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贾谊《新书》的生成、编纂及流传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德靠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81,157,共15页
《新书》在流传中出现《贾谊》《贾子》《新书》这些异称,《新书》的命名当出自刘向。《新书》的编纂在目前看来还存在争议,最初很可能出自贾谊门徒或者其后人之手,不过其原初形态则难以详查。今本《新书》在流传过程中虽然经历比较曲... 《新书》在流传中出现《贾谊》《贾子》《新书》这些异称,《新书》的命名当出自刘向。《新书》的编纂在目前看来还存在争议,最初很可能出自贾谊门徒或者其后人之手,不过其原初形态则难以详查。今本《新书》在流传过程中虽然经历比较曲折地改编,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体现了贾谊著述的真实状况,它主要由《事势》《连语》《杂事》三部分组成,它们的生成方式及功能并不一样。《事势》收录的是贾谊上呈汉文帝的疏文,而《连语》《杂事》大部分内容是以教材身份存在的。与《事势》完全出自贾谊本人撰写不同,《连语》《杂事》的生成方式是多样化的,大体有四种方式:一是贾谊亲自撰写;二是就某一具体篇目而言,一部分源自编纂,一部分可能是贾谊撰写的;三是贾谊纯粹采用编纂方式完成的;四是出自门人的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势》 《连语》 《杂事》 编撰
下载PDF
论《文选》“杂拟”类与萧统的诗学观念
2
作者 郭晨光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8,共10页
"杂拟"是《文选》极具特色的诗类。诗作以"拟"、"效"、"依"、"学"、"代"等字样冠题,即拟诗。"杂"不仅指诗歌题材多抒发个人情志等日常情怀,还指诗歌体式的细碎... "杂拟"是《文选》极具特色的诗类。诗作以"拟"、"效"、"依"、"学"、"代"等字样冠题,即拟诗。"杂"不仅指诗歌题材多抒发个人情志等日常情怀,还指诗歌体式的细碎、不正式,且有文类范畴。"杂拟"即是对原作题材内容或形式的整合、模拟再创造的创作手法,《文选》"杂拟"类即是对这类诗作的大致文类划分。反映了萧统的辨体意识,是其"尊体观"的体现。将"杂拟"置于《文选》最后,并不意味着轻视,而在于对其娱乐、娱情文体功用的明确认识。其立名原因也是对新产生文本的概念明晰化追求,也是对当时文体自觉的接受和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杂拟” “杂诗” 辨体
下载PDF
从《己亥杂诗》看龚自珍的佛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丽娅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 ,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 ,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 ,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 ,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者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 ,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 ,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佛学思想 儒家伦理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杂史类提要辨正十三则
4
作者 蒲维 张宗友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四库全书总目》虽公认为中国古代目录集大成之作,但仍不免有疏忽差误及未尽之处,给后人读书治学带来不便。现对其杂史类部分予以辨正,凡十三条。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杂史 辨正
下载PDF
论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七绝的发展
5
作者 陈锦荣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关键词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下载PDF
论《才调集》凄怨怅惘的爱情世界——以《杂诗》《杂词》为例
6
作者 牛志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3-38,共6页
《才调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韦毂编选而成,收入[唐]无名氏《杂诗十首》《杂词十三首》,其"韵高而桂魄争光,辞丽而春色斗美"的诗学思想贯穿全书,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而"杂诗""杂词"作为小传统文学的存... 《才调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韦毂编选而成,收入[唐]无名氏《杂诗十首》《杂词十三首》,其"韵高而桂魄争光,辞丽而春色斗美"的诗学思想贯穿全书,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而"杂诗""杂词"作为小传统文学的存在,大多流于文献的考证,其包孕的艺术世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阐释。"韵高"意在诗歌的音韵和谐,平仄起伏有序,也包含了情感的蕴藉渊厚;"辞丽"意在词采的华丽和情感的含蓄韵味。"韵高"与"辞丽"特征的结合保证了诗歌情感的真挚有力、语言的词采飞扬和韵律的婉转流畅三者的有机统一。"韵高""辞丽"可以透视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和感染效果,还原诗语后立体的爱情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调集》 杂诗 杂词 韵高 辞丽 主题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对魏晋南北朝《杂诗》的影响
7
作者 赵丽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 《杂诗》 影响
下载PDF
试论《文选》“杂诗”适志作品的编选——兼论萧统的诗体分类观念
8
作者 李有鹏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适志杂诗主要是就《文选》"杂诗"类中以咏写澹泊、恬适怀抱的诗作而言。适志杂诗与《文选》其他类的部分诗作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却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而这恰好体现了萧统诗体分类观念的特点,即细腻性、综合性、灵活性... 适志杂诗主要是就《文选》"杂诗"类中以咏写澹泊、恬适怀抱的诗作而言。适志杂诗与《文选》其他类的部分诗作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却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而这恰好体现了萧统诗体分类观念的特点,即细腻性、综合性、灵活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适志 杂诗 诗体分类观
下载PDF
论“杂史小说”
9
作者 宋世瑞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6-82,共7页
