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lux seems to be a general mechanism to resist tetracycline in the yeasts and possibly the moulds
1
作者 Sanjay Sahay 《Journal of Coastal Life Medicine》 2016年第7期564-567,共4页
Objective:To isolate yeasts and moulds from selected natural systems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tetracycline(Tet)on them so as to generate comprehensive data for further elucidation of transfer or evolutionary developmen... Objective:To isolate yeasts and moulds from selected natural systems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tetracycline(Tet)on them so as to generate comprehensive data for further elucidation of transfer or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of Tet resistance in general and in these lower eukaryotes in particular.Methods:A total of 139 natural yeast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various ecosystems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These along with model yeasts and selected natural and model moulds have been tested for their responses to Tet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added to the growth media.The effluxed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by vortexing and centrifugation of cells and tested against sensitive bacterium.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Tet efflux was a general feature of natural yeasts and filamentous fungi(moulds)could resist Tet upto a concentration of 5 mg/mL.However,at a very high concentration(10 mg/mL)neither the yeasts nor the moulds could grow indicating that Tet is toxic for these eukaryotes at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The presence of Tet in the medium exaggerates filamentation in all the hyphal forming yeast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uggest efflux as the general mechanism of Tet-resistance in yeasts and moulds possibly acquired from bacteria via horizontal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asts mouldS Tet resistance Efflux of Tet Tet-assay
原文传递
酸奶鼓盖原因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兴文 董雪凤 初雅洁 《中国奶牛》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酸奶由于其益生作用和独特的风味成为目前乳制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因此其货架期内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本试验主要以酸奶、酸奶原料、酸奶不同包装形式为材料,对大理市场上临期酸奶产品鼓盖的问题进行了化学性、微生物方面... 酸奶由于其益生作用和独特的风味成为目前乳制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因此其货架期内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本试验主要以酸奶、酸奶原料、酸奶不同包装形式为材料,对大理市场上临期酸奶产品鼓盖的问题进行了化学性、微生物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推移,酸奶的鼓盖率呈下降趋势;一类品牌的鼓盖率小于二类和三类品牌;以还原奶为原料生产的酸奶中,酵母、霉菌是造成酸奶鼓盖的主要因素,小苏打也是引起酸奶鼓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鼓盖 酵母 霉菌 分析研究
下载PDF
Fung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Ready-to-eat Salads During a Shelf-life in Italy
3
作者 Ugo De Corat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2年第4期569-576,共8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g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ready-to-eat bagged samples of rocket (Diplotaxis spp.), lettuce baby leaf (Lactuca sativa L.) and "songino" (Valerianella olitoria L.)...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g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ready-to-eat bagged samples of rocket (Diplotaxis spp.), lettuce baby leaf (Lactuca sativa L.) and "songino" (Valerianella olitoria L.) during a shelf-lif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storage length and season of production on the spoilage processes. The incidence of toxigenic moulds was particularity studied in order to evaluate a potential production of mycotoxins and allergenic conidia. A total of 900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0 Italian trademarks were analyzed at the 2nd, 5th and 8th day after the packaging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A very high number of fungi was found and a great variability of moulds and yeasts at the 1 st day of sampling was observed. Regarding to season of production, any seasonal effect on the moulds and yeasts has been observed, but the moulds detected belonged to different species in relation to season. Regarding to storage length, the yeasts and moulds did not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during a shelf-life. In relation to vegetable species, the lettuce resulted always less contaminated with respect to other salads, and the rocket presented 1-2 Log cfu/g of increasing in the level of moulds. Regarding to fungi species, the yeasts were significantly predominant respect to moulds. Finally, the toxigenic moulds Aspergillusflavus and Penicillium italicum were found in all the types of salad in the summer, and their growth during the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 represented a potential hazard for the mycotoxins and allergenic conidia production in these commod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al population dynamic ready-to-eat vegetable shelf-life toxigenic mould yeast.
