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ung’s Approach to the Historic-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Inter-civillizational Conflicts
1
作者 WANG Qing Aminev E.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12期968-970,共3页
What i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radical behavior towards the public affairs?Carl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 can be an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We tested 268 people on their cognitive,emotional and behavi... What i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radical behavior towards the public affairs?Carl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 can be an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We tested 268 people on their cognitive,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flex on suicide components expression and terrorism ideology acceptance.The results shows that,based on psychoanalytical dipole model,“mine/alien’s”archetype’s polarization factors impacts the shahidism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psychoanalysis Carl G.yung shahidism ARCHETYPE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庸报》妇女专刊关于妇女解放的论争
2
作者 李秀云 李月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妇女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关注且争论不休的重要社会问题,是近代报纸媒体关注的重心。部分女性刊物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成长起来,进而成为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庸报》刊行《妇女铎》和《现代妇女》两份重要... 妇女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关注且争论不休的重要社会问题,是近代报纸媒体关注的重心。部分女性刊物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成长起来,进而成为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庸报》刊行《妇女铎》和《现代妇女》两份重要的女性专刊,对当时的舆论热点,即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了三个论争焦点:妇女解放是身体解放还是精神解放,是回归家庭还是走向社会,是自身解放还是民族解放。两份专刊打破了男权社会的局限,冲击了男性话语的垄断,超越两性对立,倡导妇女解放是精神解放,是走出家庭的社会实践,更是民族解放的革命实践。这些主张对妇女解放的未来留下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庸报》 《妇女铎》 《现代妇女》 妇女解放论争
下载PDF
我思故我在——非常建筑第三个十年的在与思
3
作者 王辉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本文借从笛卡尔、康德到梅洛-庞蒂对“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辨,来平行考察非常建筑三十年实践中张永和的智性发展轨迹,以眼、手、脑、心、灵五个官能为切入点,用空间的具身性来理解张永和近十年的建筑创作,展开一个从作者角度... 本文借从笛卡尔、康德到梅洛-庞蒂对“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辨,来平行考察非常建筑三十年实践中张永和的智性发展轨迹,以眼、手、脑、心、灵五个官能为切入点,用空间的具身性来理解张永和近十年的建筑创作,展开一个从作者角度解读设计作品的建筑评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永和 非常建筑 梅洛-庞蒂 具身性 我思故我在
下载PDF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in Hong Kong: The Case of Yung Kee
4
作者 Fu-Lai Tony Yu Diana S. Kwan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3期433-460,共28页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the succession of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in Hong Kong, drawing upon theories of the firm. More specifically, it utilizes capabilities theories, property rights economics and Neo-Confucianism ...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the succession of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in Hong Kong, drawing upon theories of the firm. More specifically, it utilizes capabilities theories, property rights economics and Neo-Confucianism to understand management disputes and infighting among the members in a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the founder of a Chinese business firm in Hong Kong is able to lead his or her offspring to create a dynamic enterprise via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nd family rules embedd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However, these two strategic assets disappear following the passing away of the founder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new social values. When the founder passes on the enterprise to his or her offspring using more or less the equal inheritance syste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 is unable to enforce the leader's will to consolidate the strength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family members to maintain the founder's business. Furthermore, when the business is owned by all family members, property rights of the firm become