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HIV Risky Behavi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turning Migrants and Non Migrants Based on Rural Out-of-school Youth in Jili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ZHU Guang Rong JI Cheng Ye YANG Xing Hu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9-436,共8页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HIV risky behavior when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and to evalu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 HIV knowledge, and HIV risk...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HIV risky behavior when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and to evalu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 HIV knowledge, and HIV risky behaviors among rural youth in Chin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anonymous, investigative questionnaire for 1710 unmarried, out-of-school rural youth, aged between 15 and 24 years, was handed out in Gongzhuling county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Results 58.5% of participants had a history of migration, irrespective of gender. There were gender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other factors such as drug abuse(4.3% for males and 5.5% for females, P〈0.01),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24.1% for males and 44.1% for females, P〈0.01), and HIV knowledge rate(35.2% for males and 25.5% for females, P〈0.001). While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gration and drug abuse, selling sex, and non usage of condoms during last instance of sexual activity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he cases of premarital sex and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were both not found to be related to migration. Conclusion Among rural youth, the HIV risky behavior such as drug abuse, selling sex, and lack of condom us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igration, while premarital sex and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seem unrelated to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Rural out-of-school youth HIV risky behavior China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of youth risk behaviors with norm-consciousness and resilience among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2
作者 Chie Kataoka Yuji Nozu +5 位作者 Shiori Kawahara Hiroko Kuroiwa Masako Kudo Yuki Sato Motoyoshi Kubo Motoi Watanabe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年第3期306-311,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s of norm-consciousness and resilience on the prevention of youth risk behaviors among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Data of a national survey, Japan Youth Risk B...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s of norm-consciousness and resilience on the prevention of youth risk behaviors among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Data of a national survey, Japan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2011, was used for this analysis. The subjects were 9778 students (5027 males, 4751 females) in grades 10-12 in 102 school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mong high schools throughout Japan. Whe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four subdomains of norm-consciousness and three subdomains of resilience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nine risk behavior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subdomains of norm-consciousness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standardized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eight risk behaviors for both males and females. In particular, “current alcohol use” and “ever had sexual intercourse” showed the largest standardized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norm-consciousness in school, and “current cigarette use” showed that for the norm-consciousness in community. The subdomains of resilience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standardized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five risk behaviors for males and for six those for femal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norm-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 to comprehensively prevent risk behaviors among Japanese adolescents. It is expected to be effective to enhance the norm-consciousness particularly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In addition, resilience should also be emphasized as a factor to prevent specific risk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th Risk behavior Norm-Consciousness RESILIENCE Japan
下载PDF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邓建高 张璇 徐绪堪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动其产生不同心理需求进而促进依恋行为的产生。信息内容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核心;信息技术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基础;信息环境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催化剂;农村青年的心理需求是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根本所在。据此从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供需平衡、视频内容审核、联动治理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移动短视频 依恋行为 影响因素 信息生态
下载PDF
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时的遵医嘱服药概率以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徐文文 于飞 +3 位作者 王侃侃 杨阳 闫晓红 高金祥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时的遵医嘱服药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服药时是否遵医嘱的调查结果分为研究组(遵医嘱服药,81例... 目的研究和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时的遵医嘱服药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服药时是否遵医嘱的调查结果分为研究组(遵医嘱服药,81例)和对照组(未遵医嘱服药,19例),对于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明确导致青年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中未遵医嘱服药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认知度、药物不良反应、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2.457,95%CI=1.193~3.107)、疾病认知度(OR=2.369,95%CI=1.207~3.114)、药物不良反应(OR=2.561,95%CI=1.489~3.082)、焦虑评分(OR=2.468,95%CI=1.347~3.119)、抑郁评分(OR=2.406,95%CI=1.352~3.069)是导致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期间未遵医嘱服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时,存在不遵医嘱服药情况,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主要与文化程度、疾病认知度、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高血压 药物治疗 遵医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行为模式引导下的青少年宫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5