下载PDF
酸奶中霉菌和酵母菌污染水平及菌相分布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凤琴 李玉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结果表明,67.33%的酸奶被霉菌或酵母污染,以酵母尤为严重(阳性率为56.67%)。所检阳性样品中每毫升霉菌及酵母最高计数分别为39500个和不可计数。玻璃瓶装酸奶中霉菌及酵母污染水平远高于塑料瓶装(P<0.005... 结果表明,67.33%的酸奶被霉菌或酵母污染,以酵母尤为严重(阳性率为56.67%)。所检阳性样品中每毫升霉菌及酵母最高计数分别为39500个和不可计数。玻璃瓶装酸奶中霉菌及酵母污染水平远高于塑料瓶装(P<0.005)。建议我国酸奶中霉菌及酵母限量标准为≤50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霉菌 酵母 污染 菌相分布
下载PDF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3
5
作者 杨云贵 张越利 +2 位作者 杜欣 刘桂要 曹社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7-403,共7页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青贮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微生物培养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oricin(naturally produced by silk worm,Bombyx mori larvae)against clinically important pathogens
6
作者 Bhoj R Singh Himani Agri 《Infectious Diseases Research》 2023年第4期24-34,共11页
With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it becomes pertinent to search for an antimicrobial alternative to cater for the imminent need to control total drug-resistant(TDR)and multiple-drug-resist... With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it becomes pertinent to search for an antimicrobial alternative to cater for the imminent need to control total drug-resistant(TDR)and multiple-drug-resistant(MDR)infections.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have shown some promise an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oricin(a naturally produced AMP by silkworm,Bombyx mori larvae)against 276 microbial strains of 83 species.Only two(Erwinia amylovora 1,Hafnia alvei 1)strains were classified as susceptible to Moricin at a concentration≤8μg/mL.If susceptibility criteria were set at MIC equivalent to≤128μg/mL then Moricin inhibited 17 strains.All of the Bacillus species strains and majority of the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Aeromonas,Enterococcus,Erwinia,Raoultella,and Serratia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p<0.05)more often resistant(MIC>512μg/mL)to Moricin than strains belonging to Alacligenes,Bacillus,Escherichia,Klebsiella,Pantoea,Pasteurella,Salmonella,Staphylococcus and Streptococcus species.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bacteria not only varied significantly to Moricin but also to most of th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The susceptibility of microbe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ir type but also by their source of origin.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Moricin has a wide spectrum but limited potential to inhibit clinically important microbial strain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species and gen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lacligenes ESCHERICHIA KLEBSIELLA PASTEURELLA SALMONELLA STAPHYLOCOCCUS yeast and moulds
下载PDF
传统酵子制作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长虹 杨敬雨 +1 位作者 韩俊俊 余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7,共2页
研究了酵子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细菌总数基本呈下降趋势;酵母菌总数基本呈上升趋势,达到了我们对酵母扩培的目的;霉菌变化趋势没有规律性。
关键词 酵子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纳他霉素在酸奶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姚自奇 庄艳玲 +1 位作者 温凯 李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7年第1期168-171,167,共5页
纳他霉素是天然高效生物食品防腐剂。本文研究了纳他霉素(Natamycin)在酸奶制品中的防腐保鲜效果。常温(25℃)贮藏条件下添加10ppm的纳他霉素和冰箱(6℃)贮藏条件下添加2·5ppm的纳他霉素,可显著抑制霉菌和酵母的滋生,延长保质期,... 纳他霉素是天然高效生物食品防腐剂。本文研究了纳他霉素(Natamycin)在酸奶制品中的防腐保鲜效果。常温(25℃)贮藏条件下添加10ppm的纳他霉素和冰箱(6℃)贮藏条件下添加2·5ppm的纳他霉素,可显著抑制霉菌和酵母的滋生,延长保质期,且不影响酸奶制品的感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酸奶 霉菌 酵母菌 防腐剂
下载PDF
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甲真菌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怀球 赖维 +4 位作者 张玉清 陈荣章 陆春 朱国兴 万苗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526,532,共3页