unclear. Without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nd with collective ownership rights, some family members will have the incentive to capture the economic rent that is shared by all members. In other words, some family members behave opportunistically or even cheat in order to capture economic gains in the public domain. High monitoring and enforcement costs in the form of court battle and endless disputes will occur. Rent dissipation occurs in the form of deterio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family business. This casestudy is based on Yung Kee, an intemationally well-known roast goose restaurant in Hong Kong as an illu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yung Kee (Hong Kong) capabilitiestheories of the firm property rights economics corporate governance
原文传递
传统复兴与中国经验——海外视野下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改编与传播
5
作者 赵博雅 张娟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是由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戏剧精品,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其成功与白先勇在海外视角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把握当下时代脉搏、重塑古典美学中国的文艺复兴理念息息相关。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汇聚...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是由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戏剧精品,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其成功与白先勇在海外视角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把握当下时代脉搏、重塑古典美学中国的文艺复兴理念息息相关。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汇聚两岸三地艺术精英,打造了一个文艺复兴的舞台艺术精品。从《牡丹亭》的艺术改编来看,具有鲜明的琴曲书画、舞台空间等多种艺术形式跨界、现代和传统、高雅表达与底层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体现出了“昆曲新美学”的追求,这一艺术追求与白先勇横跨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游走大洋彼岸、对古典创新的深刻体察密不可分。从青春版《牡丹亭》的传播来看,团队坚持原班人马,借助国际化视角下的大学场域、公共空间、视觉文化设计、精准定位受众群体等手段,青春版《牡丹亭》成为继梅兰芳之后最盛大的中国戏曲事件,还传播到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等国家,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演出近400场,掀起了“昆曲热”“古典文化热”。青春版《牡丹亭》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为复兴中国民族文化、重塑古典美学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海外视野 复兴古典美学
下载PDF
百年“本体”与百年“本土” 关于“基石”和“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的一些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骏阳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18-29,共12页
文章从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两个不同角度审视了由“基石”和“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这两个中国现代建筑展引发的三个理论议题“现代建筑”“本体”“本土”,并以与这两个展览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些代表性人物的思想和建筑作品为... 文章从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两个不同角度审视了由“基石”和“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这两个中国现代建筑展引发的三个理论议题“现代建筑”“本体”“本土”,并以与这两个展览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些代表性人物的思想和建筑作品为具体素材进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文章试图在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建筑学的语境中拓展学界对现当代中国建筑基本问题的批判性认知空间,积蓄中国建筑当代发展的理论和智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建筑 本体 本土 梁思成 杨廷宝 王澍 张永和 刘家琨
下载PDF
丹心照汗青--郭永怀在1968
7
作者 李波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6-1461,共6页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3个领域都作出突出贡献且以身殉国的科学家。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感动着每一位国人。本文最大限度还原了郭永怀先生1968年的人生历程,再现了他对亲属...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3个领域都作出突出贡献且以身殉国的科学家。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感动着每一位国人。本文最大限度还原了郭永怀先生1968年的人生历程,再现了他对亲属、对家庭深沉的爱,和对工作、对国家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对他壮烈牺牲的经过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做了深入地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永怀 家国情怀 以身许国 1968年
下载PDF
空白与充盈——论白先勇《台北人》的叙事策略
8
作者 刘环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50-57,共8页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处处充满着“空白”的叙事艺术。在叙事视角方面,小说视角转换灵活多变,运用缺乏心理描写的全知视角,采用有距离的旁观者视角,以视角的遮蔽造成小说的“空白”;在情节设置方面,作者常进行情境化的写作,...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处处充满着“空白”的叙事艺术。在叙事视角方面,小说视角转换灵活多变,运用缺乏心理描写的全知视角,采用有距离的旁观者视角,以视角的遮蔽造成小说的“空白”;在情节设置方面,作者常进行情境化的写作,对部分故事情节进行隐没,同时采用开放式的结尾增加小说的“空白”张力;语言运用含蓄节制,但又能形成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情感力量。同时,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象征暗讽和细节让文章在“空白”之余反而更有内涵,让“空白”不至于沦为虚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台北人》 “空白”理论 视角