作者 寿劲秋 唐丽娜 林师弘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在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背景下,青少年宫逐渐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而长期以来青少年宫建筑倾向于关注功能内容的选择配置,公共空间作为建筑中重要的互动交往场所与空间活力纽带的功能内涵往往被忽视,缺乏以青少年的行为视角去... 在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背景下,青少年宫逐渐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而长期以来青少年宫建筑倾向于关注功能内容的选择配置,公共空间作为建筑中重要的互动交往场所与空间活力纽带的功能内涵往往被忽视,缺乏以青少年的行为视角去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宫建筑作为青少年专属场所的职能发挥。文章以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为研究切入点,力求探寻适宜青少年行为模式的青少年宫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宫 公共空间 行为模式 设计策略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全职儿女”的形成、体验与因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蕴祥 潘璐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全职儿女”有别于先前的“啃老族”,他们在家中居住并负责照顾父母生活起居,换取双亲经济支持或是以个人积蓄度日;多数的“全职儿女”正处于事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人生黄金时期。根据豆瓣网、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的... “全职儿女”有别于先前的“啃老族”,他们在家中居住并负责照顾父母生活起居,换取双亲经济支持或是以个人积蓄度日;多数的“全职儿女”正处于事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人生黄金时期。根据豆瓣网、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的文本内容为基础,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剖析“全职儿女”们的心路历程,主动选择或是被动成为“全职儿女”者都有,原因多元;他们与双亲之间的情感与经济依附关系是“全职儿女”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基础。不少人成为“全职儿女”之后,承担了一定分量比重的家务劳动,身心状态得到了疗愈,然而不免感到来自周遭关切好奇的压力,冀望早日寻得适合自己的工作,脱离“全职儿女”的身份。“全职儿女”的现象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需要从各个层面来加以因应,全方位给予“全职儿女”足够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全职儿女 择业动机 啃老 青年就业
下载PDF
青年群体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行为逻辑——基于闽西灵地村舞龙的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倪军 管军 +4 位作者 杨淑梅 黄清林 王亮杰 吴丽芳 涂传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青年是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力军,揭示其行为逻辑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有序传承及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闽西灵地村青年自觉传承舞龙文化的过程,从懵懂观众、学徒和帮手、主力队员以及组织成员... 青年是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力军,揭示其行为逻辑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有序传承及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闽西灵地村青年自觉传承舞龙文化的过程,从懵懂观众、学徒和帮手、主力队员以及组织成员4个连续的角色阶段呈现了该群体从一般个体向传承舞龙中坚力量转化的过程。研究认为:1)灵地村青年群体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行为逻辑包括具身实践、反思认知、创新反哺和多维认同4个方面,其中具身实践是青年群体能否自觉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前提要素,多维认同是影响青年群体能否自觉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根本性因素,而反思认知和创新反哺则是青年群体传承民俗体育文化行为中的特有之义;2)灵地村青年积极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属于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一种主体实践方式,也代表了中国式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具体探索和内生型路径;3)应从丰富实践教育渠道以增加文化体认频率,营造有利实践空间并建立青年正面创新认知,加强优秀案例宣传以提高传承合法地位,配套相关文化政策并提高青年民俗体育文化的政策运用意识等方面培育更多有志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民俗体育文化 行为逻辑 文化再生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变化趋势研究——以2012—2023年的相关数据为例
8
作者 张钰颖 薛朝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55-58,共4页
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选取2012至2023年间发表的70篇文献,探讨中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近12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及背后可能的社会原因。结果显示,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在12年间显著提高(β=0.347,p<0.01),上升了0.63个标准差。当年、1... 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选取2012至2023年间发表的70篇文献,探讨中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近12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及背后可能的社会原因。结果显示,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在12年间显著提高(β=0.347,p<0.01),上升了0.63个标准差。当年、1年前、3年前与5年前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联结与威胁、教育水平的变化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在社会宏观层面,此增幅变化可能与经济发展、城镇化程度提高、失业率下降以及教育政策改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青年 网络利他 元分析
下载PDF
Preventing Behavioral-Risks Incidence among School Children: The Role of School-Based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 被引量:1
9
作者 Raymond O. Chimezie Marychristiana E. Uzochukwu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1年第8期155-169,共15页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ortant rol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can play in reducing youth risky behaviors that lead to incarceration, diseases and fatalities or that impact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sch...