目的阐明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实验室诊断甲真菌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和传统的点植培养法对两组甲真菌病患者的甲屑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构成比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阐明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实验室诊断甲真菌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和传统的点植培养法对两组甲真菌病患者的甲屑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构成比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为53.04%和37.50%(P=0.029)。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试验组皮肤癣菌49.21%,酵母菌36.51%,霉菌14.29%;对照组则分别为76.92%,20.51%和2.82%(P=0.001)。试验组共检出2例混合感染,对照组则无。结论多点接种法真菌培养可以提高对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非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发现甲真菌病的混合感染,但对非皮肤癣菌致病性的判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培养 甲真菌病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微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48
10
作者 程银华 雷雪芹 +2 位作者 徐廷生 王青青 田英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2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在第20天之后趋于稳定;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于第6天达最高峰,为8.00×1010 CFU/g,在第22天之后趋于稳定。3)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发酵初期的酵母菌数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第26天之后再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传统青贮饲料在发酵1d后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到第30天之后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4)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迅速减少,到第3天后几乎检测不到霉菌的存在。【结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前者的变化更利于玉米秸秆的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揉丝微贮饲料 传统青贮饲料 PH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间型假丝酵母菌株对多种水果蔬菜腐败霉菌的拮抗效果和拮抗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泉峰 池振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腐败玉米中分离到多株有生物防治效果的酵母菌 ,从中最终筛选到拮抗效果最好的 1株酵母菌 ,经鉴定为间型假丝酵母 (Candidaintermedia) ,它对多种果蔬腐败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并做了初步的拮抗机制和拮抗效果的研究。证明间型假丝酵母... 在腐败玉米中分离到多株有生物防治效果的酵母菌 ,从中最终筛选到拮抗效果最好的 1株酵母菌 ,经鉴定为间型假丝酵母 (Candidaintermedia) ,它对多种果蔬腐败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并做了初步的拮抗机制和拮抗效果的研究。证明间型假丝酵母的拮抗作用主要为营养竞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酵母菌 腐败霉菌 水果 蔬菜 拮抗剂 拮抗效果
下载PDF
甲真菌病719例临床及致病真菌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占志萍 聂振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对直接镜检阳性的719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719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510例,阳性率70.93%,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对直接镜检阳性的719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719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510例,阳性率70.93%,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76.24%,16.47%和7.2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1.30%(326/401),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居首,占44.29%(31/7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最为常见。就诊人群中以36岁~55岁年龄段为主,占42.75%(218/510)。男性发病率(67.25%)总体高于女性(32.75%),且各年龄段患者的致病菌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DLSO为主,不同年龄、性别存在差异,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符合国内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致病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637例甲真菌病临床类型及致病真菌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晓博 李廷慧 +2 位作者 胡蓉 杨扬 吴建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72.06%)。菌种构成为皮肤癣菌占69.39%、酵母菌占18.68%、非皮肤癣菌霉菌占11.93%。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353株(79.86%),酵母菌中白念珠菌67株(56.3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致病菌种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存在差异,但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致病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高粱固态白酒发酵中菌类产生高级醇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敏 王贵银 刘复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共7页
以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正戊醇为高级醇代表,研究它们在酒精度8°的液体高粱培养基中的蒸出率,得出这5种醇各自的蒸出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从白酒固态发酵曲粉和酒醅中分离,并经初步鉴定的优势菌株产生高级醇的... 以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正戊醇为高级醇代表,研究它们在酒精度8°的液体高粱培养基中的蒸出率,得出这5种醇各自的蒸出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从白酒固态发酵曲粉和酒醅中分离,并经初步鉴定的优势菌株产生高级醇的能力。结果是酵母菌33株(分属于8个属)均可产生异丁醇和异戊醇,而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则由不同的酵母菌株产生,芽孢菌11个种均产生正戊醇,只有个别菌种产生异戊醇。霉菌15株(分属于11个属)中大部分菌株不产高级醇,只有个别菌株产生少量的异丁醇和异戊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醇 菌类 高梁 固态发酵 白酒
下载PDF
酵母粉浓度对酸奶菌株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艾黎 杜鹏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6-167,170,共3页
