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两汉时期的“云何”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烈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云何”是东汉以后使用较多的疑问代词,佛典中尤为多见。先秦“云何”用例不多,还不是一个词。西汉“云何”由语气词“云”+“何”凝固成词。东汉汉译佛经中“云何”的使用渐繁,不过语法功能还不完备。
关键词 先秦 两汉 发展
下载PDF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的成书、版本及东传日本考述
2
作者 高寰宇 宋咏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研究运气学说的入门之作,由刘温舒撰著,成书于北宋元符年间,元、明、清及民国均有多个刻本、抄本或影印本,元代古林书堂曾将其与《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合刊。室町时代末至江户时代初,该书东渐日本,受到幕府和...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研究运气学说的入门之作,由刘温舒撰著,成书于北宋元符年间,元、明、清及民国均有多个刻本、抄本或影印本,元代古林书堂曾将其与《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合刊。室町时代末至江户时代初,该书东渐日本,受到幕府和医家的重视,庆长、元和、宽永、正保、宽文等年间均有和刻本刊行。日本学者依据该书创作了诸多相关书籍,促进了原著的传播与传承,反映出这一时期日本学界研究运气学说的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刘温舒 版本 医书流布 日本
下载PDF
从“防共”到“拥共”:龙云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1927—1949)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龙云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云南地方军阀混战中掌权,抗战前主动与蒋介石亲近,打击民主力量,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屠杀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在抗战时期,则转为对蒋介石戒备,保护民主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统战工作和民主运... 龙云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云南地方军阀混战中掌权,抗战前主动与蒋介石亲近,打击民主力量,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屠杀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在抗战时期,则转为对蒋介石戒备,保护民主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统战工作和民主运动,帮助中国共产党在云南设立秘密电台。在抗战结束后,他策动滇军旧部起义,公开发表宣言“拥共反蒋”。其中的变化值得探究。本文以1927—1949年间龙云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为中心,探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云南省工委对龙云等地方实力派展开的统战工作及其成效,兼论及龙云与蒋介石关系的变化及其因由,由此呈现南方局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云南地下组织统战工作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 统战工作 南方局 蒋介石
下载PDF
“璈”“云璈”的释义问题
4
作者 桑萌春 刘祖国 《语文学刊》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权威辞书对"璈""云璈"的释义存在模糊、矛盾之处,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具体的注释活动。现有研究成果以及新的书证表明"璈""云璈"存在两个义项,一个是作为弦乐器,一个是作为打击乐器。当下具体... 权威辞书对"璈""云璈"的释义存在模糊、矛盾之处,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具体的注释活动。现有研究成果以及新的书证表明"璈""云璈"存在两个义项,一个是作为弦乐器,一个是作为打击乐器。当下具体注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词义的历时分界。针对"璈""云璈"的个案研究,对辞书编纂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璈 历时分界 辞书编纂
下载PDF
“云膜、云壑”及“云上”等释义补正——《汉语大词典》修订手札六则
5
作者 谢荣娥 华学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汉语大词典》“云膜、云壑”及“云上”等六个词条,或者义项不齐备,或者释义不准确,甚至缺失基本义、常用义。文章将其区别为多义项缺失和单义项缺失两类,举例分析,予以补正。“云膜、云壑”属于前一个类型,或者缺失基本义、复合初义... 《汉语大词典》“云膜、云壑”及“云上”等六个词条,或者义项不齐备,或者释义不准确,甚至缺失基本义、常用义。文章将其区别为多义项缺失和单义项缺失两类,举例分析,予以补正。“云膜、云壑”属于前一个类型,或者缺失基本义、复合初义,或者缺失很重要的转义,以致没能构建出词义系统。“云上”等属于后一个类型,基本义和词义系统基本完整,但缺失了很常用的引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修订 《汉语大词典》
原文传递
“三尸”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同利 《殷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三尸"起源于古人的"魂魄"观与鬼神观。在早期文献中,三尸与三虫并不相同,三尸和三虫因其特征和名称相似,而被道教理论家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创造性地合为一体,并将其人格化,从而为人体三类欲望作了极为贴切的形象... "三尸"起源于古人的"魂魄"观与鬼神观。在早期文献中,三尸与三虫并不相同,三尸和三虫因其特征和名称相似,而被道教理论家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创造性地合为一体,并将其人格化,从而为人体三类欲望作了极为贴切的形象阐释。阻止三尸上天言人过的守庚申活动本质上即道教之存思守一法。"服气去尸"与"服药去尸"是两种主要的去三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尸 三虫 太平经 笈七签
下载PDF
刘温舒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被引量:2
7
作者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2-14,73,共4页