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ortant rol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can play in reducing youth risky behaviors that lead to incarceration, diseases and fatalities or that impact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school. Children growing up are at risks of exposure to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common social influences which if unchecked result in unexpected health consequences common among youth in America today. According to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the six leading behaviors that cause death, disability, and social problems among American children are: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nd violence, alcohol and drug use, tobacco use, unhealthy diets, inadequate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exual behaviors and disease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school health program: 1) can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to learn desired healthy behaviors in order to preserve life, 2) protects the future of children and that of the nation, 3) can teach students skills to recognize risky behaviors and resist them, 4) can boost community efforts to achieve desired health behaviors, 5) closes socio-economic gaps that interfere with basic nurturing of children, and 6) finally links local stakeholders as partner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safety. Through review of literatur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it costs ($588) daily or (214,620) annually to incarcerate a juvenile and only $75 daily for the cost of individualize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The cost to New York is over $900,000, yet does not address the causative issues.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at schools teach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from kindergarten to grade 12 and employ health educators to support teachers teach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 Health Health Promotion youth Health youth behavioral Risk-Factors Health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下载PDF
“躺平”青年的社会心态、行为规律及路向引导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晓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不断更替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人们社会心态的变化。近年来,以“丧”“佛系”“躺平”等青年亚文化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接踵而来,逐渐形成一种特定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亚文化现象。“躺平”青年是指放弃拼命工... 不断更替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人们社会心态的变化。近年来,以“丧”“佛系”“躺平”等青年亚文化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接踵而来,逐渐形成一种特定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亚文化现象。“躺平”青年是指放弃拼命工作、放弃努力学习、放弃积极生活的一类群体。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和逆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回避性的心理调节机制或退缩性的行为调整策略。“躺平”青年主要以“丧”、焦虑综合征和消极遁世主义作为现实表征,以期掩盖其“废”、现代性焦虑和防御性悲观的社会心态,具有低欲望、退缩性和习得性无助的行为规律。尽管“躺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在繁忙疲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暂时性的调节,但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低欲望助推反向消费心理异化会影响社会的生产消费环节;退缩性弱化了青年的奋斗动力,不利于社会奋斗精神的培育;习得性无助导致了意义感的丧失,会使“躺平”青年否定自我生成性意义。因此,可以运用心理疏导培育“躺平”青年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利用奋斗精神涵养“躺平”青年“三气”,通过意义疗愈使“躺平”青年追寻到生活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青年 现实表征 社会心态 行为规律 路向引导
下载PDF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吴梦凡 曾传华 《中国商论》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民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PERF模型、LSQ模型及S-O-R模型,研究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民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PERF模型、LSQ模型及S-O-R模型,研究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便利性、服务态度及经济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2)物流服务满意度正向影响购后行为;(3)物流服务满意度在便利性和重复购买之间及便利性和口碑评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物流服务满意度在服务态度和口碑评价之间及服务态度和重复购买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 物流服务 购后行为 青年群体 SERVPERF模型
下载PDF
青年“躺平”亚文化的类型学考察及应对策略
12
作者 欧晓静 王艳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为探究青年是否“躺平”及其“躺平”亚文化的具体类型,基于类型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青年“躺平”亚文化的类型样态、“躺平”类型占比、形成机理及其应对策略。实证结果显示,青年中存在“低欲望主动式躺平”和“退缩性被动式... 为探究青年是否“躺平”及其“躺平”亚文化的具体类型,基于类型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青年“躺平”亚文化的类型样态、“躺平”类型占比、形成机理及其应对策略。实证结果显示,青年中存在“低欲望主动式躺平”和“退缩性被动式躺平”两种类型。青年“躺平”亚文化的生成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活压力过大催生“佛系”、社会竞争激烈加剧“内卷”、资本逻辑定义“成功”是青年“躺平”亚文化形成的外在原因;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核心力量不够扎实是其形成的内在机理。基于此,针对青年“躺平”亚文化的引导工作,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强化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弘扬积极的奋斗观、培育长远的发展观;需加强网络空间监管强化责任引领,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规制资本权力,监管资本运作;需加强青年行为学研究以强化思想引领,深化青年的挫折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树立进取的成长观和科学的成才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躺平 亚文化 佛系 内卷 资本逻辑 青年行为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敏 朱金雅 李玉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两组均干预5~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表(SDS)、狂躁量表(BRMS)、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简易应对量表(SCS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BRMS评分分别为(45.88±6.25)分、(56.84±7.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84±7.82)分、(22.45±3.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疏远、歧视经历、认可刻板印象及社交回避、对抗病耻感评分分别为(1.32±0.52)分、(1.36±0.49)分、(1.55±0.63)分、(1.86±0.82)分、(3.59±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0.83)分、(2.40±1.13)分、(2.10±0.93)分、(2.48±1.07)分、(2.55±1.25)分,对抗病耻感评分为(3.59±0.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5±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WB总分为(81.61±18.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5±1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为(18.98±6.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4±5.51)分,消极应对评分为(8.34±2.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1±3.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病耻感,且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双相情感障碍 团体认知行为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外出流动与本地婚姻——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
14
作者 段朱清 滕嘉暄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21,95,共14页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有提前趋势;农村青年普遍呈现为“远距离务工与本地婚”,婚前有流动行为的农村青年的地理通婚圈明显扩大,反之则地理通婚圈有内卷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省份对农村青年远距离流动的“挤出”效应显著,传统性别观念较重省份偏好省内通婚;农村两性青年成婚机会存在差异,男性时间成本高,女性时间成本较低且仍有缩短趋势;农村男性初次流动年龄越大、流动距离越远、婚前流动时间越长,均会促进地理通婚圈扩大。研究关于农村青年流动与通婚圈的发现为积极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初次流动 地理通婚圈 生命历程理论
