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思考
1
作者 黄存金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之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亟待探索、着力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深入思考三个...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之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亟待探索、着力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深入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轨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思想理论建设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马克思恩格斯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理论阐释
2
作者 王浩斌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1-47,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眼于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问题,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经济体制基础以及经济生态制度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如生态环...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眼于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问题,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经济体制基础以及经济生态制度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建设问题等都具有较为广泛而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 经济制度基础 理论阐释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3
作者 胡志远 《保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生理论体系,使之得以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民生...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生理论体系,使之得以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与民本理念优秀成分、有益借鉴西方人本主义与人文精神合理内核,逐步形成和确立了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思想内容的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 民生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东亮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3-9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理论成果 典范
下载PDF
推进理论创新 促进社会发展
5
作者 王玉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8,共3页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推进理论创新,必须贯彻“三个代表”要求,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源泉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全新实践
6
作者 刘胜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共产党人执政共识和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结合现阶段社会结构特点论述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时代必然性及执政的必需性... 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共产党人执政共识和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结合现阶段社会结构特点论述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时代必然性及执政的必需性,从而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探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理论渊源 现实要求 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