刘温舒,北宋哲宗文官朝散郎,任大医学司业。于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该书阐述五运六气之理,解惑分图,推究五运六气的本源,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传承五运六气之学、运用图表概释运气规律... 刘温舒,北宋哲宗文官朝散郎,任大医学司业。于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该书阐述五运六气之理,解惑分图,推究五运六气的本源,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传承五运六气之学、运用图表概释运气规律、引经据典阐述天地造化之理等3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中医运气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对于研究天地阴阳变化之理,探索自然规律的恒动性与规律性,解释五运六气经典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还有很多重要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温舒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五运六气
下载PDF
张禹碑铭杂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剑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1期82-92,157,共12页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碑铭"示不忘君"云云系用周公故事,附及景云碑铭中旧亦尚未得其解之"皇灵炳璧"系用楚平王故事。《后汉书·张禹传》中的"温给",应校正为"溋(盈)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禹碑 铭文补释 芀/艻(艾/刈) 用典 温给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的燕云十六州——以鄚州城为中心
9
作者 何岁利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7,152,共15页
2019-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燕云十六州”城址之一的鄚州城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发现城墙、护城河、道路遗址等,并出土了砖、瓦、陶瓷器等相关遗物。研究表明,鄚州城遗址营建年代可能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城址性质可能为五代、北宋时... 2019-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燕云十六州”城址之一的鄚州城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发现城墙、护城河、道路遗址等,并出土了砖、瓦、陶瓷器等相关遗物。研究表明,鄚州城遗址营建年代可能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城址性质可能为五代、北宋时期莫(鄚)州鄚县城址,金、元时期莫(鄚)亭县城址。通过发掘,对古代鄚州城的营建年代、历史地理环境、沿革变迁以及汉唐时期鄚县治所变迁与原因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鄚州城遗址的发掘为冀中地区同类城址以及“燕云十六州”相关城址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州 唐末五代 鄚州城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承平自悼 悯时伤怀——论宋祁的悲秋赋作
10
作者 党亚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17,共8页
宋祁的《岁云秋赋》和《卧庐悲秋赋》,是远承宋玉《九辩》悼时嗟生悲秋模式的赋作,体现出宋祁的自怜情结。他的自怜情结,与他在承平之世的彷徨心境、先苦后甘的生活经历以及官阶不得晋升的现实状态都有关系。以宋玉《九辩》为代表的悼... 宋祁的《岁云秋赋》和《卧庐悲秋赋》,是远承宋玉《九辩》悼时嗟生悲秋模式的赋作,体现出宋祁的自怜情结。他的自怜情结,与他在承平之世的彷徨心境、先苦后甘的生活经历以及官阶不得晋升的现实状态都有关系。以宋玉《九辩》为代表的悼时嗟生,以欧阳修《秋声赋》为代表的超然顿悟和以刘禹锡《秋声赋》为代表的执着追求,是中国古典文学悲秋主题下的三种悲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祁 《岁秋赋》 《卧庐悲秋赋》 自怜情结 悲秋模式
下载PDF
走近“文化遗产学”:问题与对策——贺云翱教授专访 被引量:8
11
作者 贺云翱 毛颖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2,共9页
近年来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颇为学术界关注。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认为:虽然文化遗产事业因为兴起时间及学科建设时间短暂、实践积累不足、原有学科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等原因,学术界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科建设产生一些疑虑,但文化遗产学具... 近年来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颇为学术界关注。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认为:虽然文化遗产事业因为兴起时间及学科建设时间短暂、实践积累不足、原有学科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等原因,学术界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科建设产生一些疑虑,但文化遗产学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社会性、跨学科等特点,与考古学、文物学及博物馆学等相近学科有明显的差异,其学科建设具备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国情发展需求的优势以及应对全球化的对策优势,教育主管部门、国家有关部委和高校应紧密结合,高校、科研机构与博物馆等应通力合作,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特别是日韩等邻国的经验并勇于建设和创新,学术刊物积极发挥引领与平台作用,共同推进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并且,随着文化遗产学进入教育部学科名录,成熟的文化遗产学的大学科体系的建设将会得到有效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学 学科建设 跨学科 文化遗产事业 对策
原文传递
吴闽语云、匣母的读音和闽语全浊声母的清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陶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50,384,共17页