下载PDF
形象建构、理性选择与利弊相权:符号互动论视域下青年MBTI求偶行为研究
15
作者 李白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青年群体使用MBTI求偶已然成为一种时尚。这一问题关涉青年婚恋观念、社会交往、生育意愿等问题。从符号互动论视域出发探究青年使用MBTI求偶的行为发现,在求偶前期,青年群体运用MBTI建构起理想的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缩小了主体间的“... 青年群体使用MBTI求偶已然成为一种时尚。这一问题关涉青年婚恋观念、社会交往、生育意愿等问题。从符号互动论视域出发探究青年使用MBTI求偶的行为发现,在求偶前期,青年群体运用MBTI建构起理想的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缩小了主体间的“社会距离”。求偶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MBTI的“社交货币”效益,通过工具理性优化求偶路径。求偶的“社会互动”结果呈现两种分野。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求偶成功的概率,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但是对MBTI的不当使用和过分依赖会使主体陷入主体物化和标签困境的泥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I 求偶行为 婚恋 青年 符号互动论
下载PDF
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互动影响研究——健康信念的中介作用
16
作者 孙浩 李丁 +2 位作者 于晓梅 阎晋虎 张业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3,共14页
目的:探讨新媒介环境下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青少年健康信念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方法:以14~2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58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SPSS和SmartPL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LSSEM和PLS-MGA分析。结果:1)体育... 目的:探讨新媒介环境下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青少年健康信念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方法:以14~2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58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SPSS和SmartPL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LSSEM和PLS-MGA分析。结果:1)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健康信念相互促进;2)青少年健康信念与体育行为相互促进;3)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体育行为相互促进;4)青少年健康信念在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体育行为的双向互动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直接作用更强;5)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对青少年健康信念和体育行为的影响在性别和年龄层面上具有一致性。结论:1)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健康信念和体育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互动,其中健康信息传递、自我效能提升和体育价值认知是关键影响维度;2)青少年健康信念在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体育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但直接传播和行为促进仍是主要驱动力;3)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通过健康信念与体育行为的双向互动,形成了自我增强的传播闭环,显著推动了健康传播和体育行为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交媒体 健康传播 青少年 健康信念 体育行为
下载PDF
从“颜值即正义”到“知识即正义”--青年网络直播消费行为嬗变研究
17
作者 张野南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5期36-40,97,共6页
本研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颜值即正义”向“知识即正义”转变的文化驱动力及其对青年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揭示文化传播在塑造价值观方面的双重作用和青年身份认同的多元化趋势。研究表明,社交媒体... 本研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颜值即正义”向“知识即正义”转变的文化驱动力及其对青年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揭示文化传播在塑造价值观方面的双重作用和青年身份认同的多元化趋势。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青年网络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教育和政策干预可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电商直播在内容、传播与关系方面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直播营销效果和消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消费行为 网络直播 社会认同 知识主播 颜值观
下载PDF
政治效能感对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芮丽璇 南德庆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政治效能感作为参与政治生活的心理感知和主观评价,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青年群体内在、外在政治效能感对其政治表达、政治选举、政治维权行为... 政治效能感作为参与政治生活的心理感知和主观评价,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青年群体内在、外在政治效能感对其政治表达、政治选举、政治维权行为的影响效应。数据分析表明,若把人口特征、家庭经济水平和互联网使用频率等作为控制变量,内在政治效能感对其政治表达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政治选举、政治维权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外在政治效能感对政治表达、政治选举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政治维权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应进一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青年政治效能感,扩大青年政治参与规模,营造和谐有序的政治生活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青年群体 政治效能感 政治参与行为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反刍思维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19
作者 陈小寒 吴开文 +1 位作者 黄惠君 陈剑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以反刍思维和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验工具为依托,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关于反刍思维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为分析相关因素和制订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积极和消极反刍思维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rumina... 目的以反刍思维和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验工具为依托,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关于反刍思维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为分析相关因素和制订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积极和消极反刍思维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rumination scale,PANRS)和青少年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adolescent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ASLSS)作为评价工具,对2022年11月—2023年5月福州某三甲精神病院心理科住院的30例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患者(研究组)与无自杀性自伤行为正常在校学习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进行测评,对量表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研究组积极因子(享受快乐和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消极因子(抑制快乐、否定自我、消极归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生活满意度评分为(119.00±36.19)分,低于对照组的(156.00±3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积极反刍思维缺陷,较强的消极反刍思维,严重影响青少年对生活满意的程度。可以通过制订提高积极的反刍思维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未来生活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生活满意度 心理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下载PDF
Does SMS Use Affect the English Literacy among Youths in Singapore?
20
作者 Lee Chin Hin, Brian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12年第9期1077-1082,共6页
关键词 英语水平 SMS 新加坡 英语口语 教育工作者 识字 青少年 随机抽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