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玉米灌浆过程中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秀红 吕桂华 +2 位作者 陈坚剑 卢华兵 郭国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5-688,共4页
选用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授粉后15,18,21,24,27和40 d时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研究灌浆过程中玉米黄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呈单峰分布,除浙凤甜2号在授粉后21 d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授粉后24 d... 选用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授粉后15,18,21,24,27和40 d时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研究灌浆过程中玉米黄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呈单峰分布,除浙凤甜2号在授粉后21 d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授粉后24 d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品种间籽粒玉米黄质含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中粤甜3号最高,为14.809 mg.kg-1;金银糯最低,为5.241 mg.kg-1;从大到小依次为粤甜3号>超甜4号>浙甜6号>华珍>浙凤甜2号>金银糯,与籽粒颜色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玉米黄质累积速率分别是浙凤甜2号授粉后18 d最快,粤甜3号是授粉后21 d最快,其他4个品种则在授粉后24 d最快。另外,结合试验结果,提出授粉后24 d左右是鲜食玉米的最佳采收期,此时获得玉米黄质含量最高又兼顾产量、商品性、口感,食用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黄质含量 累积动态变化
下载PDF
手性HPLC法测定内消旋玉米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晓霞 张莉华 +3 位作者 陈少军 许新德 邵斌 张艳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1-234,共4页
目的:建立内消旋玉米黄素含量的手性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HIRALPAK手性柱(4.6×250mm,5μm),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453nm,柱温为30oC,进样量为20μL,流动相为正己烷(溶剂A)和丙酮(溶剂B),采用梯度洗脱,0-60min溶剂A由90... 目的:建立内消旋玉米黄素含量的手性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HIRALPAK手性柱(4.6×250mm,5μm),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453nm,柱温为30oC,进样量为20μL,流动相为正己烷(溶剂A)和丙酮(溶剂B),采用梯度洗脱,0-60min溶剂A由90%变为80%、溶剂B由10%变为20%,然后保持80%的溶剂A和20%的溶剂B保持10min。结果:内消旋玉米黄素在50~5252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相关性(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4%,最低检出限为1 1.5ng/mL。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内消旋玉米黄素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消旋玉米黄素 手性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