闽语古全浊声母今音有读不送气清声母的,也有读送气清声母的,分化没有语音条件。这个问题历来颇多争议。本文拟从方言接触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共同吴闽语时期经历了一次浊音清化,变成送气清声母。此后在北方汉语的影响之下,吴语重... 闽语古全浊声母今音有读不送气清声母的,也有读送气清声母的,分化没有语音条件。这个问题历来颇多争议。本文拟从方言接触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共同吴闽语时期经历了一次浊音清化,变成送气清声母。此后在北方汉语的影响之下,吴语重新产生了浊声母;而闽语只有部分字变成了浊声母,这部分字此后经历了第二次浊音清化,变成不送气清声母。论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一、现代吴闽语有许多共享的特征,是共同吴闽语的遗留。二、现代吴语残存有一些中古全浊声母读清声母的例子,主要是云匣母字,跟闽语对应严整,是共同吴闽语浊音清化的遗迹。如匣母:蟹、鲎、苋、黄、下、候、虹;云母:园、远、雄,等。三、现代方言中存在着"清音返浊"的例证——苍南蛮话。四、方言接触中有一类特殊的音变——他控音变,可以解释"清音返浊"这类所谓的"回头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全浊声母 清化 匣母 共同吴闽语 方言接触 他控音变
原文传递
闽语匣云二母?-/h-两读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南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204,255,共14页
文章通过比较和统计分析,指出厦门方言乃至整个闽语匣(云)母字口语中?-/h-(x-)两种读音之间的关系与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不送气/送气两种读音的关系很像,?-其实可看作"不送气"读法,而h-(x-)则是"送气"读法。No... 文章通过比较和统计分析,指出厦门方言乃至整个闽语匣(云)母字口语中?-/h-(x-)两种读音之间的关系与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不送气/送气两种读音的关系很像,?-其实可看作"不送气"读法,而h-(x-)则是"送气"读法。Norman(1974)对闽语匣(云)母字内部对应关系的梳理、拟音及拟音说明都可以印证本文的结论。因此,在探讨闽语古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不送气/送气两读的历史来源时,必须将匣(云)母?-/h-两读纳入考虑,而不是将匣(云)母归入普通的浊擦音。文章同时指出,闽语匣(云)母字白读与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有相同的分化可能反映上古及中古早期"影晓匣(云)"三个声母是"全清、次清、全浊"的关系,这与"端透定""帮滂並"的关系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匣母 浊音清化 历史层次 闽语
原文传递
词缀“云”考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传鸿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8,共8页
有学者指出"云"可作副词、连词后缀,并举有诸多用例,我们研究发现,这些"云"实与其后的动词、形容词组合,是后人对《诗经》同类结构的模仿及推广,根据其无实义,且组合能力强等特点,"云"当定性为动词、形... 有学者指出"云"可作副词、连词后缀,并举有诸多用例,我们研究发现,这些"云"实与其后的动词、形容词组合,是后人对《诗经》同类结构的模仿及推广,根据其无实义,且组合能力强等特点,"云"当定性为动词、形容词前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连词后缀 动词 形容词前缀
原文传递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云、以、影三母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8,共9页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中晚唐五代的写卷里有许多云、以、影三母之间代用的别字异文。考察这些别字异文可以发现在晚唐五代西北方音里云、以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尚未完全合并,两者仍有区别;云、影之间,以、影之间也有一些代用例,...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中晚唐五代的写卷里有许多云、以、影三母之间代用的别字异文。考察这些别字异文可以发现在晚唐五代西北方音里云、以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尚未完全合并,两者仍有区别;云、影之间,以、影之间也有一些代用例,但只是部分字相混,还未发展到云、影不分,以、影不分的阶段,晚唐五代西北方音里云、以、影三个声母尚能各自独立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 西北方音 以母 影母
原文传递
喉音再考
16
作者 潘悟云 刘航宇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共7页
白一平、沙加尔对以母提出新的构拟^(*)G->j-。本文对其提出改动:^(*)G-hi->j-(以母);^(*)G^(r)-h^(i)(云母);^(*)G^(w)->h^(w)i->j^(w)-(以母,中古带前高元音);^(*)G^(w)->h^(wi)-(云母,中古带非前高元音);影母在上古... 白一平、沙加尔对以母提出新的构拟^(*)G->j-。本文对其提出改动:^(*)G-hi->j-(以母);^(*)G^(r)-h^(i)(云母);^(*)G^(w)->h^(w)i->j^(w)-(以母,中古带前高元音);^(*)G^(w)->h^(wi)-(云母,中古带非前高元音);影母在上古汉语的构拟是^(*)q-,而^(*)?-则是音位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上古音 小舌音 以母 前置辅音
原文传递
《经典释文》几组喉音的异读与语音纠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8,127,共11页
《经典释文》的喉音有一些彼此纠缠的读音。实际上,有些是古代经师对多音字的取舍不同导致的异读,无关语音演变,只反映不同经师在音系上的细小差别;有些是不同时代注音材料的羼入,不属同一语音系统;还有一些反切用字的讹误与某类音变比... 《经典释文》的喉音有一些彼此纠缠的读音。实际上,有些是古代经师对多音字的取舍不同导致的异读,无关语音演变,只反映不同经师在音系上的细小差别;有些是不同时代注音材料的羼入,不属同一语音系统;还有一些反切用字的讹误与某类音变比较相似,极易使人误把错字理解为音变现象。这些问题在考订古代注音材料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按照语音演变的规则、条件及趋势对《经典释文》中晓匣、影云、匣以等声母的异读、重音等纠缠进行了考察,发现《经典释文》并不存在晓匣互切、影云互切、匣以互切的现象,相应的音变尚未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匣 匣以 喉音 异读 经典释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