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温庭筠的“乐府倚曲”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8,共6页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qu...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新乐府辞 乐府倚曲
下载PDF
温庭筠乐府效法“长吉体”的取向
2
作者 葛晓音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70,共14页
晚唐诗人对李贺的效仿,大都流于“缀裁其字句”,温庭筠则超越了时人对“长吉体”的肤浅理解。从李贺“探寻前事”注重提炼场景、善于表现内心的深层感觉、以及用细节暗示情思这三方面的艺术特点来看,温庭筠对“长吉体”均有所取舍。其... 晚唐诗人对李贺的效仿,大都流于“缀裁其字句”,温庭筠则超越了时人对“长吉体”的肤浅理解。从李贺“探寻前事”注重提炼场景、善于表现内心的深层感觉、以及用细节暗示情思这三方面的艺术特点来看,温庭筠对“长吉体”均有所取舍。其乐府诗的场景描写刻意避免非现实的想象,汰洗了晚唐人效李贺的“神仙诡怪”色彩。既能体悟李贺发掘心理感觉的创作追求,又能融入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巧妙创意。并充分发挥其构思深曲的特长,通过角度新颖的立意和变化多端的章法使其乐府保持七古的声调体势,而不至于“尽入诗余”,体现了视南朝陈隋乐府为本色当行的体式意识和诗学理念。因而其“乐府倚曲”可视为继白居易和李贺之后对“新乐府辞”的再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长吉体 取向 创作原理 乐府倚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