下载PDF
时代曲与救亡歌——白先勇小说影视化过程中的音乐修辞
9
作者 俞巧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2-93,共12页
音乐修辞是以修辞学原理分析音乐表达的一种理论视野。但在影视文本中,音乐修辞所拓展的叙事功能常常被忽略。本文选取白先勇小说影视化过程中颇具音乐特色的作品《孤恋花》《一把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为讨论对象,分析影视文本中涉... 音乐修辞是以修辞学原理分析音乐表达的一种理论视野。但在影视文本中,音乐修辞所拓展的叙事功能常常被忽略。本文选取白先勇小说影视化过程中颇具音乐特色的作品《孤恋花》《一把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为讨论对象,分析影视文本中涉及的音乐作品在影视表达过程中所展现的情绪助力、话题隐喻,由此深入挖掘音乐生产的时代性、历史性以及音乐叙事过程中所搭建的“台北人”在“今昔对比”的情感困顿之外更深广的精神空间与在地空间。特别是其中突出表现的两岸底层女性关于“爱”与“家”的追寻难题,以及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民族情怀、家国想象之间一次次遥远的呼应,呈现出1987年以来台湾电影人在技术、光影之外,试图通过音乐修辞传达关于“情”的经验、“家”的议题和“国”的脉络的影视叙事肌理。这也是音乐语言超越形式结构而颇具现实意义的重要修辞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修辞 影视叙事 白先勇
下载PDF
留美幼童的多重面向:以容揆为例的分析
10
作者 许兆捷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3年第4期85-96,共12页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作为自由职业者,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容揆,却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作为职业外交官,容揆在驻美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同时也在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容揆的经历也具有其普遍性:以他为代表的留美幼童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桥梁,他的经历也是官派留学生和外交官群体的典型写照。这些都反映出留美幼童在时代浪潮中的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交流 留美幼童 侨务工作 庚款留学 容揆
下载PDF
地质调查与抗战救国 抗战初期谢家荣在湘桂地区的地质矿产调查
11
作者 胡阳东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5期53-67,共15页
全国抗战爆发初期,谢家荣奉命前往广西、湖南交界地区调查锡矿等矿产。1937年12月—1938年2月,谢家荣一行在广西、湖南边境地区陆续工作了几个月,考察了广西西湾煤矿与广西富川、贺县、钟山地区的锡矿,以及湖南江华锡矿,并撰写了多篇调... 全国抗战爆发初期,谢家荣奉命前往广西、湖南交界地区调查锡矿等矿产。1937年12月—1938年2月,谢家荣一行在广西、湖南边境地区陆续工作了几个月,考察了广西西湾煤矿与广西富川、贺县、钟山地区的锡矿,以及湖南江华锡矿,并撰写了多篇调查报告。这次考察成为谢家荣从事矿产测勘与矿业经营工作的新起点,为其系统掌握与理解砂锡矿及其他矿产知识奠定了实践基础,引发学界对于西湾煤系时代的探讨,同时也为湖南江华锡矿的开发经营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成为以矿业支援抗战救国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荣 抗战 广西 湖南 矿产调查
下载PDF
从档案看容闳在台湾地区的地产投资和开矿筹谋
12
作者 宾睦新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3期26-36,共11页
容闳与台湾地区颇有渊源。在台湾地区开埠之初,容闳通过上海中介公司,在基隆购买一处土地和两个煤洞筹划开采煤矿,后因开采煤矿计划失败转将基隆地产交予旅台广东同乡会垂远堂管理收取租金,用于慈善事业。1888年其堂弟容渭泉赴台处理基... 容闳与台湾地区颇有渊源。在台湾地区开埠之初,容闳通过上海中介公司,在基隆购买一处土地和两个煤洞筹划开采煤矿,后因开采煤矿计划失败转将基隆地产交予旅台广东同乡会垂远堂管理收取租金,用于慈善事业。1888年其堂弟容渭泉赴台处理基隆地产,却抵押地契获款后离去,后经广东同乡会交涉赎回。1895年容闳委托钟进成递函交涉产权,未有下文。1898年容闳之侄容尚谦赴台处理,亦未有结果。1901年容闳前往台湾地区处理产业,基隆地产案得以解决。通过梳理容闳投资台湾地区土地和煤矿、委派亲友赴台处理地产,并亲赴台湾地区解决基隆地产案,可以看出容闳等广东人很早就参与台湾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亦可见内地与台湾地区长期紧密相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闳 台湾地区 广东垂远堂 基隆地产案
下载PDF
从时空错位的身份重构论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生命救赎
13
作者 张志帆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0-95,102,共7页
白先勇小说《一把青》写出20世纪40年代外省族群颠沛流离到中国台北的地方想象。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结合文学地理的空间角度做文本探讨。主人翁朱青因国共内战被迫从南京迁移到中国台北生活,身为军眷的她,... 白先勇小说《一把青》写出20世纪40年代外省族群颠沛流离到中国台北的地方想象。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结合文学地理的空间角度做文本探讨。主人翁朱青因国共内战被迫从南京迁移到中国台北生活,身为军眷的她,从历经丧夫之痛的彷徨无助到成为军中炙手可热的交际花。本论文借由其后殖民主义理论里的“阈限空间”概念,分析小说角色在空间移动过程的身体书写,进一步从空间的错位试图找寻朱青“他者身份”的重构,终于使她在大时代的纷乱里完成自我生命的救赎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中国台北人 《一把青》 阈限空间 身体书写
下载PDF
西格尔音乐学理论阐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荣鸿曾 吴凡 黄慈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8,共9页
查尔斯.西格尔(Anthoy seeger)是美国的音乐学学者。他的论文以其文法深奥难懂而成为学界难题。2008年6月11日下午,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音乐学教授荣鸿曾(Bell Yung)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邀请,做了题为《西格尔音乐学... 查尔斯.西格尔(Anthoy seeger)是美国的音乐学学者。他的论文以其文法深奥难懂而成为学界难题。2008年6月11日下午,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音乐学教授荣鸿曾(Bell Yung)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邀请,做了题为《西格尔音乐学理论》的学术讲座。其中包囊了西格尔的生平、创办组织的音乐学会、学术成果和重要音乐思想等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西格尔(Anthoy seeger)是美国的音乐学学者.他的论文以其文法深奥难懂而成为学界难题.2008年6月11日下午 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音乐学教授荣鸿曾(Bell yung)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邀请 做了题为《西格尔音乐学理论》的学术讲座.其中包囊了西格尔的生平、创办组织的音乐学会、学术成果和重要音乐思想等4个方面.
