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亚文化对主流话语的反叛与接受——以政治萌化为例
1
作者 沈越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4年第9期22-29,共8页
论文聚焦于青年亚文化中的政治萌化现象,深入探讨其对主流话语的反叛与接受关系。研究表明,政治萌化通过幽默、讽刺和夸张等方式解构传统政治权威,反映出青年对现行社会和政治现实的不满与质疑。这种反叛不仅是对权威的挑战,更是青年文... 论文聚焦于青年亚文化中的政治萌化现象,深入探讨其对主流话语的反叛与接受关系。研究表明,政治萌化通过幽默、讽刺和夸张等方式解构传统政治权威,反映出青年对现行社会和政治现实的不满与质疑。这种反叛不仅是对权威的挑战,更是青年文化表达和身份认同的体现。然而,尽管有反叛性质,政治萌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治议题的理解难度,促进了青年对政治的兴趣和参与度,显示出接受和融合的趋势。研究通过组合质性和量性方法,分析了政治萌化对青年政治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多重影响,揭示了其在提升批判性思维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方面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政治萌化 主流话语 反叛与接受 政治参与
下载PDF
青春的反叛与教育的反思——读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文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塑造了霍尔顿这一青春叛逆的典型形象。霍尔顿渴望真诚、友谊、爱情,追求所有的美好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因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感受不到师长的真诚与指导,无法抗拒社会的极度诱惑,从而陷入困惑、孤独、痛苦、绝...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塑造了霍尔顿这一青春叛逆的典型形象。霍尔顿渴望真诚、友谊、爱情,追求所有的美好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因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感受不到师长的真诚与指导,无法抗拒社会的极度诱惑,从而陷入困惑、孤独、痛苦、绝望,进而随波逐流,逐渐堕落。霍尔顿这一艺术形象,具有代表性的表征意义。面对青春叛逆的少年,脆弱敏感的内心,矛盾混合的综合体,引发我们关于教育的反思与自省,学校,应当成为真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青春叛逆 学校教育
下载PDF
摇滚乐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叛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春生 何苏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成为美国反叛青年批判社会的载体和重要武器。摇滚乐的风靡缘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青年人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对摇滚的喜爱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传媒则在其...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成为美国反叛青年批判社会的载体和重要武器。摇滚乐的风靡缘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青年人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对摇滚的喜爱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传媒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摇滚乐成为传播新文化的载体。摇滚乐传播了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美国青年 反叛 摇滚乐
下载PDF
网络涂鸦表情包:青年“仪式抵抗”实践中的空间、身体与权力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博 《北京青年研究》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网络涂鸦表情包是视觉文化主因背景下网络社会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涂鸦表情包以符号建构的方式为青年群体的"仪式抵抗"实践构建了一套回应。涂鸦表情包生产以符号的拼贴重组为主要方式实现意义系... 网络涂鸦表情包是视觉文化主因背景下网络社会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涂鸦表情包以符号建构的方式为青年群体的"仪式抵抗"实践构建了一套回应。涂鸦表情包生产以符号的拼贴重组为主要方式实现意义系统的转换,并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表征并传递崭新的意义,为青年"仪式抵抗"实践赢得了空间。身体化的涂鸦表情包借助社交媒介的力量进入公共空间进行"表演"实践,身体叙事强烈的隐喻色彩与修辞效果激发群体的仪式体验,使群体共享一种情感状态,最终在"斗图"狂欢之中消解传统与权威的权力,完成对权力"想象的"报复。涂鸦表情包所表征的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这种极端符号化的抗争不仅会使社会严肃议题娱乐化,其符号消费的本质更会让青年群体在"虚假的满足"中丧失主体性与批判意识,从而沦为"单向度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涂鸦表情包 青年亚文化 仪式抵抗 符号抗争 身体叙事
下载PDF
论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青年文化的表征艺术人生 被引量:1
5
作者 费鹏程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2-78,共7页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的艺术表现思想传入中国并影响了中国的电影领域。在此背景下,作为青年文化代表的青年导演,进入高校接受了电影知识的学习,并接触到很多国外电影理论。有人说五代之后,再无派系,作为最具有争议的...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的艺术表现思想传入中国并影响了中国的电影领域。在此背景下,作为青年文化代表的青年导演,进入高校接受了电影知识的学习,并接触到很多国外电影理论。有人说五代之后,再无派系,作为最具有争议的第六代导演,在学术界一直没有较为权威定论。本文试从第六代导演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和艺术追求,来梳理他们的共性,以期为第六代导演的定义做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第六代导演 叛逆 怀旧美学 个性表达
下载PDF
新青年,在时代焦虑与个人困惑下逆向生长--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回顾展(2013—2020)
6
作者 杨彪 《当代美术家》 2020年第4期48-50,共3页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3—2020)回顾展”是对四川美术学院驻留计划发展历程的历史梳理,该计划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学院特点的青年艺术扶持模式。通过展览对驻留计划的宗旨与理念、实践与经验进行系统总...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3—2020)回顾展”是对四川美术学院驻留计划发展历程的历史梳理,该计划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学院特点的青年艺术扶持模式。通过展览对驻留计划的宗旨与理念、实践与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呈现青年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发展与转变,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驻留计划 反叛与创新
下载PDF
当代青年“躺平主义”现象及其引导策略探究
7
作者 杨山姗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22,共4页
“躺平主义”的产生和传播是当代青年使用共同的“文化符号”进行“抱团取暖”的结果,也是当代青年在自我标签化和自我戏谑中对自我身份的消极重构,更是一场青年群体对现实社会的柔性的反抗仪式,反映出当代青年焦虑、颓废和妥协的社会... “躺平主义”的产生和传播是当代青年使用共同的“文化符号”进行“抱团取暖”的结果,也是当代青年在自我标签化和自我戏谑中对自我身份的消极重构,更是一场青年群体对现实社会的柔性的反抗仪式,反映出当代青年焦虑、颓废和妥协的社会心理。针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困境,应畅通青年发展渠道,保障青年合理诉求;引导青年正确释放负面情绪,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坚持青年价值引领,消解青年的价值迷茫,带领青年走出“躺平主义”等青年亚文化的“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躺平主义 社会生产 温和反抗
下载PDF
20世纪60~70年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青年反叛运动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文玉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7期59-64,共6页
本文主要考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对美国青年反叛运动的再现及其动因,以及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特性。一方面,电影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不得不关注青年一代的政治价值观;而学生反叛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电影提供了这... 本文主要考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对美国青年反叛运动的再现及其动因,以及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特性。一方面,电影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不得不关注青年一代的政治价值观;而学生反叛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电影提供了这一表现机会。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对学生反叛运动的表现,既是对运动这一事实的真实反映,又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的限制,所以,在宣传和解读影片的含义时带有主流意识形态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美国青年反叛运动 主流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