥管理,并结合其他农艺管理措施,是实现油菜高产、氮肥减施增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产量差 氮肥偏生产力 情景分析 QUEFTS模型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对缩小冬小麦产量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勤英 姚凤梅 +2 位作者 张佳华 曾瑞芸 石思琪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0-379,共10页
基于中国冬小麦区14个站点近25a(1990-2015)农业气象站冬小麦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利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研究改变土壤养分条件、播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缩小冬小麦产量差和提高N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 基于中国冬小麦区14个站点近25a(1990-2015)农业气象站冬小麦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利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研究改变土壤养分条件、播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缩小冬小麦产量差和提高N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站点的潜在产量区域间差异较大,其范围在7617~14242kg·hm^(-2)。不同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增产潜力为53~3124kg·hm^(-2),对缩小产量差(缩差)的贡献率在8%以下,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1~20.82kg·kg-1;播期提前的增产潜力为-327~2292kg·hm^(-2),其缩差贡献率为7%~17%,氮肥利用效率在-2.18~15.28kg·kg-1;增加种植密度的增产潜力为-255~699kg·hm^(-2),其缩差贡献率小于5%,氮肥利用效率在-1.7~4.66kg·kg-1;增施氮肥的增产潜力为0~4491kg·hm^(-2),其缩差贡献率为11%~33%,氮肥利用效率在-32.04~0kg·kg-1。表明增施氮肥和调整播期的增产潜力及缩差贡献率较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增加种植密度次之,但是增加土壤施氮量使氮肥利用效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DSSAT模型 增产潜力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差
下载PDF
中国超级杂交稻在孟印缅地区的生产潜力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小博 王绍强 +4 位作者 陈敬华 崔惠娟 吴宜进 N H RAVINDRANATH A RAHMAN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84-2197,共14页
水稻是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中国超级杂交稻对孟印缅地区的水稻增产潜力,对于保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收集孟印缅地区气候、土壤、田间管理信息和农业统计数据... 水稻是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中国超级杂交稻对孟印缅地区的水稻增产潜力,对于保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收集孟印缅地区气候、土壤、田间管理信息和农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籼型杂交稻F优498和丰两优4号的品种信息和区试数据,通过EPIC模型模拟了1996-2005年雨季孟印缅3国在不同情景下的超级稻生产潜力,并分析了孟印缅地区主要胁迫因子对超级稻单产潜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超级杂交稻在孟印缅地区2000年的灌溉和施肥水平下单产潜力为10.22 t/ha,在充分灌溉且合理施肥的水平下单产潜力为11.33 t/ha。(2)孟印缅地区雨季稻的增产空间达22771万t,水稻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印度的恒河平原东部、印度半岛东南沿海与缅甸的伊洛瓦底三角洲。(3)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西南部和印度大平原西北部需要进一步完善灌溉设备以满足高产水稻用水,缅甸的中南部平原地区和印度的东北地区则需要增施氮肥以满足高产水稻用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生产潜力 产量差 EPIC模型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