下载PDF
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中刚 蒋国荣 +2 位作者 沈春 李利洋 陈智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利用中国近岸的14个测站水位数据比较杜德森方法、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和25 h平均法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海平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杜德森方法作为基准,用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25 h平均法与杜德森方法计算日平均海平面的平... 利用中国近岸的14个测站水位数据比较杜德森方法、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和25 h平均法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海平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杜德森方法作为基准,用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25 h平均法与杜德森方法计算日平均海平面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9.6 mm、57.3 mm和40.3 mm。随着平均海平面时间尺度增大,鲁斯特方法和陈宗镛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杜德森方法得到的结果越接近,31点平滑后与杜德森方法的均方根误差都在3 mm左右,而25 h平均法得到的长时间尺度的平均海平面则误差较大,91点平滑后与杜德森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仍大于10 mm。由于杜德森方法和鲁斯特方法需要次日的潮位数据而会造成少量资料信息量的丢失,而陈宗镛方法不会造成资料信息丢失,且计算简单,因此利用月平均海平面数据或更长时间尺度海平面数据分析和研究海平面长期变化规律时,采用陈宗镛方法最为适宜。但资料较少且不能忽略海平面短周期变化时,用杜德逊法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海平面 杜德森方法 陈宗镛方法 平滑滤波
下载PDF
银后粗肋草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俊仙 熊发前 +5 位作者 龙明华 罗丽 李松 刘丽敏 刘红坚 杨尚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37,共7页
以银后粗肋草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带侧芽的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接种方式、不同6-BA和NAA组合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愈伤组织诱导的不定芽和茎段诱导的丛生芽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 以银后粗肋草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带侧芽的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接种方式、不同6-BA和NAA组合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愈伤组织诱导的不定芽和茎段诱导的丛生芽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丛生芽的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最后研究不同移栽基质组合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片接种在MS+6-BA 2.5 mg/L+NAA 0.1 mg/L培养基培养中60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3.41%,不定芽再生率为26.88%,平均生成芽数为3.80个。(2)带侧芽的茎段水平放置接种在MS+6-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丛生芽诱导率为91.91%,平均生成芽数为5.29个。(3)将经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所得的不定芽和经茎段诱导所得的丛生芽切成单株,接种到MS+6-BA 3.0 mg/L+NAA 0.1 mg/L或MS+KT 3.0~4.0 mg/L+NAA 0.1 mg/L增殖培养基中,不定芽和丛生芽增殖和生长良好。(4)将在增殖培养基中长至4 cm以上的小植株转入到1/2 MS+NAA 0.2 mg/L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生根率达100%,平均根长4.49 cm,每株平均根数6.80条。(5)生根苗移栽到1/2木屑+1/4珍珠岩+1/4菜园土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9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后粗肋草 幼嫩叶片 带侧芽的茎段 离体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论白先勇惯习的形成及其对《台北人》英译的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峰 马会娟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方兴未艾。文章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出发,探索白先勇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的形成、特点与相互关系,揭示其翻译惯习形成是"结构化"了的结构以及这种惯习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结构化"作用。然后以《台...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方兴未艾。文章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出发,探索白先勇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的形成、特点与相互关系,揭示其翻译惯习形成是"结构化"了的结构以及这种惯习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结构化"作用。然后以《台北人》为例,印证该翻译文本是白先勇的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协同《台北人》译者群体惯习的"结构化",这种"结构"通过翻译场域进一步"结构化"社会,完成个体与社会的互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惯习 翻译惯习 白先勇 《台北人》英译 互构
下载PDF
试析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以《正谊》杂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辉 李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同时,杨永泰还切中时弊地提出了"施以根本之疗治"的宪政改革思想,以救国御侮。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舆论阵营中的重要力量,该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其后期倾向独裁统治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永泰 民主共和 正谊
下载PDF
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希明 石庆功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6,共14页
沈祖荣沈宝环父子分别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他们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们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图书馆活动实践和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具有十分... 沈祖荣沈宝环父子分别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他们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们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图书馆活动实践和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他们认为图书馆学教育是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事关国家的荣辱兴衰;主张图书馆学教育要本土化,提倡通才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这些思想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体系。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激励学生坚定对图书馆事业的信念,推动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培养通才式的图书馆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并为当今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祖荣 沈宝环 图书馆学教育思想 图书馆学教育史 图书馆学史
下载PDF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台北人》的英译及传播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仕振 王洪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4-20,共7页
《台北人》是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其英译由作者白先勇与同事叶佩霞和编辑高克毅合作完成。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分别从惯习、资本和场域三个层面对《台北人》的英译及传播历程进行分析。首先考察白先勇文学惯习和译者惯... 《台北人》是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其英译由作者白先勇与同事叶佩霞和编辑高克毅合作完成。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分别从惯习、资本和场域三个层面对《台北人》的英译及传播历程进行分析。首先考察白先勇文学惯习和译者惯习的形成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介入,分析合译者叶佩霞和高克毅各自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及其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台北人》译本在不同文学场域中的播迁,以期透视该作实现成功英译和传播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社会学 社会翻译学 《台北人》 白先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