野史作为一种有着民间话语属性的史藉形式,包涵"私史"与"小说"两层意义。野史除了有补正史之阙的价值外,还有"禆名教、资政理、备法制、广见闻、考同异、昭劝戒"的功能。野史与小说同生共源,价值功能也... 野史作为一种有着民间话语属性的史藉形式,包涵"私史"与"小说"两层意义。野史除了有补正史之阙的价值外,还有"禆名教、资政理、备法制、广见闻、考同异、昭劝戒"的功能。野史与小说同生共源,价值功能也大体相同。野史采用"笔记"作为著述方式以及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增"现象,都使其具有笔记小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杂史小说"的出现。杂史小说是笔记小说史学品格的具体体现,它仍不出笔记小说的文体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史 小说 杂史 杂史小说
下载PDF
贾谊《新书》之“连语”“杂事”新解
10
作者 杨延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66-73,共8页
结合“说体”内容,从篇章结构与取材特点出发,可知“连语”为“连缀主旨相同的语体故事”,“杂事”为“聚集门类相同的语体故事”。两者的篇章结构相同,均由两部分组成,即篇章主旨的论说与表现篇章主旨的“说体”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论... 结合“说体”内容,从篇章结构与取材特点出发,可知“连语”为“连缀主旨相同的语体故事”,“杂事”为“聚集门类相同的语体故事”。两者的篇章结构相同,均由两部分组成,即篇章主旨的论说与表现篇章主旨的“说体”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论述主题的范围不同,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标以“连语”的篇目又可分为两类,即“为君之道类”与“礼制典章类”,后者很可能援引自当时常见的儒家礼类“说体”文献,是贾谊为汉家立法及编著《五曹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贾谊有时会对援用的“说体”故事进行修改,使它们的故事结构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 “连语” “杂事” “说体”
下载PDF
杂史类考辨——兼论典籍类属变易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骆妍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6-21,共6页
杂史类是我国传统四部分类法之史部二级类目,肇自《隋书·经籍志》,其后官私目录皆有沿袭与模仿。作为辨义类目,杂史类的著录范围历代多有调整,但都遵循《隋书·经籍志》所奠定的杂史文类观,其内在意涵更是被修史者泛化为广义... 杂史类是我国传统四部分类法之史部二级类目,肇自《隋书·经籍志》,其后官私目录皆有沿袭与模仿。作为辨义类目,杂史类的著录范围历代多有调整,但都遵循《隋书·经籍志》所奠定的杂史文类观,其内在意涵更是被修史者泛化为广义上的杂史文类。到清代修《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对杂史类拟出较为科学的著录标准。然而,历代曾被归入杂史类的典籍往往类属变易频仍,主要因为杂史类以义立类的局限性和典籍内容的复杂性,也取决于修史者的主观裁决与权宜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史类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Pursuit of the Modern While Preserving Tradition: The Japan Poems of Huang Zunxian
12
作者 Richard John Lyn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2期182-216,共35页
Huang Zunxian, member of the staff of the Qing legation in Tokyo (1877-82), became acquainted with prominent Japanese literati (bunjin). His experiences provide a window of information and insight into the cultura... Huang Zunxian, member of the staff of the Qing legation in Tokyo (1877-82), became acquainted with prominent Japanese literati (bunjin). His experiences provide a window of information and insight into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early Meiji Japan and the attitude of progressive and Chinese intellectuals then resident there. With the skills of a literatus, Huang had access to the modes of discourse and thought of his hosts, so formed discriminating views of almost all aspects of Japanese life in an era of change. His experience is captured in some 200 quatrains in the two editions of his Riben zashi shi (Poems on miscellaneous subjects from Japan, 1879 and 189o), whose contents overlap to include different poems and different versions of same poems. The poems were intended to have more than literary impact--to enlighten those in power in China by casting Japan in a positive light and promote Japan as a model for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Huang linked Japanese tradition with the Chinese, which he did in poems emphasizing their common high culture. The scope of the poems is quite broad: Japanese history and geography, Sino-Japanese cultural relations, Chinese culture in Japan, poetry (kanshi) and prose (kanbu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e Meiji Resto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new political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Diet, local government, political parties, museums, taxation, education reform, women's education. Many subjects were unknown to earlier tradition but now topical and urgent as China began to shed old ways and embrace the n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 Zunxian Meiji Restoration first qing legation to Tokyo Riben zashi shi Sino-Japanese cultural relations
原文传递
《文选》“杂诗”类文体内涵
13
作者 田雨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杂诗 文体 《古诗十九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