详细分析了在乳清基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酵母粉(0~15g/L)对酸奶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包括细菌数增长,乳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果表明:较高的酵母粉浓度对菌株生长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适宜的酵母粉浓度为10g/L,该... 详细分析了在乳清基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酵母粉(0~15g/L)对酸奶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包括细菌数增长,乳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果表明:较高的酵母粉浓度对菌株生长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适宜的酵母粉浓度为10g/L,该条件下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9201乳糖转化率达到77%,乳酸终浓度为50g/L,增殖10h后的活菌数为1.96×10^9CFU/mL;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KLDS 3.0201的乳糖转化率达到74%,乳酸终产量达到33g/L,发酵培养6h后的活菌数为2.52×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菌株 酵母粉浓度 分批发酵
下载PDF
DMF的抑菌谱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宗舟 赵紫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4,共3页
DMF是一种新型抑菌剂,抗菌作用不受pH值影响,对好气性无芽孢细菌、酵母菌、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芽孢杆菌、放线菌、厌气性细菌无抑制作用。现已作为抑菌剂、防腐剂广泛应用于粮食、调味品、瓜果蔬菜的防腐保鲜。该试验用DMF作防霉剂... DMF是一种新型抑菌剂,抗菌作用不受pH值影响,对好气性无芽孢细菌、酵母菌、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芽孢杆菌、放线菌、厌气性细菌无抑制作用。现已作为抑菌剂、防腐剂广泛应用于粮食、调味品、瓜果蔬菜的防腐保鲜。该试验用DMF作防霉剂,对微生物进行抑菌试验,测定DMF的相对抑菌谱和最适抑菌浓度,为DMF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 抑菌圈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CHE生物饲料发酵过程中活性酵母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亮 童应凯 +1 位作者 任健 陈仁绍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24,共3页
通过对CHE饲料春季发酵过程中活性水解酶的主要产生菌——酵母菌进行了活菌数测定,并结合还原糖的分解情况,得出了最佳的发酵温度,进而更全面了解CHE饲料的春季发酵过程中淀粉类基质的分解利用情况,从而为CHE饲料营养水平的有效评估提... 通过对CHE饲料春季发酵过程中活性水解酶的主要产生菌——酵母菌进行了活菌数测定,并结合还原糖的分解情况,得出了最佳的发酵温度,进而更全面了解CHE饲料的春季发酵过程中淀粉类基质的分解利用情况,从而为CHE饲料营养水平的有效评估提供参考。试验表明:在CHE饲料发酵后期,增加翻堆的次数,使发酵温度维持在50~55℃,能大大促进酵母菌活菌数的快速积累,并能保证在发酵后期还原糖含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饲料 发酵温度 酵母菌 还原糖
下载PDF
SELDI技术对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栋华 刘晓军 谭升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WCX2芯片上共捕...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WCX2芯片上共捕获75个蛋白峰,其中10个蛋白质在酵母相高表达,3个蛋白质在霉菌相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和3151蛋白质仅在酵母相表达,13151和13285蛋白质仅在霉菌相表达。结论SELDI技术可以检测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霉菌相和酵母相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酵母相 霉菌相 蛋白质组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酿造功能霉菌及其与酵母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群 陈笔 +3 位作者 李勇 胡杰 曾凤鸣 徐岩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对5株来自不同酿造环境的霉菌的生长速度、产酶、产酸以及产孢子能力的比较,筛选出具有生长迅速、产孢子和产酸较少以及较高的产酶能力的Aspergillus oryzae(XJ10)。将此菌株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中,优化了霉菌与酵母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5株来自不同酿造环境的霉菌的生长速度、产酶、产酸以及产孢子能力的比较,筛选出具有生长迅速、产孢子和产酸较少以及较高的产酶能力的Aspergillus oryzae(XJ10)。将此菌株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中,优化了霉菌与酵母的相互作用。固定酵母用曲量,霉菌麸曲用量从31 kg提高至125 kg,当霉菌麸曲用量为125 kg时,出酒率达到最高,为27.9%,同时,所产白酒的香气和口味品评分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酵母 芝麻香型白酒 麸曲 白酒
下载PDF
窑湾甜油中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及其淀粉酶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会刚 秦卫东 +1 位作者 李同祥 徐玉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从窑湾甜油面菌块中,分别筛选得到一株霉菌菌株和一株酵母菌菌株。霉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霉菌为毛霉科的爪哇毛霉(Mucor javanicus),命名为DCF-4。酵母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确定为酒香酵母菌属(Brettanomyces),... 从窑湾甜油面菌块中,分别筛选得到一株霉菌菌株和一株酵母菌菌株。霉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霉菌为毛霉科的爪哇毛霉(Mucor javanicus),命名为DCF-4。酵母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确定为酒香酵母菌属(Brettanomyces),命名为XYS-2。对其淀粉酶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爪哇毛霉和酒香酵母菌产生淀粉酶酶活分别达到535.33U,759.03U。进一步对两株菌产生的淀粉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爪哇毛霉DCF-4产生的淀粉酶(淀粉酶Ⅰ)最适温度为80℃,最适pH为6.6,Ca2+,Mg2+,K+对其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Fe2+对其酶活有一定抑制作用;酒香酵母菌XYS-2产生的淀粉酶(淀粉酶Ⅱ)最适温度也为80℃,最适pH为5.0,Ca2+,Ba2+,Na+对其酶活性有激活作用,Cu2+对其有明显酶活抑制作用,达到90%左右。有机溶剂对两种淀粉酶活性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酵母菌 窑湾甜油 淀粉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