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由+X+中”的句法语义研究
1
作者 鲁志杰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章主要讨论“由+X+中”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由+X+中”结构在表达位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特征。“由+X+中”结构所在的位移事件,其位移主体往往为受事,常用趋向补语“来/去”凸显位置移动与观察视角的变化。结构内X... 文章主要讨论“由+X+中”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由+X+中”结构在表达位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特征。“由+X+中”结构所在的位移事件,其位移主体往往为受事,常用趋向补语“来/去”凸显位置移动与观察视角的变化。结构内X可触知性、是否凸显内里义、结构的语义表达是影响“由+X+中”结构内的方位词“中”隐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X+中 语义 事件 隐含
下载PDF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2
作者 周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4,共7页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不住 不由得 由不得 情态类别 演变 主观性
下载PDF
句法结构“既然”的连词化——从连词化角度考察“既然”与“由于”主观性上的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田田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连词"既然"是由副词"既"与指示代词"然"构成的偏正结构发展而来的。语用推理是"既然"得以连词化的主要机制;韵律因素、代词并入和去范畴化则是"既然"连词化的主要动因。"既然&q... 连词"既然"是由副词"既"与指示代词"然"构成的偏正结构发展而来的。语用推理是"既然"得以连词化的主要机制;韵律因素、代词并入和去范畴化则是"既然"连词化的主要动因。"既然"与"由于"在主观性上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其形成机制上,"既然"句推理的理据性较弱,显示出说话人的主观意愿;而"由于"句推理的理据性较强,更适合标识客观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由于” 连词化 主观性
下载PDF
小议《合集》22258中的“由”
4
作者 谢明文 《殷都学刊》 2011年第4期6-7,共2页
《合集》22258中的"由"字,过去没有很好的解释,一般认为它表示不好的意思,读为"忧"。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通过相关材料,可知它应该是"由从"之"由"。
关键词 甲骨文
下载PDF
释“由”“犹”“攸”——谈“因声求义”方法在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运用
5
作者 任晓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2-94,共3页
汉语虚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研究方法不同于实词。清代学者深刻地认识到虚词重音而不重形的特点,在虚词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因声求义"是利用声音的线索来考求词义的一种释词方法,它可以揭示... 汉语虚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研究方法不同于实词。清代学者深刻地认识到虚词重音而不重形的特点,在虚词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因声求义"是利用声音的线索来考求词义的一种释词方法,它可以揭示古汉语中很多虚词用法和意义相通的原因及"数义所由生"的根源,是我们研究古汉语虚词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以声音为线索,全面深入地探索虚词间的通用关系,也是我们深化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犹”、“攸” 古汉语虚词 因声求义 《经传释词》
下载PDF
“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多角度比较
6
作者 段兴臻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6-100,共5页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字句 “被”字句 语义 句法 语用
下载PDF
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及语义衍生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成进 孔冬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汉语史上“由”是个多功能虚词,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作介词时,可以引进处所、视角、时间、原因、依据、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作连词时,表原因,关联原因与结果。“由”的介词与连词功能都是从“源自、产生”义动词“由”语法化而... 汉语史上“由”是个多功能虚词,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作介词时,可以引进处所、视角、时间、原因、依据、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作连词时,表原因,关联原因与结果。“由”的介词与连词功能都是从“源自、产生”义动词“由”语法化而来。文章考察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历程及各种语义成分间的相互衍生关系,基本结论是:处所义、对象义介词“由”是从其“源自、产生”义动词直接语法化而来;视角义、时间义介词“由”是其处所义用法再语法化的结果;而原因义介词“由”是从其原因义动词语法化而来。连词“由”是从其原因义动词直接语法化而来,非原因义介词再语法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虚词“由”只有介词用法,连词用法消失,其连词用法为“由于”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 多功能虚词 语法化 语义衍生
下载PDF
介词“因”“由”的连词化与词汇化
8
作者 李宏玲 王用源 《现代语文》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过程中,除了重新分析和韵律结构外,隐喻投射和句法成分的附缀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将介词“因”“由”的连词化和词汇化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在历时演变动程和词汇化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连词 “因” “由” 词汇化
下载PDF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9
作者 曹维平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2期23-29,124,共8页
《尚书》中许多词义晦涩难懂,前人对个别词语的解释难免牵强附会。本文以"迪"字为例,从字形演变、出土文献用例、字形本义三方面出发探讨其与"由"字的关系。《尚书》的"迪"字实为"由"字增"... 《尚书》中许多词义晦涩难懂,前人对个别词语的解释难免牵强附会。本文以"迪"字为例,从字形演变、出土文献用例、字形本义三方面出发探讨其与"由"字的关系。《尚书》的"迪"字实为"由"字增"辵"符而形成的,训释时亦当以"由"解之,并以此来解读《尚书》相关文句,进而得出一种比较符合文意的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